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痛经;针灸治疗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阵发性小腹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伴随月经呈周期性发作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获生殖道无器质性病变,女大学生的痛经多属此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大连经济开发区大连大学女大学生中选取有不同程度痛经症状的女大学生30名,并分别兼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腰酸痛等症状。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痛经分为以下四型:
1.1.1 气血虚弱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1.1.2 气滞血瘀型 经前或经后小腹涨痛,拒按,经色紫黯,夹有血块,块下痛减或行经不畅,胸胁乳房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沉涩有力。
1.1.3 寒凝血瘀型 经前过经期小腹胀痛,甚至绞痛难忍,拒按,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黯有块,面色青白,畏寒肢冷,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紧。
1.1.4 肾气亏损型 经后或经期,小腹绵绵作痛,喜按,经血量少,色淡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精神不振,面色灰暗,舌淡苔薄,脉沉细。
1.2 针灸治疗
1.2.1 针刺治疗 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止痛,选取气海,中极,关元,三阴交,使用泻法针刺;寒凝血瘀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选取关元,合谷,三阴交,太冲,针刺;气血虚弱型和肾气亏损型,治宜益气补血,调经止痛,选取肾俞,关元,次髎,用补法治疗
1.2.2 拔罐治疗 除气滞血瘀热型外,均可采用拔罐治疗。选取肾俞,腰阳关,气海,关元,中极以及阿是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置15分钟。
1.2.3 艾灸治疗 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用双艾条左右同时灸,每穴10分钟。
1.2.4 耳穴贴压 寒凝血瘀型,选取内分泌,神门,皮质下,内生殖器;气滞血瘀型,选取内分泌,神门,皮质下,内生殖器,肝,脾,子宫;气血两亏型,选取内分泌,神门,皮质下,内生殖器,肝,脾,肾,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所取部位上,左右两耳交替粘贴,每3-5天换一次。
1.2.5 按摩治疗 在小腹部用摩法先轻后重按摸,以达到发热为宜,点按三阴交、足三里、肾俞、脐周、局部阿是穴。
1.2.6 健康教育方法
1.2.6.1 正确认识月经现象 通过治疗过程中给予的健康宣教及指导,是女生正确认识月经现象,使它们认识到月经是女生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一种正确的生理现象,应该以一种科学的、理智的态度对待月经现象,对于经期里的常见问题也应以正确的心态去应对,不应该有恐惧心理,也没有什么可害羞的,痛经患者应尽快去医院检查,以排除其他病理性疾病,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心理。
1.2.6.2 经期注意事项 从教育入手,让患者了解经期注意事项,不食用生冷刺激性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淋雨,不做过重劳动或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提高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自觉性。
1.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治愈:疼痛消失,月经规则,6个月无复发。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好转:疼痛稍有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治愈9例,占30%;显效8例,占26.67%;好转11例,占36.67%;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
3 典型病例
孙洋,女,20岁,初诊日期:13.03.10
主诉:痛经反复发作5年。
现病史:经期前2天小腹轻度坠痛,经期前3天血色暗红,有血块,中量伴有乏力周身酸痛。脉细滑,舌淡红,苔薄白。
诊断:气血虚弱型
处方:取关元、气海、中极、次髎、三阴交以及阿是穴双侧行闪火法拔罐,每次停留15分钟。按、揉合谷、地机、三阴交、脐周、气海、关元、足三里、血海等。一指禅推法:肝俞、脾俞、肾俞。耳穴贴压:去内分泌、皮质下、神门、内生殖器,配肝、肾、脾等穴。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
诊疗记录:
第一疗程:治疗前疼痛中度,周身酸痛,四肢无力。经由上述治疗后,疼痛减轻,乏力症状消失,酸痛缓解。
13.03.10-03.15
第二疗程:治疗前疼痛中度,周身酸痛,四肢无力。经由上述治疗后疼痛基本缓解,面色红润,酸痛和乏力接触。
13.04.07-04.12
第三疗程:持续耳豆贴压。治疗前疼痛轻度,治疗后疼痛解除。
13.05.03-05.08
疗效评价:经连续三个月回访,此患者显效。
4 讨论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昏厥,以至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为主要症状。本病以青年妇女为多见。西医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两种,前者长发生于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目前,西药对大多数痛经能起到及时止痛的效果,但长期疗效不满意,病人每月都需服药,且止痛药的副作用不可忽视。中医认为:气主动,血主静,血不能自行,血需随气运行而流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故妇女痛经的治疗,应以理气活血为主。针灸对通经有较好的疗效,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取气海穴理下焦之气,以调摄入身之元气,祛邪扶正。中极穴为膀胱经之募穴,主治经闭、经痛,归足三阴之会,针之能清宣膀胱,以散胞宫之寒,又有祛瘀消积和止脐下之痛的作用。关元穴为人身元气之根,又是三焦之气所发之处,故针之能大补元气,使气旺能摄血。取中脘理中焦之气,使气和而痛止,因其为胃之募穴,胃为后天之本,故虚损之人,当先滋养气血以培补为主。血海为血之俞穴,补之则能导血归海,以补营血;泻则能祛瘀活血调经。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穴,能温通诸阴经之阳气,使阴霾消散,气畅血行。肝俞穴能柔肝熄风,畅本经之气。取肾俞穴补命门真火,疏畅肾经之脉气,主治月经病及盆腔内一切病症。所以针刺以上穴位治疗痛经止痛作用快,疗效高且复发率低。此方法无副作用,费用较低,是一种方便、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在校女大学生。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阵发性小腹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伴随月经呈周期性发作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获生殖道无器质性病变,女大学生的痛经多属此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大连经济开发区大连大学女大学生中选取有不同程度痛经症状的女大学生30名,并分别兼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腰酸痛等症状。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痛经分为以下四型:
