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奴”的心灵家园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沦为“房奴”的时候,“农村房奴”一族也在悄然壮大。他们外出打工挣钱,然后回农村盖房子,为“彼岸”进行着投入,这是他们艰苦生活的安慰剂,是现在努力拼搏的兴奋剂。当他们觉得城市生活无法忍受的时候,实在不行还可以回去。
  40岁的打工者冉艳(化名),生活在一个自己也没法解释的“悖论”里。她一家人在东莞的小屋,只能放下一张床。她选择这样的生活,是因为要在农村老家建一座“空巢”。面对这个悖论的,不只是她一个人。
  “当前我国有2.36亿外出流动人口,其中1.63亿为外出农民工,还有7000多万城镇间流动人口。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8亿,预计流动人口将达3亿。如果再不着手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身份转换问题,将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和阻碍。”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近日表示。
  青年学者吕途调查发现,户籍制约下,这个庞大群体中的许多人有一个共同选择——供血农村,盖“空巢”。
  “农村房奴”之路:买房背债打工
  冉艳的打工,可以说是由房子推动的。2004年,她丈夫工作的煤矿倒闭了。“他从1994年开始就一直在煤矿里上班,一共做了将近11年。”同一年,他们“咬咬牙”在村里买了房子。房款是两万多元,装修又花了1.6万元。其中不少钱是借的。
  她买的是同村人刚建好的房子。“他建好之后,也因为欠债,就出去打工了,把那房子卖给我们。”为了还买房子的欠款,他们一家三口也踏上了原房东的路——出来打工。
  46岁的丈夫念过4年书,在外面上班,1个月可以挣1300多元。冉艳就在东莞出租房狭窄的楼道里做手工活,一个月可以挣500~600元。
  从江苏到广东东莞,这些年来,冉艳一家三口在外面打工,家里的房子就闲着。他们有一个1991年出生的儿子,也在东莞长大。冉艳觉得买了房子有点后悔。“因为现在也没人在家住,就是用锁锁着的。”
  “新工人在城市工作,盘桓于局促的居室,劳动的汗水换来的工资绝大多数都用在了老家盖房子上。”吕途说。
  她在《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一书中,统计了包括冉艳在内的在东莞打工、老家在重庆市奉节县农村的新工人的买房和盖房情况,全部8位新工人中,6位在镇上买的房子,两位在村子里买房或者建房。这8人当中,出来打工时间最短的,也已经超过了10年。
  在四川邻水县柑子镇斑竹村,吕途调研发现的情况更甚奉节。这里的房子造价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年轻的主人都不在,但很多人为此花光了一生积蓄。56岁的老朱就是其中一人。他一家都在广州打工,包括老两口、女儿、两个儿子和儿媳妇。2009年,老朱辞了工,回到斑竹村,盖了4层楼,一共花了17万元。“这些年打工的钱,一下子就花完了。”但老朱认为自己的花销观念毫无问题:“在这里,家家户户都这样,打工的钱基本上都花在房子上。”
  提及未来的打算,老朱还打算出去打工,儿女们也不回来。因此,新盖起的四层楼立刻沦为了空巢。
  同村81岁的林婆婆家情况同样夸张:4层的楼,连厕所装修得也很豪华;太阳能热水器、家具是红木的。4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却只有林婆婆和10岁的小孙女两个人住,其余儿女都在外面打工。
  “这个房子花了20多万块。儿子打工的钱都花在这上面啦,还欠了几万元的债。”林婆婆说。
  “回老家是一种没有办法的退路”
  调查过程中,吕途觉得越来越奇怪:“他们建房子,自己又不住,到底为什么?”她发现,冉艳这一代打工者在打工日子非常难熬的时候会幻想:“等挣够了钱,就可以回老家了。”
  据全国总工会2010年的抽样调查数据,新工人占整个打工者群体人数的60.9%,他们已经成功取代了第一代打工者,成为大多数。然而,对于他们的未来,回老家仍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但他们真的会回去吗?调查发现,“回老家”恐怕是新工人们无路可走的选择。在北京工友之家2009年做的《打工者居住现状和未来发展调查报告》中,就“如果你以后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这个问题,65.1%的新工人选择了“回老家”。但如果问题换作“以后的打算是什么”,仅有9.1%的新工人选择“回老家”。
