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豪搭桥,拜倒在石榴裙下
2003年7月,邱晓华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党组副书记。上任伊始,邱晓华飞抵上海调研,结识了财经界大亨张荣坤。
张荣坤1973年出生于苏州市,后来转迁上海,成立福禧投资控股公司。因为掷出38,5亿元的大手笔投资买断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张荣坤名声鹊起,一跃排名《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6位。上海财经界异常吃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为何能够击败众多大型国企集团而中标?巨额资金从何而来?邱晓华隐约感觉到,这位年轻富豪不简单,其背后肯定有重量级人物或利益集团在支撑着他。
张荣坤通过各种方式,频繁地与邱晓华联系。二人同为全国政协委员,张荣坤抓住机会与邱晓华不断地套近乎,很快他们就发展成为称兄道弟的铁哥们,媒体记者多次抓拍到他们“窃窃私语”的亲密镜头。
一天。张荣坤神秘兮兮地对邱晓华说:“晓华兄,我介绍一个女记者给你认识。”邱晓华没有太过惊喜,因为他做过新闻发言人,与记者们打交道司空见惯。
几天后,张荣坤带着女记者上门,邱晓华对这位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驻京首席出镜女记者姜映吟顿生好感。34岁的姜映吟,身材高挑,长相甜美,有着上海女士那种精致和典雅的气质。
邱晓华通过侧面了解到,姜映吟1991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同年进入上海兰生股份公司工作,1994年至1997年在日本小泉株式会社北京办事处任职,1997年至1999年在上海戏剧学院进修,2000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2001年加盟上海电视台,至今未婚。
“姜大记者阅历丰富,才貌双全,将来必定前途无量!”推杯换盏中,邱晓华对姜映吟赞不绝口。
“以后还恳请邱局长多多提携。”姜映吟一边敬酒一边说,“我台开办了《部长访谈》栏目,希望能有机会让我荣幸地采访您。”
邱晓华抬头望去,对面的姜映吟巧目盼兮、秋波荡漾,眸子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他怦然心动。不久,邱晓华便拜倒在这位女记者的石榴裙下……
邱晓华对姜映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背景和奋斗历程——1958年1月27日出生于福建宁化县翠江镇,6岁时丧母,和姐姐、外婆相依为命。他种过地,养过猪。因写得一手好文章,在1976年高中毕业下乡插队时,被安排到乡里做文秘工作。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1982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工作,从此仕途一帆风顺。
邱晓华勤奋努力,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加点伏案写作,一篇篇文章见诸报端,他被破格提拔为处长。1986年,邱晓华发表《从国情国力出发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一文,引起中央高层关注,国家领导人薄一波表示“很有新意,要与作者好好探讨。”两年后,30岁的邱晓华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综分司见习副司长,成为副厅级官员。此后,邱晓华涉猎更广,他撰写的《写经济新闻要用好数字》的文章,分两期刊登在《中国记者》杂志上。1993年,35岁的邱晓华出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和新闻发言人,开始在媒体上露脸。之后。邱晓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两年访问学者;1998年下派到安徽省做了一年省长助理;1999年9月返京,出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成为炙手可热的政坛新里。
姜映吟含情脉脉:“这么说来,我爱上的男人是一个人人仰慕的学者型领导?”
