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天霖自画像《述怀》的图像研究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卫天霖是中国油画的先驱,因油画静物成就最高而受学界关注,而自画像却较少有人问津,其中1971年的自画像《述怀》堪称佳作,笔者将从作品的背景、内容、形式三方面分析和阐释图像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卫天霖;自画像;述怀
  卫天霖(1898—1977)是公认的20世纪优秀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学界一致认为其静物画成就最高,斑斓朴厚,绚美无华,兼收并蓄,自成一派。但其自画像也毫不逊色,却较少有人关注,自画像《述怀》创作于1971年,是目前可以查到的卫天霖的最后一幅自画像,该作品率意真切、肆意纵横,表现了真实的情感、压抑的激情,不失为一幅优秀的表现主义作品。
  一、背景
  (一)事业的低谷
  从1956至1964年,也就是卫天霖在58岁到66岁的八年间,是他人生的辉煌期,他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和北京艺术学院担任分管美术教学的副院长,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抛弃欧美和苏联的教学模式,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注重民族的传统的艺术形式,聘请“待业”很久的国画名家任教,开设了“实用美术”和“民间年画”等课程:抛弃了教师“上课来下课走”的旧习,实行“盯堂制”和画室责任制: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抛弃门户之见,招聘有用之才,成为师资力量最强的师范院校,为北京市中小学培养了优秀的师资。1964年4月,北京艺术学院撤并,卫天霖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担任基础课教学,任教授,从此他失去了教学改革的阵地,两年后“文革”开始又受到审查,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二)“文革”的影响
  1966年5月,“文革”开始,时年卫天霖68岁,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反派抄家,强行搬走三大卡车的油画和书籍资料,随即卫天霖被隔离审查,一只耳朵被打聋。1970年,时年卫天霖72岁,解除政治审查,被下放到湖北丹江口农场未果,办理退休手续回家作画。1971年,时年卫天霖73岁,没收的作品还回的仅仅200余幅,应阿老的请求为北京国际俱乐部创作《瓶花》《葵花》《色的交响》(未用被退回)《黄桃与花》(孙金荣收藏)《述怀》清代赵翼在《题遗山诗》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犹如屈原放逐,后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后作《史记》,卫天霖受辱,乃作《述怀》从“文革”开始到1971年的五年间,卫天霖心身饱受摧残,身心俱损,以超过常人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保持艺术创作,他在希望中失望,在失望中绝望,又在绝望中重生,自画像《述怀》在屈辱中重生。
  二、内容
  (一)平实的题材
  自画像,顾名思义,就是艺术家自己为自己画像,是艺术家描绘自我形象的一种特殊的肖像画,它可能是自我留恋的表达方式,也可能是充当照片留念的功能,还可能是缺少模特不得已来画自己。
  自画像《述怀》又被称为《1971年的自画像》,卫天霖身处特殊的年代,前苏联的现实批判主义、法国的古典主义盛行于中国画坛,历史题材、革命题材、领袖题材是主流,与这些题材相比,他的自画像题材显得那么渺小,那么真实,他的自画像更关注人性,更关注自我,不追求宏大,不追求炫耀,显得平实而朴素。
  (二)永恒的主题
  自画像属于肖像画范畴,一直是艺术家所热衷描绘的题材。追溯历史,中国古代的肖像画多,但画家的自画像少,清末民初,油画传入后逐渐出现,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画家以抗日救国、民众觉醒的革命题材为主。“文革”时期,画家以描绘“红光亮”“高大全”的领袖题材为主,直到改革开放,在学术自由、政治宽松的环境下,画家自画像增多,它以发泄压抑情感为主,成为关注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西方自画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比如达·芬奇的精致细腻、丢勒的变化莫测、伦勃朗的特殊光影、梵高的绚丽色彩、毕加索的夸张变形、弗洛伊德的犹豫自恋等都为我们展现了他们“自我”的一面,他们用画笔描绘了相貌,记录了历史,展现了自我,表达了个性。简而言之,自画像不仅是艺术家自我情感的表达,也是彰显个性的宣泄,更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这一主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照镜子即可完成,图像也从瞬间变成永恒。
  三、形式
  (一)饱满紧致的构图方式
  《述怀》,竖构图,长方形制,画面的主体是自画像和瓶花,饱满紧致是这幅作品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与其他画家自画像不同的是,《述怀》有几处独特之处:第一,《述怀》不是独立的自画像,而是特定环境下的自画像,自画像与瓶花各占据了画面一半的比例,可见画家更强调环境对于画面的烘托气氛。第二,自画像和瓶花以竖构图形式左右平分画面,显得平凡单调,作者在画面左边有意增加横向的“扶手”(暂且认为是扶手),这一竖一横丰富了画面。作者把右边的瓶花的花朵处理成开放式,形成向画面左上方的“气势”,花卉气势大,花瓶个头小,使得画面的右边不死板,有大小之别,有轻重之分。这些构图的处理,最终形成了整个画面构图相和谐相统一。第三,整个构图饱满紧致,画面中人物的头部紧靠上,人物的胳膊紧靠右,花卉紧靠左,花卉的另外三分之一还不在画面内,被画家果断裁掉了,从而营造了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和焦虑、不安的氛围。除此之外,有一个疑问值得注意:左下部分,胳膊以下的长方形很可能是座椅的扶手,这样才能托住胳膊,从身体和腿的角度来看,人物应该是坐在座椅上,但是这扶手又显得太宽,学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物是调色板,由于这部分只是隐约可见,难以判断,暂且悬置。
