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手段有哪些?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uoyaoxiezu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广新能源汽车rn一直以来,运输行业是碳排放第二高的行业,仅次于发热供热电行业,因此,推广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解释说:“在生产和报废回收阶段,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的碳排放量相当,而在车辆使用阶段,电动汽车的碳减排潜力有明显优势.”如果到2030年,全中国电动汽车普及率达到20%,那么累积减排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高达3040万吨.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22日,中国公开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明确具体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路线图,不仅担负起了中国作为大国的环境责任,这两个目标的订立也是为了让所有中国人生活在更干净的环境中,呼吸更清新的空气.
期刊
2018年8月的两天里,在位于秘鲁东北部安第斯山云林里的奎兰普城废墟上空,响起无人机的声音.大约1500年前,查查波耶人在一座海拔3000多米的石灰岩山脊上建立了奎兰普城.这部六翼无人机并非是在拍摄这片废墟,而是利用只有一只咖啡杯大小的机载激光雷达扫描该区域.这是该技术首次被应用于探索奎兰普城遗址.经过五次飞行,激光雷达捕捉到了有关该遗址建筑的巨量信息,而采用传统的地图绘制技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期刊
槟榔的前世今生rn槟榔原本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初生目棕榈科水果,祖籍马来西亚,长着一张人畜无害的绿油油的憨厚小圆脸,既没有招蜂引蝶的妖艳果实,又没有沁人心脾的异香,三寸丁的身高属实有点寒碜.看看同为热带或亚热带水果的香蕉、椰子和木瓜,哪个不是要身段有身段,要模样有模样.
期刊
叫“马”却是鱼rn海马其实是海洋里的一种小型鱼,但它的外形并不像鱼,而是像马,因此得名“海马”.绝大多数海马身长5~30厘米,最大的海马(大腹海马)也只能长到35厘米左右.rn虽然海马从小生活在海里,但它们的背鳍与胸鳍很小,尾鳍和腹鳍则完全退化,这导致它们并不擅长游泳,只能像海草那样在海里漂动.海马平时总是用尾巴紧紧“缠”在珊瑚或海藻上,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海流冲走.海马还很懒,白天顽皮地倒挂于漂浮的海藻或其他物体上,能不动就不动,晚上又来到植物顶部保持直立.即使为了摄食或其他原因暂时离开缠附物,游一段距离后
期刊
结构韧性性能的目标是:在极罕遇地震作用时,结构不发生严重破坏;地震结束后,结构能恢复预期状态,进而恢复建筑功能的性能.隔震是结构韧性性能实现的关键技术,然而,结构隔震层位移响应超过允许值,引发隔震支座破坏,导致其减震性能失效,成为制约该类结构韧性性能目标实现的关键难题.本文以结构层作为滑动面,主体结构整体或滑动面之间的部分结构作为滑动块,提出大位移摩擦摆新型结构,通过隔震层的不同位置以及数量,构建大位移摩擦摆底层和多层隔震结构体系.分别建立该统一分析模型、探明其减震机理证明其良好减震性能,实现韧性结构性能
地震引起的土壤液化是造成全世界范围内重大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岩土地震工程界长期关注的一个复杂现象.土壤液化评估是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本文概述了过去50年土壤液化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和演变,重点在于从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法分析的角度回顾土壤液化评估的简化方法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最近20年里,这些简化方法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1)现场液化调查数据库的案例数量和质量提升,现场案例由一种或多种原位测试(如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剪切波速测试,和动力触探试验)进行描述;(2)各种不确定性的认识和
为改善普通填充墙(板)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黏弹性阻尼器的原理和构造,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减震机理明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减震填充墙(板).本文介绍减震填充墙(板)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给出适合构筑减震层的材料及其滞回性能;对减震填充墙(板)单元、带减震填充墙(板)平面框架进行性能试验,揭示减震填充墙(板)通过相邻砌体(墙板)单元间的相对运动迫使减震层发生剪切滞回变形、耗散地震输入能量的减震机理,建立减震填充墙(板)平面内“双斜撑”力学模型;通过带减震填充墙(板)三维框架的动力时程分析,验证地震下减震填充墙(
电线上也会长草?rn电线上“长草”?,这绝非恶作剧,这些草其实是名为铁兰的附生植物.附生植物一般依附于高大的乔木枝干上,虽然它们容易被人误认作寄生植物,但附生植物并不和乔木进行水或营养的交换,它们只是喜欢“攀高枝”,以占个阳光能照射到的好地方.
期刊
宽度不到10 km的青藏工程走廊穿越长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承载了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同时,该地区强震多发,工程设施未来遭遇地震作用的风险较大.围绕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研究区域,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研究两方面对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场地地震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基于青藏工程走廊地震危险性对比分析结果,分别给出50年和100年超越概率63%、10%、2%的青藏工程走廊基岩地震动区划图,并转换得到50年超越概率10%的青藏工程走廊一般场
在自主开发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连续-非连续方法的基础上,为了模拟时间较长的煤炭开采过程,提出了准静力计算模式;针对煤层离散单元形成的聚集体仍能承受超过自身承载能力的问题,发展了应力跌落方法;以济三煤矿6303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为背景建立了更准确的力学模型,其中,在断层上盘下端面施加了适当的垂直向上的均布载荷,以克服前人力学模型中由于模型下端面位移被限制断层难以在此位置错动而造成的应力集中问题;通过剔除开采前的断层滑移量,提出了纯粹由采动引起的断层上盘滑移量的计算方法.结果 表明:当工作面与断层的距离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