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侃琢瓷 莲尊香语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uey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闻名于世的龙泉窑,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是在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口。其开创于西晋,距今传承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所产青瓷作品不仅质地优良,而且在器物装饰艺术、风格方面均独树一帜,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感,堪称浙江青瓷文化成就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古代青瓷艺术的杰出代表。而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龙泉的青瓷工匠们依然怀着和祖辈一样的敬畏之心,在努力锻造当代经典的过程中,传达着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倾听着青瓷釉面开裂的美妙声音,90后青瓷匠人杨盛侃正是这样一位执著专注的年轻新秀。
  或許是命运使然,让杨盛侃走上了青瓷创作这条道路。从第一次揉泥拉坯成型,时至今日已经是第十三个年头了,汗水与智慧浇铸着他每一款钟爱的器型,点点滴滴的进步见证了个人风貌的形成。“每次看到那些精美绝伦的古代作品和瓷片标本,我都会被深深地震撼,正是这些最好的老师,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在杨盛侃的工作室里,釉色精美、造型独特的完整瓷器和古瓷残片为数不少,都被他一一妥善保管了起来,或陈列于古色古香的展柜中,或插埋于黄色的瓷土当中,在灯光的投射下散发着悠悠古韵。只要有空,他就经常拿出各类古瓷标本轻轻擦拭,与个人的作品对比,从中寻找自己技艺上的不足,通过反复揣摩,让创作得到更大的提升。古瓷的造型和工艺、书海中的古诗词典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给了他灵感和创作冲动,这就是他自己常言的“以古人为师,以古物为师,以心为师”创作准则的实际体现。这些年,从临摹到创作,他师古不泥,将自我对美学的理解带入青瓷创作当中并渐入佳境。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强烈的传统气息,但又融入了个人的独特理解,这从他最近烧制成功的青瓷香炉作品《心清物远——行炉》即可窥见一斑。
  杨盛侃的这件新作《心清物远——行炉》,整器施以豆青釉,器型硕大,装饰华丽。最上部分套插于下部的莲樽之中,炉口外翻,口沿之下采用上下各两道弦纹隔出一环形区间,区间内通体纹饰均仿自商周青铜器上的凤鸟纹,鸟头昂起,鸟身挺立,双翅上扬,尾羽折而下垂,末端呈叉状,凤鸟两两相对,栩栩如生,精致可人,近口沿三分之一以下采用浅浮雕技法雕刻五层交叉套叠莲瓣为饰。中间部分整体呈覆莲状,莲瓣由上至下层层叠叠,似裙罗曼妙。最下面的部分则以倒扣喇叭形雕刻覆莲纹的圆形器物为基座,其上接一环状的圆柱,圆柱上刻画蕉叶纹。整器装饰的莲瓣典雅端庄,与滋润的釉色浑然一气,尽显宋式优美,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
  这件《心清物远》的创作灵感,当来源于五代至北宋龙泉窑的产品,当时青瓷香炉的款式,主要有刻花莲瓣炉和模仿青铜器样式的方形炉、鼎式炉等。我们都知道,晚唐至宋朝乃中国香文化的鼎盛时期,不仅焚香同挂画、品茗、插花一起成为文人雅士生活中的四件雅事,香亦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除了油、盐、酱、醋、茶之外的一种日常消费品。此时为供市场消费之需,生产瓷质香炉已经成为南北各大窑口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宋代南方新兴的著名青瓷窑场——龙泉窑自然也不例外,窑工们顺应时代潮流制作了大量的青瓷香炉,至今仍为陶瓷收藏爱好者所青睐和追捧。
  尽管年轻,但杨盛侃对青瓷的喜欢却是非常炽热的。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创作中,他将手艺人的体温和思想都传递给了本无生命的瓷土,于是,线条出走、游离,再相遇、结合,便有了器物的雏形。在笔者看来,拥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做出来的作品定会是充满灵气的,从杨盛侃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青瓷艺术原本应有的样子和魅力。因为,当创作水平达到一定的境界时,艺术审美比较的不再是基础的技艺,而是作品神韵的流转和内涵的表达。
  青瓷艺术的创作是无尽的,扎根在这个行业需要兴趣和耐力的双重加持。在不少人还在茫然寻找方向时,杨盛侃早就已经决定好个人的发展方向,并且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胆怯,有的只是踏踏实实地用努力和勤奋去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心清物远——行炉》精微的雕刻工艺可谓纷繁复杂,但一刀一划却需要匠心独具,这也见证了这位年轻艺术家一路走来一路成长的心路历程。在笔者看来,杨盛侃的艺术道路走得坚定而无畏,有一种未来尽在手中的自信。
