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華古醫術
集古人智慧之精華
藏天地萬物之靈氣
傳至今日,成果豐碩
張天成醫師
治病救人,至仁至慈
黃歧擅術,福澤大眾
醫者:治病救人,弘揚中華古醫術
在以特色小食集中的新界元朗安寧街,安静而又有韻味,一家以中華古醫術、藏醫學而出名的中醫館即坐落在這裹,創建人不是别人,正是中華古醫術治療學會無極對衡整脊治療術傳人——張天成醫師。
張天成醫師,香港中醫師,出生在一個中醫世家。因家中懸壺濟世,他自幼耳濡目染,更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研習中華古醫術,獨得一技之長。據悉,改革開放初期,他就曾前往内地跟隨師父遠赴四川等地,尋醫問藥,不斷積累藏醫之經驗,在臨床中收到很好療效。
“我是中醫,契爺是青海西藏人,名叫楊嶺多吉。因為他,我認識了許多藏族朋友。”張天成醫師介紹道,藏學中,南宗以藥為主,北宗則以氣功、推拿手法為主。藥物來自不同的藥石、動物、植物,與中醫接近,亦有不同處,最特别是有時會利用尸餘為藥以治患者。
而資料也有顯示:藏醫是在藏族傳統醫學理論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鑒漢醫、印度醫學理論而形成的,其興起於松贊干布至赤松德贊時期,診斷方法與中醫有許多相同之處,也帶有自己的特色。例如藏醫也有中醫的望、聞、問、切,不過更注重尿診之類的診病方式。而藏醫採用的治療手段也有多種形式,除了服藥外,還有穴位放血、穿刺術治療腹水,冷暖敷針拔白内障、導尿、熏蒸治療、油脂療法等,這些方法至今仍有臨床應用價值。張天成醫師强調,“以往,許多中華古醫術都是密不外傳的,但隨着時代不斷地發展,各種醫術融會貫通,各取所長,變得越來越開放。當前,我亦希望能利用自身所學幫助更多的人,盡作為一名中醫師的能力和責任,不計得失,不圖名利。”
在學習藏醫之後,張天成醫師獨創了一套集針灸、藥劑、手法於一體的治療方法,他將其總結為“推拿爪合披曰月,拍打敲揉運乾坤”。該治療方法,包括着多種手法,相輔相承,同時又多種方式組合,從而得到千變萬化之治療效果,對當代人的各種疑難雜症有顯著效果。
“平常,人們的保健可以跟隨二十四節氣,將身體内的血脈經絡調和,將心、肝、脾、肺、腎、胃、大小腸等調理好,即可令身體得以强化。”張天成醫師指出,只有陰陽互相制衡,方可以强身健體、病救人。
此外,他還說,“每個人自身存在一種抵禦疾病的潛力,在治療的過程中,醫者一方面要發揮醫術,另一方面要引導患者發揮自身的潛力,兩者相結合,共同發揮作用,從而順利達到治病的效果。”
目前,張天成醫師集數十年之所成,醫術精進,專醫專治各類痛症,精通奇經脈絡、古法整容、心腦血管等疾病、高糖尿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遠年風濕、子午開穴、易筋通血、骨科跌打、奇雞雜症、久醫難愈之疾病、隱藏性頑疾。一般而言,久病不愈的患者找到張天成醫師,並配合其診治方法,十有七八都得以痊愈,從而為廣大的患者送去了福音,也從中可以看出,中華古醫術的過人之處。
張天成醫師認為,治病救人亦看緣份,對不信任中醫的人不會强求,倘若有緣為對方醫治,他盡力而為,遇到家境貧寒、病情嚴重的患者,他時常自費上門服務,甚至不收對方診金。“既然有緣找到我,也是他與中醫的緣份。”這份心,難能可貴。
建設者:參與義診 扶貧救災
本着一顆醫者的慈愛之心,張天成醫師曾多次施醫施藥,在二十多年前就積極支持多個慈善機構,出心出力,大力籌款。
“做任何事,我們都講究盡自己的責任。因為,我們是社會中的一份子,理所應當發揮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出一份力。”殊不知,作為一名中醫師的張天成醫師,早在改革開放後,就開始了為國家經濟建設出力和服務。
1992年,華東水災。身在香港的張天成醫師心繫同胞,發動身邊力量,支持内地,唱響了一曲兩地同心的讚曲;在此過程中,他發覺内地大量招商引資,對港商的渴求十分迫切,遂積極為雙方牽綫搭橋,自那時開始,他就多次幫助多個地方的工商聯進行招商引資;1995年更為湖南、四川等地捐獻善款,推動當地經濟,改善人們生活。
