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价格等因素,不少内地人开始到香港购买药品。内地、香港药品差价有多大?记者调查发现,同样规格药品有些可差1万元!
内地药价“高企”,早就对部分购买者构成“驱离”。在这样一个自由消费的年代,纵使是购买药品一类的特殊商品,买家也仍不忘比价比质,力求物美价廉。鉴于此,内地人涌入香港购药,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购买力流动。但,由该过程所引发的信息回流、制度对比等等衍生后果,却无意间触碰到围观者的内心痛处。
香港药价低廉,有着多元的成因。实际上,所谓香港经验并不复杂:其一,奉行医药分离,直接拿药、统一采购、原价销售;再者,高薪与严惩并行,确保医生坚持操守;然后就是,发育成熟的医院内部制衡机制,以及学会、行业社团的自净自律传统。
毋庸讳言,在医药领域,内地自有一套独特、繁复、顽固的游戏规则。备受诟病的“以药养医”原则,主导了医疗系统的基本秩序。在该格局内,医院、医生等,客观上被抛于自负盈亏、自生自灭的境地。“为了生存”,他们放弃职业节操,疯狂赚取药品差价;同时,公共财政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也导致主管部门缺乏严管医院“卖药”的道德合法性。
内地模式向香港经验靠拢,无疑横亘着“以药养医”的强力阻隔。因此,纵使近些年来多有痛斥之声,也不乏试点改革之举,却终究收效甚微。只是,就建构更先进的公共医疗体系而言,我们所要做的,又何止废止“以药养医”那么简单呢?重新定义医生职业的角色属性,审慎梳理“医疗”在公共事项中的价值排序,显然才是更本源的。
(摘自《羊城晚报》)
内地药价“高企”,早就对部分购买者构成“驱离”。在这样一个自由消费的年代,纵使是购买药品一类的特殊商品,买家也仍不忘比价比质,力求物美价廉。鉴于此,内地人涌入香港购药,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购买力流动。但,由该过程所引发的信息回流、制度对比等等衍生后果,却无意间触碰到围观者的内心痛处。
香港药价低廉,有着多元的成因。实际上,所谓香港经验并不复杂:其一,奉行医药分离,直接拿药、统一采购、原价销售;再者,高薪与严惩并行,确保医生坚持操守;然后就是,发育成熟的医院内部制衡机制,以及学会、行业社团的自净自律传统。
毋庸讳言,在医药领域,内地自有一套独特、繁复、顽固的游戏规则。备受诟病的“以药养医”原则,主导了医疗系统的基本秩序。在该格局内,医院、医生等,客观上被抛于自负盈亏、自生自灭的境地。“为了生存”,他们放弃职业节操,疯狂赚取药品差价;同时,公共财政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也导致主管部门缺乏严管医院“卖药”的道德合法性。
内地模式向香港经验靠拢,无疑横亘着“以药养医”的强力阻隔。因此,纵使近些年来多有痛斥之声,也不乏试点改革之举,却终究收效甚微。只是,就建构更先进的公共医疗体系而言,我们所要做的,又何止废止“以药养医”那么简单呢?重新定义医生职业的角色属性,审慎梳理“医疗”在公共事项中的价值排序,显然才是更本源的。
(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