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对手是散打比赛中取得优势的保证,是获得最终胜利的前提。
何谓控制?即在比赛中,一方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对方的进攻或防守失效,令其处于被动,此时可以说一方控制了另一方。控制对方在时间上可以是瞬间的一两秒,也可以是整局比赛。控制对手的时间越长,表示控制越成功,打击对手的机会就越多。
当今的散手战术理论中的多种战术,其实质均是在控制对方的战略思想下产生出来的,如“佯攻战术”就是要控制住对手的注意力,而后进攻的战术。“迂回战术”就是控制距离和角度来打击对方的战术,“制长战术”就是控制对手技术专长的战术,“心理战术”就是控制的心理状态,使其技战术发挥失常的战术。
因此控制对手是各种战术实施的根本,没有控制就没有战术的成功运用,因此对控制对手策略理论的研究无疑对训练和比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控制对手,就要根据对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控制对方的方法越多,就越能随机应变而取得主动。下面着重从时机、距离、重心、心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控制时机
时机一般是指击打时机,即主动进攻时机和反击时机,但这两种时机却是建立在对方出现空当的基础上的。其一是靠敏锐的观察力寻找出对手进攻、防守动作中固有的薄弱环节,这时打击的时机称主动进攻时机;其二是主动运用各种技战术与对方对峙,诱使对方暴露出弱点,这时进攻的时机便称反击时机。
因此,控制时机实际上是指控制对手的薄弱环节,只有掌握了对手的薄弱环节,才有击中对手的可能。而时机的控制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寻找,二是制造。
在具体的比赛中,控制时机则表现为各种时机(运用时机来打击对方的战术)的运用能力。
如把握主动进攻时机的战术应该有直攻战术、突袭战术、制短战术等。
“直攻战术”就是针对对手的各种速度相对较慢、防守姿势出现空当等采用的战术。
“突袭战术”就是针对对手自然产生的习惯动作而出现弱点采用的战术。
“制短战术”是针对对手在进攻防守中所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而彩的战术。
一旦控制好以上这些时机,就是实施上述战术之时,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在不同的情况下能熟练地运用合适的战术。
而把握反击时机同样也有相对应的战术,如从图表“时机与战术对应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从图表中还可以清晰看出,如欲最终在时机上控制对方,必须把握空虚时机,实施相应的战术。
控制距离
除了时机,另一个击中对手的重要因素就是双方的距离,在瞬间不断变化的双方距离中,如能占有主动地位,根据对手的运动特点和自己的优势来制定步法移动的方式,使对方的距离调整总是不利于对方技术的发挥或对方的距离感受到干扰,而无法正确判断,此时可以说在距离上控制了对方。
《戳脚》在“交手要诀”中描述到:“如我上身,彼善用腿,则当硬攻直进,换身靠打,使彼不能离开,则腿不能使上。”此即是利用距离的控制来压制对手的腿法特长。
在散手比赛中,如果我方擅长摔法,就要主动贴近对方,发挥贴身摔法技术的优势。如果能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贴近对方施展摔法,就是控制了自己需要的距离。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通过距离的控制既可以克制对方在某种距离的技术特长,又可以发挥己方的特色打法,很多的战术思想就是建立在控制距离的原则上的。典型的控制距离战术有二:其一“迂回战术”,就是典型的利用假动作、节奏变化、角度变化、远近移动等方法来干扰对方的距离感,寻找时机,在自己掌握的距离上打击对方,而对方却不能在其有效距离发挥技术;其二“牵制进攻战术”,就是利用“诱饵”,以假进攻或拉开距离的方式迫使对方前进或后退,从中发现对方在被迫移动中的空当,并迅速击打。其关键是能够把对方的位移按照己方的意图调动起来。
控制重心
在实战过程中,人的重心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技术动作的运用都离不开对重心的感知与支配。重心控制得不好,不仅影响动作的协调性和自身的稳定性,而且常常影响动作的速度和身体的位移,使自己处于不利的被动状态,因此人的重心一旦被人控制,可想而知其必败无疑。
所谓控制重心,就是使对手的重心变化不受其自身支配,而且使肢体无法正常完成技术动作。
太极拳的技击思想,核心就是建立在控制对方重心的基础上,太极拳的八门劲——□、□、挤、按、□、挒、肘、靠的原理无一不是以改变对方重心、破坏对方平衡而设计的。
控制重心的目的有三:一、击打对方而自己不被反击;二、摔倒对手;三、将对手推出擂台或阻止其进攻。
