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只为“红楼”来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ael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肥红瘦时节,北京天安门前新落成的巍峨的中国博物馆的石厅里迎来了两位上海客人。他们就是著名微雕大师周长兴及其女儿。周氏父女此次进京,要把周长兴毕生心血凝成,根据曹雪芹《红楼梦》中分布在大观园各院内的1111件精美陈设,通过微雕的手段形成的多宝阁《微雕红楼室内陈设系列》捐赠给中国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
  在国博藏品保管部负责人的陪同下,周氏父女兴冲冲地参观了各朝代的珍品。有的堪称稀世之宝,其中还包括各国元首馈赠给毛泽东和我国历届元首的珍贵礼品。讲解员说,中国博物馆是继奥运会鸟巢、水立方以及国家大剧院等之后的又一座超大型建筑。它的设备相当现代化,而且规模比人民大会堂还大出30000多平方米。周氏父女边参观边思考,深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石厅接见了周长兴和周丽菊父女,并亲自主持了捐赠仪式,当场颁发了捐赠证书。他对周氏父女的义举表示赞赏,他说:“周老先生一生清贫,自己省吃俭用将有限的收入几乎都用在了微雕艺术上。特别值得钦佩的是一旦认准了完成‘立体红楼’是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时,便矢志不渝,不惜花费60余年的心力去实现梦想,直到耄耋之年下决心把它捐赠给国家,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啊!看来,你们把自己的心血结晶送进了刚落成的国家博物馆,让千秋万代的国内外观众都能欣赏到这个瑰宝,就像人们欣赏曹雪芹的传世之作《红楼梦》一样,这是一个远见卓识的明智决定,也使‘立体红楼’这稀世之宝有了一个理想的归宿。谢谢你们!”
  笔者与长兴大师相知相交已有二三十年之久,除了都是出生于浙江的上海人之外,我们都对红楼艺术情有独钟。周长兴从小父母双亡,举目无亲,8岁便外出谋生,在上海某工厂当钣金工,学得一副好手艺,雕、镂、切、刻、锻、锉、箍、刨样样精通,为日后的微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乡嵊县,山明水秀,茂林修竹,风雅越剧,脱胎于《石头记》的《红楼梦》让周长兴痴迷一生。穷困潦倒的曹雪芹在黄叶村赊账沽酒,搜索枯肠,写下了传世名著《红楼梦》,那“天上掉下的林妹妹”与玩世不恭的贾宝玉联袂演绎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剧。周长兴则倾注毕生心血,立志要以自己精湛的微雕绝技为人类留下一部“立体红楼”。
  当我应约来到上海七宝古镇,走进“周氏微雕馆”参观时,馆内两层楼洋洋洒洒的陈设真让人叹为观止。那里展出的包括古陶、青铜、瓷器、家具、茶和文字等六大类别的6000余件“红楼系列”作品,按一定比例浓缩了大观园中怡红院、潇湘馆、秋爽斋、天香楼、拢翠庵和稻香村里的古董宝贝,件件凝结着周老的智慧、心血,样样都闪烁着华夏文化的熠熠光辉。这些宝贝不仅在构思立意上有根有据,而且在取材定格上也精益求精。例如,贾宝玉房内的博古架是参照台北故宫陈列的乾隆帝漱芳斋多宝阁精制的。这些杰作所用之材非木即石,它们巧妙地印证了《红楼梦》隐喻和寓意—贾宝玉原是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而林黛玉的前世化身则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难怪贾宝玉曾一语道破他与林妹妹是“木石之盟”的天机:“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周长兴2007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的艺术成就早已被历届的工艺美术大展所认可,他携作品赴日本、美国和我国香港特区展出均引起轰动,参观者十分踊跃,好评如潮。有的作品已被日本的池田大作、中曾根康弘、泰国总理、香港实业家霍英东和前中国副主席荣毅仁等中外政要、名流所收藏。人们从周氏父女的不凡业绩中足以感悟:人世间的一切成就都来自于韧劲和勤奋。几十年来,周长兴不论风霜雨雪,不论夜雾朝晴,都手不离刀,忘我创作。他从不外出游历,平时连电影和电视都难得看,为的是要把每一分一秒的时间都用在他的“立体红楼”上。为一口气完成某个工艺流程,有时他竟一连十几个小时不停地雕刻,手指麻木了,活动一下再继续干,饭菜凉了,热一下再吃。连睡梦中他都在追寻理想的艺术境界,一旦有了灵感,即使在数九寒冬,也会披衣下床,立马捕捉,以免稍纵即逝。因此,他又有了一个“雕痴”的雅号。
