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创业难?开业指导专家团为创业者“支招”。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季节”即将来临,记者获悉,近期上海的就业专家将与创业者近距离接触,免费“支招”助其创业。6月4日,上海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推出“薪火相传,专家伴你创业”系列服务活动,帮助创业者实现梦想。该活动由上海市政府支持,旨在帮助创业者迈好创业步伐,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具体活动项目包括“结对助创业”、“‘三区’专家咨询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和“大学生创业服务周”等。
除此,杨浦区工商联积极引导会员企业敞开就业大门,缓解区域就业压力,金山区亭林镇为大学生创业而建立的办证服务“绿色通道”,延吉新村街道创建的沪上首个“零收费”社区大学生创业家园正式开园,使大学生创业不再需要为办理各种证照和复杂的贷款手续而四处奔波,解决了大学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的各种烦恼和问题。
当然,对于大学生创业,我们不能只停留于“校园宣讲”、注册成本“零首付”、设立“创业基金”等方式在观念、资金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本刊记者在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采访中发现,人际交往能力在他们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此我们特别做了“公关社交能力——大学生创业不可缺的本钱”的专题,期待对大学生创业者有所帮助。
[创业资讯]
专家志愿团推出三大活动助推创业
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近日推出“薪火相传专家伴你创业”系列服务活动,帮助创业者迈好创业每一步,提高创业成功率。
系列服务活动包括“结对助创业”、“‘三区’专家咨询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和“大学生创业服务”三大活动。
专家陪你创业一年
开业专家们将与创业者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并签订为期一年的结对指导协议,每位专家至少和2名创业者结对。在结对指导期内,专家们将全程跟踪,创业者遇到“疑难杂症”,都可直接向专家求助。
不论是准备创业的人还是正在创业者,都可向开业专家志愿团各区县分团办公室提出结对要求,区县分团将安排对口专家与其结对。
创业者就近获指导
开业专家志愿团将在社区、校区、园区“三区”建设专家咨询指导服务的站点,创业者到就近的站点就可得到专家的指导帮助。
社区指导服务站以鼓励,引导社区青年及其他群体自主创业为主要任务,定期组织专家现场指导,校区指导服务站以鼓励大学生创业为主要任务,定期开展现场咨询和讲座等活动:园区指导服务站以帮助园区内创业者改善经营管理为主要任务,定期组织集中的经营诊断,了解创业者的经营状况并上门指导等。
创业梦想变成行动
大学生创业服务“是此次系列活动的又一重头戏,开业专家志愿团将在近期择时开展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咨询服务活动。开业专家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捕捉成功创业的关键要素,帮助他们把创业梦想变成现实行动。
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由来自本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目前有近600名专家志愿者。他们为自主开业者提供免费的开业咨询、指导和服务。创业者遇到创业难题和困惑的,都可到开业专家志愿团各区县分团预约专家咨询,也可通过上海创业公共服务信息网预约专家或在网上直接咨询。
杨浦区积极引导企业敞开就业大门
杨浦区工商联积极引导会员企业敞开就业大门,缓解区域就业压力。
一是在组织1 00多家民营企业与复旦、同济、上海理工等三所高校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基础上,增选7家会员企业作为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提高大学生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是由民营企业家出资成立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基金”,组织企业家走进大学课堂,通过授课、交流、实践等形式,将创业经验传授给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成功创业。
三是组织大学生创业就业互动沙龙活动。组织大学校园招聘洽谈会,动员33家会员企业推出78个工作岗位、43个见习岗位,提高就业岗位适配性和大学生就业签约率。
四是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组织20家企业推出52个岗位,拟招聘140余人;与杨浦区人保局、杨浦区总工会等联手,在杨浦人才广场联合设摊,宣传就业政策,并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技能培训、职工权益保护、劳动维权、劳动保险、失业保险、开业指导等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了民营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上海郊区为大学生创业开通“绿色通道”
