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人迟早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慷慷慨慨”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2c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解放工农劳动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
  反动派要杀死我,可革命是杀不完的!
  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
  1928年就义,时年33岁
   向警予(1895-1928),湖南溆浦县人。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委员。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39年三八妇女节,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在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此时距离向警予牺牲已经过去了11个春秋,但是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这位青年时代惺惺相惜、引为知己的湘籍契友。
  向警予,毛泽东的湘籍契友,蔡和森的红色恋人。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30岁便被称为“革命的老祖母”,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一生致力于“为女界大放光明”。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跟美国记者斯诺追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时说:“同时,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1923年6月,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并连续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1925年,向警予增补为中共中央局委员。“向蔡同盟”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对中央委员夫妻。
  1925年10月,向警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在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先后转移,向警予主动要求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有的同志考虑到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武汉太危险,劝她离开武汉到上海去。向警予说:“武汉三镇是我党重要的据点,许多重要负责同志牺牲了,我一离开,就是说我党在武汉失败了,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我决不能离开!”向警予早出晚归,奔波在武汉三镇,不管是晴天雨天,她从不间断地到各个基层工厂第一线发动工人。有时废寝忘食,饭都不吃。革命斗争异常残酷,刚过30岁的向警予竟显得有些老了。她沉默坚毅,处事稳健,加之在党内资格老,越来越多的同志开始尊称她为“革命的老祖母”。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不幸在法租界被捕。
  向警予先用中文接着用流利的法语质问租界当局:“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你们有什么权利来审问中国革命者?你们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忘记了吗?你们法国人不是鼓吹自由、平等、博爱吗?不是说信仰自由吗?”
  无畏的革命精神令法国领事对向警予心生敬佩,并向当局提出:作为政治犯不该引渡。然而,法国殖民当局与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串通一气,随之撤换了领事并将向警予交给国民党桂系军阀。
  敌人三番五次对她审讯和毒打,但她坚贞不屈,对于党的秘密一字不供。向警予留了一张儿女的照片,她的狱友陈恒乔看到她经常拿出照片来,有的时候对着铁窗外面讲些什么。向警予曾给儿女留下几首儿歌。“小宝宝,小宝宝,妈妈忘不了。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为了天下的儿女都能生活在平等自由的社会里,向警予抛下个人的幸福,用生命追求理想与光明。
  向警予就义的日子,是1928年的5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选择在这天处死向警予,意在打击全国的工人阶级武装革命者。5时5分,牢门打开,一个匪徒大声喊叫向警予的名字。向警予神色自若,嘴角挂着微笑,从容走出牢房,身着在法国结婚时穿的油绿色旗袍。
  去刑场的路上挤满人群,向警予奋力高喊,作了最后一次演讲:“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解放工农劳动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反动派要杀死我,可革命是杀不完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
  宪兵慌忙扑上去,拳打脚踢,不许她开口。向警予挣脱束缚,头一昂,奋力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宪兵掐住向警予的脖子,抓起地上的石块塞进她的嘴里,又用皮带缚扎她的嘴巴和双颊,阻断她的喊声。血,从她嘴角流出……街上许多人看了都哭泣起来。
  就义前,向警予留下这样的遗言:“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地牺牲生命。人迟早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明明白白,慷慷慨慨。”
  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枪声响了,向警予英勇就義,年仅33岁。
