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美术主要形式分析与研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陕西民间美术中最为耀眼的部分进行总结、整理,通过对陕西民间美术中几种主要艺术形式作以简要介绍,将这些民间美术形式的现在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针对民间美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陕西 民间美术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民间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物化形态。通过民间美术这种表现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理解。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许多民间美术形式已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失不见了,现存的民间美术形式作为传统民间美术中的精华,依然在民间存活下来,继续沿着各自原始思维的传统文化内容不断发展,并以其与新的文化时代的结合继续发展下去。
  在中国民间美术宽广繁盛的园圃里,陕西民间美术是特别惹人注目的一畦。陕西民间美术的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分布较为广泛,在关中、汉中、延安一带的民间美术较为著名。它的古老朴实、形式多样、造型稚拙、色彩斑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是最具本土文化色彩的美术形式。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品在陕西数不胜数,分布也较为广泛,如凤翔的泥塑,陕北的剪纸,宝鸡的马勺脸谱,富县熏画等等,都极具地方特色。下面就将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样式作以简要的介绍,并将这些仍存活于现代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进行简要分析。
  
  二 拴马桩、拴娃石
  
  拴马桩、拴娃石艺术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地方特色和民俗氛围的品种之一,它广泛流行于北方一些省份,其中以陕西省最为集中、最为精彩。在黄土高原上能涌现出这么多年代久远、技术精湛的珍品绝非偶然,有着其内在的地理、历史、文化原因。
  从拴马桩和看桩的遗存时代来看,以明代和清代的居多,也有少量更早的元代作品。而至今保留地域较为广泛,陕西中部、北部数量较多,而蒲城、韩城的石雕最为著名,保留下的也最为完整,数目也最多。同样,拴娃石是民间用来拴娃娃的小石狮,又叫“炕头狮”。拴娃石这种民间美术形式虽然在整个西北地区都较为流行,但在陕西的蒲城、韩城、绥德地区,由于当地的石料较为丰富,石雕技艺最为著名,所以保留下的也最为完整,数目也最多。
  拴马桩与拴娃石之所以可以从众多历史民间艺术形式中脱颖而出,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使用特性是分不开的,这两种民间美术从最初的实用功能到现代的收藏,都与其出神入化的工艺和逸趣横生的题材有着紧密的关联。
  先说拴马桩,从实用到艺术收藏,拴马桩在不同时代体现着不同的艺术价值。拴马桩的雕刻题材丰富多样,内容广泛。常见的有驾鹰狩猎的骑手,牵狮驯象的驭者,弹阮拨琴的乐伎,街头综艺表演杂耍的艺人,执缰跃马驰骋疆场的将士,还有表现狮、猴等动物母爱的题材。使人尤感兴趣的是雕刻猴子的石桩特别多,这大概和神话小说《西游记》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有着密切的关系。艺人在拴马桩上多以猴子为题材进行创作,意在起到对马的震慑和保护作用。古人创立拴马桩,是从拴马和镇宅的实用角度出发,从而利用精湛的技艺,将这种民间美术形式提升到一种精益的程度。而现代人正是带着对于这种民间工艺的叹服,感受着那个时代的艺术带给现代人的审美启迪。
  再谈拴娃石,它与狮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它的题材与拴马桩比较而言范围较窄,然而民间艺人在这个狭小的拴娃石狮的天地里,却创造出了一个气象万千的艺术世界。这些小狮子的造型千奇百怪、个性有别、天真有趣、惹人喜爱。民间口诀曰:“十斤狮子九斤头,一只眼睛一张口。”艺人在雕刻时,大都极力夸张狮子头部的特征,在眼睛和嘴的表情上下功夫,大胆创造,精心雕琢。虽然这些石狮的造型千差万别,但是都带有一种共同的特征,即充满浪漫天真的稚拙感和蓬勃旺盛的生机。拴娃石之所以流传至今,与其艺术传递载体的功能和实用性能密不可分。首先,因为狮子在民间观念中是祥瑞动物,如同恪尽职守的卫士一样,能起到镇宅避邪的作用,所以现代陕西农家依然有“雕个石狮放在炕头,用红绳拴在娃娃身上”的习俗。在人们的观念中,依然存在着通过拴娃石佑护孩子不受魔怪侵害,长命富贵的美好愿望。其次,它的实用性使其至今保留着原始的最初特征:用途一,小孩和分量极重的石狮拴在一起,无法到处乱爬,防止了摔到炕下的危险。孩子醒了,有小狮子作伴玩耍,不会哭闹,大人可以放心出外劳动、做事;用途二,孩子长大后,石狮置于案头镇宅,还可以起到装饰、美化房屋的作用。炕头石狮可谓一物多用。
  人们对于时尚的追求,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人们对于传统的、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不会改变的。正是因为古老传统的生活意识形态代代相传,使拴马桩和拴娃石这两种民间美术形式,至今依然被现代人津津乐道。所以,作为极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的拴马桩和拴娃石这两种民间美术形式,至今仍在陕西地区盛行。当然,今天更多的是作为艺术品,成为陕西地区的典型艺术形式。
  