日前,在沪郊金山区亭林镇,一条专为大学生创业而建立的办证服务“绿色通道”,在这个镇的经济小区正式开通运行。据了解,“绿色通道”将免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从工商登记、企业代码、税证办理到发票审批的全过程服务,并设专人负责跟踪帮助和指导,使创业大学生再不需要为办理各种证照和复杂的贷款手续而四处奔波,解决了大学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的各种烦恼和问题。
沪首个零收费社区大学生创业园开园
近日,延吉新村街道创建的沪上首个“零收费”社区大学生创业家园正式开园,经创业项目遴选,已有20多位大学毕业生在创业家园开办了企业。大学生创业家园位于水丰路180号,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据街道党工委书记楼满信介绍,为了减轻大学生创业初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专心致志搞事业,园区不仅无偿提供办公设施,还在两年的孵化期内免收房租、水电费。
[创业调查]
小本创业易成功
当股票市场长期疲软、商品价格萎靡不振的时刻,“小本创富”的投资方式再次被提到了广大市民的议事日程上来。那么,比较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式,而今真的是小本创业的好时机吗?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本地大型连锁企业的“加盟连锁”业务依然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为小本创业的乐土。
家住越秀区的小罗今年3月开起了一家东南亚民族服饰店,落脚在淘金路社区商街中,半年来经营蒸蒸日上,月入几千元不成问题。家住白云区同和附近的邓大姐去年发现,购买发夹、头饰这些小东西十分不方便,就想用几年当保姆积累的资金投资开一家女性饰品店她开了一家销售1元到20元单价小型饰品的品牌店,直接从三元里批发拿货。店开在了同和的农贸市场旁边,周末可谓客源丰富,所以经营不到半年,月销售收入居然突破了4000元。
四类小店的成功经验
中原地产的彭健文经理介绍,综观近日以来的成功案例,四条借鉴经验值得关注。
第一:经营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用品的小店依然生意红火,比如销售牛腩粉、牛肉面的小型餐饮店,又比如只售卖10元单价首饰的中低档品牌衣饰店。
第二:今年以来,部分有眼光的商家开始做“进口”外贸的生意,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是一条可以尝试的“小本”之路。
第三:找合伙人共同投资加盟项目,使得经营 选择面更广,抗风险能力更高。
第四:到一些新兴大型社区去做“家门口”的生意,近日广州的商铺成交主要集中在海珠区和白云区的社区商铺。
[高校驿站]
上戏学子勇闯自主创业新舞台
又到一年毕业时。虽然金融危机使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上海戏剧学院分管毕业工作的副院长葛朗却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今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超过90%,更难能可贵的是,一批莘莘学子勇敢地走上了自主创业闯市场的道路。
导演·舞蹈·艺教——三大团队领头
在上海戏剧学院自主创业闯市场的毕业生中,有三个领头的创业团队分外引人瞩目。以05导演专业的4名学生为主组建,集编、导、演于一体的上海惜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05舞蹈编导专业的6名学生为主组建,将舞蹈创作、教育培训。创意策划等纳入业务开展范围的上海海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05艺术教育专业学生为主组建,以全新方式向孩子和成人提供教育产品与服务的陶冶教育剧场。
“海创”已经正式成立,“惜戏”也已通过工商和税务注册,而“陶冶”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正在民政局办理手续。此外,还有研究生罗彬、本科生金宇洲分别组建的文化传播公司,谢赢组建的摄影公司,胡家翔、方祎妮组建的广告公司,吕思墨、汤圣婕组建的化妆工作室,以及张歧组建的国内首个舞蹈拉拉队等。雄心勃勃的学子们摩拳擦掌地表示,要为明年的世博会出力,要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新的生力军。
“惜戏”的法人代表谢迪在去年就与江苏卫视签约。可寒假实习过后,谢迪终于决定抱团创业,放弃了这份在旁人看来十分难得的工作。一个月前,他把参与筹建公司的同学们召集到寝室,开了申办公司前的最后一次会:“过于稳定的环境会让我丧失激情。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惜戏”,一起去放飞理想、放手一搏吧!”
豪气·底气·人气——坚持学有所用
“海创”的领头羊杨静告诉记者,她在入读上戏前,曾在河南省某事业单位工作多年,但自跨入校园起,她便决意创业:“因为我想学有所用,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辜负上戏老师对我的辛勤培养。”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底气。底气就来自在校期间的积累和实践。2006年,杨静等就成立舞蹈工作室,并大量接触国内外的舞蹈工作坊。她们在舞剧《关于梦境》和《行走在消逝中》小试牛刀,在舞剧《半生缘》中尽显才气,国内演出商好评不断,连马来西亚有关机构也发来出国演出的邀请。杨静笑言:“全国舞台上编舞奇缺,而生活需要源源不断的舞蹈新作,所以我们对明天非常看好。”
有了底气,还需人气。杨静和谢迪都非常重视团队的作用和集体的智慧。
如“惜戏”的股东中,郝甜是上戏学生会主席,王萌是学校社团联主席,王佳健则刚从央视小品赛场载誉归来。在校期间,他们已试水投资排演了陈佩斯喜剧《阳台》的学生版,以及广受好评的农村话剧《菩萨岭》等13出大戏。在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擅长音乐的马达一人身兼改编、导演、作词、作曲、配器等多重任务,排戏成本只用了1万元。拥有如此团队,难怪谢迪对前途信心满满!
