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改革是教育为适应时代发展,培养适应性人才对传统教育所进行的科学调整,是时代的召唤,是发展的必然。在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教师需要冷静与理性,万不可以“改”为旗误入歧途。如何避免进入误区,认清教改实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作者将在整个教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六年来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感触阐述如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 教育改革 误区 实质
一、教学改革认识的误区
教学改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等事件,是一种对旧体制的全盘否定,孕育而生的应是完全不同以往的教育体制。其实不然,教育因其自身及对象的特殊性,不允许“一刀切”。毕竟我们尚在试验阶段,不能牺牲一代青少年来完成改革。改革是一个过程,而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1.教育改革不是革命,而是健全。
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平衡发展。其含义是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方法、总结,价值观树立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传统教学对此并非一无是处。传统的教学可能过于重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缺少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在教学中,学生的这种精神力量却无处不在。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持学生学习的基石。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爱,他就会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会因此丢失自尊,培养积极性也将是空话一篇。新的教学体制针对这一问题加重了情感和价值观的投入,这只是对传统教育的调整和完善,而不是完全脱离从头建立。试想如果我国的传统教育体制毫无优点,为何一贯讲究素质教育的美国却在努力寻求与应试教育的结合点。所以教学改革不是盲目学习,也不是盲目抛弃,而是在探索中健全。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2.教学思想的改革重于教学行为的改革。
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思想的改革和教育行为的改革,当然教育思想不是哪几个人的思想,而是全社会的思想,包括教师的教育思想,学生的教育思想,家长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育思想改革是全社会教育思想改革的关键。
这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当中我们的行为已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思想,这是我们改革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最终的结果就导致所有的改革都成了套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育方法,而忽略了各地教育水平的差距和教育文化的差别。这种忽略在政治上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在教育上来说却是致命的。所以这些年来,才会出现素质教育就是音、体、美的笑话,才会出现素质教育都有统一评价细化标准的笑话。在我看来这只是缺乏思想准备的人捡到个时髦的词罢了,思想还没准备好,行动已经走到前面了。我认为教育改革的基础在于思想的改革而非行为的改革,而思想的改革我们面对的是实行了几千年的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改革几年就能够成功那才是怪事,面对这样的改革,如果有足够的决心,那就应该找准位置然后有足够的耐心。
3.认识的误区,头痛医脚似的改革。
素质教育是个硕大无比的筐,没有什么装不下的。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几乎是一夜完成的。在这次改革的浪潮中,有人摇旗呐喊、有人袖手旁观,有人兢兢业业、有人拭目以待。不管是成功是失败、是一往无前还是徘徊不前,在这些忙忙碌碌的人当中更多的理解只是一种茫然,更多的体会只是一种运动而缺乏冷静。在注入众多的学习之外的素质到教育教学中,占用了我们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之后,我们才发现这些学生经过几年苦学参加高考的时候面对的仍然是传统的考试方式和传统的应试方法。头还在后面,脚和身子已经走到前面去了,这样的人不摔跤才怪。脱离了高考这根指挥棒,任何的基础教育改革都注定是失败的,所以这场改革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而非现在这样自下而上的改革。自下而上无异于釜底抽薪,阵痛之后便是消亡。
二、把握教育改革的实质
教育,百年大计,改革不能只讲面子工程,教育的严肃性决定了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虚假就注定了教育的失败。教育改革的成功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种教育形式、教学方法,而在于你是否真正掌握了教育改革的精神和素质教育的精髓。
为什么要改革?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了才要改革?究其根源我认为是在不断发展的科技社会中我们以前所认为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人才”已不能拿出去和其他国家的“人才”相提并论,这样的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只能使我们的科技发展大大滞后。在痛定思痛后我们也重新定义了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标准,然后就把手术刀直接指向了基础教育。这样的颠覆观念的改革是举国体制的改革,是对几千年的思想理念和科举制度的改革。教育改革的实质就是“观念”和“认同”的改革,讲透了就是对“人才”和“成才”的观念和认同的改革。教师对“人才”“成才”的认识都脱离了应试的范畴,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去,家长和社会都改变了对传统“人才”“成才”的认识,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支持改革的浪潮中去。所以这样的改革注定是全方位的、长期的、困难重重的,而不是一阵风就能解决的。
