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B663是一种治疗麻风的有效药物。其最显著和常见的剐作用是异常的皮肤着色。此种皮肤着色可分为两型:一型为开始时发红,通常于治疗开始后的1~4周出现,据报告是由于药物本身的积蓄所致。主要积蓄在网状内皮细胞和脂肪,表现为圆形小体和晶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663是一种治疗麻风的有效药物。其最显著和常见的剐作用是异常的皮肤着色。此种皮肤着色可分为两型:一型为开始时发红,通常于治疗开始后的1~4周出现,据报告是由于药物本身的积蓄所致。主要积蓄在网状内皮细胞和脂肪,表现为圆形小体和晶体。
其他文献
对于慢性荨麻疹的认识目前已取得了某些进展。在临床上,舍弃了关于本病发病机理的一些陈旧概念,完全可以摒弃那种认为凡慢性荨麻疹就必定能找到与反应素发生反应的变应原的观念。除了病史提示有吸入性过敏存在的个别病例外,皮试通常是无帮助的。如果在病史和查体中没有提示慢性局部感染存在的可能性,盲目地去寻找慢性感染灶是没有必要的。食物过敏引起慢性荨麻疹也十分少见。
鉴于各型足癣治疗效果常不理想,作者近5年来应用针刺配合内服Kyolic胶囊、外用Kyolic溶液的疗法,在50余例足癣患者中获得普遍良好的效果。其中部分患者病期已10年以上,既往对其他疗法效果不佳。
基底细胞癌(BCC)占全身皮肤恶性肿瘤的65~75%,但由这些肿瘤发生转移性扩散者却罕见.发生转移肿瘤之特点是:病程长、病灶大、有溃疡且伴有局部深层侵犯.作者报告1例耳部BCC发生转移的病案.忠者女性,53岁.因一巨大BCC侵犯右耳及附近头皮就诊.据称,右耳之病变呈无症状进行性长大已8~10年.
作者报告一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其血清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升高,且升高与疾病的活动和病程密切相关.中等剂量的倍他米松能降低免疫复合物的水平,并使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女性,33岁,1971年7月出现雷诺氏现象及手、足、膝部进行性关节炎,约2年后发现双眼及口腔干燥,面部蝶形红斑.血沉142mm/小时,LE细胞(-),尿正常.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白细胞7000,分类正常范围,高球蛋
作者共观察230例。男178例,女52例。男与女之比例为3.2:1。文献报道在3:1到32:1之间,平均为8:1。年龄大都在30~79岁之间。儿童极少见。在非洲则患者较年青(大都在20~40岁之间),儿童患者也较多。
SLE好发于年青妇女,这些患者的结婚、妊娠、分娩以及新生儿红斑性狼疮等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作者报告了SLE患者在治疗中妊娠,分娩的新生儿患LE以及SLE与妊娠有关连的病例,结合有关文献对SLE与妊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疱疹样皮炎患者的特点是在无皮损皮肤中有IgA,但其意义尚未阐明.它可能与本病患者小肠的不正常(谷胶敏感性肠病)有关.Harrington等最近报告,患者在禁食谷胶后6个月,其正常皮肤中的IgA下降,10例中有2例IgA已经消失,他们认为IgA的下降是疱疹样皮炎病人禁食谷胶的结果.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病人禁食谷胶的日期越长,就会使皮疹得到控制,而且皮肤的IgA就会越少,甚至消失.作者等对禁食谷胶长达
掌黑癣是侵犯角质层的浅部真菌感染,1921年Horta将致病菌命名为威尼克支孢霉(Cladosporium werncrii),在分类学上引起很大的混乱和争论.直到1970年,VonArx将此菌转入外瓶霉属,才固定了此菌的位置.但是威尼克外瓶霉(Exophiala werneckii)与曼逊小孢霉(Microsporummansonii)的关系尚不清楚.而后者是Castellani所描述的,被认为
单纯疱疹是人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反复发作时,患者是很苦恼的。人疱疹病毒有两大类抗原型:第一类引起唇疱疹和其他非生殖器感染,第二类引起生殖器感染。单纯疱疹的治疗仍然是不满意的,尤其是生殖器疱疹和复发性单纯疱疹。
麻风作为一种传染病,其病原菌与宿主间的关联,多数学者从各种角度进行了研究。晚近随着免疫学的进展,得到了进一步阐明,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待探讨。作者认为目前在麻风中存在的问题是病型、病情变化及早期感染等。作者为阐明麻风感染机制,曾应用裸鼠及免疫抑制的Balb/c小鼠进行了动物实验,并进行了皮肤组织病理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