1.1.1 气血虚弱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1.1.2 气滞血瘀型 经前或经后小腹涨痛,拒按,经色紫黯,夹有血块,块下痛减或行经不畅,胸胁乳房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沉涩有力。
1.1.3 寒凝血瘀型 经前过经期小腹胀痛,甚至绞痛难忍,拒按,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黯有块,面色青白,畏寒肢冷,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紧。
1.1.4 肾气亏损型 经后或经期,小腹绵绵作痛,喜按,经血量少,色淡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精神不振,面色灰暗,舌淡苔薄,脉沉细。
1.2 针灸治疗
1.2.1 针刺治疗 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止痛,选取气海,中极,关元,三阴交,使用泻法针刺;寒凝血瘀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选取关元,合谷,三阴交,太冲,针刺;气血虚弱型和肾气亏损型,治宜益气补血,调经止痛,选取肾俞,关元,次髎,用补法治疗
1.2.2 拔罐治疗 除气滞血瘀热型外,均可采用拔罐治疗。选取肾俞,腰阳关,气海,关元,中极以及阿是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置15分钟。
1.2.3 艾灸治疗 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用双艾条左右同时灸,每穴10分钟。
1.2.4 耳穴贴压 寒凝血瘀型,选取内分泌,神门,皮质下,内生殖器;气滞血瘀型,选取内分泌,神门,皮质下,内生殖器,肝,脾,子宫;气血两亏型,选取内分泌,神门,皮质下,内生殖器,肝,脾,肾,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所取部位上,左右两耳交替粘贴,每3-5天换一次。
1.2.5 按摩治疗 在小腹部用摩法先轻后重按摸,以达到发热为宜,点按三阴交、足三里、肾俞、脐周、局部阿是穴。
1.2.6 健康教育方法
1.2.6.1 正确认识月经现象 通过治疗过程中给予的健康宣教及指导,是女生正确认识月经现象,使它们认识到月经是女生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一种正确的生理现象,应该以一种科学的、理智的态度对待月经现象,对于经期里的常见问题也应以正确的心态去应对,不应该有恐惧心理,也没有什么可害羞的,痛经患者应尽快去医院检查,以排除其他病理性疾病,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心理。
1.2.6.2 经期注意事项 从教育入手,让患者了解经期注意事项,不食用生冷刺激性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淋雨,不做过重劳动或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提高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自觉性。
1.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治愈:疼痛消失,月经规则,6个月无复发。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好转:疼痛稍有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治愈9例,占30%;显效8例,占26.67%;好转11例,占36.67%;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
3 典型病例
孙洋,女,20岁,初诊日期:13.03.10
主诉:痛经反复发作5年。
现病史:经期前2天小腹轻度坠痛,经期前3天血色暗红,有血块,中量伴有乏力周身酸痛。脉细滑,舌淡红,苔薄白。
诊断:气血虚弱型
处方:取关元、气海、中极、次髎、三阴交以及阿是穴双侧行闪火法拔罐,每次停留15分钟。按、揉合谷、地机、三阴交、脐周、气海、关元、足三里、血海等。一指禅推法:肝俞、脾俞、肾俞。耳穴贴压:去内分泌、皮质下、神门、内生殖器,配肝、肾、脾等穴。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
诊疗记录:
第一疗程:治疗前疼痛中度,周身酸痛,四肢无力。经由上述治疗后,疼痛减轻,乏力症状消失,酸痛缓解。
13.03.10-03.15
第二疗程:治疗前疼痛中度,周身酸痛,四肢无力。经由上述治疗后疼痛基本缓解,面色红润,酸痛和乏力接触。
13.04.07-04.12
第三疗程:持续耳豆贴压。治疗前疼痛轻度,治疗后疼痛解除。
13.05.03-05.08
疗效评价:经连续三个月回访,此患者显效。
4 讨论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昏厥,以至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为主要症状。本病以青年妇女为多见。西医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两种,前者长发生于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目前,西药对大多数痛经能起到及时止痛的效果,但长期疗效不满意,病人每月都需服药,且止痛药的副作用不可忽视。中医认为:气主动,血主静,血不能自行,血需随气运行而流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故妇女痛经的治疗,应以理气活血为主。针灸对通经有较好的疗效,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取气海穴理下焦之气,以调摄入身之元气,祛邪扶正。中极穴为膀胱经之募穴,主治经闭、经痛,归足三阴之会,针之能清宣膀胱,以散胞宫之寒,又有祛瘀消积和止脐下之痛的作用。关元穴为人身元气之根,又是三焦之气所发之处,故针之能大补元气,使气旺能摄血。取中脘理中焦之气,使气和而痛止,因其为胃之募穴,胃为后天之本,故虚损之人,当先滋养气血以培补为主。血海为血之俞穴,补之则能导血归海,以补营血;泻则能祛瘀活血调经。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穴,能温通诸阴经之阳气,使阴霾消散,气畅血行。肝俞穴能柔肝熄风,畅本经之气。取肾俞穴补命门真火,疏畅肾经之脉气,主治月经病及盆腔内一切病症。所以针刺以上穴位治疗痛经止痛作用快,疗效高且复发率低。此方法无副作用,费用较低,是一种方便、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在校女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