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的秩序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h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语:
  
  孙纲是当代风景油画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风景作品极少出现人物,却好在毫无荒芜的气氛,反而给人予平静的生机。
  虽然画风趋向平面,孙纲依然用心布光,甚至逆光与正光同时出现,却合乎绘画内在的规律。中国的村市,无论古典民居还是新建筑,向来难以入油画,但孙纲均能一一安排妥帖,并呈现雅洁的格调。
  风景画家钟情于自然,孙纲是少有的专注于城市的风景画家,其风景创作起于黄土高原之间,如今他的目光回到城市,风格简约,笔下的街市犹如在镜中。镜中的太阳给风景镀上光晕,有一种净化之美,其中,尘埃与阴影皆是明净的,这也照见孙纲心底的明净。
  
  孙纲的工作室位于北京东郊一片厂区内,工厂早已迁走,现在有十几位艺术家在里面进行创作。冬日的阳光照耀下,院内树木林立,十分安静,让我想起了孙纲的风景作品。
  
  时间:2011年1月11日
  地点:孙纲工作室
  受访人:孙 纲
  采访人:韦 羲
  
  SHMJ:刚才在路上,南边有一个烟囱,太阳照着烟,因为逆光,烟变得很透明、清洁、明亮。我一下子就想起你的画,您的画给我这样的感觉,干净、明亮、所有的物体轮廓都有光晕。
  孙纲:对,光晕。我画的比较概况,没有太多的细节,
  
  SHMJ:所以大家说您画画是在做减法,风格简约。
  孙纲:对。虽然风格简约,但是我画得很慢,你看这张画,去年我就开始了,现在没事还动几笔,不断的推敲。就是在让它简约的同时还要丰富,画面有层次,简约不简单。要只是那么简单一下的话视觉信息就没那么丰富了。就像中国画一样,一遍一遍的渲染,西方的油画其实也是和中国画一样,一层一层的做。
  
  SHMJ:对,工笔画一遍一遍罩染,油画也一层一层罩染,都是为了层次感。
  孙纲:一遍一遍的画,就会比较丰富。创作跟写生不一样,写生是比较灵动的,创作我还是喜欢多遍的。
  
  SHMJ:现在大家看到的你的画都是九十年代以来的比较多,以前的比较少,我记得有一幅是一个中年人站着,后面有窗户,忧伤的黄昏的色调,有一种怀斯风。
  孙纲:对,那是86年的,题目是《西行的列车》。我在87年左右还画过一些大场面的画,赶集的也有,现在都没有了,被收藏了。
  
  SHMJ:您八十年代的作品,我感觉有一种忧伤的情绪。后来您一直在“减”,越画越简约,现在连忧伤都减去了,非常清澈。比如你虽然画的是拥挤的城市风景,但你的画让人心静下来。
  孙纲:很多人看了我现在的画都说很静,有点禅意。可能就是自己画的过程当中滤掉了很多东西,我画画的时候,刚开始还看素材,后来画着画着就不看了,就光靠自己在处理画面。这可能还是跟自己的视觉潜意识有关,这么多年,我在创作过程当中不断的过滤,滤到最后,自己认可了,这画也就完成了。还是有这个过程。
  
  SHMJ:那你平时喜欢读禅宗方面的书?
  孙纲:随性的看一些,对禅学谈不上研究,内心就喜欢静的,不喜欢太杂乱的。这和年龄增长也有关系,年轻的时候谁都喜欢迪斯科,但随着年龄增长,就喜欢京剧了。随着年纪、阅历的增长,视觉,听觉的需求都在变,每个人都在变,就像小孩子喜欢吃糖,大了以后慢慢的就不喜欢吃甜东西了。
  
  SHMJ:对,年轻时喜欢喝酒,后来喜欢喝茶。中国人对禅意的感悟不见得非要看很多禅宗的书,可能在骨子里就有,在生活中也随处可遇。
  孙纲:中国人本身的文化底蕴就在这儿,古琴,书法,包括茶,建筑这些。北方的建筑差一点,到南方看建筑,像徽州,几乎任何东西都包含有禅意,你一到那个建筑环境里面去,就会有感应。
  