  “显然,回老家只能是一种没有办法的退路。”吕途说,“在老家买的房子,不但是他们的退路,也是他们自我麻痹的方式:有了这套房子,每当觉得城市生活无法忍受的时候,就安慰自己,实在不行还可以回去”。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但今年年初,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就表示,按真实的城镇化来看,城市化率不到35%。“因为2亿多城市流动人口,不是真实的城市人口。”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许小年教授,把冉艳的状态称为“进城不落户”。“1.6亿或者2亿的农民工还不是我们城镇经济的一部分,也不是城镇社会的一部分。”
  农民为什么进了城之后住不下来?在和网友的访谈中,许小年再次抨击了这个老问题:“因为没有户口,不能享受城镇居民所能享受的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这对农民的自由流动构成了很大的束缚。”
  “把家小留在农村,自己住在拥挤不堪的集体宿舍里,每年就回一趟家,都没有正常的生活。靠这样的农民,社会稳定怎么能够实现?靠这样的农民工,他怎么可能有真正3倍于过去的消费呢?”许小年问。
  目前,冉艳们还是把“物质的家”安在了老家。有的把房子盖在村子里,有的在离自己村子比较近的镇上或者县上买了房子。
  在调查中,吕途认为,打工群体长期处在一种分裂的状态中:“他们长期生活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被称为‘家’的地方,是想象中的养老院,老了以后才能回去。”
  “农民工在城市每年就消费一次,因为他的消费主体没跟他在一起,还在农村。要让他和家小、子女在一起生活,成为城镇经济的一部分,城镇化的效益才能发挥出来。”许小年说。   “城镇化”的80后农民工
  问题是,当年轻的农民工逐渐成长后,农村的房子怎么办?“现在把房子都修好啦,等两个孙子结婚的时候都不用再修房啦。”林婆婆说。与林婆婆的期盼相比,她的儿孙辈离农村已经太远。
  冉艳的儿子王涛生于1991年,上学到高二,就出来打工了。现在在东莞的一家厂里做芭比娃娃,一个月工资有2000元左右。
  王涛谈及自己的工作,明显与父母不同:“我们做的芭比娃娃,一般会卖到美国,高的要卖7000多美金,现在是高科技的,前面有摄像头、显示屏。我们厂一天可以做这种高端的芭比娃娃四五千个。也有一些低端的,我们厂是美国和香港合资的。”
  他的生活,也并不“苦哈哈”。他每个月的开销主要是:买衣服、打球、上网或者和朋友一起吃饭。他每个月不给父母交工资,只是会给父母买衣服和充电话费等等。
  “现在我买衣服有时一个月花500元,上网的钱不多,打球也不多,在厂里住,扣水电费80多元,生活费一个月扣180元。但是我没有在厂里吃,中午到厂外吃饭,因为厂里的伙食很差,有80%的人没有在厂里吃饭。现在消费太高了,叫几个人一起吃饭,喝点酒就要花200多元,一个月的生活开销要花700多元。”
  “新工人们在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从生活方式到消费模式,都已经是城市人了,很难重新适应乡村生活。像王涛这一代,甚至没有种过地,很小就在城市里生活,对土地和农村缺乏认同感。”吕途分析说。
  据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发布的2009年调查数据,80后新工人平均寄回、带回老家的金额为5564元,占外出从业总收入的37.2%。而他们的父辈农民工平均寄回、带回家的金额为8218元,占外出从业总收入的51.1%。
  在吕途眼中,冉艳们是夹在城乡之间的一代:“有在农村生产生活的经历,但是外出打工谋生已经是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而王涛则是迷失在城市之中的一代。年轻打工者生活方式的“城镇化”速度,已经逐渐超过了制度的“城镇化”速度。
  “他的工作已经是工业化的一部分,他的生活方式是娱乐和消费主义的一部分,他的发展梦想是城市化的一部分。即使意识到了艰难,80后、90后打工群体也很少将老家作为退路。”吕途说。
  那么打工者辛苦做“房奴”,到底意义何在?
