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时,她的名字赫然在列。从一名幼儿教师到带领团队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成立了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为乡村振兴贡献幼教人的力量,她,就是郭文艳。我们曾在2019年报道了郭文艳园长和河南省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川中幼儿园”)的创新实践以及感人故事,而今的郭文艳,更加成熟、坦然和从容,回首走过的9年教育路,串出了一段质朴又饱满的故事……
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但我又是一个幸运的人,从不曾想到9年前不经意的一个决定竟然让我的人生拥有了那么多的光彩和美丽的故事。
选择乡村教育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我的爷爷、叔叔、哥哥、嫂子都是教师,受家庭的影响,从小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2012年,身患重病的老领导张青娥主动请缨到山区从事乡村学前教育,她鼓励我一同前往。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特殊的情结,我也佩服张园长的教育情怀,于是,没有犹豫,我毅然放弃了已经通过的招教考试,背起行囊,带着孩子,跟随张园长和同事们一起走进大山。
最初两年,我抱着满腔的热情,可以因为一件事情没有完成而独自加班到深夜,但并没有多么明晰的理想。2014年,张园长病情加重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随后我接任园长职务,这时,我的生活、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曾几度陷入焦虑,烦琐的事务就像大石头一样狠狠地压在了身上,让我每天都处于挣扎中。可是路在前方,我们还要继续往前走,正是那个时候,我拥有了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担当。
为了更好地践行园所生态教育的理念,每天早上五点,我便带着老师到种植园去劳动。我忘不了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吕老师曾流泪说:“为了管理好种植园,园长是一天两头见星星,她虽然有办公室,但是在办公室几乎找不到她,要不就在种植园,要不就钻到班里给孩子们上课!”那些日子无疑是最好的磨炼,让我有了理想和目标: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把生态教育课程继续推广,既然选择了乡村教师,就要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从影响一个人到和谐一个社区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更能天天向上。为此,我们面向全体家长开放阅览室,并利用家长会、读书会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渐渐地,家长们的思想、态度、行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走进幼儿园,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懂得了陪伴的重要性。
正是有了家园共育的基础,2013年6月,一个特殊的机缘,中国农业大学的孙庆忠教授到川中调研。当时,很多家长在种植园帮忙插红薯秧。他很惊讶,偏僻的山区竟然有这么多家长如此积极热情。
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孙教授了解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幼儿园的感情,于是建议我们在山区创办社区大学。这个想法实在让人惊奇!对于我们这群只有中师学历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大家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社区大学”这个词,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们在孙教授的引领下大胆地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
怎样给社区大学定位?孙教授明确指出:川中社区大学既不是家长学校,也不是农民技术学校,它是成人终身学习的公民学校。我们敢想敢说敢行动,社区大学于2014年5月30日正式成立。
现在想来,这段缘分令人倍感珍惜:由于创办社区大学,我们成为一群勇敢的、受人关注的群体,幼儿园教师也成了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的跨界者,我們是年幼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同时也是乡村老百姓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陪伴者。没有好的经验,没关系,摸着石头过河便是最好的方法。教师除了给孩子们上课,做好幼教工作,还要承担起社大的日常活动,化身社大的讲师。
我们动员十里八村的老百姓走进社区大学的课堂。社区大学对学员不设限,只要你想来,只要你愿意来,我们一律欢迎。社大学员张群法已经69岁了,因患病落下半身不遂,身体不便的他总是推着轮椅来上课。别人走三分钟的路程,他需要走上半小时,但他每次总是早早地坐在门口等老师,无论严寒酷暑,他都风雨无阻。非洲鼓课上,他吃力地跟着老师学习(左手基本不能动弹),渴望的眼神犹如年幼的孩子,整个人充满了能量。他说如果不是社区大学,自己只能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身体早就垮掉了,是社区大学救了他,给了他无穷的精神力量。他说只要有一口气就坚持到底,还要把“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传递给后代。那份强大的精神力量,深深打动了我们,值得每个人学习。
这些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总是在柴米油盐中体味生活赋予的意义,而踏入社区大学,他们从握着锄头、打着麻将转向拿起画笔、编织作品,学校改变了他们一天三顿饭、围着锅台转的生活方式。社区大学就是要从影响一个人开始,进而幸福一个家庭,最终和谐一个社区。
小人物也可以做大事情