  SHMJ:你小时候是怎样接触到美术的?
  孙纲: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就喜欢画画,就自己画着玩,上小学就天天画连环画,墙都贴满了。上初中以后我们学校有一些同学喜欢画画,老师就组织了美术小组,大家开始画静物写生,周末还骑车出去画风景,当时那个氛围特别好。
  
  SHMJ:谁对您的影响比较大?是画友还是老师?
  孙纲:都有影响。河北师大、艺校、剧团的师友,我们都互相串门,城市也不大,就来回跑,互相看画。那时候就是这样,互相到家里看画,有时候还会借画回来看。当时有个叫王占虎的,电影海报画得最好,他有些方法特别好,跟一般的画法不一样。像鼻翼这块,他是先铺底色,然后用刷子一边蘸水一边蘸颜料,啪啪一压,出一个形,压来压去,出来的笔触特别好看。那个时候学画没有什么展览看,画册也少,电影广告就是一个交流的途径。
  
  SHMJ:其实这位王老师画电影海报的方法现在再拿出来用,也可以弄得很好,很当代。
  孙纲:没错。现在没人那么画了,那时候看电影是民众娱乐里面最重要的事情,每个电影院都有人专门画海报,现在没了,不需要了。我父亲在电影院当书记,所以我也就在那里学画电影广告,我还画过《绝唱》的电影海报呢,就是三浦友和跟山口百惠演的,画海报很有意思。
  
  SHMJ:这在当时是非常好的氛围了。我小时候也是去看电影院的美工画海报,趴在窗台上偷看,碰到美工正在画画就激动好半天,觉得太神奇了。
  孙纲:对,那时候是信息太少,现在信息量就太大了,可以说中国几乎没有见不到的东西了。1997年我去欧洲,就发现要是和意大利艺术家提到德国或者法国的画家他不一定都知道,和法国人提到意大利的画家他们也不一定知道,但我们几乎都知道。基本上所有的欧美的大师你在中国都能知道。
  
  SHMJ:他们那里资源太多,历史太久,有时候反而会视而不见。咱们这儿如饥似渴,而且油画我们是引进的,每进来一位艺术家都影响很大。
  孙纲:对,其实国内很多东西,艺术信息都往里引,你会发现咱们这儿能看到很多艺术家的画册和资料,而且一看你就知道这个东西是最好的。
  
  (翻看孙纲画册)
  SHMJ:这张画构图很有意思,画中画的概念,你用画中画的形式把798的地点场景都揉到一个空间里了。
  孙纲:对,这是佩斯,这是程昕东的画廊,都在里边了。后面这几张是在彼得堡画的,这次不是去写生了吗,杨飞云老师带我们一起去了俄罗斯画画,刚在美术馆还做了展览,就是油画院主办的写生临摹的活动。
  
  SHMJ:我记得“写生临摹”展览的时候,您临的是马尔凯。
  孙纲:马尔凯的东西看着就像写生,临的时候我以为很快就可以临完了,结果临了好几天。临画就像临字帖一样,很难的,每个艺术家的性格或者笔触的方式都不一样,很难临,你再喜欢,你的心性再接近马尔凯,也还是很难。
  
  SHMJ:您是进了博物馆才现选一张开始临,还是去之前就想好了要临什么?
  孙纲:去美国之前没想过,大都会博物馆里面画很多,也好选。后来去华盛顿国家博物馆,不巧的是印象派的馆正在修,不让临,古典那一块又好像稍微不合我的心意,后来我选了格列柯,临了两个局部,一周临一个。格列柯太难了,需要时间。我在欧洲看到他的原作,特别吃惊,因为印刷品看他的画不好看,印刷做不出来,就只看到他把人拉的修长,画的也很糙,但是一看原作,太精美太好看了。毕加索从他身上学了很多,我一看格列柯就觉得毕加索太鬼了,技法,变形都从这里来的。
  