资金·项目·场地——社会全面扶持
自主创业的好戏离不开社会的全面扶持。今年年初,上海戏剧学院的领导就给学生们请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负责人作创业指导,又请来静安区工商局副局长做讲座。
杨静说:“我们原来打算请中介公司代办注册,学校知道后不放心,立刻从静安创业园区请来专人全程陪同指导我们,所以办理过程非常顺利,可谓一路绿灯。”
谈起创业路,谢迪同样心存感激。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在得知他们的创业打算后,非常重视,不但前来观看端午节创排的《钟馗》,还主动从资金,项目、软硬件配套等方面给以帮助。他们给“惜戏”免费提供半年的办公场地和排练剧场,并提供10万元启动资金,基金会还与上戏创作中心共同出资,支持公司上马后的第一笔业务——为今年大学生创业周创作音乐剧。音乐剧的剧本也由学校老师郭展子帮助创作。
扶持甚至细致到为公司起名。如“海创”之名颇富海派与创意的寓意,而之前为“舞翩跹”,老师们都感觉太直白了。最近,大家又在提议是否糅合“05级同仁”的谐音,改名为“棂梧桐”。杨静动情地说:“我们的创业牵动了那么多热心的老师前来扶一把,送一程。如《半生缘》6月底演出,上戏演艺中心的老师们手把手教我们走市场,从设计海报、制作视频到网上售票,考虑得非常周到。有这样的后盾,我们就更有勇气去迎接挑战。”
[本期专题]
公关社交能力:大学生创业不可缺的本钱
唯美广告制作公司的一楼是工作室,二楼是员工宿舍。工作室一面墙上挂着巨幅的“08届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广告(1)班毕业合影”。公司经理梁文安就是这个班的一员。公司位置有点偏,“相比较,这里租金要便宜些”,梁文安说。
大四上学期,就读于海南大学广告学专业的梁文安与其他两名合作伙伴成立了唯美广告制作公司。现在,公司共有5人,均为梁文安的同学,月营业额为3万—5万元,有时还能达到10万元。但在公司成立初期,他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能力够,水平不相伯仲,但客户不认可”,梁文安那时有点郁闷。2007年末,在与一楼盘谈广告合作项目时,方案都设计好了,但最终没能成功。事后,梁文安总结,应该提高交际能力,特别是谈判技巧,“谈判技巧不一定是讨价还价,有时候更是交互说服”。他意识到,客户在乎的不只是产品的质量,还有成本、赢利周期及利益关系。谈起交际、沟通。2008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园艺专业、现为海南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的陈志文有更多的经验。上大学前,出生在四川农村的陈志文曾去南京打过工。大学二年级时,陈志文成立了现在的公司开始创业。谈业务,陈志文的门道是通过电子邮件与客户或是潜在客户从琐事聊起。电饭煲出现故障时,及时送去一个新的电饭煲;小孩生日时真诚地送上一句祝福。从生活琐事人手,陈志文交到了不少朋友,也使很多潜在客户变成了真正的客户。陈志文坦言,他在“攻”客户方面,会投入很多时间,不会急于求成。“对客户或是潜在客户应该进行全面了解、再了解,寻找共同点成为朋友。”陈志文说。
对于大学生创业,很多客户会顾虑“能不能完成项目”。“很多人会评价你‘人不错’,但不一定会和你合作。”陈志文说,“首先,你要相信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同时。要让别人相信你有能力、有诚心把事情做好。”“推销产品不如推销自己”,陈志文很欣赏这句话,他认为,做事先做人。陈志文说,有了合作之后,客户会把整个“圈子”都介绍给你。
对于这一点,海南“文振街舞”培训中心的教练王文振有着深刻的体会。王文振2007年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5年全国大学 生街舞大赛海南赛区个人赛冠军,凭借自己的特长,2007年初,王文振成立了“文振街舞”培训中心开始招收学员。
“小孩学了那么久,还不敢单独表演。”一次,一学员家长严肃地向王文振提出了这个意见。王文振马上对舞蹈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每堂课都抽出一段时间让每个学员来单独表演,然后给予指导和鼓励。一个月后,小孩不敢单独表演的问题就顺利解决了,那个提意见的家长很满意,还为培训中心介绍来了5个新学员。
王文振在创业中很重视个人的社交技巧,他认为,除了要做好与学员、学员家长的沟通外,还要处理好与场地老板、工作人员及电视媒体的关系。自成立以来,培训中心换了4个场地。“换一次场地,就得重新开始一次,重新做宣传”,现在想起来,王文振还是有些感叹。创业过程中,梁文安、陈志文同样遭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或是“泼冷水”。梁文安说:”自己所创的业,应该是自己热爱的、有兴趣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有信心去克服。”遇到困难的时候,梁文安还会出去多交一些朋友。“碰壁后,慢慢会提高”,梁文安如此总结创业一年来在社交方面的体会。
对于大学生创业,全国各地做法更多的是通过“校园宣讲”、注册成本“零首付”、设立“创业基金”等方式在观念、资金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帮助大学生创业顺利起步。但在创业的途中,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逐渐发现他们需要的还有更多,其中就包括自身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交互说服”、主动出击或是虚心听取意见,这些社交经验的获得是大学生创业者们“碰壁”后人际交际能力提升的结果。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故事中,不难看出,人际交往能力在他们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创业故事]
25岁老板夏乾良:我要做中国默多克
23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或许很多人还在读书或者毕业找工作,或许很多人还不明白财富的意义,因为那时还年轻。可是对于复旦大学法学院学生夏乾良来说,23岁他已经在香港创办了暄氏文化控股集团,并且出版了个人传记《大学生总裁一一复旦儒商夏乾良的财富传奇》,那一年是2007年,他刚刚本科毕业。目前他是香港暄氏文化控股集团总裁与首席执行官。
