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6月,36岁的荣智健抛妻别子,独自一人南下香港,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此后才有了“中国首富”之称的富豪荣智健。
1976年,荣智健调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龚咀水电站,回到阔别10年之久的北京,进入了机电部的电子研究所工作。
此后,改革的潮流在中华大地涌动。1978年2月,五届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当选全国政协主席,荣毅仁当选副主席。62岁的荣毅仁开始了人生新历程,36岁的荣智健的心也开始躁动,他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
在电子研究所工作,对荣智健来说是专业对口,只要在这个岗位按部就班地做下去,以当时透出的政治信号作判断,他一定会有个光明好前景,但他在思考。在研究所工作起来后,虽然工作能够应付,但他觉得科学研究的黄金季节对自己来说已经过去,在这上面做出大的成就似乎不太可能,不甘心平庸的他要去奋斗,他有更大的雄心壮志。
荣智健果敢地选择了放弃铁饭碗,自己去下海经商。
几乎是没太犹豫,他就把自己创业的商场选在了香港。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又是自由贸易港口,同时重要的是。荣氏家族的多位人士在香港创业,已小有成就。
后来回忆辞职赴港创业时,荣智健曾说:“那是我个人的决定,当时内地的政治比较开放,让人民出外探亲,我两个堂弟在香港经营电子生意,就决定出来闯一闯。”
荣智健所说的两个堂弟,是荣智鑫和荣智谦。初到香港,荣智健就借住荣智鑫家里,此时的他虽不了解香港。没有从商经验,但仅凭家族遗风就让人不可小觑。经协商,他们兄弟3人决定采取按投资定股份的方式,一起投资办厂。1978年12月,3人各筹集100万港元,各占三分之一股份,在新界大埔合办了一家名叫爱卡的电子厂。
成为富豪后的荣智健对1007J-港币可能会视而不见,可是在创业之初这100万对他来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赴港时,荣智健只带5000美元,当三兄弟合伙办厂方案确定后,荣智健别无他法,只好向在北京的父亲荣毅仁求助。荣氏企业1949年前在香港留有一些资产,如在九龙纱厂、南洋纱厂等纺织厂占有一定股份。数十年后,这些股息和分红已累积成了很大一个数字。荣毅仁写下亲笔信,让荣智健持信去和几个工厂的董事会接洽,从而拿到了初次创业的100万港元。
三兄弟齐心合力各司其职,公司起步十分顺利。工厂主要生产电容器、电子手表和电子玩具等,尽管这些产品都很初级,但当时大陆电子工业发展缓慢,市场上很少有这类电子产品,荣智健又在内地生活多年,了解内地市场。他们最初的产品主要向内地销售。当时内地刚刚对外开放,电子钟、电子表、收音机等这些物美价廉的电子日用品的销路非常好。
低级电子产品销量大,利润低,发展前景不乐观,随着内地经济、科技的发展,低级产品必将丧失赢利空间。一段时间后,三兄弟展望长远,一致决定转变产品方向,生产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美国出口,使爱卡厂在香港电子行业中渐渐脱颖而出,随着几次对产品调整,爱卡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厂商,大批量生产电子元器件和电脑配件,在香港乃至欧美一些同类经营商中也小有名气。
创业初起的荣智健,在悉心经营的同时,也在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寻求大的突破。
透过眼前的浮华,荣智健渐渐地发现香港电脑业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隐含着一些内在的制约因素,潜在的困境时隐时现。首先,电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其次,地价和工资上涨,导致电子产品成本提高,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下降,产品的销售日益困难。
香港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商业社会,商情不时发生巨变,常常一夜之间,名店关门,大公司破产。荣智健感觉到了香港电子市场发展前景的潜在危机时,就开始筹划:卖掉爱卡,套现脱身出局。
他的想法一出,也得到了两个堂弟的认可。他们一致同意将工厂售出。
此时的爱卡,已从一个投资300万港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跃升为香港电子产业中初具规模的厂家,在业内受到很多人的青睐。荣氏兄弟要出卖爱卡的消息传出后,香港、欧美的一些厂商闻风而至,纷纷欲将爱卡收入囊中。
1982年,一家美国公司以1200万美元收购了爱卡电子工厂,荣氏三兄弟全身而退。
盘点收获,荣智健异常兴奋。在工厂发展过程中,荣智健曾追加投资。使自己的股份从当初的三分之一变成为三分之二。工厂售出后。他个人分得了720万美元。有人算了一笔帐:按照当时美元与港元的汇率折算,荣智健一举获得了5600多万港元,这一收益是他当年100万港元投资的56倍之多,而这一资本的跳跃,仅仅用了4年时间。4年中,他从一个研究所的电力工程师完成了到企业家的角色转变,从怀揣5000美元一跃成为了千万富翁。