  他的女儿丽菊受家父影响有志于继承父业,放弃医生这个“白衣天使”的职业,含辛茹苦将120回《红楼梦》刻在了280块宝石上,完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石头记”。
  周丽菊是周大师的掌上明珠,她天生丽质,文静贤淑,学生时代便亭亭玉立,出落得像个林黛玉。40岁那年出门办展,在香港集古村的古典院落中化妆成红楼梦中人,而获得一片喝彩声。她的《石头记》颇得周大师真传,在老父手把手的指点下,小小年纪便出手不凡,从早期的作品《阿房宫》《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等象牙雕刻中,就能见识她的技艺。正是老父的执著追求和谆谆教诲使她立志要用微雕艺术镌刻一部《石头记》,为父亲的“立体红楼”配套。她从1989年春节开始投入这一工程,先后花了两年时间,并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把100万字的《红楼梦》分别刻在总面积不到1平方米的280块名贵彩石上。这些彩石有的大如手掌,有的小如拇指,其中有辽宁的艾绿石、青田的封门冰纹、寿山的白芙蓉和昌化的鸡血冻。
  这部“石头记”她采用直视雕刻,不用放大镜,最小的字大小仅为0.25平方毫米,相当于一粒大米的1/65,分别用钟鼎文、石鼓文和篆书雕刻。例如,《红楼梦》第105回全文共有5000字,全刻在拇指般大小的彩石上,通过放大镜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字迹工整、笔锋遒劲,显露丽菊确实在书法上是下过功夫的。这样的技艺来不得半点的走神和马虎,倘有败笔就会前功尽弃,得重头再来。所以说,微雕艺术不仅要全身心地投入,还得凝聚起全部的精气神,没有牺牲精神,难以取得成就。有次参展,一位旅美华侨愿出10万美元收藏这部“石头记”,却被丽菊婉言谢绝。
  周老创造的“立体红楼”丰富了我国红学遗产的内涵,使《红楼梦》中的许多抽象物体得到了形象的诠释。这些作品都是作者精气神凝聚而成的倾心力作。当年因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来京参展时,周老曾向我吐露心声:“无情岁月石磨人,遍体鳞伤五内损,虽已红楼梦成真,奈何残灯油耗尽。”长年累月呕心沥血的创作和操劳,严重影响了周老的健康,早年他的三分之一胃部被切除,近年又经常吐血,体重消瘦到已不足百斤。去年他悲痛而内疚地送走了曾替他分忧解难的老伴,但仍无怨无悔地继续他的未竟事业。人们关切他的健康。他却认为真正爱惜生命,就得在有生之年留下有意义的痕迹。他说此生只为“红楼”来,生命不息,雕琢不辍,惟有通过不断地完善微雕作品来圆他的“立体红楼”梦。
其他文献
2013年9月23日,印度世界合作与文化关系联合会友好代表团来到文化交流杂志社,与刊社人员进行了友好而深入的座谈。这是继2011年10月后,该代表团第二次来访本刊。与前次相比,“老朋友见面”的氛围贯穿访谈始终。  上午9点30分,印度代表团乘坐的客车甫一抵达,本刊总编辑应金泉和印度世界合作与文化关系联合会主席马赫施瓦里、两年不见的老朋友热情握手、拥抱。待来宾落座,香茶泡上后,杂志社副社长何一枫致了
期刊
两年前,我来过老虎洞山。这座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东2.5公里、临湘湖而卧的小山不高,但山势起伏、林木苍翠,有别致的游步道贯穿其中。从山上眺望湘湖,美不胜收。  老虎洞山得名于越王勾践在此遭遇老虎的传说。在老虎洞前方一个古朴的亭子里,明代学者刘宗周留下一副对联:此地曾传尝胆事;我来犹忆卧薪人。  这次我又登临此山,爬上相隔咫尺的另一座山峰——华眉山。这华眉山如今有了另一个名字,叫老虎洞遗址发掘现场
期刊
她自小就很叛逆。她振振有词地问外婆,女娃子为甚就一定要结婚、生孩子。外婆无语又无奈。没有得到答案的她依旧快活地像男孩子一样爬树、游泳、打架。她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时,因质疑导师研究古画的方式、方法而被退学。遭受退学的她却执拗地在中国古画研究领域里,孜孜不倦坚持了五十多年。她说,我就是想要发现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来,她有机会得以零距离探究台北故宫的吴镇藏画,结果她郑重向世人宣布,台北故宫藏品《墨竹