初战告捷靠复印挣了90万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
作为80后,2003年秋进入大学,他本应和复旦大学的其他学生一样,去五角场逛街、去旦苑吃一顿晚饭,去鹿鸣书店逛一逛。但是,夏乾良选择了创业。
选择创业的行业是痛苦的。在上大学前他做过家教,做过家政,可是大学的商机在哪呢?有一天,夏乾良发现,复旦这个2万多人的学校每天的复印业务量非常大。经常有班级同学复印课堂笔记,几十个人一印就是上万页,学生单独去校外的文印店一次复印几百页笔记是没有任何优惠的,单独印一页A4纸是8分钱,而假如通过团购拿到的价格是6分钱甚至只有5分钱。
六个人凑了6000元钱,夏乾良打出了“价格比校外文印店便宜且负责上门提货、送货,随叫随到”的竞争牌,在拿到复印订单后转送校外文印店,并降低文印店的要价,从中赚取差价。这种方式在校园文印市场中迅速占领了一席之地,他们每天拿到的复印单子少则三四千张,多则5万余张。几个月后,他们开始自购设备。为了节约成本,所有的职员开始苦攻平面设计、策划、排版。没想到靠这他们在年底就进账90万元。
初战告捷,一群人兴奋极了。但夏乾良认为,这不是大学生创业的优势项目,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含量更高的文化传播产业。
一切都很顺利,2004年9月,机会主动找上了门。文汇出版社向夏乾良约稿,编写《高考英语专项训练精炼》一书。出版社看中的是夏乾良的人脉资源和运作能力,提出的条件则是:书定价20元,首印5000本,夏乾良抽6%版税。这是个合理水平的提成。可用一个商人,尤其是一个搞了3个月印刷的商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眼光来审视,这简直是剥削!夏乾良粗略算了一下:每本书成本在4元钱左右。他提出新方案这本书从内容的编著到最后的排版,均由夏乾良和他的同伴们一手操办。该书出版后,首批5000本没过多久便销售一空,接着系列丛书的语文、数学两种也出版上架。在这半年内,暄氏文化公司取得了10多万元的净利润。
当年,夏乾良的公司产值突破500万元,并获得有复旦大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光华自立奖”。
洞察危机转行创办印刷厂
图书出版批发是公认的暴利行业。尽管夏乾良走进这个行业是误打误撞,可他却并不讳言,广义的文化传媒行业正是学生企业的最佳选择。国有企业的机制僵化、民营企业的管理混乱,以及对自身品牌塑造和推广的忽略,让这个行业充满“雾里看花”的迷茫——而这些恰恰是学生企业可以规避的。
2006年,夏乾良大三,开始创办上海东首印务有限公司,这也是暄氏系的第一家实体单位。为什么要做印刷厂?当时很多股东都想不明白,因为做图书挺好的啊,当时还有几百万的账没有收回来。作为公司的大股东。夏乾良想得更远,他认为:图书出版行业是最需要资金的行业,大量的资金都压在了流通领域,所以风险很大。书卖不出去,公司随时可能倒闭。
印刷厂建好了,可是生意一直没有起色,夏乾良急了。他赶快找原因,印刷行业是一个十分需要技术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很难得。东首印务此时最缺少的就是一个操作印刷机的机长。为了人才,他煞费苦心。“三顾茅庐”,他终于请来了一位技术十分熟练的大师傅,此时正是夏天,当夏乾良浑身湿透站在师傅门前时,本不想来的师傅终于被感动。当夏乾良加盟东首印务以后,公司发展逐步“找到了感觉”,很快就步入正轨。
多元发展实现企业转身
毕业后,摆在夏乾良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暄氏文化从学生企业到成熟民营企业的转身。为此,他开始整合资源,逐步打造从图书选题策划到印刷出版发行的完整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开拓商务咨询,公关策划等业务领域。2007年,集团公司改制成形,创办香港暄氏文化控股集团,于香港北角开业,从事国际版权贸易。
夏乾良有一个习惯,不到清晨5点是不会休息的,每天下午1点前谁也不用打他电话,因为他一定在睡觉。2008年,夏乾良又创办暄氏策业传播咨询机构,并为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仁济医院以及包括LG、吉列等全球五百强企业提供综合性公关服务方案。
作为一名1984年出生的大男孩,和同龄人比起来他显得更为老成,可与同龄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个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老板和公司总裁。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的财富完全是靠白手起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迅速积累完成的。在不知多少与他同龄的孩子还在做财富梦想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了。夏乾良说:“如果可能,我要做中国的默多克,而不是比尔·盖茨。”
[创业政策]
上海创业前小额贷款发放/中请条件流程
近日,记者从上海劳动保障网获悉,普陀区已诞生首例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截至目前,通过各区县开业指导服务中心答辩的创业前小额贷款的共有21笔,社会财务咨询机构通过的有2笔,市级通过的1笔。
今年4月1日,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正式推出小额贷款担保新政策。政策规定,具有本市户籍、35周岁(含)以下,拟在本市创办小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且有创业项目计划的意向创业者,符合一定条件的,可申请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担保贷款金额最高为10万元,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为一年。申请人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劳动手册等相关证明材料,向意向创业所在地的区县开业指导服务部门提出申请。
