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妈妈饭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再好的厨子,也不会像妈妈那样,为你精心烹制每一顿饭。
  看一个电视节目,介绍西湖边一家非常有名的私房菜。记者采访一个食客,他激动地说:“一般的馆子,你吃几次就腻了;但是这家馆子,永远吃不腻。菜的味道简简单单,没有味精色素,买的都是当天最好的菜,就像家的味道。”
  当时我就对女儿说:“看,其实你每天吃的,就是名震江湖的妈妈私房菜啊!”
  真的,那位食客所形容的这一切,不就是普通人家里吃的饭菜吗?
  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下饭馆是很奢侈的事情。至今奶奶夸人做饭好吃,都会说一句:“真不错,馆子水平。”到了现在,事情又反过来了:最高级的菜,竟变成了私房菜。
  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很多人家中都不大做饭。在没有女儿之前,我和她爹可谓是吃遍也吃腻了生活范围内的所有餐厅。真正开始做饭是从女儿出生之后,说来也奇,尽管当时我的厨艺还属于做什么都要现翻菜谱的阶段,但哪怕就是一碗鸡蛋羹,女儿也爱吃我蒸的,而不爱吃保姆蒸的。
  所以为了女儿,我开始正式下厨。一开始我觉得能煮熟、菜能吃就叫“会做饭”,但是当我真正开始每天都从她的健康和口味出发,挖空心思烹调三餐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其实远远谈不上“会做饭”,只是“能做饭”。
  直到下厨两三年后,我的厨艺才开始有了飞跃。首先为了让女儿尝到新鲜健康的食材,我变得会买菜了;其次烹饪方法也变得灵活了,时间充裕就做点花样,时间紧张就做简单的菜式;再接着,菜谱也从家里消失了,即便是从没做过的菜,尝几口就能知道烹调的关键所在,可以根据手头的材料从容下厨;最最重要的是,我开始返璞归真了。
  常听女儿四处夸奖:“我妈做饭最好吃!”但到我们家餐桌一看,您也许会失望——这不就是家家都有的那几道么?
  是的,过去我做饭,特别喜欢做看上去技术含量高,工序复杂,造型华丽,味道浓重的宴客菜。而一个妈妈,大多不常给孩子吃这些。因为这样的菜其实并不健康,而且会让厨房清洁工作变得复杂。何况,每一个资深主妇都可以做到不用高汤不放味精,将一碗简简单单的素面条做得清淡美味却不寡淡,即便是一个荷包蛋也状如元宝,蛋心软硬恰到好处——那又何必烹炒煎炸呢?
  新手时,我还特别喜欢把一切食材都切丝切丁,觉得这样才显得自己刀工好。而现在我知道,这真是一种暴殄天物的做法——不但破坏口感,营养流失也严重。
  以前,我还常因为饭菜颜色不漂亮而苦恼。如今,看到颜色过于红亮的红烧肉,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放了很多色素”。而我们嘴刁的女儿,也因为吃惯了纯天然无添加的妈妈菜,变得不爱下馆子了——她确实吃不惯那种由色素、香精配上过期的食材做出来的饭了。
  是的,家常菜不华丽,不好看,也不复杂。但是我相信每个妈妈都会像我一样,考虑昨天女儿吃了什么,今天要换个花样;最近什么菜正当季,吃起来新鲜又美味;早晨推开窗深吸一口气,就知道气候如何,适合搭配哪些食材;平日悉心观察女儿的身体状况,根据她的健康定制三餐进行调理……有着以上种种考量和经验,才最终在市场买下那一篮子菜,用最简单却最适合的方法,烹制出可口的“妈妈牌”饭菜。
  想到这里,我不禁骄傲了起来。在看似平常简陋的餐桌上,一个妈妈的无限心思,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凝结在盘子里,怎么可能不好吃。也许,女儿口中所谓的“世界上最好吃的饭”,不全是因为她从小吃惯了我的口味;而是再好的厨子,也不会像妈妈那样,为她精心烹制每一餐。
其他文献
近日发生了一件事,有带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提出:“为何选捐书学校要听郜妈的!选书配书也要听她的!”当时听到这样的质问,我既错愕又伤心,第一反应是:“我完全是为了替团队省心省事省钱,才自己揽下这些耗心费力的义务工作,为什么你们不能明白我的苦心呢?”  多么熟悉的反应,在我们指责孩子时,其实也经常冒出类似的抱怨。  幸而四年来因为不少风风雨雨的磨练,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跳出了怨天尤人的愤怒情绪,很快发现
东东是一个聪明、开朗的孩子,但有个“常有理”的毛病,总爱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玩完玩具,妈妈让他收拾,他说:“一会儿我还玩呢。”过了一会儿,妈妈再让他收拾,他就说:“我累了,想休息。”可是如果小朋友来家里玩,他就责怪人家玩完后不收拾玩具,妈妈说:“你是小主人,应该带头收拾。”他却说:“玩具是他玩的,应该他收,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东东仿佛什么道理都明白,但是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做,妈妈
