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等特教入手,为融合铺路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原国家教委发布的文件中提出了“随班就读”的概念,随后,国家把普通教育机构招收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正式作为发展特殊教育的一项政策。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班就读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这是因为在知识技能、自我情绪行为管理、社会适应上已经具备普校学习和生活能力,能主动适应普校环境的特殊儿童是极少数。大多数特殊儿童在以上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同时存在障碍,使得他们适应普校环境比较困难,普校的大门虽然对他们敞开,但多数不能适应普校环境的特殊儿童经过几番痛苦的挣扎后,只能“折戟而归”。
  当前,世界范围内对特殊儿童的看法處于从“医学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障碍归咎为残障人自身的缺陷,而是探讨如何消除诸如物理环境造成的障碍、社会心理环境造成的歧视和偏见等。消除对特殊儿童的歧视和偏见,形成包容个别差异、多元的存在和谐相处的关系,一系列支持系统的搭建和准备需要普校更多的重视和人力、物力以及专业上的投入。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考量,应从源头和基础——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入手。
  高等特殊教育的重视和发展是首要方面。高等特殊教育是特教专业师资培养培训、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引领力量。我国近十年来高等特殊教育发展速度很快,培养特教师资的高校从原来的二十多所增加到七十多所。但高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数量和专业性都很难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在师资培养培训的质量、研究和社会服务上能做的事情和发挥的作用必然受到限制。很多师资从教育学、心理学领域转来,发现特教领域的专业性很高,并不那么容易“触类旁通”。高等特教需要更多的重视和投入,吸引受过专业训练的高级人才回国工作,在校师资需要有机会到那些特教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进修学习。
  高等特教专业的发展应该考虑有针对性的更加精细的分工。特殊教育专业精细而复杂,我们不能期待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资能解决所有特殊儿童存在的所有问题,就如同不能期待每一个医生都能成为驾驭中西医的全科医生一样。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资要针对中、重度和多重残障的特殊学校;融合教育专业的师资要针对轻度和中度障碍的普校融合教育;康复系要培养各类障别的核心障碍专门的治疗师,例如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职能治疗师等。要对目前在融合教育出现比率较大,人数最多的学习困难、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等障别加强研究。将来还希望有早期干预系、职业教育系等更多专业涌现,满足不同年龄段的特殊儿童的需求。
  在普通师范类高校非特教专业开设《特殊教育概论》课程。使非特教专业的师范生能初步了解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了解各类特殊需要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方法和策略。普校的领导管理层和学科教师能对融合教育达成基本的共识并了解基本的方法策略。融合教育实施起来更加容易,才不至于让学校的资源教师感觉“不受待见”,孤立无援。当然,普校能尽早按照招收的特教生的数量,配备解决资源教师的正式编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教授)
其他文献
因自身能力优势而将自己的意志、利益一贯凌驾于他人之上变得强势,不只出现在幼儿身上,在成年人的社会交往中也不少见。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幼儿平等、尊重的心态何其重要,可以为健康的社会关系涂上底色。  从事实出发,解读行为表现  悦悦在表演活动中一直扮演“领导者”,从召集“同道者”发起活动,就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她知道表演需要多少个角色,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了解他人参与的意愿,小朋友们愿意听从她并给予积
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  表演区是幼儿自发地进行故事表演和歌舞表演的游戏场所。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从激发幼儿在表演区游戏中的兴趣入手,结合小班幼儿的游戏状态,采取了有效的支持与引导策略。  创设丰富有趣的表演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赋予表演区生动可爱的名字。一天,教师问幼儿们:“小剧场要开
读完《教育家》2021年7月第3期,我被《特殊儿童走出家庭,一场成长苦旅》和《影子老师:如影相随的除了爱,还有尴尬》深深打动。我们总在抱怨生活的寡淡,却不曾想,这样的生活可能是他人拼尽全力也难以企及的“天际线”。每个特殊孩子都是一颗特别的星星。当他渴望融入集体时,如果教师能真诚地拥抱他,并带领大家去关心他,不仅特殊孩子能从中获益,班级所有孩子都将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爱人。这样来看,特殊孩子就是照亮整个班级的星星。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当前,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把目光聚焦在游戏与教学环节,并将之视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载体,却缺乏“大课程观”,忽略了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关注。  鉴于此,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在“建课程”上下功夫,通过“一期三年”行动计划,系统化地研究与实践生活化课程。从关注教师的“教”,到支持儿童的“学”,育英幼儿园聚焦园本课程开发,完成“一日生活课程标准”
曾经网上出现过这样一个帖子:“我10岁的小侄子很聪明,奥数、围棋、轮滑成绩都好,全班考试成绩第一,英语口语也很棒。和他聊天,他居然说,他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父母没什么钱,只开得起十几万的日产车,同学都拿iPhone7,他只有儿童手表。”有人说,他的父母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也有人说这个孩子缺乏同理心,早已忘记了父母的辛酸苦辣。  这个孩子是“成功”的:他成绩优秀,技能加身,长成了父母希望的
Q孩子饭前习惯性吃零食,却不好好吃正餐,家长应如何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A一般来说,这种行为属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孩子的生理发展状况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日常生活中成人的错误教养方式相关。孩童期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到其成年之后,家长及时纠正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判断孩子的行为属于病理性还是生理性,以排除孩子身体有关的疾病。如果是脾胃不和,怀疑或考虑其他疾病应及时就医。
湖南美可达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在公司创始人曾建国教授的带领下专业从事中兽药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提高动物健康,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农牧行业风云变幻,美可达公司销售量却发生飞跃,实现了单产品年销售额过亿的好成绩,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玄机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湖南美可达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广民。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育科研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科研,必须树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的思想。在教科研工作中,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扎实推进课题研究,构建学校科研发展共同体,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育人能力提升。  一项课题带动,构建学校特色课程发展共同体  2017年,学校申请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综合实践学习
上海市松江区龙翔幼儿园是上海市一所全日制公办二级幼儿园,现有一园两址。幼儿园办园理念是“龙翔我当家,陪伴共成长”,即在幼儿园的每个人都被尊重和信任,能在幼儿园管理、课程和活动中担任当家人,在主动参与、平等对话中,激发主人翁意识,收获自信和成长。“小当家”课程在此理念下应运而生。课程落地主要有两大抓手,一是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教师将课程理念渗透在一日活动中,通过共同性课程落地实施;二是“小当家”特色活动项目,当前主要有五种活动类型。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幼儿园课程因幼儿独特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方式,具有自主与多元的特点。幼儿园应基于园所的资源与背景,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在遵循国家教育纲领、遵循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内生性地构建课程。  什么是内生呢?内生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内部的、本土的、由内而外生发的经济变量。将内生这个概念引入课程,一方面表明课程是基于幼儿园自身环境、资源、文化等积累和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