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化,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围绕大学生发展需求开展,在思政教育中应着重探究思政教育工作与大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提高思政水平。中国精神是新时代的主流词汇,如何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国精神是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中国精神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促进高职思政教育发展。
[关 键 词] 中国精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78-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育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很大变化。高职院校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新时代下让中国精神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通过中国精神进教材、进课堂,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将思政教育与中国精神有机融合,能够促进思政教育发展,培育大学生高尚道德素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彰显新时代中国精神。
一、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国精神教育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世界一体化进场加快,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为我国政治,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2015年教育部发布《中职学校德育大纲》将中国精神纳入其中,要求加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国情教育[2]。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教育定位决定教育对象、教学目标等具有独特性。新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必须结合时代发展深化教育改革[1]。
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核心,高职思政教育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下高职思政教育出现新的情况,高职学生思想接受多元文化冲击更加灵活多变,以往以理论“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要想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必須把握新形势下高职思政教育特点,结合高职教育定位目标分析教育对象需求,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促进思政教育发展。
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在中国快速崛起中迸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上指出,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团结的精神,改革创新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国精神是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下高职思政课教学要加强中国精神教育,使学生学习贯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二、“中国精神”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作用
“中国精神”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民族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缺乏民族精神的民族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因此,弘扬自强的中国精神对高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明成果,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走向繁荣的精神支柱。弘扬中国精神需要学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国梦需要有伟大的中国精神[3]。高职学生具有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普遍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实践能力较强,在网络媒体时代受到多元价值观影响,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疑惑,动摇共产主义信念,形成好逸恶劳、懒散颓废的精神面貌,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在思政教育中加强中国精神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习贯彻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时代精神是人类文明在各时代体现的精神,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精神为中国精神注入新的元素,中国智慧,中国发展模式,中华文化内涵构成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国精神的成长在于文化自强。中国精神的培育在于文化自信,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国精神,有利于丰富思政课理论内容,结合丰富的中国精神教育资源,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思政课教学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学生思政教育受到关注。教育部颁布相关文件要求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丰富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高职思政课教学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督促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建立了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系列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思政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职思政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出现许多问题,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过于照搬普通高校思政教育框架,强调内容体系的全面型,过分强调思政教育统一性,导致内容针对性不足,忽视教育的启发性,部分教育内容与高职学生群体特点不适应。
不少院校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忽视思政课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一些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地位受到忽视,思政教育目标内容缺乏针对性,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教育部要求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作为重要教育目标,坚持育人为本[4]。但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未得到足够重视,表现在领导层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学生不理解思政理论课的必要性,导致思政课教学逐渐边缘化。 高职思政教育目标存在片面化问题,教育目标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考核学生的思想素质沿用传统书面考查方式,考评学生的言行缺少恰当判断方式。未深入调研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开展工作,导致教育目标不适应学生实际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学时效性不足。思政教育效果取决于教育内容合理性,师生良性互动的有机统一。
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体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不匹配,教学方法过于老套,师生缺乏良性互动。思政教育理论课教材选用与普通高校一致,缺乏针对高职院校特点编写的教材,高职院校很多教师习惯沿用“灌输式”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灌输法有利于将倡导的价值观等从外部向学生传递,但学生在教育中纯粹被动接受,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不利于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四、高职思政课教学融入中国精神教育的途径
高职思政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国精神教育,对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政课教学中探索创新,通过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等措施,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改善了教学效果。
(一)完善思政教育内容
思政课教学融入中国精神通过进教材,与实践教学结合等途径,实现思政教育与中国精神教育融合。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让中国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主要通过整体与部分补充结合方式,通篇贯通方式实现中国精神进教材。一方面在现有教材体系内容中增加思政教育思想性理论内容供给力度,盘活中国精神内容存量,强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精神增量;另一方面针对教材内容补充中国精神相应经典作品,学习资料,开列相应课外阅读书单,完善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
将中国精神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贯穿于课程讲授中,如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将延安精神等爱国主义精神渗透融合,讲解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内容时,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贯彻重点思想理念,将时代精神贯穿于思政课教材中。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统一教学目标,聚焦因地制宜,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理论疑难点强化研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当代大学生为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加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传统文化与国情教育。
(二)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
教师要精心准备,精准发力,坚持教师教学主导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启发式等教学活动,聚焦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精制讲义。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依托,通过引导学生深化对中国精神教学内容认识,增強学生的参与感。首先让学生查找与课程相关的中国故事,学生自由选取讲述事例将中国故事形成作业,利用讲好中国故事教学形式,在学生讲好故事中使中国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进行点评提炼,将中国精神的实质讲清。对学生存在的困惑点强化研究,用中国精神战胜时代噪音,用理性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
充分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推送学生写作优秀中国故事中蕴含的中国精神,提高中国故事的校园影响力,在学生阅读中国故事中强化其价值观。教师定期向学生推送中国精神案例,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发挥线上育人作用,通过教学网络平台发布教学微视频,进行问卷调查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使思政课教学更贴近学生需求,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包括学校铁路博物馆,校外实践基地等,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开展学生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国精神力量,如开展中国故事微视频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孟,陈晨.故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中的应用:以《中国精神》为例[J].现代交际,2020(1):167-168.
