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ru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高校体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多角度研究了高校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认为:定位的偏差、体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滞后、大学生体育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遍较差是高校体育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多元化、社会化、创新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体育 和谐社会 因素 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刘嘉丽(1959- ),女,湖南长沙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高校体育。(广东 广州 510665)张明俊(1964- ),男,许昌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河南 许昌 461000)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8-0121-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思考问题,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发展问题。高校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子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讲,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历史、社会和教育等多角度研究高校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对于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和谐社会的提出及其内涵
  1.和谐社会的提出。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首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奋斗目标,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又一次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O二O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充分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社会发展目标,这不仅是党的理论创新,更是中国社会观念的革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2.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在这五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同时又是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首先,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合理是指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其次,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有了合理的社会结构,如果没有高明的社会运筹(就是行政管理中常用的“社会整合”),社会仍然难以和谐①。
  二、我国高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定位的偏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工作的两极分化现象仍比较突出。部分院校对学校体育的投入较大,体育工作快速发展;而有些高校仍把体育工作摆在陪衬的位置,对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馆)、器材配备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近几年,我国体育投入较大的高校每年对体育器材、群体活动、训练竞赛等(不含场馆建设)的经费投入已达到100万以上;一部分高校每年的同类经费也可达到50万元以上。而仍有部分高校的同类经费只有15万~20万。而且,个别高校随意压缩体育教学课时数的现象仍然存在。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进修学习及待遇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
  2.体育教育观念和方法滞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是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之后,许多高校在逐步进行体育教学形式与内容改革的同时大力加强了体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学习和实践,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能力发展受限;教学双边活动被体育课程的程式化所淹没,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对体育的浓厚兴趣;选项课上基本采用“放羊”形式,使学生“玩”了一年仍不知什么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最大的问题是仅局限于选项课的表面形式,并未将“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现代体育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体育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3.体育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目前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只在一、二年级开设。有很多院校为三、四年级开设了体育选修课,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继续体育学习的愿望。而部分院校至今都未在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大多数学生不能自觉地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目前,我国一些研究型高校的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了本科生,而研究生体育却很少有人提及,全国只有少数高校为研究生开设了体育课。由此产生的后果是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逐渐下降,这种体育教学的不连贯性和不完整性使高校体育无法与社会体育接轨。
  4.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大学生普遍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没有把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当做自己为社会应尽的责任。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充分利用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有充分的精力去学习去工作,是对家庭、对后代、对社会、对国家负有的义务。大学生对体育的自觉参与性较差,部分学生是迫于考试压力,以体育课成绩及格为目标,以健康体质测试合格为标准,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自我锻炼身体的人为数不多。大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较差,部分学生体重偏轻、身高偏低、肺活量偏小。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仅从兴趣出发,只图玩得痛快,认为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学不学都无所谓,对体育的认知过于片面。
  三、高校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1.促进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健康是一切和谐的基础。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之后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都充分体现了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健康的关注和重视。2006年9月,团中央、教育部共同推行的《阳光体育运动》又对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和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在高校正在逐渐得到响应。四维健康观的概念已被高校学生普遍接受和认同,他们在把健康作为第一需要、越来越重视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加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高校体育正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及健康发展。
  2.发展人际和谐。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社会角色划分,人际关系分为家庭关系、学习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几大类,这些关系的处理对个人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指我们在处理这些关系时,所要求和表现出来的协调得当或融洽和睦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体育的作用不仅是锻炼身体,同时可以用来调节情绪、增进友谊、发展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起到使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作用。