期刊
铭成了他的墓志铭 —  风,日夜吹拂;江,川流不息;我,永不疲惫。  他就是印度大诗哲泰戈尔的得意门生、当时印度国际大学唯一的中国学生—魏风江。魏老居住在杭州,1996年我第一次上门采访他,直到他2004年去世,八年间多次的拜访,不仅拍摄了很有价值的照片,还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为魏老与泰翁不同寻常的友谊,以及为促进中印友好而做的锲而不舍的努力所感动。  受蔡元培派遣赴印度求学  魏风江先生1
期刊
有人说,秋天是满载丰收和硕果的时节。我说,秋天还是载歌载舞、百姓齐乐的季节。  这不,9月18日开幕的“2013美丽杭州群众文化节”,就是一场真正属于普通老百姓的文化盛会,这期间有服务类、赛事类、展示类三大板块的19项文化活动陆续登场,处处体现“文化惠民”。坐在台下的,是普通群众;站在舞台上的,也是普通群众;享受各类文化服务的,更是普通群众。普通群众,是文化节的绝对主角。  我唱:用更好的才艺表现
期刊
天津的市民群众喜爱越剧艺术由来已久,不光是客居天津的南方老乡,而且包括众多地道的北方戏迷。然而,近30年来天津已经没有专业越剧表演团体。为满足天津戏迷群众渴望观看越剧的文化需求,一支实力雄厚的业余越剧演员队伍巡演在全市一些剧场和街道。在频繁的越剧演出活动中,有一位以韵味纯正的唱念、亮丽的扮相、精湛的表演,成为这支业余越剧演员队伍的领军人物。  她,就是深受天津广大越剧迷拥戴的年轻名票、浙江乡贤胡巧
期刊
“百年华彩乐章 —第四届中国(杭州)国际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10月19日在浙江美术馆闭幕。异彩纷呈的国内外水彩画精品集中亮相,这是近年来少有的高水平国际性水彩画展览。  水彩画传入我国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独立的、充满活力的画种。本次水彩画展览展出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特别是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著名水彩画家的优秀作品显示出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期刊
丹麦被称为“童话王国”,安徒生及其童话风靡世界。范岁久和春卷的故事,被盛产童话的丹麦人看成一个童话。去年12月30日是范岁久先生百年诞辰。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范岁久人物传记《春卷的童话》,这本书由丹麦哥本哈根教授迪特列夫 ·塔姆撰写,书名就代表了丹麦人对范岁久的尊崇。  范老先生的人生确如童话般充满了传奇色彩。  “春卷大王”原来是古代文学家、美食家袁枚的后人  范岁久原名袁椿年,因为他母亲的家族
期刊
浙江人文荟萃,艺术创作尤其繁荣,自南宋以来即为中国书画重镇。“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赵孟頫、黄公望、徐渭、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是在中国美术史上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大师级人物。1927年11月,蔡元培选址杭州西子湖畔,于次年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从此,20世纪的浙江美术发展历程就与这所高等学府相辅相成,可以说是“同呼吸,共命运
期刊
2013年7月7日,酷暑中的宁波,迎来了本土瓷器制作、收藏的一件盛事: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施珍举行专场拍卖会,运用刻花、跳刀、填釉等创新工艺制作的《卷叶牡丹瓶》、将传统器型与现代图案相结合的《茶花圆腹瓶》等40件作品受到了各地瓷器藏家的追捧。  举办当代艺术家青瓷作品专场拍卖会,在浙江乃至全国尚无先例,然而,施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有她自己的理由和信心,她说:“越窑青瓷尤其是秘色瓷,千余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