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理念下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案例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STEM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中小学教育中新兴的创新课程。基于STEM教育理念融入课堂的一个教学实践案例,站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结合多个螺旋递进式教学环节,推动多学科整合以应对现实问题。
   关键词:STEM;齿轮;综合实践
   一、课程内容
   “齿轮里的秘密”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以及机械钟表、带多齿轮四驱车的简单拼装为课程主体内容。基于STEM的教育理念,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需要,本案例设计了多个螺旋递进式教学环节和情境。了解自行車前后齿轮里的秘密,观察分析机械钟表内部结构,组装带多齿轮的四驱车等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操活动。
   二、课程适用年级
   六年级
   三、教学建议
   1.教师课前准备两辆自行车,多个实物机械钟表以便观察研究,准备好8组四驱车零件。
   2.教学时适时引入实际生活情境,重视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把知识结构灵活运用以达到真正的学习。
   3.要体现多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实操性。本活动需要用到测量、圆的周长、反比例关系、排列组合等数学知识;物理中的运动原理;需要将四驱车设计构思转化为模型,并进一步组装成实物,提升学生科学操作能力方面的技术核心素养。
   四、评价方式
   “自行车里的数学”研究的是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普通自行车的速度和内在结构的关系以及变速自行车的原理及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通过知识性教学为下面认识机械钟表里齿轮的奥秘,以及拼装带齿轮四驱车做了技术铺垫。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五、课例内容呈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分析其行进原理,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掌握合作能力、实操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整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初步形成对综合技术问题的探究欲望,感受综合学科支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环节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齿轮的世界”,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用齿轮生产的生活用品比比皆是,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带有齿轮的工具。
   设计意图:视频中自行车、钟表、拖拉机、生产机床、动力汽车、火车等,各式各类用品都用到齿轮,用视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生动情境引入的形式,符合STEM教育的情境性特征。
   (二)“自行车里的数学”环节
   教学片段:
   1.提出研究问题,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行进原理
   课前教师准备两辆自行车,一辆普通自行车,一辆变速自行车,以辅助教学。
   师: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齿轮是怎样带动车轮的。
   请学生脚踏自行车进行演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1)脚踏板蹬一圈,前齿轮也转一圈。(2)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也一定转过一个齿,链条间的孔与前后两个齿轮的每一个齿是一一对应的。(3)车轮转一圈,后齿轮也转一圈。
   2.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1)分析问题
   师:怎样才能求出自行车蹬一圈可以走多远?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方案一:直接量,自行车蹬一圈,用软尺量一下就知道了。
   方案二:用计算的方法,通过车轮的周长乘后齿轮转的圈数。
   师:通过实践发现方案一不准确,存在误差。我们应该用更精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怎样知道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多少圈呢?前后齿轮的比与前后齿轮转动的圈数有关系吗?
   小结:转的总齿数一定时,齿数和圈数成反比例。
   (2)构建数学模型
   解决新问题并归纳构建数学模型。
   ①一辆自行车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车轮直径为80 cm,蹬一圈能走多少米?②如果前齿轮有26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车轮直径为60 cm,蹬一圈又能走多少米?
   师:上面两辆自行车,各蹬同样的圈数,哪辆自行车走得远?对比问题①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得出:蹬一圈的路程=车轮周长×(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
   设计意图:本课的活动过程关注课堂生成性和学生的体验,利用“反比例”等数学知识求解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关系,把单纯的知识点转变为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活动中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分析数据,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3.研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教师推出课前准备的变速自行车。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和分析总结,我们知道了蹬一圈自行车的路程与车轮直径、前后齿轮的比值有关系。仔细观察这辆变速自行车的变速系统,它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呢?老师提供相关数据以协助研究,小组间讨论交流,完成书本第67页的表格并汇报情况。
   师:蹬同样多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结论:当车轮大小不变时,前后齿轮齿数的比值越大,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就越远,速度也就越快,这就是变速自行车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明了变速自行车技术方面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体系,解决新的实践问题。在实践中,学生可能出现错误的情况,要让学生敢于犯错,在对比不同数据信息、观点和方法中,选择优化方案,找出纠正途径,在活动体验中学会反思运用。
   (三)观察发现“机械钟表里的秘密”环节
   学生拆下机械钟表里的核心结构部分,分组观察秒针、分针、时针背后的对应齿轮有哪些,多齿轮间是如何咬合与带动的,思考齿轮齿数和尺寸大小与什么有关系,齿轮间的关系怎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环节上,还选择了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机械钟表里的秘密”的问题。课上教师注重团队的不同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体现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具有开放性,结果多样性,活动方式实践性。
   (四)组装带多齿轮四驱车环节
   学生分组组装四驱车零件,动力马达需要连接多个齿轮,如何带动转速,如何拼组齿轮间的咬合等都由小组讨论产生并实操。课上,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分析遇到的问题,引导解决的方法,使学生建立使用技术解决问题的信心,增加对科技的向往。
   (五)归纳总结环节
   活动结束之时,通过总结深化“齿轮里的秘密”,促进学生把他们学到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梳理多学科知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综合体。课程的最后,教师播放一段“时代的巨轮”微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愿望和兴趣。
   六、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课例立足于通过解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观察分析机械钟表、带多齿轮四驱车的简单拼装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设一环扣一环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伊始学生一片雀跃又漫无目的的活动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发现问题、寻找着力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思考,通过动手动脑、合作思考,注重学习的过程和课堂中生成性体验,应用多学科综合知识实现情境性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汪宏.《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3):48-50.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情境下,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主要就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课程标准将“数与代数”作为小学数学中的四大版块之一。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更是核心目标。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尤为重要,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还要求学生对计算的算理了然于心。而怎样让学生既能掌握算法又能明了算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计算能力?以“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为例,对沟通算理和算法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通过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可以启迪智慧,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将其运用在小学数学中可以化解其抽象性,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因而被称为“看得见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師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环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就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浅谈一点心得体会,以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摘 要: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取“精确值”,或者用“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以“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为例,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以对话为形式,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进一法;去尾法;生活经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是在学习
摘 要: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最需要提高的是词汇量,阅读的过程也是词汇学习的过程。所以,找准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落实词汇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阅读;词汇教学;策略   词汇是语言三大要素之一,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最需要提高的是词汇量,通过阅读教学收获最大的也是词汇。然而,在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如:教师对词汇教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围绕语言的积累、思考和运用的人文学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提出了一些可实践的操作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摆脱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造性思维;思维培养;思维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培养具有发散性
摘 要:基于儿童谈话经验的学习与发展,主要围绕在“饭店”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解读儿童谈话的基本方法及观察解读后的指导策略等内容展开,旨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提供适宜的观察解读方法,切实有效提升教师对游戏中儿童谈话经验学习与发展的观察与解读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儿童谈话经验的发展。   关键词:谈话经验;角色游戏;支持策略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建设,通过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建设智慧课堂,以此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的探索,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智慧课堂   随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不
摘 要: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阵地。人类千百年来璀璨的文化在语文学科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主动地探索,了解并掌握了文化知识,同时,他们也得到了文化的洗礼与塑造。而经历过文化塑造的人,很有机会成为文化的塑造者。基于此,将诵读经典作为主要的渗透渠道,搭配常规的书面知识,二者相辅相成,完成了对学生视、听、说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收获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
摘 要:简述了挖掘和利用劳动资源要遵循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究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劳动教育;资源挖掘;实际利用   劳动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范围广,包含众多的劳动教育素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其必要性。   一、挖掘和利用劳动教育资源要遵循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