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创新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言学新视界(2016)》(2016年10月学林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收录了近年来汉语言学研究中的学术论文成果,代表了当前国际汉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就,是中国汉语言对外传播推广新动向的学术标杆,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前沿、更全面、更学术化,也更具参考借鉴价值的汉语研究态势。全书一共包括了16篇最新的汉语言学研究论文,包括汉语言学的词汇、语义、语法、句式、韵律、思维表达、语言文化等重要研究议题,它们立足于当前多样性语言文化交流的全球化时代,在汉语和印欧语的对比性研究中去寻找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习惯、哲学精神、历史发展的种种限制性关联,这是对语言和语言外因素的联系型研究模式。与此同时,汉语言研究学者也致力于在实际的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中去揭示和发现汉语言发展的新特点。
  综合书中多位汉语言研究学者的成果和意见,笔者认为,在现代汉语言学的研究当中,我们应该始终注意两方面:一是对中国语言学研究传统进行传承,从古代训诂学、语音学到今天的汉语言学,中国学者要坚定地继承传统的语言学实证性研究和归纳性总结,重视汉语言的文化意义和交际传播功能,更好地保存和发扬中国文脉;二是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创新,与西方语言学平等对话,借鉴西方的语言学研究模式,拓宽汉语言研究的路径,更好地探索语言的性质、结构、文化思想、交际功能和发展态势等问题。继承与发展创新,显然是当代中国汉语言学研究发展中的重要两端。
  以《汉语言学新视界(2016)》一书中陆俭明教授的论文《汉语词类的特点到底是什么?》为例,我们发现作者在针对汉语词类特点研究的新发现过程中,对已有的吕叔湘、沈家煊等四位前辈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综合性的评述,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言的事实现象来综合说明汉语词类的新特点。在漫长的汉语言孕育和发展历史中,汉语言学的研究已诞生了无数的经验和成果,对现代汉语学者来说,这是一笔庞大的知识财富,所以对我们来说,继承传统汉语言学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传统汉语言学给我们留下的财富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汉语言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和理念。语言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理念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中西结合的语言学研究更是开阔了语言学者的研究视野,但同时也有许多传统的语言学理念,比如语言与文化的逻辑关联探索,在现代仍有着新的价值,并和西方的语言学手段结合起来可以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第二,漢语言学的历史性研究成果。传统的汉语言学研究已经诞生了无数经典成果,比如古代的《说文解字》《中原音韵》,现代的吕叔湘、王力等语言学名家的研究成果,继承这些历史性研究成果将能更好地为现代汉语言学的发展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汉语言学的创新来说,任何继承往往都是为了未来的开拓发展和创新发展,在中国汉语言学的发展中,创新是语言学焕发出新的生机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着重于汉语言学发展创新中的三大方向。第一,统筹中国汉语言学和西方语言学发展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在语言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中,中西方语言学都做出了各自极具代表性和贡献性的探索,各有长短,只有增强汉语和印欧语的对比性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汉语言学的本土特征,更好地推动汉语言学的对外传播。第二,统筹传统和现代汉语言学的批判继承和改革创新。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理念和现代的语言学研究理念同样也可以进行新的碰撞和融合,对现代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来说,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研究模式将更好地探索语言的时代特征和本质特征。第三,融合当代语言学研究新语境和新需求来发展汉语言学的研究态势。现代汉语言学的研究语境已经越来越复杂,跨文化语境、新媒体语境等都给汉语言学的发展创新带来了新的方向,网络词汇、书面语发展等新的语言需求也推动了汉语言学的创新探索,汉语言学者要善于结合新的语境和新的语言需求来创新发展汉语言学的研究。
  总而言之,随着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深入,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各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汉语言学研究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推广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许多汉语言学者在汉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创新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和杰出成果,而《汉语言学新视界(2016)》一书代表的正是我国汉语言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笔者认为,在中国汉语言学的发展之路上,我们还需要更坚定地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继续探索和研究汉语言学的新现象和新趋势。
其他文献
虽然有学者称传播学理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也有不少学者在讨论传播学该何去何从,但是对于传播学自身而言,因为科学技术尤其是媒介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与之相伴的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变化和问题,使得它时常充满意想不到的理论活力。2017年“双11”,在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承办的2017年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新世界主义视野下的传播
期刊
景观设计意识在中西艺术史中很早就已经诞生,但明确的“景观设计”一词最早见于1928年,40年后才逐渐作为专业术语来使用,直到现在,景观设计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现代化的独立学科门类,景观设计的学科建设、课程教学和实践研究仍在进一步的摸索和建设当中。由徐清主持编撰的《景观设计学(第2版)》(2014年7月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一本以景观设计为核心研究对象的学科建设性专著,它立足于景观设计的学科视角,从理
期刊
隨着人文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中国热门的学科专业,它是科学与艺术的整合,是人的需求和环境的融合,与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美学、生态环境研究紧密相关。郝鸥和谢占宇主编的《景观设计原理》(2017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编辑出版的一本景观设计专业教材。它构建了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体系,从景观设计的学科概念、创作思维、地形与铺装设计、植物设计、水景设计、景石设计、照
期刊
大数据技术是近年来科技领域十分活跃的概念之一,它是大量可被捕捉、统计分析和管理的信息数据集合,它拓展了人们感知世界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了一种决策力更强、洞察力更精准的智能信息处理模式。在智能电网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中,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工程设计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王继业所编撰的《智能电网大数据》(2017年2月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一书是2017年出版的最新的将研究对象聚焦于智能电网大数据发展研究和
期刊
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语言文化和文学发展的研究通常是最直接的部分。在当今时代,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已经不仅仅是本国文化和文学的传承问题,而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它的跨文化传播和发展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语言文化起点。由中国人民大学在2009年至2011年间的40多场语言文化类讲座文稿选编而成的《语言文学发展与跨文化交流》(201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期刊
为不断提高大学英语的语言应用性和文化视听传播价值,长期以来,听力教学都是大学英语教程中的重要板块。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多次强调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决定了学生语言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听说读写的语言学习水平。而互联网科技时代的到来又进一步给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更加实时丰富的听力教学资源,其中大量英语新闻素材更是弥补了传统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材料陈旧、语
期刊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现代外语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国家的教师而言,现代外语的教学目标越来越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敏感度和认知度。贾雪睿和贾雪莱共同编撰的《在实践中培养跨文化能力》(2014年3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是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展开论述的。本书以全英文撰写,向读者展示了最新的外语课堂研究成果。不仅如此,书中的这些
期刊
雷俊霞主持编撰的《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第2版)》(2015年6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一书被纳入“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它是融学科理论、艺术内涵和设计工艺为一体的艺术设计教育专著,既可以作为高校艺术设计类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设计从业者、自学者和爱好者的参考教程。全书一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预估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课程的相关重难点,并对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进行简单的规划;第二章和第三
期刊
《校内外学生疾病预防管理与教育》一书是2012年10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作为应急处置与安全自救系列丛书之一出版发行的专业书籍,作者为陶洪仁老师。该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全书详细阐述了学生在校内外疾病预防方面的基础性知识,论述清晰、语言生动、现实指导性强,是广大学生、学校及社会团体进行疾病预防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优质读本。  众所周知,学生处于重要的人生发展和发育阶段,加之其长期处于学校集体生活环境之中,自
期刊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2013)》一书是作为立德树人系列丛书第六辑出版发行的,该书是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集体编撰的成果,2014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既有版本的基础上修改出版。该书中选编了一系列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在加强和优化自身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重要经验总结,向我们展示了我国高校在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优化的历程,重点对一些高校较为成功的典型做法和宝贵经验做了系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