  SHMJ:所以后来都说格列格是立体派的祖宗,塞尚、毕加索都学他。
  孙纲:他们都从格列格身上吸收东西了。这次我临摹有很多东西是没有时间做,像他画的那个女肖像,明显就感觉是先画过黑色,再用肉色再罩,透出来的,就像中国画先用淡墨再染赭石,透出来的暗部效果。咱们临摹时间短,不可能罩染,所以做不出那种微妙的效果来。
  
  SHMJ:格列柯的画的确是,在任何地方你看,不管是绘画方面还是技术方面,他都是很高的。
  孙纲:我上大学时就喜欢他的那张《托列多》风景,我毕业创作画的沂蒙山,就吸收了格列柯的光晕,色调都是橄榄绿,棕色,提白了再染,一百多个人,画的很概括。
  
  SHMJ:董希文画《红军过草地》也吸收了格列柯的《托列多景色》中的处理手法,其实我觉得你现在的风景都有这种光晕。就像阳光很好的时候,隔着玻璃看风景,或者景色从镜子里反射出来,镜子把很多东西过滤掉了,很纯净。
  孙纲:可能我内心就是越画越喜欢过滤,不喜欢形太多的东西。有时候也故意扳一下自己,画一些形,但画到最后还是喜欢简约的造型。文革的时候河北很乱,都停课了,北京相对来讲武斗没那么严重,我们就跑到北京来住在舅舅家里,在公主坟那边,住了一年多两年,才回到石家庄。回家以后看到家里挂了一幅国画,可能是我父亲画的,他也喜欢画画,画了白毛女举着香炉,砸向黄世仁的画面,就那么几笔,没有太多细节,我就印象很深。后来看展览,包括老师给我看的画册,我就是喜欢没有背景的或者背景画得很少的,像丰子恺的画我就很喜欢,大量空白。
  
  SHMJ:您天性喜欢简净的东西,就是那种东方人的天性,中国画就讲究留白。
  孙纲:你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你可能更喜欢这样的东西。即使现在翻到丰子恺的画,也还是那个感觉,我觉得那种东西好看,心里也舒服,包括常玉。可能也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西方人不一样。
  
  SHMJ:你早期还画一些人物,现在几乎都是风景。
  孙纲:我画风景还是去美院进修以后,毕业创作的时候翻资料,被一张照片打动了,就这样画起风景了,那幅画叫做《蓝色的沉寂》。照片是86年左右我去陕北时候拍的,收获之后的场景,特别苍凉。我当时刚翻过一座山,被这个景观震撼了,全是向日葵,一大片的深色,雕塑一样。我画了两张大画,还有一张是《金色的收获》,参加了毕业展,之后91年送联展,还得了铜奖。后来我画了一个系列,是用很小的笔画的,吸收了巴尔蒂斯的东西,当时特别喜欢他。有点受他的影响。到现在我也很喜欢他的画,这次去大都会博物馆也看到好几张他的画,还是好,非常精彩,特别耐看,你看他的任何局部都好看。后来有一段时期我又吸收了一点抽象表现的因素,画了一段。
  
  SHMJ:再到后来就又回来了。
  孙纲:对,这都是近年的,你看就有点抽象表现主义,还有点表现,是从意大利回来画的。我那个论文里这些基本的过程都有,发展的过程
  
  SHMJ:你完全不避讳看过什么,受过什么影响。
  孙纲:应该的,这是很正常的。我喜欢莫兰迪谁都知道,马尔凯我也喜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脉络,不可能你自己无中生有,当然你不是死学,不是说画的和他一样。你就是喜欢那一类的东西,天生你就喜欢,你就属于这一类的。大红大绿可能你也喜欢但不适合你。就像有人喜欢吃麻辣,但你吃不了你就吃清淡的吧,我的画风就是清淡的,不是麻辣的,麻辣的可能是德库宁那种。
  
