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发展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要加快发展步伐必须有一个明确而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以一套科学、权威、公允的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准确量化和评价县域科学发展综合竞争力,对于全面了解和比较县域之间的差异,促进县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县域科学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遵循了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七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一个三级指标综合评价体系。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的背景与意义
县域是中国社会的微观运行基础,处于行政管理和政策落实的前沿,是城乡各种矛盾交汇之处,是中国基本的行政和经济单元。县域发展的好坏,关系到党执政为民宗旨的实现,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
我国县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要加快发展步伐,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以一套科学、权威、公允的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准确量化和评价县域科学发展综合竞争力,对于全面了解和比较县域之间的差异,促进县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当前,我国县域经济起步低、基础差,经济活动单位普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在这一状况下,建立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各地区科学评价本地经济的发展状况,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县域官员从过度关注经济发展渐进式转向关注全面发展,将科学、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内化为其行政价值观。第三,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县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为中央制定政策促进县域发展提供参考意见。第四,有助于发掘县域发展中的先进事例和示范典型,总结经验,并在全国推广。第五,通过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可以充分了解一个县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为投资者了解县域的经济状况、政策制度等提供良好参考。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分析和比较县域科学发展水平,应当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尽可能准确、全面、科学地利用模型测度县域科学发展水平。设计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又要统筹县域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全面性和针对性原则。县域科学发展涵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政治公平、党建水平、群众满意度等多个领域,指标体系既要全面反映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又要通过城乡比较和对重点指标的监测,着重反映县域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推进统筹县域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敏感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造,要突出各个指标的敏感性,强化指标的鉴别力、解释力,注意避免指标的重复;要使用较少的指标最大限度地反映统筹县域科学发展的信息特征。
可比性原则。国内外虽然没有县域科学发展的说法,但有许多评价社会发展状况的类似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在指标体系、目标值、指标权数、计算方法上保持可比性。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在设置上要力求简明实用,所需数据要尽可能与国家政策和各项发展规划相结合,接近现有统计口径,接近现实情况;所需数据和资料要易于搜集和整理。
动态性原则。统筹县域科学发展是一个动态系统,指标体系也必然要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指标设置要充分体现动态趋势,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指标体系的构成
指标体系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党建、居民满意度七個方面对县域科学发展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对三级指标分别从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三个维度进行划分,从不同维度来衡量县域发展的成就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表1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表2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水平指标
表3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能力指标
表4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潜力指标
发展水平指的是整体或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规模、速度或结构等,是一个衡量已取得成就的指标,是判断政绩的重要根据。发展能力指的是有利于发展,且能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的因素,它体现了将发展潜力转化为成果的能力,主要评价县域主体为改善本县综合发展状况所作出的努力。发展潜力指的是有利于发展,但不能或很难通过人的行动改变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禀赋、人口构成等因素,可以评价一个县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需要将所有指标综合成一个指标数,以便对县域科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水平作出综合评价。综合指数计算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确定各项指标目标值(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根据县域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目标,参照对相关指标的预测数据,确定各项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第二,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按照评价的综合性、敏感性、独立性和可信度,一是采用专家调研法(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通过匿名方式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二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分别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第三,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相对化处理法和函数化处理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单位数值。
第四,计算各项指标的评价分值。将每项指标的单位数值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如果某项指标的实际值超过满意值,则该项指标的评分值即为权重系数,也就是说,每项指标的评分值最高不得超过该指标的权重系数,以避免出现“一俊遮百丑”的现象。
第五,计算整个评价体系的综合得分。对各项指标分值处理后得出整个评价体系的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来判断县域的发展水平。综合评分值达85分以上,表明多数指标已达到目标值,表示已进入县域科学发展的全面融合阶段;综合得分在70分~85分之间,表明多数指标与目标值仍有一定的差距,正处在县域科学发展的基本统筹阶段;综合评分在70分以下,表明多数指标与目标值存在较大的差距,仍处于初步统筹阶段。
结语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包括:一,突破传统县域发展评价以经济为重心的弊端,在深刻理解县域科学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和完整地评价县域的发展状况。二,将党建指标纳入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为未来党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三,居民满意度调查使指标体系摆脱了单纯以统计数据作为县域科学发展评判依据的做法,将客观指标与主观调查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便于观察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四,发展水平、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的划分,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单一注重于已取得成果的模式,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全面。
