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情境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 :求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是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德育是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实现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还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德、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而通过情境教学策略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的内心,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人为地创设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贴近真实的、生动形象的场景来给予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情境的带领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德育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式情境,在思考中感悟德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教学,让学生的认知停留在浅层次上,而应当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获得更有深度的学习,感悟知识的本质,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德育教育也同样如此,因此,教师不妨创设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获得更加深入的德育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的劳动”这一课内容时,在学生们感受到了“生活中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服务”之后,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认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创设了形象的问题情境。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没有了课文中这些人的服务,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们纷纷积极地回答,有学生回答:“如果生活中没有医生,那么,我们生病了就无法获得救治。”也有的学生回答:“如果没有清洁工,那么,我们的街道就会堆满垃圾,我们就要生活在垃圾堆中了。”还有的学生回答:“如果没有了建筑工人,那么,我们就没有房子住,只能流落街头了。”教师继续提问:“是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就不会这么美好,那么,他们每天都会做些什么劳动呢?”有学生说:“医生每天要在诊室看好几百号病人,还要应对各种急诊,压力非常大。”也有学生说:“清洁工每天都要扫地、弯腰捡垃圾,非常辛苦。”还有的学生说:“建筑工人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搬砖、扛水泥,非常费力气。”学生们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仅体会了到各行各业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还进一步明白了他们工作的辛劳和不易,提升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的层次,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我们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劳动,也要认真保护我们周围饱含他人心血的环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收获更加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创设故事性情境,在趣味中感悟德育
  小学生好奇心都非常强,尤其喜欢听一些趣味性的小故事。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趣味的故事情境,营造充满趣味和活力的课堂氛围,让蕴含深意的故事拉近学生与课程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的意识,也让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学“不做小马虎”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先向学生讲述一下“小马虎”的趣味故事,有了故事情境的铺垫,学生们很快就产生了好奇心,注意力也马上就集中了起来,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整个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不少。讲完故事后,教师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向学生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的讨论:“大家觉得小马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小伙伴们要叫他小马虎呢?”在故事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展开讨论,最终学生们一致认为:小马虎是一个做事情不认真、粗心大意的人。也从中感悟到“马虎”这个缺点的危害,明白了“在做事的时候应该认真负责,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逐渐培养学生认真、有责任心的品质。再如,在教学“小水滴的诉说”这一课时,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讲一些自己听说过的有关缺水的故事,说一说水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随后,再组织学生在课后“查看一下自己家的水费单”,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水的价值。最后,教师还将“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讲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明白水资源是多么宝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创设趣味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有趣味的氛围中逐渐感知到德育的内容,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三、创设体验式情境,在实践中感悟德育
  为了更好地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还可以创设体验式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让德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在教学“干点家务活”这一课的内容时,由于许多家长都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不让孩子做家务,使得孩子的动手能力普遍不高,鉴于此,为了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师按照“21天习惯法则”创设一个“感恩父母”的体验式情境活动,邀请一些家长在课堂上再现父母在家中做家务、为家庭不断操劳的场景。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做家务的辛苦,还能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然后,教师顺势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后帮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来可以帮父母减轻家务的负担,二来也能向父母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时,要求学生制作一张21天的统计图,一定要坚持21天,每做一件家务就在上面填上一格,要想统计图变得越来越长,就要做更多的家务,以此来监督和激励学生将自己的行动进行到底。学生在这个活動中不仅深刻体验到了父母的不易,也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和树立了对家庭的高度责任感,高效完成了德育内容。再比如,在教学“这些是大家的”“这一课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具备爱护公物的意识,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不在桌子上写作业”的体验式情境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桌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想一想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爱护好自己的课桌,是否在上面乱涂乱画过,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爱护课桌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创设体验式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和实践中逐渐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养成正确的三观和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来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德育学习资源,并通过德育与生活的融合,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德育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收获更加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助力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家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J].好日子,2020(6):55.
  [2]刘苏成.注重德育渗透,实现“立德树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学时代,2020(25):99-100.
其他文献
摘 要:深度学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关联,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把握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主动在一个全面、整体、理解的知识体验下,实现数学思维、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构与发展。文章立足于新课程教育思想,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角度入手,提出了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数学智慧课堂构建路径,以期通过信息技术媒介的融入,引发学生深度思维,让他们能在批判性的假设、猜想、推理中,主动整合、关联新旧知识,拓展思维广度
期刊
摘 要:文章用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拉康有关“自我分裂”与“自我异化”的理论来分析马丁·伊登的自杀问题,指出马丁的自我从一开始就分裂了,原先的自我遭到放逐;马丁在探求新的自我的过程中,逐渐地走向异化,但却无法认同一个新的自我,最终自杀就是唯一而必然的选择了。  关键词:杰克·伦敦;马丁·伊登;自我;异化;欲望
期刊
摘 要:目前国家对于教育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强,在原来的德智体美劳方面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课程,例如书法、田径等,让孩子们不仅学习成绩能够进步,在思想和体质建设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高中的学子们最难过的一关就是高考,高考是对于众多学子的考验,是他们迈入成功的阶梯,但是学生们也不能为了学习而放弃自身的锻炼,这样对于文化学习也是极为不利的。  关键词:劳逸结合;创新;文化素养  在高中,学生们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中,教师把齐文化乡土资源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借助绘本了解更多的齐文化乡土资源,并借助绘本进行绘画学习、想象和创作,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更深入地认识齐文化,并能够把了解的齐文化运用到美术创作中,丰富绘画创作内容。在把齐文化乡土资源绘本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上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引入不同的齐文化乡土资源绘本,让学生在绘本引导下积极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借助于创意法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促进“双脑”和谐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更加具有新意,课堂氛围比较活跃,教学资源可以得到深入挖掘,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数学的改革。文章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阐述了创意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提出了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小学体育教育在课程内容上正不断创新,这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其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传统形式层面。如今科技在飞速地发展,所以我们要让科技手段在教学方式中得以应用,这样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小学课改的新课程内容在科技手段的辅助下得以充分展示。  关键词:同屏技术;小学体育;应用研究  如今,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
期刊
摘 要: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是通过对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划分来批判资本主义的,按照他的分析,抽象劳动包含了物化。他还试图通过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之间的转换来揭示这里所存在的物化关系。这既反映了他对马克思的误解,又表现了他对于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角度。他对于马克思的三个弱点的分析进一步展示了他和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方面的不同的视角和目标。  关键词:物化;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资本主义矛盾 
期刊
摘 要:我国农村小学的音乐课程资源相对缺乏,为农村小学持续培养音乐教师、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帮扶机制、精准教育扶贫以及让优质演出走进农村小学是解决农村小学缺乏音乐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除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自身对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较为淡薄之外,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也是导致课程无法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小学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以及教学目标,既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文章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阐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论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  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后续写作能力的提
期刊
摘 要:家国情怀是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初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此时也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识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必要任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弊端,然后提出三条解决策略,为在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解决策略  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