  SHMJ:美国有些人也是画极简,东西很少,有的就是画一些静物,但做了很多肌理,有很多微妙的变化。
  孙纲:欧姬芙画的不错,还有迪本•科恩也不错,他画一些好像是加州的风景画,但这次去没见到他的东西。
  
  SHMJ:他的作品我们能看到的很少
  孙纲:对,我看过他的印刷品,有些画得像几何构成的,非常好看,这次在美国只见到他的几张草图,就几笔,非常简洁。
  
  SHMJ:你的这些作品让我想起了罗斯科,我喜欢这张,东西很少,我觉得你是比较少有的城市风景画家。在中国很少人专画城市风景。
  孙纲:罗斯科我也很喜欢。我的作品看着一样,其实每张和每张很不一样,形成了风格。但自己还总是挑战自己,我不喜欢那种一种方法出来然后复制,我受不了那种。你看同样是城市风景,但这个时期是这样一种方式,大量的用刀,那个时期又是一种,细的笔触,都不太一样,
  
  SHMJ:美国有一个画城市题材的艺术家,叫做霍伯,你喜欢吗
  孙纲:还行,但不是特别喜欢。美国有一个约翰•琼斯,画抽象的,我很喜欢。就是画美国国旗那个。
  SHMJ:你应该也很喜欢乔托,马萨乔,弗朗西斯卡,那种朴素但又像数学一样考究的风格
  孙纲:对。
  
  SHMJ:我喜欢这个,城市的景观里有人在活动。
  孙纲:作为艺术家你总得要关注当代,这个当代不是说浮躁的,就是你生活在当下,你生活的环境当中的人和事,对你会有很强烈的冲击。你看从乔托,弗朗西斯科,巴尔蒂斯,弗洛伊德,阿利卡,到最后的图伊曼斯这些画家,他们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然而都有相同的东西。形态上他们可能不一样,但规律性的东西都是一致的。从形态上说,维米尔可能靠“点”,弗洛伊德靠抽象的因素,乔托靠抽象的因素和线的因素。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不能忽视,就是时代感,你看图伊曼斯,玛兰杜马斯他们,一看就是现当代的气息扑面而来。你要说你现在画的和弗朗西斯卡一样,那就有点不太对劲,他毕竟是十五十六世纪的东西,太遥远了。西方的绘画也一样,像琼斯,罗斯科,是代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费舍尔一看就知道比罗斯科要晚,玛兰•杜马斯就更晚了,一看就知道。西方的绘画这么变来变去,必须这么变。欧洲那些古典油画看多了以后你都不想看了,怎么还是这个,你都要吐了。所以印象派的出现是有道理的,因为古典那个东西太多了,也受不了,印象派多了也得变,不变不行,抽象主义时期那些大色域出现,人们就觉得又出问题了。
  
  SHMJ:那个太抽象了。抽象到几乎没有绘画,然后又反思,讲到“绘画死了”,然后再反思。
  孙纲:减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就剩下画布了,就觉得又出问题了,具象主义就出现了,像意大利三C这些人就出现了,后来又成了一个图示,就没有太大意思了。后面更年轻的艺术家又出来了,就是杜马斯这些。
  
  SHMJ:杜马斯对国画界影响很大,她的东西来得直接,色层互相叠透的东西,还有线,
  孙纲:对,她的油画也是勾线然后色层,几下就出来了。其实大师也互相学,巴尔蒂斯喜欢弗朗西斯卡,他就经常临摹,莫兰迪最喜欢塞尚,他平生唯一一次出国,离开意大利,就是去瑞士主持塞尚展览的开幕式,他就为了能多看到塞尚的画去的。后来我看到塞尚有一张画,山上有一所黄房子,有点像意大利波罗尼亚那种民居。
  
  SHMJ:我记得那张画,房子上还有裂缝。
  孙纲:对,莫兰迪的很多画都有那个因素在里面。
  
  SHMJ:房子很简单
  孙纲:对。我一看就想起了莫兰迪,就是莫兰迪学他,但笔触的东西没有吸收,没有那种小碎笔触。他们都有脉络,在西方这很正常。你要是问毕加索看过格列柯吗,毕加索要是说没看过,那不行的,谁都能看出来。那个造型的感觉,只不过更契合毕加索,是西班牙式的造型。
  