关键词: 教育改革 误区 实质
一、教学改革认识的误区
教学改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等事件,是一种对旧体制的全盘否定,孕育而生的应是完全不同以往的教育体制。其实不然,教育因其自身及对象的特殊性,不允许“一刀切”。毕竟我们尚在试验阶段,不能牺牲一代青少年来完成改革。改革是一个过程,而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1.教育改革不是革命,而是健全。
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平衡发展。其含义是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方法、总结,价值观树立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传统教学对此并非一无是处。传统的教学可能过于重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缺少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在教学中,学生的这种精神力量却无处不在。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持学生学习的基石。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爱,他就会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会因此丢失自尊,培养积极性也将是空话一篇。新的教学体制针对这一问题加重了情感和价值观的投入,这只是对传统教育的调整和完善,而不是完全脱离从头建立。试想如果我国的传统教育体制毫无优点,为何一贯讲究素质教育的美国却在努力寻求与应试教育的结合点。所以教学改革不是盲目学习,也不是盲目抛弃,而是在探索中健全。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2.教学思想的改革重于教学行为的改革。
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思想的改革和教育行为的改革,当然教育思想不是哪几个人的思想,而是全社会的思想,包括教师的教育思想,学生的教育思想,家长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育思想改革是全社会教育思想改革的关键。
这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当中我们的行为已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思想,这是我们改革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最终的结果就导致所有的改革都成了套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育方法,而忽略了各地教育水平的差距和教育文化的差别。这种忽略在政治上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在教育上来说却是致命的。所以这些年来,才会出现素质教育就是音、体、美的笑话,才会出现素质教育都有统一评价细化标准的笑话。在我看来这只是缺乏思想准备的人捡到个时髦的词罢了,思想还没准备好,行动已经走到前面了。我认为教育改革的基础在于思想的改革而非行为的改革,而思想的改革我们面对的是实行了几千年的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改革几年就能够成功那才是怪事,面对这样的改革,如果有足够的决心,那就应该找准位置然后有足够的耐心。
3.认识的误区,头痛医脚似的改革。
素质教育是个硕大无比的筐,没有什么装不下的。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几乎是一夜完成的。在这次改革的浪潮中,有人摇旗呐喊、有人袖手旁观,有人兢兢业业、有人拭目以待。不管是成功是失败、是一往无前还是徘徊不前,在这些忙忙碌碌的人当中更多的理解只是一种茫然,更多的体会只是一种运动而缺乏冷静。在注入众多的学习之外的素质到教育教学中,占用了我们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之后,我们才发现这些学生经过几年苦学参加高考的时候面对的仍然是传统的考试方式和传统的应试方法。头还在后面,脚和身子已经走到前面去了,这样的人不摔跤才怪。脱离了高考这根指挥棒,任何的基础教育改革都注定是失败的,所以这场改革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而非现在这样自下而上的改革。自下而上无异于釜底抽薪,阵痛之后便是消亡。
二、把握教育改革的实质
教育,百年大计,改革不能只讲面子工程,教育的严肃性决定了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虚假就注定了教育的失败。教育改革的成功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种教育形式、教学方法,而在于你是否真正掌握了教育改革的精神和素质教育的精髓。
为什么要改革?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了才要改革?究其根源我认为是在不断发展的科技社会中我们以前所认为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人才”已不能拿出去和其他国家的“人才”相提并论,这样的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只能使我们的科技发展大大滞后。在痛定思痛后我们也重新定义了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标准,然后就把手术刀直接指向了基础教育。这样的颠覆观念的改革是举国体制的改革,是对几千年的思想理念和科举制度的改革。教育改革的实质就是“观念”和“认同”的改革,讲透了就是对“人才”和“成才”的观念和认同的改革。教师对“人才”“成才”的认识都脱离了应试的范畴,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去,家长和社会都改变了对传统“人才”“成才”的认识,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支持改革的浪潮中去。所以这样的改革注定是全方位的、长期的、困难重重的,而不是一阵风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