川中幼教人勇于探索、创办社区大学的做法得到了辉县市委市政府、西平罗乡政府的支持。他们提出多元化综合治理,让党员、医生等有文化的乡贤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乡政府委派我们幼儿园的15位骨干教师分别到西平罗乡各村任职,每位教师有了一个新的角色——村委会副主任。这为我们走进乡村、吸引更多的百姓参加社大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肩上扛的责任也更重了。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在历经6年教育实践后,我们于2020年9月创办了川中社区大学西平罗学堂和兆村学堂,后来又创办了柏树湾学堂,真正地把社大办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川中社区大学将学前教育和成人的终身教育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在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的道路上,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为农民的幸福生活开启了智慧之门,迈出了从教育走向乡村建设的第一步。如果说乡村学校是传播乡村文明的精神场域,那么川中幼教人要做传播乡村文明的使者。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走进川中社大,让村里的吵架声和搓麻将的声音变少,让歌声和读书声变多。这是我们的川中梦。
社区大学小而言之,可以密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把“大手拉小手”活动进行得更彻底,算得上是家长学校的升级版;大而言之,可以联系学校与村落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更大的教育功能,使之成为成人终身学习的公民学校。社区大学延展了学校的教育功能,促成了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并行。当一个人发生变化的时候,当一个家庭发生变化的时候,当整个乡村变成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大环境的时候,我们的孩子生在其中必定受益,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上游干预。
在各种身份间来回转换的时候,教师们获得了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对自己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幼儿园教师,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发挥社会功能,用美好的情怀去温暖生活在乡村里的每一个人。我们虽然是小人物但也可以做大事情,做心怀梦想、肩负重任、情系乡村的乡村建设者。创办社区大学让我们拥有了社会责任感,拥有了改造社会的精神。
有人说不要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可我似乎恰恰相反。当我得知自己当选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时候,我惊喜万分:全国那么多兢兢业业、博学多才的教师,而我只是千千万万名教师中平凡的一员,只是在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荣誉更应该属于川中幼教团队,属于每一位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同仁,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我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到农村去,到需要我的地方去。这9年,我收获了成长、历练、荣誉;这9年,我的生命更加丰满……
责任编辑:谷珵
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但我又是一个幸运的人,从不曾想到9年前不经意的一个决定竟然让我的人生拥有了那么多的光彩和美丽的故事。
选择乡村教育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我的爷爷、叔叔、哥哥、嫂子都是教师,受家庭的影响,从小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2012年,身患重病的老领导张青娥主动请缨到山区从事乡村学前教育,她鼓励我一同前往。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特殊的情结,我也佩服张园长的教育情怀,于是,没有犹豫,我毅然放弃了已经通过的招教考试,背起行囊,带着孩子,跟随张园长和同事们一起走进大山。
最初两年,我抱着满腔的热情,可以因为一件事情没有完成而独自加班到深夜,但并没有多么明晰的理想。2014年,张园长病情加重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随后我接任园长职务,这时,我的生活、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曾几度陷入焦虑,烦琐的事务就像大石头一样狠狠地压在了身上,让我每天都处于挣扎中。可是路在前方,我们还要继续往前走,正是那个时候,我拥有了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担当。
为了更好地践行园所生态教育的理念,每天早上五点,我便带着老师到种植园去劳动。我忘不了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吕老师曾流泪说:“为了管理好种植园,园长是一天两头见星星,她虽然有办公室,但是在办公室几乎找不到她,要不就在种植园,要不就钻到班里给孩子们上课!”那些日子无疑是最好的磨炼,让我有了理想和目标: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把生态教育课程继续推广,既然选择了乡村教师,就要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从影响一个人到和谐一个社区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更能天天向上。为此,我们面向全体家长开放阅览室,并利用家长会、读书会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渐渐地,家长们的思想、态度、行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走进幼儿园,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懂得了陪伴的重要性。
正是有了家园共育的基础,2013年6月,一个特殊的机缘,中国农业大学的孙庆忠教授到川中调研。当时,很多家长在种植园帮忙插红薯秧。他很惊讶,偏僻的山区竟然有这么多家长如此积极热情。