申请人除了按要求提交创业项目计划书,并填写《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申请书》和《创业前小额贷款计划书》之外,在财务评估环节,申请人还需就提交的创业项目以及贷款申请等进行论证答辩。经过答辩后,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和财务评估公司将进行审核,通过后银行将于5个工作日内放贷。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季节”即将来临,记者获悉,近期上海的就业专家将与创业者近距离接触,免费“支招”助其创业。6月4日,上海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推出“薪火相传,专家伴你创业”系列服务活动,帮助创业者实现梦想。该活动由上海市政府支持,旨在帮助创业者迈好创业步伐,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具体活动项目包括“结对助创业”、“‘三区’专家咨询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和“大学生创业服务周”等。
除此,杨浦区工商联积极引导会员企业敞开就业大门,缓解区域就业压力,金山区亭林镇为大学生创业而建立的办证服务“绿色通道”,延吉新村街道创建的沪上首个“零收费”社区大学生创业家园正式开园,使大学生创业不再需要为办理各种证照和复杂的贷款手续而四处奔波,解决了大学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的各种烦恼和问题。
当然,对于大学生创业,我们不能只停留于“校园宣讲”、注册成本“零首付”、设立“创业基金”等方式在观念、资金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本刊记者在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采访中发现,人际交往能力在他们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此我们特别做了“公关社交能力——大学生创业不可缺的本钱”的专题,期待对大学生创业者有所帮助。
[创业资讯]
专家志愿团推出三大活动助推创业
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近日推出“薪火相传专家伴你创业”系列服务活动,帮助创业者迈好创业每一步,提高创业成功率。
系列服务活动包括“结对助创业”、“‘三区’专家咨询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和“大学生创业服务”三大活动。
专家陪你创业一年
开业专家们将与创业者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并签订为期一年的结对指导协议,每位专家至少和2名创业者结对。在结对指导期内,专家们将全程跟踪,创业者遇到“疑难杂症”,都可直接向专家求助。
不论是准备创业的人还是正在创业者,都可向开业专家志愿团各区县分团办公室提出结对要求,区县分团将安排对口专家与其结对。
创业者就近获指导
开业专家志愿团将在社区、校区、园区“三区”建设专家咨询指导服务的站点,创业者到就近的站点就可得到专家的指导帮助。
社区指导服务站以鼓励,引导社区青年及其他群体自主创业为主要任务,定期组织专家现场指导,校区指导服务站以鼓励大学生创业为主要任务,定期开展现场咨询和讲座等活动:园区指导服务站以帮助园区内创业者改善经营管理为主要任务,定期组织集中的经营诊断,了解创业者的经营状况并上门指导等。
创业梦想变成行动
大学生创业服务“是此次系列活动的又一重头戏,开业专家志愿团将在近期择时开展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咨询服务活动。开业专家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捕捉成功创业的关键要素,帮助他们把创业梦想变成现实行动。
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由来自本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目前有近600名专家志愿者。他们为自主开业者提供免费的开业咨询、指导和服务。创业者遇到创业难题和困惑的,都可到开业专家志愿团各区县分团预约专家咨询,也可通过上海创业公共服务信息网预约专家或在网上直接咨询。
杨浦区积极引导企业敞开就业大门
杨浦区工商联积极引导会员企业敞开就业大门,缓解区域就业压力。
一是在组织1 00多家民营企业与复旦、同济、上海理工等三所高校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基础上,增选7家会员企业作为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提高大学生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是由民营企业家出资成立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基金”,组织企业家走进大学课堂,通过授课、交流、实践等形式,将创业经验传授给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成功创业。
三是组织大学生创业就业互动沙龙活动。组织大学校园招聘洽谈会,动员33家会员企业推出78个工作岗位、43个见习岗位,提高就业岗位适配性和大学生就业签约率。
四是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组织20家企业推出52个岗位,拟招聘140余人;与杨浦区人保局、杨浦区总工会等联手,在杨浦人才广场联合设摊,宣传就业政策,并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技能培训、职工权益保护、劳动维权、劳动保险、失业保险、开业指导等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了民营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上海郊区为大学生创业开通“绿色通道”