  SHMJ:格列柯是从拜占庭过来,经过提香,晚年又回到了拜占庭,拉长的形象,平面化,强调造型,塞尚一方面接近格列柯,一方面也喜欢普桑,西方很多艺术家喜欢普桑。
  孙纲:上大学时老师放幻灯片,那时候我就不喜欢庚斯博罗那种花花哨哨的,但看到普桑简洁的画就很神往。艺术史就是传承的,很多书里面也提到赛尚曾经说过“我们要从自然界去寻找普桑”。
  
  SHMJ:中国以前就很看重师承,都坦白说我学谁,仿谁,或者是谁的弟子,
  孙纲:对,董其昌学谁,谁学他,都是一代代的传下来。现在都是急功近利,都想找原创,
  
  SHMJ:比利时的图伊曼斯不错
  孙纲:我也特别喜欢。我最早是97年在意大利看到他的原作,就是他的代表作那张,画在板上,还有点裂了,一个躯干,几笔,颜色也特别好看。当时不知道他是谁,回来以后才接触到他的画册。他的画有点影像的意思,电视的感觉,后来看到有的文章说他喜欢用宝丽来的一次成像相机拍东西,挤出来的酸性物质带点虚的效果的照片。但图伊曼斯给我感觉更强烈的还是像八十年代港台片,老带子翻录,越翻越模糊,像那个东西。有时候影像的东西也能提供视觉信息。他那个画还有点闪光灯一闪,后面一个影子的感觉,都是图片给人提示的东西。像印象派时期德加他们也用照片,但发现不了这个,或者说他回避,闪光灯一闪,亮亮的,后面还有影子,他们觉得这个可能不好,但现代人恰恰喜欢有点记录的东西。我还看过一个文章,说图伊曼斯的很多画都是历史事件,你看他画的一个房子其实是二战时毒气室。还有一个黑手套上面两个白东西,那是画的非洲一个总统被暗杀,最后就留下了两颗牙,我记不清楚了,他就让他夫人戴上黑手套,弄了两个粉笔头给他当模特。还有一个男的戴着眼镜在笑,那是刺杀肯尼迪的凶手。他的画都有社会性,不是咱们光看着好看。
  
  SHMJ:您平时出去写生多吗
  孙纲:挺多的,每年三四次,全国各地都会去。
  
  SHMJ:南方去的多吗?
  孙纲:以前去徽州,陕北比较多。其实画画就是要沉下来,要是就三五天这里那里看看,你的感觉根本进不去。我印象最深就是带研究生去河北西陵写生,刚去时候觉得也不是特别好看,但是住了十几天以后,就找到画意了。晚上都在画,房子影子都好看。不管在哪儿,时间长了都能挖掘出好东西,就怕蜻蜓点水。有时候看了风景,拍了照片,总觉得回去会画,但是回来时间越长就越觉得那个东西遥远,反而你身边的东西更近,天天看,更想画。越亲近越能发现美感,我喜欢画城市也是这样。带有猎奇的东西当时可以,但时间越长越淡化。
  我记得第一次风景油画写生,很慢,50乘60的画面,我居然大半天没画完,可能总是搞创作不会画写生了。后来01年《中国油画》的王琨在秦皇岛办写生的班,我们就过去,在海边画,那时候就开始会画了。现在已经有一套主动处理景物的办法,怎么把形概括处理,先画什么后画什么、60乘80这种尺寸,一般两个多小时一张。其实后来的写生跟基本功训练的那种写生不一样,还是带有创作性,和自然有点抽离。
  
  SHMJ:你经常要带学生出去写生,也能这样和自然抽离吗?
  孙纲:我现在还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画,我会教他们怎么从物体当中抽离抽象因素或者构图,语言怎么提炼,色彩怎么运用。他就会很快的去掉很多障碍。给他归纳一下颜色,让他首先在色调上控制住。再有就是语言上,不要太多笔触的变化,就容易控制住。
  
