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現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影视资源;多媒体;抽象
语文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它涉及到社会、历史、政治、数学、经济、天文、地理等各方面,尤其与各种艺术形式:美术、音乐、电影、戏剧等有着息息相通的联系。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如果能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进行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十年的语文从教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过很多的电影、电视和其他的视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影视资源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诗歌的意境呈现在脑海中,从而更好地体味鉴赏诗歌。事实上,我们总是不能达到想象中的效果,学生的头脑中的画面依然很抽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影视资源,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中产生直观感受,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春江花月夜》时,我让学生边听曲子《春江花月夜》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并把画面用抒情性的文字描述在纸张上。然而,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感知诗歌的意境。最终,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相关的动画视频,该视频既有直观的图画并且有配曲子《春江花月夜》的朗诵。学生在观看完后,普遍反应对诗歌的意境的描绘达到了具体化,理解和感悟程度加深了不少。
影视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还能达到化枯燥为有趣的效果。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较难的课题,短短几句,凭空阐述,枯燥无味,学生也难以接受。而兴趣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在诗歌教学中,通过电影、电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跳出狭窄的课堂,走进广袤的大自然,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情景交融,获益匪浅。我在讲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时,通过电视的画外音来介绍李煜的生平简历,通过几组画面的对比:过去的荣华富贵,酣歌狂舞,醉生梦死;现在的国破家亡,以泪洗面,囚徒生活。引导学生深入到词的意境中去,去触摸词人跳动的脉搏——昔日的国君,今日的囚徒对故国的思念;感受词人内心的一江春愁,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从中获得丰富的想象和美的熏陶。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从画面上感悟人生哲理,化枯燥为有趣,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收获大,感受深。
其次,影视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水平。散文的教学就可以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特写镜头来展示。比如在教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我运用电影、电视的表现手法,通过几组北国秋景和江南秋景的画面进行对照,突出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主旋律。故都的秋景有: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以及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蝉唱、玉泉的秋夜、谭柘寺的钟声。江南的秋景有: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整个电影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使学生在这美妙的境界的影视画面的对照中,品嘗到故都之秋的味道,从而领悟到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和留念之情。
再次,影视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多样化的社会,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多种途径。高中生所接触的各种媒体中,除了书本以外,恐怕就要数电视了。电视也是语文生活化的一部分。电视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沟通课内、课外的学习,还可以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可以学习文章艺术 。一集或一部电视剧就是编导们用电视语言写成的一篇文章。为了推动情节,它也要讲究谋篇布局、开头结尾、伏笔照应,我们就可以从中学习文章的结构艺术;为了吸引观众,它也要安排线索、渲染环境、设置悬念、利用对比等,我们就可以从中学习文章的表现技巧;为了塑造人物,它要精心设计对白,用环境烘托人物心理,用特写表现人物感情等,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刻画人物的方法。
第二,可以学习语言艺术。中学生学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语言。电视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如电视剧中各具个性的人物对白,相声小品中幽默诙谐的打趣逗乐,艺术节目中主持人的穿插缀连,新闻述评中嘉宾的精要评点,商品广告中独具匠心的俗语点化,体育比赛中恰当及时的评论解说……即使从背景画面中也可以学到很多语言知识。如中堂、殿前的楹联,商肆店铺的标牌,风景名胜的题字,室内房间的书法等。当然,这首先要求我们细心观察,一只眼睛看画面,一只眼睛看画里。只有这样,才能在别人不经意处,吸取知识的琼浆。
最后,影视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风俗人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与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语文就要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思。新课标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为性的统一”,确认语文的人为性,就意味着学习语文,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外,还应广泛吸取人类的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而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是语文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但是现实的条件又不允许我们过多地走出校门去直接地投身社会实践,只能通过书本、电视这些窗口去间接地了解社会。
总之,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弥补了语言教学的缺陷,使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在和谐的画面的欣赏中,自觉地进入文章的意境,去感受、理解、欣赏,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柏勋.中学语文教材分类研究.海南出版社,1998.3.
[2] 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3] 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1.