日前,在沪郊金山区亭林镇,一条专为大学生创业而建立的办证服务“绿色通道”,在这个镇的经济小区正式开通运行。据了解,“绿色通道”将免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从工商登记、企业代码、税证办理到发票审批的全过程服务,并设专人负责跟踪帮助和指导,使创业大学生再不需要为办理各种证照和复杂的贷款手续而四处奔波,解决了大学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的各种烦恼和问题。
沪首个零收费社区大学生创业园开园
近日,延吉新村街道创建的沪上首个“零收费”社区大学生创业家园正式开园,经创业项目遴选,已有20多位大学毕业生在创业家园开办了企业。大学生创业家园位于水丰路180号,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据街道党工委书记楼满信介绍,为了减轻大学生创业初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专心致志搞事业,园区不仅无偿提供办公设施,还在两年的孵化期内免收房租、水电费。
[创业调查]
小本创业易成功
当股票市场长期疲软、商品价格萎靡不振的时刻,“小本创富”的投资方式再次被提到了广大市民的议事日程上来。那么,比较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式,而今真的是小本创业的好时机吗?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本地大型连锁企业的“加盟连锁”业务依然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为小本创业的乐土。
家住越秀区的小罗今年3月开起了一家东南亚民族服饰店,落脚在淘金路社区商街中,半年来经营蒸蒸日上,月入几千元不成问题。家住白云区同和附近的邓大姐去年发现,购买发夹、头饰这些小东西十分不方便,就想用几年当保姆积累的资金投资开一家女性饰品店她开了一家销售1元到20元单价小型饰品的品牌店,直接从三元里批发拿货。店开在了同和的农贸市场旁边,周末可谓客源丰富,所以经营不到半年,月销售收入居然突破了4000元。
四类小店的成功经验
中原地产的彭健文经理介绍,综观近日以来的成功案例,四条借鉴经验值得关注。
第一:经营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用品的小店依然生意红火,比如销售牛腩粉、牛肉面的小型餐饮店,又比如只售卖10元单价首饰的中低档品牌衣饰店。
第二:今年以来,部分有眼光的商家开始做“进口”外贸的生意,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是一条可以尝试的“小本”之路。
第三:找合伙人共同投资加盟项目,使得经营 选择面更广,抗风险能力更高。
第四:到一些新兴大型社区去做“家门口”的生意,近日广州的商铺成交主要集中在海珠区和白云区的社区商铺。
[高校驿站]
上戏学子勇闯自主创业新舞台
又到一年毕业时。虽然金融危机使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上海戏剧学院分管毕业工作的副院长葛朗却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今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超过90%,更难能可贵的是,一批莘莘学子勇敢地走上了自主创业闯市场的道路。
导演·舞蹈·艺教——三大团队领头
在上海戏剧学院自主创业闯市场的毕业生中,有三个领头的创业团队分外引人瞩目。以05导演专业的4名学生为主组建,集编、导、演于一体的上海惜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05舞蹈编导专业的6名学生为主组建,将舞蹈创作、教育培训。创意策划等纳入业务开展范围的上海海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05艺术教育专业学生为主组建,以全新方式向孩子和成人提供教育产品与服务的陶冶教育剧场。
“海创”已经正式成立,“惜戏”也已通过工商和税务注册,而“陶冶”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正在民政局办理手续。此外,还有研究生罗彬、本科生金宇洲分别组建的文化传播公司,谢赢组建的摄影公司,胡家翔、方祎妮组建的广告公司,吕思墨、汤圣婕组建的化妆工作室,以及张歧组建的国内首个舞蹈拉拉队等。雄心勃勃的学子们摩拳擦掌地表示,要为明年的世博会出力,要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新的生力军。
“惜戏”的法人代表谢迪在去年就与江苏卫视签约。可寒假实习过后,谢迪终于决定抱团创业,放弃了这份在旁人看来十分难得的工作。一个月前,他把参与筹建公司的同学们召集到寝室,开了申办公司前的最后一次会:“过于稳定的环境会让我丧失激情。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惜戏”,一起去放飞理想、放手一搏吧!”
豪气·底气·人气——坚持学有所用
“海创”的领头羊杨静告诉记者,她在入读上戏前,曾在河南省某事业单位工作多年,但自跨入校园起,她便决意创业:“因为我想学有所用,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辜负上戏老师对我的辛勤培养。”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底气。底气就来自在校期间的积累和实践。2006年,杨静等就成立舞蹈工作室,并大量接触国内外的舞蹈工作坊。她们在舞剧《关于梦境》和《行走在消逝中》小试牛刀,在舞剧《半生缘》中尽显才气,国内演出商好评不断,连马来西亚有关机构也发来出国演出的邀请。杨静笑言:“全国舞台上编舞奇缺,而生活需要源源不断的舞蹈新作,所以我们对明天非常看好。”
有了底气,还需人气。杨静和谢迪都非常重视团队的作用和集体的智慧。
如“惜戏”的股东中,郝甜是上戏学生会主席,王萌是学校社团联主席,王佳健则刚从央视小品赛场载誉归来。在校期间,他们已试水投资排演了陈佩斯喜剧《阳台》的学生版,以及广受好评的农村话剧《菩萨岭》等13出大戏。在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擅长音乐的马达一人身兼改编、导演、作词、作曲、配器等多重任务,排戏成本只用了1万元。拥有如此团队,难怪谢迪对前途信心满满!