  SHMJ:画面统一一个节奏。
  孙纲:对,梵高塞尚就是典型的。书法也这样,一支笔完成一幅作品,中间不会换笔,换了就不好看了。很多语言上的问题,要归纳到一个维度里面去解决。
  
  SHMJ:就像龚贤,很有秩序感。
  孙纲:对,我很喜欢龚贤,点状的东西。维米尔也是点,珍珠点,维米尔点,在具象形态里面抽离出一个他发现的因素,他就有别于别人了。维米尔的画不大,这么多年我都喜欢他,就是他有那个东西,在具象形态里面把握抽象的语言因素,。
  
  SHMJ:那个时代对光学的研究很有热情,画家也很有热情研究光学,使用透镜这些,所以维米尔对那个珍珠点很敏感
  孙纲:对,米芾也是点。龚贤我常把他和莫兰迪对应,龚贤画面有很多十字,莫兰迪的铜版画也是。
  
  (孙纲带记者看他多年前收集的木雕)
  SHMJ:这荷花雕的好,和您的画风一致,都是极简主义。是在哪里收的?
  孙纲:山西。拿回来我都不敢清理,一洗就不好看了,黑的也有了,石绿也出来了,不如这样朴素。其实当时我印象里这荷花荷叶还要更简洁的,怎么搁了几年拿出来一看,觉得还是有点多。
  
  SHMJ:是哪一年?
  孙纲:九几年。
  
  SHMJ:可能那时候你的画风还没有这么简洁,看到这个木雕就觉得够了,但现在看就觉得不够简洁了。
  孙纲:对,我当时觉得很简洁,现在看怎么还是有点多。你再看那个也好看,是徽州的,雕工不错。后来的人雕不出来。我去徽州的时候好东西很多,有好多是白果树雕的大象,鹿,毛很抽象,都很好看。我买的这个形就有点不够抽象。我有次看中一个紫檀的蝙蝠,400块,我没买,回来想想,第三天再去买,已经卖掉了。很后悔。
  
  SHMJ:美院进修回河北师大以后,你的风格也很快形成,据说当时很多河北青年受你影响。
  孙纲:是吗,哈哈。刚从美院回河北那一段时期我很喜欢宏大的风景,也画过很多大风景,主要是陕北高原,我那时不喜欢画房子,喜欢画自然风景中有一些人为耕种的痕迹。不过,纯自然的也不好看,要稍微有点人为的开凿,因为人为开凿的东西大都有几何因素,几何因素出来以后,画面就带有形和结构,后来也慢慢的画水库、大坝、建筑这些。
  
  SHMJ: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
  孙纲:这是一个过程。
  
  SHMJ:也可以说在你画风景的路上,主要的影响还是来自大自然和画册,不是老师。
  孙纲:这倒是。看了些东西,再加上自己观察自然,提取自己感兴趣的形,色。但最重要还是观察。你掌握了一套观察方法以后,什么都可以画,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观察。自然中什么都存在,它永远都在那里,消失在一片景物里,你要学会抽离。不同的艺术家看同一片景物,提取的方式都不一样,这么多形态都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抽离,来发现它的美。
  