[4] 饶杰腾.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
[5] 李维鼎.语文言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
关键词:影视资源;多媒体;抽象
语文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它涉及到社会、历史、政治、数学、经济、天文、地理等各方面,尤其与各种艺术形式:美术、音乐、电影、戏剧等有着息息相通的联系。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如果能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进行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十年的语文从教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过很多的电影、电视和其他的视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影视资源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诗歌的意境呈现在脑海中,从而更好地体味鉴赏诗歌。事实上,我们总是不能达到想象中的效果,学生的头脑中的画面依然很抽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影视资源,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中产生直观感受,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春江花月夜》时,我让学生边听曲子《春江花月夜》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并把画面用抒情性的文字描述在纸张上。然而,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感知诗歌的意境。最终,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相关的动画视频,该视频既有直观的图画并且有配曲子《春江花月夜》的朗诵。学生在观看完后,普遍反应对诗歌的意境的描绘达到了具体化,理解和感悟程度加深了不少。
影视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还能达到化枯燥为有趣的效果。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较难的课题,短短几句,凭空阐述,枯燥无味,学生也难以接受。而兴趣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在诗歌教学中,通过电影、电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跳出狭窄的课堂,走进广袤的大自然,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情景交融,获益匪浅。我在讲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时,通过电视的画外音来介绍李煜的生平简历,通过几组画面的对比:过去的荣华富贵,酣歌狂舞,醉生梦死;现在的国破家亡,以泪洗面,囚徒生活。引导学生深入到词的意境中去,去触摸词人跳动的脉搏——昔日的国君,今日的囚徒对故国的思念;感受词人内心的一江春愁,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从中获得丰富的想象和美的熏陶。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从画面上感悟人生哲理,化枯燥为有趣,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收获大,感受深。
其次,影视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水平。散文的教学就可以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特写镜头来展示。比如在教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我运用电影、电视的表现手法,通过几组北国秋景和江南秋景的画面进行对照,突出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主旋律。故都的秋景有: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以及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蝉唱、玉泉的秋夜、谭柘寺的钟声。江南的秋景有: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整个电影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使学生在这美妙的境界的影视画面的对照中,品嘗到故都之秋的味道,从而领悟到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和留念之情。
再次,影视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多样化的社会,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多种途径。高中生所接触的各种媒体中,除了书本以外,恐怕就要数电视了。电视也是语文生活化的一部分。电视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沟通课内、课外的学习,还可以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可以学习文章艺术 。一集或一部电视剧就是编导们用电视语言写成的一篇文章。为了推动情节,它也要讲究谋篇布局、开头结尾、伏笔照应,我们就可以从中学习文章的结构艺术;为了吸引观众,它也要安排线索、渲染环境、设置悬念、利用对比等,我们就可以从中学习文章的表现技巧;为了塑造人物,它要精心设计对白,用环境烘托人物心理,用特写表现人物感情等,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刻画人物的方法。
第二,可以学习语言艺术。中学生学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语言。电视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如电视剧中各具个性的人物对白,相声小品中幽默诙谐的打趣逗乐,艺术节目中主持人的穿插缀连,新闻述评中嘉宾的精要评点,商品广告中独具匠心的俗语点化,体育比赛中恰当及时的评论解说……即使从背景画面中也可以学到很多语言知识。如中堂、殿前的楹联,商肆店铺的标牌,风景名胜的题字,室内房间的书法等。当然,这首先要求我们细心观察,一只眼睛看画面,一只眼睛看画里。只有这样,才能在别人不经意处,吸取知识的琼浆。
最后,影视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风俗人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与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语文就要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思。新课标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为性的统一”,确认语文的人为性,就意味着学习语文,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外,还应广泛吸取人类的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而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是语文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但是现实的条件又不允许我们过多地走出校门去直接地投身社会实践,只能通过书本、电视这些窗口去间接地了解社会。
总之,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弥补了语言教学的缺陷,使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在和谐的画面的欣赏中,自觉地进入文章的意境,去感受、理解、欣赏,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柏勋.中学语文教材分类研究.海南出版社,1998.3.
[2] 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3] 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1.
[4] 饶杰腾.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
[5] 李维鼎.语文言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