售出爱卡后,经短暂的休整,荣智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美国创业去。
美国电脑业发达,那里聚集有世界最优秀的电脑专家,有先进的专业技术,跻身美国,才能跟上电脑业发展的步伐。
去美国这年,荣智健41岁。
初涉美国,对那里还很陌生。到纽约后,他首先找到堂妹唐芙生。堂妹是五姑父唐熊源的女儿,时任著名华人王安电脑公司的副总裁。唐芙生认为荣智健来美国发展电脑业很有前景,但当问他打算具体搞什么时,荣智健无以回答,因为他确实还不知投资何种产品。表妹建议他:先做考察,慢慢选项目。
荣智健在纽约开始了整日奔波,以获取信息。此时的他在美国电脑业并无很多熟人,只有通过朋友的朋友辗转进行介绍,渐渐与电脑业一些人士接触,在接触中不断地获取信息。
在与友人的不断接触中,荣智健的想法明确了,于是与几个原在微软公司就职的电脑专家合作,在加州的圣荷西创办了加州自动设计公司,公司简称为CADI。
公司总投资200万美元,荣智健投入120万美元,占60%的绝对控股地位。公司的产品是开发计算机多维绘图技术产品,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中,其他几位专家兼股东进行软件开发和产品生产,荣智健负责开拓香港和内地市场。
荣智健成了纽约和香港两地间的空中飞人,一场场的电脑技术推介会在香港举行,业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荣智健在美国的公司及其产品。
公司创建不足一年,其发展前景吸引了美国另一家颇具规模的蒙特·加菲克斯公司的关注,该公司投入资金,购买了自动设计公司28%的股权。
1984年,经荣智健提议,加州自动设计公司和蒙特·加菲克斯公司合并,然后又成功上市,成为了美国第一家上市的电脑辅助设计设备厂商,其股票一上市,市价一路飙升。
面对突然出现的美景,荣智健想到了见好就收。他知道,美国很多软件公司的资金与技术都远超过自己,自己的公司有好的业绩是种运气,长此经营下去,在美国这个上市公司竞争激烈的社会,不知何时就会折戟沉沙。
荣智健想到了卖掉股份,携资再回香港发展。结果,他的股份全部售出,套现4800万美元,折合港币3.74亿,再加上原来出售香港爱卡公司尚余的获利,此时荣智健一下就拥有了超过4亿港元的个人资产。
从1978年辞掉内地工作赴香港经商,到1984年售出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6年时间里,荣智健从100万港元起家,到坐拥4亿港元,绝对是个商业奇迹。6年。财富翻了400多倍。
荣智健后来回顾自己最初的两次创业时说:“作为一个生意人,我当年最大的成功不是爱卡,而是1982年用从爱卡赚的钱在美国搞的一项企业投资。”
拥有数亿资产的荣智健,从美国再返香港,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与创业。
1976年,荣智健调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龚咀水电站,回到阔别10年之久的北京,进入了机电部的电子研究所工作。
此后,改革的潮流在中华大地涌动。1978年2月,五届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当选全国政协主席,荣毅仁当选副主席。62岁的荣毅仁开始了人生新历程,36岁的荣智健的心也开始躁动,他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
在电子研究所工作,对荣智健来说是专业对口,只要在这个岗位按部就班地做下去,以当时透出的政治信号作判断,他一定会有个光明好前景,但他在思考。在研究所工作起来后,虽然工作能够应付,但他觉得科学研究的黄金季节对自己来说已经过去,在这上面做出大的成就似乎不太可能,不甘心平庸的他要去奋斗,他有更大的雄心壮志。
荣智健果敢地选择了放弃铁饭碗,自己去下海经商。
几乎是没太犹豫,他就把自己创业的商场选在了香港。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又是自由贸易港口,同时重要的是。荣氏家族的多位人士在香港创业,已小有成就。
后来回忆辞职赴港创业时,荣智健曾说:“那是我个人的决定,当时内地的政治比较开放,让人民出外探亲,我两个堂弟在香港经营电子生意,就决定出来闯一闯。”
荣智健所说的两个堂弟,是荣智鑫和荣智谦。初到香港,荣智健就借住荣智鑫家里,此时的他虽不了解香港。没有从商经验,但仅凭家族遗风就让人不可小觑。经协商,他们兄弟3人决定采取按投资定股份的方式,一起投资办厂。1978年12月,3人各筹集100万港元,各占三分之一股份,在新界大埔合办了一家名叫爱卡的电子厂。
成为富豪后的荣智健对1007J-港币可能会视而不见,可是在创业之初这100万对他来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赴港时,荣智健只带5000美元,当三兄弟合伙办厂方案确定后,荣智健别无他法,只好向在北京的父亲荣毅仁求助。荣氏企业1949年前在香港留有一些资产,如在九龙纱厂、南洋纱厂等纺织厂占有一定股份。数十年后,这些股息和分红已累积成了很大一个数字。荣毅仁写下亲笔信,让荣智健持信去和几个工厂的董事会接洽,从而拿到了初次创业的100万港元。
三兄弟齐心合力各司其职,公司起步十分顺利。工厂主要生产电容器、电子手表和电子玩具等,尽管这些产品都很初级,但当时大陆电子工业发展缓慢,市场上很少有这类电子产品,荣智健又在内地生活多年,了解内地市场。他们最初的产品主要向内地销售。当时内地刚刚对外开放,电子钟、电子表、收音机等这些物美价廉的电子日用品的销路非常好。