[2]杨金辉.探析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中国精神”教学[J].戏剧之家,2019(27):210.
[3]刘芳.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高原平.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编辑 陈鲜艳
[关 键 词] 中国精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78-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育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很大变化。高职院校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新时代下让中国精神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通过中国精神进教材、进课堂,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将思政教育与中国精神有机融合,能够促进思政教育发展,培育大学生高尚道德素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彰显新时代中国精神。
一、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国精神教育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世界一体化进场加快,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为我国政治,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2015年教育部发布《中职学校德育大纲》将中国精神纳入其中,要求加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国情教育[2]。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教育定位决定教育对象、教学目标等具有独特性。新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必须结合时代发展深化教育改革[1]。
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核心,高职思政教育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下高职思政教育出现新的情况,高职学生思想接受多元文化冲击更加灵活多变,以往以理论“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要想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必須把握新形势下高职思政教育特点,结合高职教育定位目标分析教育对象需求,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促进思政教育发展。
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在中国快速崛起中迸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上指出,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团结的精神,改革创新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国精神是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下高职思政课教学要加强中国精神教育,使学生学习贯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二、“中国精神”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作用
“中国精神”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民族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缺乏民族精神的民族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因此,弘扬自强的中国精神对高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明成果,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走向繁荣的精神支柱。弘扬中国精神需要学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国梦需要有伟大的中国精神[3]。高职学生具有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普遍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实践能力较强,在网络媒体时代受到多元价值观影响,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疑惑,动摇共产主义信念,形成好逸恶劳、懒散颓废的精神面貌,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在思政教育中加强中国精神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习贯彻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时代精神是人类文明在各时代体现的精神,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精神为中国精神注入新的元素,中国智慧,中国发展模式,中华文化内涵构成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国精神的成长在于文化自强。中国精神的培育在于文化自信,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国精神,有利于丰富思政课理论内容,结合丰富的中国精神教育资源,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思政课教学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学生思政教育受到关注。教育部颁布相关文件要求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丰富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高职思政课教学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督促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建立了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系列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思政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职思政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出现许多问题,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过于照搬普通高校思政教育框架,强调内容体系的全面型,过分强调思政教育统一性,导致内容针对性不足,忽视教育的启发性,部分教育内容与高职学生群体特点不适应。
不少院校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忽视思政课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一些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地位受到忽视,思政教育目标内容缺乏针对性,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教育部要求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作为重要教育目标,坚持育人为本[4]。但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未得到足够重视,表现在领导层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学生不理解思政理论课的必要性,导致思政课教学逐渐边缘化。 高职思政教育目标存在片面化问题,教育目标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考核学生的思想素质沿用传统书面考查方式,考评学生的言行缺少恰当判断方式。未深入调研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开展工作,导致教育目标不适应学生实际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学时效性不足。思政教育效果取决于教育内容合理性,师生良性互动的有机统一。
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体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不匹配,教学方法过于老套,师生缺乏良性互动。思政教育理论课教材选用与普通高校一致,缺乏针对高职院校特点编写的教材,高职院校很多教师习惯沿用“灌输式”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灌输法有利于将倡导的价值观等从外部向学生传递,但学生在教育中纯粹被动接受,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不利于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四、高职思政课教学融入中国精神教育的途径
高职思政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国精神教育,对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政课教学中探索创新,通过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等措施,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改善了教学效果。
(一)完善思政教育内容
思政课教学融入中国精神通过进教材,与实践教学结合等途径,实现思政教育与中国精神教育融合。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让中国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主要通过整体与部分补充结合方式,通篇贯通方式实现中国精神进教材。一方面在现有教材体系内容中增加思政教育思想性理论内容供给力度,盘活中国精神内容存量,强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精神增量;另一方面针对教材内容补充中国精神相应经典作品,学习资料,开列相应课外阅读书单,完善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
将中国精神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贯穿于课程讲授中,如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将延安精神等爱国主义精神渗透融合,讲解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内容时,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贯彻重点思想理念,将时代精神贯穿于思政课教材中。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统一教学目标,聚焦因地制宜,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理论疑难点强化研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当代大学生为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加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传统文化与国情教育。
(二)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
教师要精心准备,精准发力,坚持教师教学主导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启发式等教学活动,聚焦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精制讲义。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依托,通过引导学生深化对中国精神教学内容认识,增強学生的参与感。首先让学生查找与课程相关的中国故事,学生自由选取讲述事例将中国故事形成作业,利用讲好中国故事教学形式,在学生讲好故事中使中国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进行点评提炼,将中国精神的实质讲清。对学生存在的困惑点强化研究,用中国精神战胜时代噪音,用理性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
充分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推送学生写作优秀中国故事中蕴含的中国精神,提高中国故事的校园影响力,在学生阅读中国故事中强化其价值观。教师定期向学生推送中国精神案例,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发挥线上育人作用,通过教学网络平台发布教学微视频,进行问卷调查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使思政课教学更贴近学生需求,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包括学校铁路博物馆,校外实践基地等,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开展学生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国精神力量,如开展中国故事微视频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孟,陈晨.故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中的应用:以《中国精神》为例[J].现代交际,2020(1):167-168.
[2]杨金辉.探析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中国精神”教学[J].戏剧之家,2019(27):210.
[3]刘芳.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高原平.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