(本文为人民论坛“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课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的背景与意义
县域是中国社会的微观运行基础,处于行政管理和政策落实的前沿,是城乡各种矛盾交汇之处,是中国基本的行政和经济单元。县域发展的好坏,关系到党执政为民宗旨的实现,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
我国县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要加快发展步伐,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以一套科学、权威、公允的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准确量化和评价县域科学发展综合竞争力,对于全面了解和比较县域之间的差异,促进县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当前,我国县域经济起步低、基础差,经济活动单位普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在这一状况下,建立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各地区科学评价本地经济的发展状况,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县域官员从过度关注经济发展渐进式转向关注全面发展,将科学、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内化为其行政价值观。第三,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县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为中央制定政策促进县域发展提供参考意见。第四,有助于发掘县域发展中的先进事例和示范典型,总结经验,并在全国推广。第五,通过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可以充分了解一个县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为投资者了解县域的经济状况、政策制度等提供良好参考。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分析和比较县域科学发展水平,应当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尽可能准确、全面、科学地利用模型测度县域科学发展水平。设计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又要统筹县域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全面性和针对性原则。县域科学发展涵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政治公平、党建水平、群众满意度等多个领域,指标体系既要全面反映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又要通过城乡比较和对重点指标的监测,着重反映县域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推进统筹县域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敏感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造,要突出各个指标的敏感性,强化指标的鉴别力、解释力,注意避免指标的重复;要使用较少的指标最大限度地反映统筹县域科学发展的信息特征。
可比性原则。国内外虽然没有县域科学发展的说法,但有许多评价社会发展状况的类似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在指标体系、目标值、指标权数、计算方法上保持可比性。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在设置上要力求简明实用,所需数据要尽可能与国家政策和各项发展规划相结合,接近现有统计口径,接近现实情况;所需数据和资料要易于搜集和整理。
动态性原则。统筹县域科学发展是一个动态系统,指标体系也必然要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指标设置要充分体现动态趋势,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指标体系的构成
指标体系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党建、居民满意度七個方面对县域科学发展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对三级指标分别从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三个维度进行划分,从不同维度来衡量县域发展的成就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表1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表2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水平指标
表3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能力指标
表4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潜力指标
发展水平指的是整体或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规模、速度或结构等,是一个衡量已取得成就的指标,是判断政绩的重要根据。发展能力指的是有利于发展,且能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的因素,它体现了将发展潜力转化为成果的能力,主要评价县域主体为改善本县综合发展状况所作出的努力。发展潜力指的是有利于发展,但不能或很难通过人的行动改变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禀赋、人口构成等因素,可以评价一个县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需要将所有指标综合成一个指标数,以便对县域科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水平作出综合评价。综合指数计算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确定各项指标目标值(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根据县域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目标,参照对相关指标的预测数据,确定各项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第二,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按照评价的综合性、敏感性、独立性和可信度,一是采用专家调研法(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通过匿名方式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二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分别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第三,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相对化处理法和函数化处理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单位数值。
第四,计算各项指标的评价分值。将每项指标的单位数值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如果某项指标的实际值超过满意值,则该项指标的评分值即为权重系数,也就是说,每项指标的评分值最高不得超过该指标的权重系数,以避免出现“一俊遮百丑”的现象。
第五,计算整个评价体系的综合得分。对各项指标分值处理后得出整个评价体系的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来判断县域的发展水平。综合评分值达85分以上,表明多数指标已达到目标值,表示已进入县域科学发展的全面融合阶段;综合得分在70分~85分之间,表明多数指标与目标值仍有一定的差距,正处在县域科学发展的基本统筹阶段;综合评分在70分以下,表明多数指标与目标值存在较大的差距,仍处于初步统筹阶段。
结语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包括:一,突破传统县域发展评价以经济为重心的弊端,在深刻理解县域科学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和完整地评价县域的发展状况。二,将党建指标纳入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为未来党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三,居民满意度调查使指标体系摆脱了单纯以统计数据作为县域科学发展评判依据的做法,将客观指标与主观调查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便于观察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四,发展水平、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的划分,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单一注重于已取得成果的模式,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全面。
(本文为人民论坛“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课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