  三 马勺社火脸谱
  
  陕西马勺社火脸谱,以它绚丽色彩、感想淳厚的风格,简括奇特的艺术造型,展现着传统戏曲的博大精深,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马勺社火脸谱,以它悠久的历史,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马勺原本是用来喂马的器具,圆形是用来盛水的,长形是用来添加饲料的,从夏商沿用至今,选用优质的桐木、春木、桃木等作为原料,通过手工一刀一刀精雕细刻而成。古人将马勺社火脸谱作为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表演,祈求来年万事如意、五谷丰登、人畜平安。陕西省关中地区与陕南地区,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用悬挂绘有彩色善面图形的木马勺来镇宅辟邪的习俗。凡家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诸如人丁不旺,意外灾难发生,就请社火艺人在平日的舀水木马勺上画一善面图形,挂在门框上或房廊下,据说可以镇宅辟邪。至今宝鸡地区存有“耍社火”这一传统习惯,而现代马勺社火脸谱,更多的则是观赏型艺术品。
  马勺社火脸谱这种艺术形式清新、自由、大胆、夸张、异彩纷呈,充分显示出了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智慧。它传承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渊源文明,记载着周秦文化最辉煌的民俗过程。而现代社火马勺脸谱这种民间美术形式的艺术风格更趋于稳重,意境更加深远,依然延续着其本有的粗犷造型、稚拙纹样、浓烈色彩、奇特想象,将线条穿插变化,忠奸善恶各具特色,既单纯又细腻,使得作品更加突显大红大绿的西部特色。马勺社火脸谱以其便利的取材方式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一直沿用至今,保持着其艺术特性。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为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延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从美学角度来讲,马勺社火脸谱的装饰效果极佳,不失为一件极其珍贵的手工艺术收藏品。
  
  四 皮影
  
  陕西是中国皮影的发祥地,皮影艺术普及、成熟,同时又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是近代陕西地方戏曲的前身。其造型艺术既继承了汉画像石的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的传统特点,又融汇了宋代“院体画”精致工丽的艺术特色,历经千年锤炼,造型完整、纹样讲究、结构严谨、雕刻精美,是十分成熟的民间艺术品类。陕西皮影分布广泛,在陕西各地,至今都流传着以皮影为载体的表演形式。
  相传自汉文帝开始,皮影已经在华夏大地上演了两千多年,而陕西的皮影,则堪称“天下第一”,不仅是中国戏剧的源头,也是“世界皮影之父”和“世界皮影之鼻祖”。因此,陕西皮影戏洋溢着较多的原始意念元素,以真挚的感情为基础,追求情感上的“真”,体现了劳动人们的集体智慧和千百年来传承性劳作的积淀。当代艺术家通过对于皮影的深入学习、研究,以及对传统资源的整合,使传统民间艺术再生,给中国的艺术文化带来新的气息,为中国的艺术家们带来新的希望和创作灵感。陕西皮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分支,并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文艺形式。如:唐山皮影、浦城皮影、陇东民间皮影,都吸收了一些陕西皮影的精华。
  皮影艺术能够发展延续,首先,与其强烈又和谐的艺术效果密不可分。陕西皮影在采用传统纹样构成的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整体造型完整大方、朴素,纹样也讲究,兼有精工细刻、色彩华丽的特点。在艺术用色上,皮影色彩单纯又艳丽,在原色的对比中又加以黑色来统一,形成一种极至之美。其次,皮影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着民间艺术爱好者。皮影在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一幕幕“活”的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和组成部分。
  