资金·项目·场地——社会全面扶持
自主创业的好戏离不开社会的全面扶持。今年年初,上海戏剧学院的领导就给学生们请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负责人作创业指导,又请来静安区工商局副局长做讲座。
杨静说:“我们原来打算请中介公司代办注册,学校知道后不放心,立刻从静安创业园区请来专人全程陪同指导我们,所以办理过程非常顺利,可谓一路绿灯。”
谈起创业路,谢迪同样心存感激。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在得知他们的创业打算后,非常重视,不但前来观看端午节创排的《钟馗》,还主动从资金,项目、软硬件配套等方面给以帮助。他们给“惜戏”免费提供半年的办公场地和排练剧场,并提供10万元启动资金,基金会还与上戏创作中心共同出资,支持公司上马后的第一笔业务——为今年大学生创业周创作音乐剧。音乐剧的剧本也由学校老师郭展子帮助创作。
扶持甚至细致到为公司起名。如“海创”之名颇富海派与创意的寓意,而之前为“舞翩跹”,老师们都感觉太直白了。最近,大家又在提议是否糅合“05级同仁”的谐音,改名为“棂梧桐”。杨静动情地说:“我们的创业牵动了那么多热心的老师前来扶一把,送一程。如《半生缘》6月底演出,上戏演艺中心的老师们手把手教我们走市场,从设计海报、制作视频到网上售票,考虑得非常周到。有这样的后盾,我们就更有勇气去迎接挑战。”
[本期专题]
公关社交能力:大学生创业不可缺的本钱
唯美广告制作公司的一楼是工作室,二楼是员工宿舍。工作室一面墙上挂着巨幅的“08届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广告(1)班毕业合影”。公司经理梁文安就是这个班的一员。公司位置有点偏,“相比较,这里租金要便宜些”,梁文安说。
大四上学期,就读于海南大学广告学专业的梁文安与其他两名合作伙伴成立了唯美广告制作公司。现在,公司共有5人,均为梁文安的同学,月营业额为3万—5万元,有时还能达到10万元。但在公司成立初期,他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能力够,水平不相伯仲,但客户不认可”,梁文安那时有点郁闷。2007年末,在与一楼盘谈广告合作项目时,方案都设计好了,但最终没能成功。事后,梁文安总结,应该提高交际能力,特别是谈判技巧,“谈判技巧不一定是讨价还价,有时候更是交互说服”。他意识到,客户在乎的不只是产品的质量,还有成本、赢利周期及利益关系。谈起交际、沟通。2008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园艺专业、现为海南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的陈志文有更多的经验。上大学前,出生在四川农村的陈志文曾去南京打过工。大学二年级时,陈志文成立了现在的公司开始创业。谈业务,陈志文的门道是通过电子邮件与客户或是潜在客户从琐事聊起。电饭煲出现故障时,及时送去一个新的电饭煲;小孩生日时真诚地送上一句祝福。从生活琐事人手,陈志文交到了不少朋友,也使很多潜在客户变成了真正的客户。陈志文坦言,他在“攻”客户方面,会投入很多时间,不会急于求成。“对客户或是潜在客户应该进行全面了解、再了解,寻找共同点成为朋友。”陈志文说。
对于大学生创业,很多客户会顾虑“能不能完成项目”。“很多人会评价你‘人不错’,但不一定会和你合作。”陈志文说,“首先,你要相信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同时。要让别人相信你有能力、有诚心把事情做好。”“推销产品不如推销自己”,陈志文很欣赏这句话,他认为,做事先做人。陈志文说,有了合作之后,客户会把整个“圈子”都介绍给你。
对于这一点,海南“文振街舞”培训中心的教练王文振有着深刻的体会。王文振2007年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5年全国大学 生街舞大赛海南赛区个人赛冠军,凭借自己的特长,2007年初,王文振成立了“文振街舞”培训中心开始招收学员。
“小孩学了那么久,还不敢单独表演。”一次,一学员家长严肃地向王文振提出了这个意见。王文振马上对舞蹈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每堂课都抽出一段时间让每个学员来单独表演,然后给予指导和鼓励。一个月后,小孩不敢单独表演的问题就顺利解决了,那个提意见的家长很满意,还为培训中心介绍来了5个新学员。
王文振在创业中很重视个人的社交技巧,他认为,除了要做好与学员、学员家长的沟通外,还要处理好与场地老板、工作人员及电视媒体的关系。自成立以来,培训中心换了4个场地。“换一次场地,就得重新开始一次,重新做宣传”,现在想起来,王文振还是有些感叹。创业过程中,梁文安、陈志文同样遭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或是“泼冷水”。梁文安说:”自己所创的业,应该是自己热爱的、有兴趣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有信心去克服。”遇到困难的时候,梁文安还会出去多交一些朋友。“碰壁后,慢慢会提高”,梁文安如此总结创业一年来在社交方面的体会。
对于大学生创业,全国各地做法更多的是通过“校园宣讲”、注册成本“零首付”、设立“创业基金”等方式在观念、资金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帮助大学生创业顺利起步。但在创业的途中,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逐渐发现他们需要的还有更多,其中就包括自身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交互说服”、主动出击或是虚心听取意见,这些社交经验的获得是大学生创业者们“碰壁”后人际交际能力提升的结果。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故事中,不难看出,人际交往能力在他们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创业故事]
25岁老板夏乾良:我要做中国默多克
23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或许很多人还在读书或者毕业找工作,或许很多人还不明白财富的意义,因为那时还年轻。可是对于复旦大学法学院学生夏乾良来说,23岁他已经在香港创办了暄氏文化控股集团,并且出版了个人传记《大学生总裁一一复旦儒商夏乾良的财富传奇》,那一年是2007年,他刚刚本科毕业。目前他是香港暄氏文化控股集团总裁与首席执行官。
初战告捷靠复印挣了90万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
