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意义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i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往今来的习惯说法“上学读书”,而非“上学看书”,我们可见“读”字这重要。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题,是学生求知的金钥匙。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正如于漪老师在著作中谈到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语言或铿铿锵锵,如金属撞击声;或潺潺淙淙,如小河淌冰。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学得愉快,学得有效。”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其中要特别重视朗读教学。要得开展好朗读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一些策略:要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要丰富朗读的形式;朗读指导的过程要合理、有层次;要努力培养朗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因而,认真阅读这些课文,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具体课文作者的情感及学习相关的重要写法等,也就大有裨益。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那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呢?我们说,阅读的方式从出声和不出声可分为朗读和默读两种,本文笔者拟从朗读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朗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而这种情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往往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最感兴趣,课堂上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以及教师的范读来渲染课文情景,首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由于作者在文章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网上找出很多课文中所写到的春天美景的图片,上课伊始把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他们不禁会发出阵阵赞叹声。我因势利导:“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谁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都想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二、丰富朗读形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如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有不同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但无论是采取何种朗读方法,都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朗读水平以及认知能力来确定。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不到位时,应该采用范读。教师在范读的同时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你们听了范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教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样的要求不仅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思考,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范读中学到朗读知识和技巧。当遇到对话较多,充满趣味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声朗读。但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机械地模仿,同时,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留下足够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也要慎用齐读,因为有学生会“滥竽充数”并易产生唱读的不良习惯。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使他们乐于朗读。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名人名嘴的成长故事,利用名人效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阅读课文也越来越不愿意大声朗读,这个时候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在最开始的时候,学生的朗读水平可能不高,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开口朗读。此外,还要不断丰富朗读教学的形式,使之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通过个人朗读、集体诵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既丰富了朗读的形式,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现个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他们深入体验朗读的乐趣,慢慢爱上朗读。
  三、朗读指导的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在开始时不能有过高要求,要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朗读训练要有阶梯型,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即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又有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更有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在一开始朗读时,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兴趣,同时朗读技巧也不足。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合作交流讨论、通过大量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自身水平。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水平时,自然会跃跃欲试,一展身手。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朗读教学中要尽量选择那些最适合朗读的课文让学生朗读,选文标准应该“取法乎上”,这里说的“上”就是“上乘之作”,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而且,要兼顾各种文体,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各种表达方式,为口语交际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培养朗读兴趣
  不同的文章朗读时各有其特点,有的轻松愉快犹如碧波泛舟;有的雄厚低沉犹如雄狮嘶吼;有的苍劲悲凉如泣如诉;有的慷慨激昂犹如惊涛骇浪;有的委婉曲折犹如低语倾诉;欢快时又犹如轻风抚柳……就在这时快、时慢、时高、时低,悲悲喜喜、议议叙叙之中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主题。就这样,学生在朗读和聆听后一定能够净化灵魂,使其感受到审美的愉悦,从而体现朗读的巨大价值。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学生学得愉快,而且教师教得也轻松。特别是那些朗朗上口,遣词造句乃至修辞结构都特别讲究的精品文章,朗读甚至背诵起来那简直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享受,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发言、都会有所帮助,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前更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不但可以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的朗读过程,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朗朗书声。只要我们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变得富有灵性,充满朝气。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和新课改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对美术教学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美术教学应逐渐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现阶段,我国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网络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教师进修学校对网络环境下美术教学的评价进行探索研究。本文以网络美术教学评价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论述了网络美术教学评价的特点,及相应的教学评价试验,以期构
本文通过对鹰潭市第一中学学生健美操兴趣的调查研究,剖析影响中学生健美操兴趣的主客观因素,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并从教材选择方面介绍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以期
居住证制度作为户籍制度的一个补充,为广大异地工作和学习人员提供了享受某些当地同等待遇的保障。针对高校学生群体的身份特征和峨眉山市人文地理环境的特点,以西南交通大学
随着印刷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并且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致使A集团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经营面临困境。本论文以营销战略及其它相关基础理论为指导,采用实证的研
期刊
有问才会有答,正是学会了“问”,学生才学会了观察、思考、探究、交流、反思。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问”是引发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也是让学生学会“本色”数学知识的关键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会“问”、学会思考。高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极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问”的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问题意识的
如果你认为血液只是红红的、浓稠的液体,那你就错了!血液可是有着多重面貌的,帮助身体提供营养和代谢废物质。汗、尿的前身就是血液;眼泪也是由血液而来,作为在难过时排出压
新课程倡导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与我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于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点,在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mathematics edu
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
“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残疾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对于地震残疾学生,党和政府及社会给与了极大的关怀和帮助,但在课堂之上,他们是普通的学生.本文探讨如何针对他们的课堂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