邱晓华胸中一热,他觉得与姜映吟在一起,会是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佳话。
公开纳妾,春风得意马蹄疾
2005年初,姜映吟的两大“喜讯”让邱晓华既兴奋又忧虑。第一个喜讯是她荣幸地入选“第7届《财经》杂志奖学金班”。这个奖学金是由《财经》杂志负责人胡舒立和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发起的,每年从全国新闻界遴选10名优秀财经编辑记者,以全脱产的方式在北京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财经新闻深度报道培训,并对每位学员资助2万元学费、路费和在京食宿费。
第二个喜讯是姜映吟有“喜”了,而且已经腹部隆起,十分惹眼。姜映吟希望留下爱情结晶,但是对邱晓华来说这是个艰难的抉择,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他的家庭,也危及到他的仕途。
事到如今,邱晓华只好向姜映吟吐露了自己的婚姻状况:妻子名叫聂春荣,是他的高中同学,原来在家乡福建宁化县五交化公司上班,嫁给邱晓华4年后调入国家统计局工作,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就读于北京某经济学院。
聂春荣是一个端庄漂亮、温柔贤惠的女人。刚进京时,邱晓华的职务待遇还很低,没有住房,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人们经常看到聂春荣到单位食堂里打两份饭菜,然后拿到丈夫的办公室,二分为三。全家3口人就在办公室里吃盒饭。聂春荣还是一个难得的贤内助,邱晓华每写出一篇文章总是先交给妻子,聂春荣看完后直言不讳地提出修改意见,使丈夫的文章更加成熟。1991年,《人民日报》整版刊发了邱晓华《对三年治理整顿的反思与回顾》一文,文章中大胆提出:“治理整顿已经可以结束,留下的问题应在继续深化改革中解决。”不到一个月,中央采纳了文章里的建议,宣告治理整顿结束。邱晓华的名字轰动了中国经济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他的长篇大论背后,聂春荣曾为这篇文章提出了20多处修改意见。
也许正是出于对贤妻的由衷感激,邱晓华在1995年出版的专著《中国经济热点追踪》一书的序言里写道:“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也对许多文稿提出过意见和建议,并帮助作了大量的整理工作。”
几年前,聂春荣患上了免疫系统疾病——红斑狼疮,这种病不仅影响形体与容貌,而且严重影响夫妻生活,这也是邱晓华红杏出墙的原因之一。
在与姜映吟坠入爱河之后,邱晓华常常产生对妻子的内疚感,为此他每次出差下了飞机,都会直奔商场给妻子买礼物,聂春荣大部分的衣服和首饰都是邱晓华所购。
邱晓华希望通过倾诉自己的婚姻,旁敲侧击地暗示姜映吟去打胎,而且他毫不掩饰对妻子的感激之情:“由于我工作紧张,未能在她分娩时守护在她身边,但是她没有埋怨过。我们结婚4年多的牛郎织女生活,她不向我发牢骚,不因享受不到家庭欢乐而怨天尤人……我怎么忍心抛弃她呢?我一生中最对不起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外婆,一个是我老婆,我不能离开她,让家庭破裂。”
听了邱晓华泪流满面的倾诉,姜映吟爽快地说:“你放心,我只是年纪大了,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孩子,我决不会做任何伤害你的事情。”
邱晓华仍然犹豫不决,张荣坤站出来给邱晓华打气,鼓励他建造第二个家庭,劝他“勇敢地再做爸爸”。随即,张荣坤赠送给姜映吟一套100多平米的上海豪宅,让邱晓华享受温柔乡的乐趣。
2003年7月,邱晓华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党组副书记。上任伊始,邱晓华飞抵上海调研,结识了财经界大亨张荣坤。
张荣坤1973年出生于苏州市,后来转迁上海,成立福禧投资控股公司。因为掷出38,5亿元的大手笔投资买断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张荣坤名声鹊起,一跃排名《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6位。上海财经界异常吃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为何能够击败众多大型国企集团而中标?巨额资金从何而来?邱晓华隐约感觉到,这位年轻富豪不简单,其背后肯定有重量级人物或利益集团在支撑着他。
张荣坤通过各种方式,频繁地与邱晓华联系。二人同为全国政协委员,张荣坤抓住机会与邱晓华不断地套近乎,很快他们就发展成为称兄道弟的铁哥们,媒体记者多次抓拍到他们“窃窃私语”的亲密镜头。
一天。张荣坤神秘兮兮地对邱晓华说:“晓华兄,我介绍一个女记者给你认识。”邱晓华没有太过惊喜,因为他做过新闻发言人,与记者们打交道司空见惯。
几天后,张荣坤带着女记者上门,邱晓华对这位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驻京首席出镜女记者姜映吟顿生好感。34岁的姜映吟,身材高挑,长相甜美,有着上海女士那种精致和典雅的气质。
邱晓华通过侧面了解到,姜映吟1991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同年进入上海兰生股份公司工作,1994年至1997年在日本小泉株式会社北京办事处任职,1997年至1999年在上海戏剧学院进修,2000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2001年加盟上海电视台,至今未婚。
“姜大记者阅历丰富,才貌双全,将来必定前途无量!”推杯换盏中,邱晓华对姜映吟赞不绝口。
“以后还恳请邱局长多多提携。”姜映吟一边敬酒一边说,“我台开办了《部长访谈》栏目,希望能有机会让我荣幸地采访您。”
邱晓华抬头望去,对面的姜映吟巧目盼兮、秋波荡漾,眸子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他怦然心动。不久,邱晓华便拜倒在这位女记者的石榴裙下……
邱晓华对姜映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背景和奋斗历程——1958年1月27日出生于福建宁化县翠江镇,6岁时丧母,和姐姐、外婆相依为命。他种过地,养过猪。因写得一手好文章,在1976年高中毕业下乡插队时,被安排到乡里做文秘工作。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1982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工作,从此仕途一帆风顺。
邱晓华勤奋努力,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加点伏案写作,一篇篇文章见诸报端,他被破格提拔为处长。1986年,邱晓华发表《从国情国力出发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一文,引起中央高层关注,国家领导人薄一波表示“很有新意,要与作者好好探讨。”两年后,30岁的邱晓华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综分司见习副司长,成为副厅级官员。此后,邱晓华涉猎更广,他撰写的《写经济新闻要用好数字》的文章,分两期刊登在《中国记者》杂志上。1993年,35岁的邱晓华出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和新闻发言人,开始在媒体上露脸。之后。邱晓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两年访问学者;1998年下派到安徽省做了一年省长助理;1999年9月返京,出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成为炙手可热的政坛新里。
姜映吟含情脉脉:“这么说来,我爱上的男人是一个人人仰慕的学者型领导?”