  3.能够缓解人的自身压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等多重问题的压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患病率达到20.23%,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有65.5%的学生存在着各种轻度不良反应,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等症状②。当代大学生担负着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重任,精神压力和心理疾病无疑会对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的未来发展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体育运动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参加体育活动时,人体的各个器官因得到充分供血及适宜刺激而产生舒适感,加上体育运动时的轻松愉快氛围,能够使人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可以减轻社会矛盾的产生,达到社会和谐。
  4.使人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培养人的终身体育思想和行为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一项艰巨而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2002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使体育教育已从原来的只注重身体素质水平的“达标率”等近期效果,开始向注重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等远期效应方面转变。高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将为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以及从事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共同构成了终身体育的完整体系,是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把高校体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在和谐社会中实施终身体育和培养人一生追求科学、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方向必须符合历史的发展,紧跟时代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和谐,以使广大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受益体育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的体育思想,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体育能力和健康水平为目标,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体育教学的多元化趋势。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使体育教育思想从唯“生物体育观”逐渐向身体、心理、道德和社会因素构成的“四维体育观”转变,体育教学也随之从单一目标朝着多目标、多功能的方向转变,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高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来探索大学生成才的规律,揭示体育教育的本质,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养。体育教学与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最直接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多功能作用,就必须使体育教学的教学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手段达到多元化,既要满足不同体育基础层次学生的需求和满足学生个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增强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在真正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能深层次地潜心研究现代体育教学法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并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向自觉、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方向发展,这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2.课余锻炼的社会化趋势。大学生课余锻炼的社会化趋势主要表现在课余锻炼的管理方面。(1)社会化管理。主要从引导学生参加积极有益的体育项目出发,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体育教师要提供良好的体育技术服务,这些都要与实现高校体育的总目标和一定的效益挂钩。(2)社会化经营。主要是指在进行课余训练的过程中对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方式。按照不同的类型和需求把高校体育场馆分为公益性、半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运作。如高校的田径场、室外篮、排球场等仍公益性开放;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篮球、排球馆可适当收费以半公益性方式开放;健身房、网球场、保龄球、台球等场馆可以商业性方式开放。
  3.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趋势。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都是现代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要素,二者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构成现代社会体育教育的本质特征。高校体育应充分重视个性教育,并将其体现在培养模式和环境的宽松上,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体育兴趣的培养、心智活动的促进,积极发掘学生个性的独立性、独特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潜能性”,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多种环境中尊重学生的能力、需求等各个方面的差异,而不用严格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给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③。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高校体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高校体育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能性,从体育教学到运动训练,从课外活动到运动竞赛,都能进行创新教育。注重个性教育前提下的创新应成为高校体育发展的重心,它将有助于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并使其本质内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体育教育事业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注释]
  ①刘江丽.体育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9):32.
  ②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69.
  ③孙华清,曹俊.“人文奥运”与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J].大连大学学报,2005(12):76.
  
  [参考文献]
  姜晓阳.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J].教育探索,2006(8).
其他文献
为节约用电,广州路灯管理部门日前公布了路灯和“光亮工程”的节电方案:广州路灯推迟20分钟亮灯、提前10分钟关灯;三相供电的路灯停供一相、双侧布置路灯的道路(4车道以下)熄灭一
采用基于嵌入原子法的正则系综NVT分子动力学方法在原子尺度上计算了包含24个金原子和19个铜原子的Au24Cu19双金属团簇在急冷和连续降温过程中的结构演化.根据原子平均势能、
针对MIMO-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FastICA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复数FastICA算法的快速收敛特性来提高多用户的分离速度,同时利用信号的相关函数对复数Fast
计划经济时期电力工业的垄断经营观念、意识、作风已完全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诚信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的立身之本.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明确优质服务内涵,建立、
<正>近日,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在朝阳区查处了一起非法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擅自从事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的案件。据了解,7月12日,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根据群众举报,对朝阳
采用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拉伸试验方法,开展了FV520B钢在模拟管道压缩机叶轮腐蚀介质环境中的高温、高压应力腐蚀开裂(SCC)研究,探讨了H2S浓度、CO2浓度、温度、压力等环境参数
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助学贷款业大规模改革议案,此举可能会给自克林顿执政时期以来的大学助学贷款运营方式带来最剧烈的变革。根据提议,所有私人贷款商都将被禁止发放助学
可转位刀具在断续切削加工时,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破损.刀具各设计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刀具的可靠度.以应力一强度干涉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可转位刀具的动态可靠性数学模型,给出了刀
从今年8月1日开始,马来西亚所有DG41~DG48的大专资格教育服务人员,获准参政。马来西亚政府首席秘书莫哈末西迪宣布,政府意识到在国家的政治上,教师曾扮演过引导社会的重要角色,因此
避峰限电毫无疑义不是人们希望发生的事情,当然也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本文从"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角度,来阐述避峰限电带来的种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