  SHMJ:我看你的画有一个感觉,就像是似曾相识,我曾经看过它,准确的说,就像是我曾经在那里发了很长时间的呆。你经常对着景观发呆吗?
  孙纲:天天我都在看,开车走路都在看,走到哪里都在看。有一次我去医院,医生就说你们搞艺术的跟搞文学的人心永远停不下来。画画的人看到一个东西就会想怎么去表达它,处理它,要多好几层因素,形,质感,用不同的方式在看。我上学的时候就觉得画画的人很幸福。因为他看自然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看自然的形态和一般人有很大的区别。
其他文献
许慎《说文解字》云:“门,闻也。从二户,象形。”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是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念性体现,也是民间对于自己生存空间理想性建构的呈现。各类形态的门,不仅体现了门之“幕障卫”的基本功能,还折射出人们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与崇拜。人们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将民间信仰与门的文化意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门文化的建构与诠释倾注了个人经历、记忆与情感,逐渐成为门文化的展演者与创造者。  无论是
期刊
西方现代派诗人对视觉艺术的接受已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然而,以往研究的焦点大多局限于对西方美术自身传统的回溯,而忽略了超越欧美艺术之外,尤其是东方美术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在西方现代派诗歌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绘画艺术对其起到的启迪作用。  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绘画、青铜器和瓷器以及书法作品在西方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频繁展出。这些艺术品对西方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期刊
庐山素以雄、奇、险、秀驰名,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但鲜为人知的是,庐山的雾凇和云海更为奇异秀美。  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庐山脚下长大又漂泊在外的人来说,爬庐山是会上瘾的。庐山就像是一个老朋友,总让我不断有新的念想。去年寒假回家时,朋友约我去爬山,我欣然前往,没想到竟然有幸邂逅了雾凇,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遇见庐山的雾凇。  再上庐山  早晨七点多,我们从星子县(今庐山市)观音桥出发,沿盘山公路,经过黄家
期刊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分裂时间最长的时代。近四百年间,政权的不断交迭,人口的大量流动,中原文化傳统与胡族游牧习俗的冲突,儒释道玄思想的交融,汇聚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这一时期,动乱与融合相生,崩坏与盛放共存,大分裂与大混乱的背后也催发了诸多领域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期刊
很多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思想文化的高峰期和儒学的『低谷衰落』期。然而,从思想创造性和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来衡量,这一说法有失公允。  近百年来,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学曾经饱受批判与否定,失去了其“独尊”地位。如今,儒学似乎又有否极泰来之势,其影响力较之于梁漱溟、熊十力等建构现代新儒学之时要强之百倍,但人们又在感慨今天是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究竟应如何评判我们这个时代的儒学呢?  其实,这不仅因为我
期刊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代—秦汉瓦解之后,是长时间分裂和碎片化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近四百年中,北方在艰难地融合胡汉之后,建立了完备高效的中央集权体制,最终击败了门阀政治统治下的南方,建立了第二个大一统时代—隋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与分裂的交替是贯穿中国历史的重要线索,如果说汉和唐是大一统盛世的象征,那么连接汉唐的魏晋南北朝则是分裂时代的典型,在传统观念中往往被认为是一个“
期刊
一扇简单的门,却有着不简单的学问。不同等级的门在色彩、大小、形制、装饰上有哪些区别?门的建造有什么讲究?门上的习俗因何而来?简单的一扇门,凝聚的却是历史与家族的兴衰、礼制与艺术的调和,以及情感與风俗的交融。
期刊
魏晋南北朝文人在追求文学斐然多彩和表达心灵的丰富性方面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新颖的坐标。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鼎盛时期,名家名作迭出,理论主张大放异彩,文学批评显出将成为一门相对独立学问的特色。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以儒家为中心的观念逐渐淡薄使思想趋于活泼,二是清谈风气促进了议论和批评精神的发展,三是文学的丰富发展为总结文学经验、探索文学创作和演变规律提供了需要和可能。其中,
期刊
在骈文走过的漫长历史中,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是最为重要的时期。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可谓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无论是写景状物、缘情抒怀,还是论事说理,都出之以骈文。  什么是骈文?骈是成双作对之意,一篇文章之中,有较多的对偶句子,即称之为骈文。  骈文之历史  骈文的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早在先秦时代,诗歌文章里便有对偶。经由两汉,对偶成分渐多。到了东汉末,尤其是建安时期,骈偶已常见于不少作者的
期刊
顾顾恺之『三绝』名世,陆探微『一笔画』成,张僧繇『画龙点睛』,他们画艺精绝,被尊为『六朝三杰』,成为令后人高山仰止的百代标程,代表着魏晋南北朝绘画发展的高峰。  对于魏晋南北朝,美学家宗白华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总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从八王之乱到南北朝分裂,这一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