目前的散打技术中对控制重心的技术运用还不够完善,还只停留在摔的层次上,而没有充分挖掘控制重心的技法优势,由此暴露出的弊端在与泰拳的比赛中就显现出来了。面对泰国运动员凌厉的拳腿打击,中方运动员一般采取快摔和侧踹来抑制对方的进攻,但是一旦体力不足摔不动或无力踹腿时,就极易被击溃。而且泰拳有一种缠制战术,有点类似控制重心,它是利用手臂将对方颈部箍住,不断牵、推、拉对手,破坏其平衡,同时配合膝法攻击,使对手难以防守。我国许多的散打高手就是败在这种膝法之下,最大原因就是当泰拳破坏我平衡时,没有能力保持重心、反击对方,中方运动员没有经过控制重心的训练,只知道摔法中有限的控制重心的方法,显然是很不够的。
要提高控制重心的技法,就必须从太极拳中汲取营养。可以断言,控制重心技术将会成为散手运动员必备的技术训练项目。
控制心理
无论何种竞技比赛,在比赛的决定性因素中,心理因素占70~80%。在传统武术的拳谚中就讲到技击的要素是“一胆,二力,三功夫”,“胆”就是指心理素质,看来自古以来,武术技击家早对此有所认识。
在竞技比赛中,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首先自己要沉着冷静、头脑清醒,还要有胆量,更要有智慧;其次是使对手思维混乱,判断失误,信心丧失,产生恐惧。一旦达到这种心理效果,就是控制了对手的心理。
一、制造恐惧点。要控制对方的心理,最基本的要从“胆”上入手,一旦对方对你的某个技法胆战心惊,必定技战术运用陷入混乱,因此,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对手的弱点展开猛烈攻击,打出气势,形成威胁,让对手的注意力不敢离开,这就是制造了恐惧点。恐惧点制造越多,就越能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其技战术的攻击力就必然减弱而处被动地位。
在我国散手运动员与美国拳手的多次比赛中,我方运动员对美方的拳法往往有恐惧点,而美方对中方运动员的快摔和腿法却产生两个恐惧点。中方运动员采取回避与其拳法相拼的作战思路,发挥出了快摔和腿法的优势;美方运动员虽然竭尽全力,但却无法摆脱这两个恐惧点,必然败多胜少。
在多次中泰搏击赛中,泰方运动员的边腿速度快、力量大,势如铁棍扫击,膝法威猛无比,神出鬼没,中方运动员往往对此产生两个恐惧点。凡是产生恐惧点的中方运动员,有98%的人都输掉了比赛(根据2001年在曼谷和澳门的中国功夫对泰国泰拳的比赛录像统计)。而中方获胜的运动员都是利用快摔、侧踹和步法的优势有效压制住了他们的特长,反而让泰方运动员产生恐惧点。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发展自己的得意技,这样在比赛中才能达到制造恐惧点的心理效应。
如果比赛双方的素质、技术都旗鼓相当,那么就难以制造恐惧点,此时就应该从破坏对方思维上入手。
二、制造思维混乱。在比赛中,技战术的制定和运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思维方式来进行,思维依靠经验和逻辑;另一种是“图象意念识记”,即一种条件反射,只要发现对方的意图或空当,不经思考,马上就会用适当的招法来击打。
要破坏对方正常的思维和图象意念识记,只有通过不断变化,而且出其不意才能做到,即通过变化,不让对手形成固定的技战术思维,对手的思维和条件反射就失去基点,而达到破坏的目的。有人把这种变化的方法称为“变奇法”,如在时机上变奇,在距离上变奇,在击打点上变奇,在力量速度上变奇,在假动作上变奇,在节奏上变奇。
在比赛中,可利用迂回战术在距离上不断调整,同时在击打点上又多点变化,而且不断用假动作来诱骗对手,这种多样化的变化使对手摸不清你的进攻意图,也不给对方一个有序的思路。
当然这种变奇法在实际比赛中的成功运用,是要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火力侦察、承受挫折,才能取得成果。另外在平常的训练中,加强培养运动员在变奇方面的运用能力,才能提高比赛中的成功率。
变奇法是建立在技战术全面的基础上,否则变奇会显得有限和困难。在中国散手与拳击、跆拳道、空手道及泰拳的较量中,只有技术多样化的散手和泰拳才显示出一定的威力,有很大原因是技术的多样化,给变奇带来更多变化的可能,从而容易产生‘奇’的效果,而增强了攻击性。
在变奇的运用上,除了以上注重不断地变化而产生奇的效果之外,还有一种强调让对手从意识上、注意力上产生固定模式后,突然破坏这种固定模式,而达到‘奇’的效果,在此不妨称其为制造陷阱法。如在进攻中,先以低腿进攻为主,而且在高腿进攻中总是故意距离感不佳,在对方形成习惯和心理准备后,突发准确有力的高腿击打头部,这种在击打点和距离上的变奇运用,被许多运动员运用过,而且相当有效,对方往往被假象蒙蔽,产生错误判断而出现失误。
这种制造陷阱在一场比赛中是不断进行的,一个“陷阱”挖完,不论成功与否,又要再“挖”另一个,否则“陷阱”就不成为“陷阱”了。这也需要运动员在平常训练中能够自如地“挖造”各种“陷阱”来干扰对手的思维,如果临场现“挖”,恐怕就“挖”不好“陷阱”了。
以上几种所要控制的因素在搏击中是密不可分的,但各种因素之间却有主次之分。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应该选择一种方法为主。选择的原则一般是:1.对在动作变化的各种速度上有明显不足的,就以控制时机为主;2.如果对方步法不灵活或距离感不好,就以控制距离为主;3.对方重心掌握不好的,就以控制重心为主要打法;4.对方心理素质较差的,就以控制心理为主。
当然,可以控制的因素不止以上几个,比较常见的还有控制体力、控制节奏、控制情绪等方面,容后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