邱晓华胸中一热,他觉得与姜映吟在一起,会是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佳话。
公开纳妾,春风得意马蹄疾
2005年初,姜映吟的两大“喜讯”让邱晓华既兴奋又忧虑。第一个喜讯是她荣幸地入选“第7届《财经》杂志奖学金班”。这个奖学金是由《财经》杂志负责人胡舒立和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发起的,每年从全国新闻界遴选10名优秀财经编辑记者,以全脱产的方式在北京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财经新闻深度报道培训,并对每位学员资助2万元学费、路费和在京食宿费。
第二个喜讯是姜映吟有“喜”了,而且已经腹部隆起,十分惹眼。姜映吟希望留下爱情结晶,但是对邱晓华来说这是个艰难的抉择,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他的家庭,也危及到他的仕途。
事到如今,邱晓华只好向姜映吟吐露了自己的婚姻状况:妻子名叫聂春荣,是他的高中同学,原来在家乡福建宁化县五交化公司上班,嫁给邱晓华4年后调入国家统计局工作,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就读于北京某经济学院。
聂春荣是一个端庄漂亮、温柔贤惠的女人。刚进京时,邱晓华的职务待遇还很低,没有住房,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人们经常看到聂春荣到单位食堂里打两份饭菜,然后拿到丈夫的办公室,二分为三。全家3口人就在办公室里吃盒饭。聂春荣还是一个难得的贤内助,邱晓华每写出一篇文章总是先交给妻子,聂春荣看完后直言不讳地提出修改意见,使丈夫的文章更加成熟。1991年,《人民日报》整版刊发了邱晓华《对三年治理整顿的反思与回顾》一文,文章中大胆提出:“治理整顿已经可以结束,留下的问题应在继续深化改革中解决。”不到一个月,中央采纳了文章里的建议,宣告治理整顿结束。邱晓华的名字轰动了中国经济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他的长篇大论背后,聂春荣曾为这篇文章提出了20多处修改意见。
也许正是出于对贤妻的由衷感激,邱晓华在1995年出版的专著《中国经济热点追踪》一书的序言里写道:“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也对许多文稿提出过意见和建议,并帮助作了大量的整理工作。”
几年前,聂春荣患上了免疫系统疾病——红斑狼疮,这种病不仅影响形体与容貌,而且严重影响夫妻生活,这也是邱晓华红杏出墙的原因之一。
在与姜映吟坠入爱河之后,邱晓华常常产生对妻子的内疚感,为此他每次出差下了飞机,都会直奔商场给妻子买礼物,聂春荣大部分的衣服和首饰都是邱晓华所购。
邱晓华希望通过倾诉自己的婚姻,旁敲侧击地暗示姜映吟去打胎,而且他毫不掩饰对妻子的感激之情:“由于我工作紧张,未能在她分娩时守护在她身边,但是她没有埋怨过。我们结婚4年多的牛郎织女生活,她不向我发牢骚,不因享受不到家庭欢乐而怨天尤人……我怎么忍心抛弃她呢?我一生中最对不起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外婆,一个是我老婆,我不能离开她,让家庭破裂。”
听了邱晓华泪流满面的倾诉,姜映吟爽快地说:“你放心,我只是年纪大了,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孩子,我决不会做任何伤害你的事情。”
邱晓华仍然犹豫不决,张荣坤站出来给邱晓华打气,鼓励他建造第二个家庭,劝他“勇敢地再做爸爸”。随即,张荣坤赠送给姜映吟一套100多平米的上海豪宅,让邱晓华享受温柔乡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