常在内地走動,張天成醫師了解到許多基層民眾的疾苦。曾經,他見到許多傷殘人士因找不到工作,整天無所事事,僅靠救濟度日,内心一直大為震驚,“每個人都應有尊重地生存着,即便傷殘人士也是如此。但是,幫助他們不是單純地提供金錢,解决其生計,而是讓其能找到謀生之道,使他們‘殘而不廢’。”當時,他找到相關部門,逐步向社會上宣傳、推廣,讓大家了解傷殘人士的疾苦,發動社會力量共同解决傷殘人士的工作,同時鼓勵傷殘人士走向工作崗位,從而贏得了一個雙贏的局面,令傷殘人士擁有一個體面而自信的人生。
“我在盡身爲一個中國人的義務,能幫助多少同胞就幫助多少。我參加了一個類似國際醫生的協會,前往四處行醫,但與國際醫生又不同,自己到内地行醫也是帶着義工成份的。”張天成醫師說。
一方面,他心繫祖國,幫扶同胞,在履行社會責任之時盡顯大愛;另一方面,他仁心仁術,培育杏林春暖,在施醫救人之時竭盡全力。在為社會大眾帶去和諧、健康的同時,他正是那不辭辛苦的搭橋人。
傳承者:愛心授徒,學者眾多
“以往,藏醫都是一傳一,如今開放了,則大多是有系統的群組式訓練。不過,亦有難持古老的師徒傳承習俗者,師着徒相傳,教以口訣,着徒弟練精神功——一種與眾不同的氣功——在入静以後念口訣發功,一則自己强身健體,二則可治病救人。”而談及傳授弟子方面,張天成醫師素來都是:只要對方積極向學,毫無保留地傳授。
曾經,不少市民聽聞其高尚的醫德,對其十分敬重,萌發了向其學習古醫術的想法,以望能承傳到融中醫藏醫於一體的獨特手法。多年來,許多來自新加坡、泰國、英國等地的學生都慕名找到他要求研習中醫,其中不乏一些曾僅信仰西醫的人。一些學生學有所成之後,將醫術帶到海外並加以弘揚……如今,張天成醫師的學生越來越多,在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地,都有他的學生的踪影,這一點,令他十分自豪,同時亦看到中華醫術不斷地得以繼承、延伸與發展。
如今,在他的愛心推廣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中華古醫術的博大精深與獨特神奇,同時,亦將藏醫這份面臨着失傳的醫術得到更多人受益,這份造福各地病患的做法,亦在多地得到稱讚。
這幾十年來,縱觀張天成醫師這份躬身醫術界的默默奉獻,實則令中醫業界感到欣慰,他這份傾情傳授的善舉,更令得業界後繼有人!
集古人智慧之精華
藏天地萬物之靈氣
傳至今日,成果豐碩
張天成醫師
治病救人,至仁至慈
黃歧擅術,福澤大眾
醫者:治病救人,弘揚中華古醫術
在以特色小食集中的新界元朗安寧街,安静而又有韻味,一家以中華古醫術、藏醫學而出名的中醫館即坐落在這裹,創建人不是别人,正是中華古醫術治療學會無極對衡整脊治療術傳人——張天成醫師。
張天成醫師,香港中醫師,出生在一個中醫世家。因家中懸壺濟世,他自幼耳濡目染,更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研習中華古醫術,獨得一技之長。據悉,改革開放初期,他就曾前往内地跟隨師父遠赴四川等地,尋醫問藥,不斷積累藏醫之經驗,在臨床中收到很好療效。
“我是中醫,契爺是青海西藏人,名叫楊嶺多吉。因為他,我認識了許多藏族朋友。”張天成醫師介紹道,藏學中,南宗以藥為主,北宗則以氣功、推拿手法為主。藥物來自不同的藥石、動物、植物,與中醫接近,亦有不同處,最特别是有時會利用尸餘為藥以治患者。
而資料也有顯示:藏醫是在藏族傳統醫學理論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鑒漢醫、印度醫學理論而形成的,其興起於松贊干布至赤松德贊時期,診斷方法與中醫有許多相同之處,也帶有自己的特色。例如藏醫也有中醫的望、聞、問、切,不過更注重尿診之類的診病方式。而藏醫採用的治療手段也有多種形式,除了服藥外,還有穴位放血、穿刺術治療腹水,冷暖敷針拔白内障、導尿、熏蒸治療、油脂療法等,這些方法至今仍有臨床應用價值。張天成醫師强調,“以往,許多中華古醫術都是密不外傳的,但隨着時代不斷地發展,各種醫術融會貫通,各取所長,變得越來越開放。當前,我亦希望能利用自身所學幫助更多的人,盡作為一名中醫師的能力和責任,不計得失,不圖名利。”
在學習藏醫之後,張天成醫師獨創了一套集針灸、藥劑、手法於一體的治療方法,他將其總結為“推拿爪合披曰月,拍打敲揉運乾坤”。該治療方法,包括着多種手法,相輔相承,同時又多種方式組合,從而得到千變萬化之治療效果,對當代人的各種疑難雜症有顯著效果。