  (二)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
  《述怀》给观众的感觉是:压抑很久的狂热,乱而有序的语言,狂放无忌的笔触,整体来看,他的风格上属于表现主义范畴,可以这样说。卫天霖的《述怀》可以跟同时代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相媲美,而且毫不逊色,其特点是绘画不限定题材,随心所欲:追求自由表现,无拘无束:强调情感的率直天真,肆意天成。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马库斯·吕佩尔兹与卫天霖的画风近似,笔者推测,卫天霖没有持续这种画风是有原因的:一是在卫天霖所处的特殊年代,环境不允许,没有生长的土壤,这条路子太超前了,国内人完全不可能接受:二是卫天霖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偶然间所探索出的一条绘画路子,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甚至持怀疑态度。
  (三)独具韵味的形式美感
  《述怀》整体统一在偏冷的蓝色调子当中,主体是蓝色,画面上还有更多的颜色,如绿色、褐色、黑色、白色、黄色等,变化丰富,色彩斑斓,这正是卫天霖用色的一大特点。卫天霖厚画法与薄画法同用,如面部的处理,着笔不多,却能清晰地看出面部结构,五官隐约可见,准确生动:如衣服的处理,用蓝黑色的粗线勾勒轮廓,再用透明的白色强调衣服的质感,还可以看到衣服下泛起的颜色,笔触很生动,无拘束,很自然,很率真:如裤子和瓶花的处理,都是用蓝黑色的粗线勾勒轮廓,大刀阔斧,逸笔草草。值得注意的是,左上角面部的土黄色与右下角桌布的土黄色相呼应、相统一。总之,卫天霖的画面处理很精彩,颜色丰富,色调统一,笔触豪放,自然率真,形成独有韵味的形式美感。
  结语
  自画像《述怀》是在事业的低谷和“文革”的影响下,在屈辱和悲愤中而生,作品率意真切、肆意纵横,表现了真实的情感、压抑的激情,不失为一幅优秀的表现主义作品。
  注释:
  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卫天霖艺术教育思想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09210)。
  参考文献:
  [1]冯旭.斑斓厚朴——卫天霖研究.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2
  [2]秦芳.中国当代油画中的自画像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10
  [3]马际.卫天霖油画集.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杨涛,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其他文献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比如互联网+传统
《并音连声字学集要》书成于嘉靖辛酉。作者不详,整理者毛曾、陶承学,浙江绍兴人。全书分为22部、76韵,异读颇多,与章黼的《并音连声韵学集成》关系密切。迄今为止,对其的研究多停
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大学生预备党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我们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结合当
去年以来 ,浙江、广东、北京等地相继多次发生含“瘦肉精”猪肉及其产品引起人中毒的恶性事件 ,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危及到消费者安全健康 ,造成社会性不良影响。对此 ,
元代汉语是近代汉语官话发展成型的重要阶段。目前元代汉语语音研究已较为深入,但仍有许多问题需继续探讨。本文从汉语共同语演变的历史脉络出发,在书面文献音系“存雅求正”观
“先锋文学”在80年代中后期意识形态趋于分离和弱化的时期登上历史舞台,文本中超量的语言表达和过分的形式主义策略,将当代中国文学渴望已久的艺术创新突然推到了一个奇特的高
从三个方面讨论了PLD设计中多路复用器的实现方法,说明了每种方法的特点.第一种实现方法的特点是针对FLEX系列器件结构在查找表结构的基础上,对工作速度和占芯片面积进行优化
“安全行驶千万公里,零事故、零投诉”,这是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扬子公交六合公司直属校车车队党支部提出的郑重承诺.为了践行这个承诺,校车车队党支部构建了党建工作
采用氩气保护.用Fe基和BNi2合金箔作为中间层,进行了12Cr2MoV贝氏体耐热钢和TP304H奥氏体不锈钢管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分析了接头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断121特征,确定出了
蛤蟆通流域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掌握其水化学特征规律,可以为该区水质评价和水文循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积累理论依据。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