作为80后,2003年秋进入大学,他本应和复旦大学的其他学生一样,去五角场逛街、去旦苑吃一顿晚饭,去鹿鸣书店逛一逛。但是,夏乾良选择了创业。
选择创业的行业是痛苦的。在上大学前他做过家教,做过家政,可是大学的商机在哪呢?有一天,夏乾良发现,复旦这个2万多人的学校每天的复印业务量非常大。经常有班级同学复印课堂笔记,几十个人一印就是上万页,学生单独去校外的文印店一次复印几百页笔记是没有任何优惠的,单独印一页A4纸是8分钱,而假如通过团购拿到的价格是6分钱甚至只有5分钱。
六个人凑了6000元钱,夏乾良打出了“价格比校外文印店便宜且负责上门提货、送货,随叫随到”的竞争牌,在拿到复印订单后转送校外文印店,并降低文印店的要价,从中赚取差价。这种方式在校园文印市场中迅速占领了一席之地,他们每天拿到的复印单子少则三四千张,多则5万余张。几个月后,他们开始自购设备。为了节约成本,所有的职员开始苦攻平面设计、策划、排版。没想到靠这他们在年底就进账90万元。
初战告捷,一群人兴奋极了。但夏乾良认为,这不是大学生创业的优势项目,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含量更高的文化传播产业。
一切都很顺利,2004年9月,机会主动找上了门。文汇出版社向夏乾良约稿,编写《高考英语专项训练精炼》一书。出版社看中的是夏乾良的人脉资源和运作能力,提出的条件则是:书定价20元,首印5000本,夏乾良抽6%版税。这是个合理水平的提成。可用一个商人,尤其是一个搞了3个月印刷的商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眼光来审视,这简直是剥削!夏乾良粗略算了一下:每本书成本在4元钱左右。他提出新方案这本书从内容的编著到最后的排版,均由夏乾良和他的同伴们一手操办。该书出版后,首批5000本没过多久便销售一空,接着系列丛书的语文、数学两种也出版上架。在这半年内,暄氏文化公司取得了10多万元的净利润。
当年,夏乾良的公司产值突破500万元,并获得有复旦大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光华自立奖”。
洞察危机转行创办印刷厂
图书出版批发是公认的暴利行业。尽管夏乾良走进这个行业是误打误撞,可他却并不讳言,广义的文化传媒行业正是学生企业的最佳选择。国有企业的机制僵化、民营企业的管理混乱,以及对自身品牌塑造和推广的忽略,让这个行业充满“雾里看花”的迷茫——而这些恰恰是学生企业可以规避的。
2006年,夏乾良大三,开始创办上海东首印务有限公司,这也是暄氏系的第一家实体单位。为什么要做印刷厂?当时很多股东都想不明白,因为做图书挺好的啊,当时还有几百万的账没有收回来。作为公司的大股东。夏乾良想得更远,他认为:图书出版行业是最需要资金的行业,大量的资金都压在了流通领域,所以风险很大。书卖不出去,公司随时可能倒闭。
印刷厂建好了,可是生意一直没有起色,夏乾良急了。他赶快找原因,印刷行业是一个十分需要技术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很难得。东首印务此时最缺少的就是一个操作印刷机的机长。为了人才,他煞费苦心。“三顾茅庐”,他终于请来了一位技术十分熟练的大师傅,此时正是夏天,当夏乾良浑身湿透站在师傅门前时,本不想来的师傅终于被感动。当夏乾良加盟东首印务以后,公司发展逐步“找到了感觉”,很快就步入正轨。
多元发展实现企业转身
毕业后,摆在夏乾良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暄氏文化从学生企业到成熟民营企业的转身。为此,他开始整合资源,逐步打造从图书选题策划到印刷出版发行的完整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开拓商务咨询,公关策划等业务领域。2007年,集团公司改制成形,创办香港暄氏文化控股集团,于香港北角开业,从事国际版权贸易。
夏乾良有一个习惯,不到清晨5点是不会休息的,每天下午1点前谁也不用打他电话,因为他一定在睡觉。2008年,夏乾良又创办暄氏策业传播咨询机构,并为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仁济医院以及包括LG、吉列等全球五百强企业提供综合性公关服务方案。
作为一名1984年出生的大男孩,和同龄人比起来他显得更为老成,可与同龄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个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老板和公司总裁。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的财富完全是靠白手起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迅速积累完成的。在不知多少与他同龄的孩子还在做财富梦想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了。夏乾良说:“如果可能,我要做中国的默多克,而不是比尔·盖茨。”
[创业政策]
上海创业前小额贷款发放/中请条件流程
近日,记者从上海劳动保障网获悉,普陀区已诞生首例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截至目前,通过各区县开业指导服务中心答辩的创业前小额贷款的共有21笔,社会财务咨询机构通过的有2笔,市级通过的1笔。
今年4月1日,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正式推出小额贷款担保新政策。政策规定,具有本市户籍、35周岁(含)以下,拟在本市创办小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且有创业项目计划的意向创业者,符合一定条件的,可申请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担保贷款金额最高为10万元,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为一年。申请人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劳动手册等相关证明材料,向意向创业所在地的区县开业指导服务部门提出申请。
申请人除了按要求提交创业项目计划书,并填写《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申请书》和《创业前小额贷款计划书》之外,在财务评估环节,申请人还需就提交的创业项目以及贷款申请等进行论证答辩。经过答辩后,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和财务评估公司将进行审核,通过后银行将于5个工作日内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