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经济生活与商品价值量有关计算题解法探析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dak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各套全国卷高考试题中所出现的经济计算题,绝大部分题目是在考查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正比、反比、无关、提高、降低等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必须掌握一种“转化”的技巧,正比用乘法来表示、反比用除法来表、无关看作是干扰项予以排除、提高用加法来表示、降低用减法来表示。通过练习总结同一类型题的运算规律,写出计算公式,掌握计算方法,然后灵活运用。
  为了了解所教学生与高考要求的差距,为制定高三政治复习计划提供依据,我在所教班级进行了有关价值量计算题常遇问题的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具体情况如下。
  1、你计算有关价值量题时常遇到的问题并举例说明:
  A、读不懂材料的22人占16.9%。B、相似概念易混淆的81人占62.3%。C、基础知识不扎实的44人占33.8%。
  2、解题时最大的障碍:
  A、审题困难、概念易混淆的120人占92.3%。B、计算能力差的10人占7.7%。C、受情绪影响的10人占7.7%。
  通过统计分析,相似概念易混淆的占62.3%,审题困难、概念易混淆的高达92.3%,主要表现在这几对概念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价值总量与使用价值总量,货币升值与贬值对价格的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理不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等等。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基础知识和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一些计算题解题技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一部分知识,现将与商品价值量有关的基础知识及计算公式总结如下。
  一、基本概念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生产者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社会某部门或某行业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效率。
  4、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效率。
  5、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6、价值总量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同质商品数量之积。
  7、使用价值量是指同质商品数量,可用商品件数表示。
  二、基本原理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4、个别劳动生产率愈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就愈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就愈多。
  简单地说,就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
  三、例题解析
  例题1:(2010年全国卷)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4元、4元、60万元 B、6元、8元、90万元
  C、4元、6元、90万元 D、8元、6元、120万元
  答案:C。
  解析:因为2009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50%,所以该企业甲商品的个别价值为6/(1+50%)=4元;社会价值即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所以不变,为6元;价值总量=6×10(1+50%)=90万元。故答案为C。
  突破点: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变。
  计算公式:现在商品的价值总量=原来商品的数量×(1+X%)×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例题2: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1/(1+25%)=0.80元。选B。
  突破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时,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计算公式: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X%)。
  例题3:(2009全国卷)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C)。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依然是600万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所以选C。
  突破点: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时,单位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商品的价值量变,计算公式:现在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X%)
  四、运算公式
  公式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时,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计算公式: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X%)。
  公式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X%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商品的价值总量变多,计算公式:现在商品的价值总量=原来商品的数量×(1+X%)×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公式三: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货币升值X%时,现在商品的价格计算公式:现在商品的价格=原来商品的价格/(1+X%)。
  公式四: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货币贬值X%时,现在商品的价格计算公式:现在商品的价格=原来商品的价格/(1-X%)。
  公式五: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其他文献
语文是文化的厚重积淀,是生活的美丽呈现,是人生的智慧结晶。语文学习只有引领学生感受美的氛围,还语文以本原才能使语文课活起来,生动起来。  一要感受文本的情感美。语文教材选编时,关注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以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两种要求,选择内容健康、符合社会要求、适合少年儿童学习、语言文字规范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教材。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积累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更是陶冶情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知识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的作用。通过高一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及最后期末的考试,让我感受很多,对新课程教学作阶段性反思,为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教学做更好的准备。  一、认识高一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1、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只有在高一阶段掌
期刊
生活是教学的源头和基础。杜威和陶行知两教育大家毕生潜心研究,不约而同得出了“教育生活理论”。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就有多丰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堂教学生活化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与时俱进,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启示我们,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走进生活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可见,在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情感教学在新课改中正能体现这一目标。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去努力学习,消极的情感会阻碍学生学习目标的有效完成。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调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如何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情境性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
期刊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是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武器,不过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课内损失课外补。  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
期刊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追求,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有效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1、备课程标准。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期刊
为了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建构,实施“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导学案应运而生了。这种较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验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从最初的历练学习到实践,到反思,到再实践,这其中让人有颇多感慨!本人作为一实践者,在这过程中有些了一些思考,下面就具体谈谈。  一、喜忧参半的前置性学习  本人所在的学校,提出了“一导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安排了前置性学习,即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设
期刊
小学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知识,更是一门科学性知识。学生对这门科学性知识一旦产生学习兴趣,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处于高度的自觉能动性,就会勤奋地学习数学,认真地、自觉地去完成数学作业。相反,缺乏兴趣,对数学的学习就会提不起劲头,甚至厌倦数学,感到它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轰轰烈烈地铺开。新课改,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大家都对它是一片赞扬之声,但大家在评价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了其中比较好的一面。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中老师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