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敦煌壁画三种乐舞仪式中的音声人及其音声功能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oq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声人制度在隋唐发展迅速,唐代将各类乐舞音声统称为音声人.以莫高窟唐代壁画的三种仪式(仪仗仪式、祭祀仪式、婚嫁仪式)为例,分析探究了音声人作为乐舞组合的主体,参与仪式的过程,构成仪式的一部分,对仪式内和仪式外都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这些音声人作为乐舞仪式组合中的主体,以音声活动作为媒介,通过乐舞行为发挥着功能传递、结构仪式、烘托氛围的主要功能.因各类仪式不同,所以乐舞的音乐观念又有所不同,造成不同的内在原因主要是特定文化和特定仪式所要求的主导意义的不同.
其他文献
作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宿铁关西馆》一诗几乎所有注家均把“铁关”注释为“铁门关”,把“铁关”与“铁门关”混为一谈.其因是对岑参僚属的“安西府”与“安西节度使”二者关系没有搞清,导致解释混乱.事实是唐时的安西节度使驻地在龟兹,行政中心安西府驻地却在秦州属地岷州总管的洮州.“铁关”在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铁关门村,“铁门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铁门关市,二者地貌气温距离差异太大,诗歌的命题与描述也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需要厘清.
贾平凹是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文学书写者,他的文学书写在现实向度和历史向度双向展开,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度的思想和精神的对话,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道路和审美特征.他的书写既是面对现实生活的镜像化叙事,又是自我心相外化的结果;因而既是对生活的一种本质性的认知,又是对生活的一种j蕞义赋予.他的文学叙事在面对历史与现实的瞭望与凝视中,以小我和大我对话、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之永恒对话,这使他的文学叙事总能超越现实和历史的时空局限,以独立的思想在历史与现实的当下化语境中关怀人性之困境并追问生命之永恒意义.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并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这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
《野马,尘埃》主要叙述了唐朝与西域各民族文化从冲突到反思,最后达到融合交汇的历史进程,以辩证的姿态传达出复杂的历史意识.“野马”、“语言文字”等重要意象更是寄寓了作家丰厚的历史思考和文化意识.作为一部将历史叙述与艺术想象融合的长篇小说,在叙事艺术上也作了有意义的探索,作者既努力从传统汲取叙事资源,又借鉴西方现代、后现代的叙事技巧,打破了以往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具有明显的先锋性.
祁连山地区的岩画多分布于海拔2500-3500米的高山峡谷内,是远古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反映,其题材内容多样,有动物图像、狩猎图像、车辆印记、宗教崇拜和各种符号图案等.现发现的岩画点有别盖乡大黑沟岩画、榆木山岩画、雷山岩画、牛娃山岩画等,其岩画反映的时代跨度大,民族族属多样,为我们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以及艺术创作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0世纪70年代,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在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时发表就职演说《话语的秩序》,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著名论断.他认为,话语的外在功能就是“对世界秩序的整理”,因此,谁掌握了话语,谁就掌握了对世界秩序的整理权,也就掌握了“权力”.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成为国际关系研究霸权话语的分析工具,是对西方国家主导权的深刻而直接的反映,在西方国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话语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是一种话语体系在国际上所拥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更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得以展现的前提和基础.中
期刊
严歌苓是著名的海外华文女作家,一生都在书写女性.她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刻画了许多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小说《第九个寡妇》和《扶桑》中的女主人公王葡萄和扶桑是她塑造的本土边缘化女性形象和移民边缘化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她们身上有着强大的苦难承受力,闪耀着原始的母性光辉.这些边缘化女性形象的塑造彰显了作者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也展现了作者对女性价值以及男女关系的独特看法.
《喜马拉雅随想曲》是西方器乐大提琴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形式(藏族传统音乐)有机融合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本文主要从曲式结构、演奏技法分析、音乐形态特征、艺术价值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以期为西方的器乐演奏方式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形式有机地融合,进而对丰富、拓展、创新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借鉴.
敦煌石窟中有许多关于唐代马球运动的史料和图像,包括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资料和莫高窟壁画中有关马球图像.马球运动是唐朝体育运动的一个缩影,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文章结合其它地区的马球资料,对唐代敦煌马球运动的器械、场地及文化内涵做一分析和论述.
本文对《马丁·伊登》小说的语言特征做了简探,分析了作者杰克.伦敦在塑造《马丁·伊登》小说人物方面的语言亮点,对小说的语言特色做了探讨.通过例子探析《马丁·伊登》语言艺术特征、个性化特征和一些修辞特征,探讨了《马丁·伊登》小说长期受读者钟爱的内在原因.这篇文章是基于小说原著进行的研究,同时,参看了中国国内一些汉语翻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