  惊闻向警予牺牲噩耗,蔡和森悲痛不已,撰文《向警予同志传》以悼念,在传记末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向警予牺牲后的第三年,时年36岁的蔡和森被国民党杀害。
  血色浪漫的“向蔡同盟”,一起融进了大地。
  (责编/黄梦怡 责校/陈小婷 来源/《向警予: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何羽/文,《北京日报》2021年2月24日;《向警予:她发起了中国第一场女权运动》,王若翰/文,《新民周刊》2011年第23期;《向警予:“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陈红/文,《湘潮》2017年第3期等)
其他文献
余建华和表哥石华生一起吃晚饭,表哥正在向他说信用卡逾期被追债的事,刚说没多久,一个电话来了。  余建华一看,是在老家的大姐余秀娟打来的,这个时候打来电话,他估计不是什么好事,但又不得不接。  电话接通了,余秀娟说:“建华,你外甥韩玉联系不上了。但我今天接到了一个银行催债的电话。”  余建华问:“怎么回事?”  余秀娟说:“韩玉这两个月都没和家里联系,我们开始也没在意。因为他住单位宿舍,一两个月才回
期刊
瑞竹堂坐落在陈州城北城门湖岸街口处。  瑞竹堂的主理叫刘鸿川,字浚石,七岁时便开始读私塾及家传药书。十八岁时,曾去汴京学医四年,结业后回陈州主理瑞竹堂。  他为人忠厚朴实,沉默寡言,颇具儒医风度,并深得祖传秘诀,又通西医。每次应诊,必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病情。确诊后,很巧妙地告知病人病情和治疗办法,并加以宽慰和开导,然后才开药方。  他的抓药方式也与众不同,要求每味药必先用小纸方包好,有几
期刊
成都 李丹:以前我看《爱情公寓》的时候,对一句台词的印象非常深:最好的朋友在身边,最爱的人在对面。刚刚看《故事版》11月下的《猎头的秘密》,突然就有一种久违的感动:男女主角是最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将事业做大做强……虽然男女主角的日子,没有电视里那么完美,但是依旧非常令人羡慕!  奇奇:看来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梦想,希望能被自己所爱的人包围着。不知道各位和亲人、朋友们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儿呢?  毛子
期刊
编者按: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是我国现代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著名作家,上世纪二十年代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他是一位多产作家,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在1987年、1988年,曾连续两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本期“经典小说年选”选载的是沈从文的短篇名著《丈夫》,该作发表于1930
期刊
1.死亡  今晚,佑天有些慌乱,甚至在床上都有些心不在焉。  那是吃过晚饭后的事,刚放下电话的佑天脸色苍白,我问是谁,佑天说道:“我的一个学生,昨天死了。”过了大约5分钟,佑天又接了一个电话,是佑天的另一个朋友通知他学生的死讯。  女人是好奇的,在我的追问下,佑天才说是一个叫刘丹的女学生死了,死在沈抚路高速路口,是车祸。我心里却“咯噔”一下。  我认识刘丹。  那是三个月前的一个傍晚,我刚走到小区
期刊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民政局门口派发名片。没多久我就发现了目标。没有婚姻经验的人可能不懂,一般来民政局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来结婚,一种来离婚,这对夫妇是属于后者。  两个人脸色都很难看,估计没离成,一般顺利达成离婚协议的夫妇,都会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可这对夫妇,很明显是谈不妥。  我殷勤地走快两步,将名片分别递给两人:“欢迎光顾维情私人事务所,有需要可以24小时打电话咨询。”  女人不屑地将名片扔进
期刊
黄昏,山风肆虐,雪团横飞,撕咬着趴在山路上那辆孤零零的班车。司机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修不好,我去镇上找零件。”  在埋怨和谩骂声中,司机转身下车。“等一下!”坐在后排的年轻士官站了起来,急忙上前把军帽戴在司机的头上,司机说了声“谢谢”,消失在风雪里。  面对大家复杂的目光,“全副武装”的士官把皮手套,送给瑟缩在座位上的大娘。之后,他脱下军大衣盖在抱着小孩子的少妇身上。少妇推辞,士官说:“大嫂,
期刊
1.陌生人  搬进这栋高级公寓已经有两个月了。此刻,门铃又开始清脆地响起,我从猫眼里往外看,又是一个陌生人。  假如我开门,对方肯定会这么搭讪:“你是姜琦吧?我听说过你和安东的事。没别的意思,就是想来看看你长什么样子,你一定得好好活下去,等安东回来。”  这是前来搭讪的第十一个陌生人。我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前面十个陌生人,他们基本上都是這么说。  可我不认识姜琦,更不知道安东长什么样。但我还是按
期刊
1.请帮帮我太太  我是一名梦境剪辑手。  我的鼠标停留在今晚的第一条留言上,我对照着电话拨了过去,响了很久,电话里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  “我看到你在网站上留的电话,我需要你帮帮我的妻子。”江先生告诉我,他的妻子经常性地焦躁不安。  “没有任何缘由,像间歇发作的歇斯底里症,”他怀疑这跟困扰她多年的噩梦有关,“她常常深夜从噩梦中惊醒,问她,却什么都不肯说。”  我将他的妻子称为27号,我为每一位客
期刊
赵世炎之死“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损失之一”,中央称颂“赵世炎是上海无产阶级真实的领袖,是上海总工会和纠察队的灵魂”  1927年就义,时年26岁   赵世炎(1901-1927),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今属重庆)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外婆从窗口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