  “他们在为‘彼岸’进行着投入,这是他们现在艰苦生活的安慰剂,是现在努力拼搏的兴奋剂。”吕途为此感到担忧和悲哀。
  让打工者逐渐融入城镇,已是大势所趋。
  今年5月27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该意见的“推进城乡改革”部分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李铁指出,对重点人群的改革,可根据不同规模的城市、外来人口所占的比重设置落户条件。如京沪居住和就业年限可以相对长一些,京沪辖区的郊区县和小城镇条件应适当放宽。“其他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明确条件。除居住和就业年限外,不可再行设置其他条件。”
  对于未来,王涛有明确的期待。
  “我不太喜欢老家和东莞,这里不好玩,工资也不高。等有钱了想到上海开超市,那里发展空间大。”这个来自重庆农村的青年,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上海。
  来源:2013年7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4月19日下午,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采风团来到河南省栾川县庙子镇南沟的国家4A级景区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和白马潭风景区,这里青山披绿、梯田层叠,村道洁净、溪流潺潺。山脚下、溪水边,一幢幢别致又独具乡村风情的农家宾馆像一幅幅图画,房前屋后成片的玫瑰花、月季花、薰衣草让人沉醉。过前孤山,入仙人谷,置身森林氧吧;攀登中原第一峰鸡角尖,“一览众山小”,采风团成员精神振奋,沉醉在山水之间、花木丛中,相机手机
期刊
在以色列,经常会听到以色列人这样说:“我们是个小国家。”确实,以色列是个小国家,小到在世界地图上都很难一眼找到它。不但国土面积小,更加不幸的是,这个在《圣经》故事中的“上帝应许之地”和“流着奶与蜜的地方”,却是一片贫瘠——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是荒漠,一年中有7个月以上滴雨不下,全年降雨量不到200毫米,南部内盖夫沙漠地区不到30毫米,全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
期刊
4月14日~17日,由河南省农业厅主办,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省肥料协会承办,河南省土壤肥料系统联办的第十一届中原肥料(农资)产品交易暨信息交流会(以下简称双交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双交会围绕“培育新型主体添活力,优化肥业结构促发展”的主题,以肥料(农资)供需交易,肥料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信息发布,优质肥料产品推介,肥料“新概念”高层论坛等为主要内容,邀请中原地区及周边23个省(市
期刊
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期刊
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瓜洞村,融安县民政局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雷强(中)带领群众清理垃圾  这几日,中央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报名工作陆续完成,一大批优秀干部热情高涨,报名填表,接受组织的挑选。  这样大规模的报名行动,源于不久前中组部、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一份通知,这份通知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专门作出了部署。  第一书记机制,各地早已有
期刊
8月起暂免征收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公平税负,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研究确定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措施;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  会议指出,小微企业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对推动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会议决定,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财政资金,缓解
期刊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和措施,力度逐年加大,补贴持续给力。今年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与2012年相比,新增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又与我们农民的增收致富息息相关呢?  一问:与2012年相比,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有哪些变化?  解答:与2012年的支农惠农政策相比,今年的政策措施,总体上来说,支农惠农的扶持力度更大,一些补贴继续提高
期刊
近年来,城镇化成为中国的热词。  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
期刊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
期刊
“同摘谁能待,离离早满车,弱藤牵碧蒂,曲项恋黄花。客醉尝应爽,儿凉枕易斜。齐民编月令,瓜路重王家。”这是清朝翰林院编修吴伟业的《咏王瓜》。一个“牵”字,让黄瓜藤出落得好辛苦,碧蒂生成也来之不易。藤瘦弱了,蒂强健了。一个“恋”字,让黄瓜的模样楚楚动人,黄花也开放得有滋有味。黄花一点缀,黄瓜躬身相迎。稍一采摘,就是满满一车。作为著名诗人,吴伟业精准地捕捉到弱藤、碧蒂、曲项、黄花,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物象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