其他文献
特级教师周益民与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关于作文与阅读的对话,对于孩子们如何写好作文、怎样通过阅读提高写作文的能力很有启发和帮助。我们特别转载,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儿童文学作家是孩子中的大人,大人里的孩子;他是儿童人格的成年人,不忘初心的大号儿童。在人群中,这样的生命类型,其存在意义甚至大于写作本身。  周益民:很多孩子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觉得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哪来那么多东西可写。您有什么经验
期刊
这是升入中学的第一天,在新加坡我们称为中等教育学院。我安静地坐在宏伟的学校大厅里面,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有怎样的际遇。四周空无一人,我抬头看到墙上的挂钟是清晨六点十五分。还有一刻钟,川流般的学生们才会集中涌现。我翻了翻书包,掏出一本书,打算通过阅读让时间过得快一点。过了不到五分钟吧,有人在我身边坐了下来。此时,空空的大厅里面只有我们两个。我害羞地打招呼道:“你好。”她答道:“你好,你真早啊!”就这
期刊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天灰沉沉的,还下着小雨。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我和妈妈百无聊赖,在车站附近走来走去,希望能快点看到107路公共汽车的身影。结果,我们看到了这样让人感到心酸的一幕:公交站旁罗村行政服务中心大门的台阶上,坐着两个五六十岁的女清洁工。她们都黑黑瘦瘦的,饱经沧桑的脸上布满了刀刻般的皱纹。她们穿着脏兮兮的橙色制服,正狼吞虎咽地吃着盒饭,举着饭盒的手格外枯瘦。扫把就放在她们的身边。
期刊
【小小说】  P30写给笨猪的歌——雷畅  【漂流瓶】  P33可爱的凌霄花——郑霄汉  P34老屋,你好——关锋瑜  P35种树苗——任蔷羽  【嘻哈梦工厂】  P38丁立立写字——袁思睿  P39我的嘴巴不见了——邢乐
期刊
遥远的森林里传来歌声。  “我说伙计,”聪明兔对身边的笨猪说,“他的歌并不火,你为什么那么支持他?”  笨猪嘟哝了一句:“他的歌虽不火,却很有意义,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我怎么不觉得。”聪明兔撇了撇他的三瓣嘴。  “经典成为经典之前,很少会有人赏识它。”笨猪说,“但是,一旦成为经典,就会永远是经典。”  笨猪和聪明兔谈论的“他”,就是正在台上自弹自唱的靓狗。  笨猪知道,靓狗不仅会作词、作曲
期刊
我爱你宽厚有力的手掌  即使交错的掌纹里隐匿着沧桑  幼小的我曾紧抓着你的手  喊你折下一朵春天别在我鬓旁  我爱你强壮温暖的臂膀  即使若干年后它不再能将风雨遮挡  我总是任性地霸占你的怀抱  因为那是我休憩的良港  我爱你轮廓分明的面庞  即使岁月正在上面刻画着风霜  你微笑的皱纹会攒聚在一起  就像我心中的浪纹无拘无束地荡漾  我爱你慈祥温暖的目光  即使它不能时刻陪伴在我身旁  你如海的深
期刊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今天看来,《水浒传》中的每一个好汉都是忠义侠骨的化身,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使“替天行道”的大旗熠熠生辉。自古道:忠义两难全。可惜的是,他们踏进了一个贪官奸佞,君主软弱的时代。冥冥之中,也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如果有来生,一切的一切会不会有美好的开始,梦想的结局?  如果有来生,行者武松也许不会因为一直追查哥哥武大的死因,而陆续杀害了二十多条性命,虽然了结了所
期刊
走进湘湖,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字:美。  山是美的,巍巍“斜山”在这湘湖占了一大部分位置,绿如翡翠,红如宝石。绿色的东西在哪儿呢?这满地的绿草和满山的绿树不是吗?那红色的东西又在哪儿呢?这无数的小花和紫红的果实不是吗?这山有一种高深莫测的美,一眼望去,仿佛就是一处仙境。  湖是美的。湖水清澈湛蓝,但它又似一个调皮的小姑娘,一会儿水平如镜,一会儿碧波荡漾,让小鱼小虾都有点不适应了。不过它们又很快地玩到了
期刊
·01·  亮着灯的窗是夜的眼。  洛梅一直看着那扇亮着昏黄色灯光的窗,想象着此时此刻屠倚天正在书桌前挥斥方遒,砍瓜切菜般解掉那些挤眉弄眼、不怀好意的数学题和物理题的样子。  屠倚天住在洛梅家对面的那栋楼,也在5层。两幢楼不远不近,就像面对面。偶尔洛梅抬头,会看到屠倚天在练哑铃。  洛梅认得屠倚天,他是年级的风云人物,功课一级棒,人也帅气得像罗志祥。洛梅还猜到,他老爸肯定喜欢金庸小说,最喜欢《倚天
期刊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留下许多令人惊叹的瑰宝,尤其在书画方面更是负有盛名。而我国的书画鉴定,古已有之,发展至今也取得了可以比肩甚至超越前人的成果,并且随着公私古代书画藏品面世的日益增多,当下对其研究的范围、题材不断拓宽和深入,成为研究者的更多契机。古书画鉴定的实质是为被鉴作品精确定位,为它们在书画史中寻找准确的时空坐标,这就需要在鉴、考、辨中建立起科学的体系,才能深刻认识作品,获得相对正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