低级电子产品销量大,利润低,发展前景不乐观,随着内地经济、科技的发展,低级产品必将丧失赢利空间。一段时间后,三兄弟展望长远,一致决定转变产品方向,生产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美国出口,使爱卡厂在香港电子行业中渐渐脱颖而出,随着几次对产品调整,爱卡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厂商,大批量生产电子元器件和电脑配件,在香港乃至欧美一些同类经营商中也小有名气。
创业初起的荣智健,在悉心经营的同时,也在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寻求大的突破。
透过眼前的浮华,荣智健渐渐地发现香港电脑业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隐含着一些内在的制约因素,潜在的困境时隐时现。首先,电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其次,地价和工资上涨,导致电子产品成本提高,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下降,产品的销售日益困难。
香港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商业社会,商情不时发生巨变,常常一夜之间,名店关门,大公司破产。荣智健感觉到了香港电子市场发展前景的潜在危机时,就开始筹划:卖掉爱卡,套现脱身出局。
他的想法一出,也得到了两个堂弟的认可。他们一致同意将工厂售出。
此时的爱卡,已从一个投资300万港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跃升为香港电子产业中初具规模的厂家,在业内受到很多人的青睐。荣氏兄弟要出卖爱卡的消息传出后,香港、欧美的一些厂商闻风而至,纷纷欲将爱卡收入囊中。
1982年,一家美国公司以1200万美元收购了爱卡电子工厂,荣氏三兄弟全身而退。
盘点收获,荣智健异常兴奋。在工厂发展过程中,荣智健曾追加投资。使自己的股份从当初的三分之一变成为三分之二。工厂售出后。他个人分得了720万美元。有人算了一笔帐:按照当时美元与港元的汇率折算,荣智健一举获得了5600多万港元,这一收益是他当年100万港元投资的56倍之多,而这一资本的跳跃,仅仅用了4年时间。4年中,他从一个研究所的电力工程师完成了到企业家的角色转变,从怀揣5000美元一跃成为了千万富翁。
售出爱卡后,经短暂的休整,荣智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美国创业去。
美国电脑业发达,那里聚集有世界最优秀的电脑专家,有先进的专业技术,跻身美国,才能跟上电脑业发展的步伐。
去美国这年,荣智健41岁。
初涉美国,对那里还很陌生。到纽约后,他首先找到堂妹唐芙生。堂妹是五姑父唐熊源的女儿,时任著名华人王安电脑公司的副总裁。唐芙生认为荣智健来美国发展电脑业很有前景,但当问他打算具体搞什么时,荣智健无以回答,因为他确实还不知投资何种产品。表妹建议他:先做考察,慢慢选项目。
荣智健在纽约开始了整日奔波,以获取信息。此时的他在美国电脑业并无很多熟人,只有通过朋友的朋友辗转进行介绍,渐渐与电脑业一些人士接触,在接触中不断地获取信息。
在与友人的不断接触中,荣智健的想法明确了,于是与几个原在微软公司就职的电脑专家合作,在加州的圣荷西创办了加州自动设计公司,公司简称为CADI。
公司总投资200万美元,荣智健投入120万美元,占60%的绝对控股地位。公司的产品是开发计算机多维绘图技术产品,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中,其他几位专家兼股东进行软件开发和产品生产,荣智健负责开拓香港和内地市场。
荣智健成了纽约和香港两地间的空中飞人,一场场的电脑技术推介会在香港举行,业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荣智健在美国的公司及其产品。
公司创建不足一年,其发展前景吸引了美国另一家颇具规模的蒙特·加菲克斯公司的关注,该公司投入资金,购买了自动设计公司28%的股权。
1984年,经荣智健提议,加州自动设计公司和蒙特·加菲克斯公司合并,然后又成功上市,成为了美国第一家上市的电脑辅助设计设备厂商,其股票一上市,市价一路飙升。
面对突然出现的美景,荣智健想到了见好就收。他知道,美国很多软件公司的资金与技术都远超过自己,自己的公司有好的业绩是种运气,长此经营下去,在美国这个上市公司竞争激烈的社会,不知何时就会折戟沉沙。
荣智健想到了卖掉股份,携资再回香港发展。结果,他的股份全部售出,套现4800万美元,折合港币3.74亿,再加上原来出售香港爱卡公司尚余的获利,此时荣智健一下就拥有了超过4亿港元的个人资产。
从1978年辞掉内地工作赴香港经商,到1984年售出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6年时间里,荣智健从100万港元起家,到坐拥4亿港元,绝对是个商业奇迹。6年。财富翻了400多倍。
荣智健后来回顾自己最初的两次创业时说:“作为一个生意人,我当年最大的成功不是爱卡,而是1982年用从爱卡赚的钱在美国搞的一项企业投资。”
拥有数亿资产的荣智健,从美国再返香港,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