“平常,人們的保健可以跟隨二十四節氣,將身體内的血脈經絡調和,將心、肝、脾、肺、腎、胃、大小腸等調理好,即可令身體得以强化。”張天成醫師指出,只有陰陽互相制衡,方可以强身健體、病救人。
此外,他還說,“每個人自身存在一種抵禦疾病的潛力,在治療的過程中,醫者一方面要發揮醫術,另一方面要引導患者發揮自身的潛力,兩者相結合,共同發揮作用,從而順利達到治病的效果。”
目前,張天成醫師集數十年之所成,醫術精進,專醫專治各類痛症,精通奇經脈絡、古法整容、心腦血管等疾病、高糖尿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遠年風濕、子午開穴、易筋通血、骨科跌打、奇雞雜症、久醫難愈之疾病、隱藏性頑疾。一般而言,久病不愈的患者找到張天成醫師,並配合其診治方法,十有七八都得以痊愈,從而為廣大的患者送去了福音,也從中可以看出,中華古醫術的過人之處。
張天成醫師認為,治病救人亦看緣份,對不信任中醫的人不會强求,倘若有緣為對方醫治,他盡力而為,遇到家境貧寒、病情嚴重的患者,他時常自費上門服務,甚至不收對方診金。“既然有緣找到我,也是他與中醫的緣份。”這份心,難能可貴。
建設者:參與義診 扶貧救災
本着一顆醫者的慈愛之心,張天成醫師曾多次施醫施藥,在二十多年前就積極支持多個慈善機構,出心出力,大力籌款。
“做任何事,我們都講究盡自己的責任。因為,我們是社會中的一份子,理所應當發揮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出一份力。”殊不知,作為一名中醫師的張天成醫師,早在改革開放後,就開始了為國家經濟建設出力和服務。
1992年,華東水災。身在香港的張天成醫師心繫同胞,發動身邊力量,支持内地,唱響了一曲兩地同心的讚曲;在此過程中,他發覺内地大量招商引資,對港商的渴求十分迫切,遂積極為雙方牽綫搭橋,自那時開始,他就多次幫助多個地方的工商聯進行招商引資;1995年更為湖南、四川等地捐獻善款,推動當地經濟,改善人們生活。
常在内地走動,張天成醫師了解到許多基層民眾的疾苦。曾經,他見到許多傷殘人士因找不到工作,整天無所事事,僅靠救濟度日,内心一直大為震驚,“每個人都應有尊重地生存着,即便傷殘人士也是如此。但是,幫助他們不是單純地提供金錢,解决其生計,而是讓其能找到謀生之道,使他們‘殘而不廢’。”當時,他找到相關部門,逐步向社會上宣傳、推廣,讓大家了解傷殘人士的疾苦,發動社會力量共同解决傷殘人士的工作,同時鼓勵傷殘人士走向工作崗位,從而贏得了一個雙贏的局面,令傷殘人士擁有一個體面而自信的人生。
“我在盡身爲一個中國人的義務,能幫助多少同胞就幫助多少。我參加了一個類似國際醫生的協會,前往四處行醫,但與國際醫生又不同,自己到内地行醫也是帶着義工成份的。”張天成醫師說。
一方面,他心繫祖國,幫扶同胞,在履行社會責任之時盡顯大愛;另一方面,他仁心仁術,培育杏林春暖,在施醫救人之時竭盡全力。在為社會大眾帶去和諧、健康的同時,他正是那不辭辛苦的搭橋人。
傳承者:愛心授徒,學者眾多
“以往,藏醫都是一傳一,如今開放了,則大多是有系統的群組式訓練。不過,亦有難持古老的師徒傳承習俗者,師着徒相傳,教以口訣,着徒弟練精神功——一種與眾不同的氣功——在入静以後念口訣發功,一則自己强身健體,二則可治病救人。”而談及傳授弟子方面,張天成醫師素來都是:只要對方積極向學,毫無保留地傳授。
曾經,不少市民聽聞其高尚的醫德,對其十分敬重,萌發了向其學習古醫術的想法,以望能承傳到融中醫藏醫於一體的獨特手法。多年來,許多來自新加坡、泰國、英國等地的學生都慕名找到他要求研習中醫,其中不乏一些曾僅信仰西醫的人。一些學生學有所成之後,將醫術帶到海外並加以弘揚……如今,張天成醫師的學生越來越多,在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地,都有他的學生的踪影,這一點,令他十分自豪,同時亦看到中華醫術不斷地得以繼承、延伸與發展。
如今,在他的愛心推廣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中華古醫術的博大精深與獨特神奇,同時,亦將藏醫這份面臨着失傳的醫術得到更多人受益,這份造福各地病患的做法,亦在多地得到稱讚。
這幾十年來,縱觀張天成醫師這份躬身醫術界的默默奉獻,實則令中醫業界感到欣慰,他這份傾情傳授的善舉,更令得業界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