  五 展望
  
  作为陕西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朵朵奇葩,不论是拴马桩、拴娃石,还是马勺社火脸谱、皮影艺术,它们之所以可以保留至今,有赖于与时俱进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历史研究意义。在传统与现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改变进程中,它们还保持着自己的艺术特色和使用价值,艺术表现形式和展现内容,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更新着。无论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还是已开发的新的民间美术形式,都要跟随时代的脚步,都要与生活的节奏合拍。只有具有独特魅力并且富于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形式,才能被认同,才能被继承。当然,这其中也不能不提及民间艺术保护体系的完善。传统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是多样的,对于本国或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国际化对于现代艺术的冲击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学习西方和中国传统中的精粹并加以融合,发扬本土文化的优长,走独特的设计之路,传承本土独有的艺术形式,才是真正充满希望的中国特色艺术之路。
  
  六 结语
  
  通过对陕西民间工艺美术主要形式的研究,笔者受益匪浅,不但被民间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而且在总结分析之中得到以下提示。随着生产技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有些已开发或还不为人所知的民间工艺美术正在或者已经消失,对于这一现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具体的保护措施也只局限于纪录这种方式。而有些还未被大众所接触到的民间工艺由于没有受到一定的重视或由于技术的发展而被时代所抛弃而消亡,而且速度很快。我们的社会朝着信息化、科技化的发展,而这些民间工艺美术的明天又会是怎样呢?全球化的速度在加快,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充斥着新元素和西方化的东西,而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渐渐走向纯艺术领域,甚至被“猎奇”的角度被大众所接受,长此以往,在各种新生事物的发展和充斥的社会中,许多民间工艺美术会很快走向消亡,民间工艺美术与它所生存的环境分不开,许多民间工艺美术的存在是依附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之上的,尊重民族传统,保护民族风俗,发扬传统文化环境,是使民间工艺美术发展和光大的有力保障。
  陕西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俗中的一部分,这小小的一部分中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它同民风、民俗息息相关,与民族发展相辅相成,从某种角度讲,民间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映照和缩影。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于民族文化和中华历史的研究,所以,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还要不断继续并深入下去。继承优良的本土文化形式,传承本土文化艺术,是现代设计师和民间艺术家不可小视的任务。我们要善于发现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发扬并继承本土文化的传神之处,将我们自己的艺术之路以本有的、特有的方式继续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易心:《中国民间美术》,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郑德东:《陕西民间装饰》,《景德镇陶瓷》,1997年版。
  [3] 许征云:《陕西拴马桩拴娃石赏析》,《民间荟萃》,2006年版。
  [4] 吴佳钦:《中国民间艺术——陕西民间皮影》,《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第1期。
  [5] 钟玮:《谈陕西民间刺绣的艺术造型特征》,《四川丝绸》,2005年第3期。
  [6] 张静:《陕西皮影艺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 魏力群:《皮影之旅》,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王韦策,男,1983—,陕西延安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工作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詹秦川,男,1964—,陕西咸阳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14034462@qq.com问:我的女儿2岁1个月大,在睡觉时老是爱磨牙。请问,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帮助她戒除?答:磨牙是一种症状,和说梦话一样。在 14034462@qq.com Q: My daug
主席、各位委员、各位先生、各位同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今天正式宣布成立,这是福建人民的一件大喜事,因为这是标志着我们已经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人民自己已经作了主
自激啸叫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是严重的噪声源,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为配合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改进教学手段,
消化系统疾病也会引起腰背痛.但不少患者往往只认为是腰背部出了问题。在这里建议腰背痛患者.如果同时还伴有下列症状.就应该去消化科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can also
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是英语学困生依然存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将学困生向优等生转化,这关系着英语教学
福建省政府委员会正式成立,我代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分部筹备会向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致热烈庆贺!对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致最高的敬礼!福建由张主席暨各位工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