看着网络上的妈妈博友们都在晒2010年宝宝的教育投资,且一个比一个花得多,吓得我心惊肉跳——孩子的教育真要这么费钱吗?刺激之下,我也忍不住跟风给笑笑今年的教育开支算了一笔帐:  团队活动课是去年报的,钱已付了,到现在还没上完,暂且算一半,约4500元;  幼儿园学杂费全年4500元;  书、玩具、服装都来自当当、淘宝,拉出帐单一算,总共是2000元;  旅游:笑笑个子不到110cm,门票、车船费用
住在隔壁的小杨夫妇是双职工家庭,所以孩子一直寄养在乡下老家。结果现在孩子虽已4岁,但仍不善表达,有任何想要做的事情均用动作表示,爷爷奶奶常常要费尽心思猜哑谜,以图平息“风波”,稍不合心意,孩子就会抡起棍子打人。孩子在乡下的这几年,不但老人被折磨得身心疲惫,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孩子也变得顽劣霸道,不通情理,这可怎么办好呢?  据报道,不少隔代教养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自闭、暴力倾向,这些孩子若得不到及时关
一直喜欢与睿宝宝玩些自创的小游戏,有时是一个育儿游戏引发的灵感,有时是随意的发挥,就手边的东西即兴而起。前几天整理东西时翻出一张彩色报纸,当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利用这张旧报纸和睿宝宝一起玩起益智游戏来。  放“电影”  我用剪刀在报纸的中间剪了个长方形的洞,利用这个长方形的洞“放电影”——看看这是妈妈的下巴,妈妈的嘴巴,妈妈的鼻子,妈妈的头发;再来看爸爸的眼睛,嘴巴,鼻子,然后把睿宝宝的眼睛、嘴巴和
烦恼  女儿洁如两岁多,她的东西一律不准别的小朋友碰,哪怕摸一摸也不行,一开口就是“这是我的”。一只手护着物品,一只手推小朋友,这成了她的标志性动作。我有意识地劝她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可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好几次我实在气不过,强行从她手上把东西抢过来,给其他小朋友玩,结果她哭天抢地,弄得我好不尴尬。哎,孩子这么自私,长大了怎么跟人交往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  他以为分享就是失去。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家长掌心上的宝,是爸爸妈妈心中爱的期望和寄托。于是在爱的名义下,不少家长总是想方设法亲近孩子,以与孩子相处得“亲密无间”为豪。然而事实上,这样的亲子关系究竟好不好呢?  去年,一桩悲剧事件的发生震撼了社会,也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去——上海某大学的女研究生杨元元因为不堪忍受困苦生活的压力,写下遗书,称“知识无法改变命运”,然后在宿舍里上吊自杀。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妈妈听后很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告诉妈妈,是幼儿园老师薇拉小姐教的。母亲表扬了孩子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太阳、足球、鸟蛋等各种圆形的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老师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
几个刚刚被诊断为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和我联系,她们问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哪种方法最有效?我一时语塞,也许这个问题真的没有答案。    只是一种假设  从小满确诊到现在,已经将近十年了,我尝试了几乎所有的方法,发现其实每一种的背后,都是对自闭症病因的一种假设,而且必须依靠该理论作为基础。ABA的行为塑造;TEACH的结构化;感统训练能促进神经发育和协调性的假设;音乐治疗有利于语言发展的假设;海豚叫声可以
每个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刻,每个人都会向往纯真美好的友谊,包括幼小的孩子。“孤独与友谊”是这本图画书一个彰显的主题。主人公之一的巴尔托罗是一个见了什么都怕的巨人,怕恶龙,怕大角鹿,甚至还怕乌鸦,所以他没有一个朋友。另一个主人公睡鼠“小葡萄干”却恰好相反,他什么都不怕,不怕猫,不怕狐狸,也不怕猫头鹰。可是他也没有一个朋友。两个孤独的主人公都有一个愿望,就是找到一个朋友。透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