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孙教授了解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幼儿园的感情,于是建议我们在山区创办社区大学。这个想法实在让人惊奇!对于我们这群只有中师学历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大家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社区大学”这个词,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们在孙教授的引领下大胆地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
怎样给社区大学定位?孙教授明确指出:川中社区大学既不是家长学校,也不是农民技术学校,它是成人终身学习的公民学校。我们敢想敢说敢行动,社区大学于2014年5月30日正式成立。
现在想来,这段缘分令人倍感珍惜:由于创办社区大学,我们成为一群勇敢的、受人关注的群体,幼儿园教师也成了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的跨界者,我們是年幼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同时也是乡村老百姓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陪伴者。没有好的经验,没关系,摸着石头过河便是最好的方法。教师除了给孩子们上课,做好幼教工作,还要承担起社大的日常活动,化身社大的讲师。
我们动员十里八村的老百姓走进社区大学的课堂。社区大学对学员不设限,只要你想来,只要你愿意来,我们一律欢迎。社大学员张群法已经69岁了,因患病落下半身不遂,身体不便的他总是推着轮椅来上课。别人走三分钟的路程,他需要走上半小时,但他每次总是早早地坐在门口等老师,无论严寒酷暑,他都风雨无阻。非洲鼓课上,他吃力地跟着老师学习(左手基本不能动弹),渴望的眼神犹如年幼的孩子,整个人充满了能量。他说如果不是社区大学,自己只能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身体早就垮掉了,是社区大学救了他,给了他无穷的精神力量。他说只要有一口气就坚持到底,还要把“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传递给后代。那份强大的精神力量,深深打动了我们,值得每个人学习。
这些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总是在柴米油盐中体味生活赋予的意义,而踏入社区大学,他们从握着锄头、打着麻将转向拿起画笔、编织作品,学校改变了他们一天三顿饭、围着锅台转的生活方式。社区大学就是要从影响一个人开始,进而幸福一个家庭,最终和谐一个社区。
小人物也可以做大事情
川中幼教人勇于探索、创办社区大学的做法得到了辉县市委市政府、西平罗乡政府的支持。他们提出多元化综合治理,让党员、医生等有文化的乡贤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乡政府委派我们幼儿园的15位骨干教师分别到西平罗乡各村任职,每位教师有了一个新的角色——村委会副主任。这为我们走进乡村、吸引更多的百姓参加社大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肩上扛的责任也更重了。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在历经6年教育实践后,我们于2020年9月创办了川中社区大学西平罗学堂和兆村学堂,后来又创办了柏树湾学堂,真正地把社大办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川中社区大学将学前教育和成人的终身教育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在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的道路上,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为农民的幸福生活开启了智慧之门,迈出了从教育走向乡村建设的第一步。如果说乡村学校是传播乡村文明的精神场域,那么川中幼教人要做传播乡村文明的使者。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走进川中社大,让村里的吵架声和搓麻将的声音变少,让歌声和读书声变多。这是我们的川中梦。
社区大学小而言之,可以密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把“大手拉小手”活动进行得更彻底,算得上是家长学校的升级版;大而言之,可以联系学校与村落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更大的教育功能,使之成为成人终身学习的公民学校。社区大学延展了学校的教育功能,促成了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并行。当一个人发生变化的时候,当一个家庭发生变化的时候,当整个乡村变成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大环境的时候,我们的孩子生在其中必定受益,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上游干预。
在各种身份间来回转换的时候,教师们获得了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对自己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幼儿园教师,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发挥社会功能,用美好的情怀去温暖生活在乡村里的每一个人。我们虽然是小人物但也可以做大事情,做心怀梦想、肩负重任、情系乡村的乡村建设者。创办社区大学让我们拥有了社会责任感,拥有了改造社会的精神。
有人说不要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可我似乎恰恰相反。当我得知自己当选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时候,我惊喜万分:全国那么多兢兢业业、博学多才的教师,而我只是千千万万名教师中平凡的一员,只是在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荣誉更应该属于川中幼教团队,属于每一位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同仁,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我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到农村去,到需要我的地方去。这9年,我收获了成长、历练、荣誉;这9年,我的生命更加丰满……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