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学生评价教师在国外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国内高校中的研究与应用也逐渐普遍。不少早期研究者关于学生评价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教及其有效性与可靠性上,且普遍认为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在评价教师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也有学者认为,“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中学生的评价能力已渐趋成熟”,① 并侧重对中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研究。鉴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是多维度、多角度的,因此本研究立足中学生,评价出他们最喜爱的教师及其特征,并根据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不同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对评价结果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揭示中学生在评价最喜爱教师特征时可能存在的差异,为中学教师的素质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通过随机整群抽样,选取盐城市J县某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1名。共发放问卷261份,收回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为93.5%。其中男生127人,女生117人;初中生121人(初一42人,初二41人,初三38人),高中生123人(高一49人,高二47人,高三27人);独生子女152人,非独生子女92人;家庭所在地为县城的学生145人,乡镇(村)的学生99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问卷为笔者在参照本领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采用5点计分:很不重要(1分)、不重要(2分)、一般(3分)、重要(4分)、很重要(5分);包括职业道德、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5个维度,共计21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详细说明,并在正式施测前对学生进行讲解。
3.研究过程
首先对各被试群体集体施测,问卷收回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并用SPSS11.5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处理。
1.学生性别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总体来说,男女生对最喜欢教师的评价结果在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上比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评价的稳定性。但女生比男生更为关注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从不体罚学生,不乱批评”和“耐心解答学生问题”方面。这可能与男女生的个性特征与感受性有关。相比之下,女生比较敏感,更看重自己的公众形象以及教师对待自己的态度。在面对教师的公开批评或者教师的冷漠态度时,女生的挫折感与受伤程度均比男生更为强烈。因此,他们会在这两个项目上呈现显著性差异。换言之,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能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那么他(她)会更容易赢得女学生的喜爱。
2.不同年级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关注教师的学识水平,尤其是是否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初中生则比高中生更为注重教师的积极个性,譬如教师的言行生动幽默、仪表端庄等。其中的原因可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征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在评价他人时开始趋向理性,逐渐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原则性,不再以外部的行为或效果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是高中生,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他们比初中生更为关心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导致对教师的知识层面的关注更多。
3.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中学生家庭所在地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其最终对教师评价的结果。这种情况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取有关。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同一所中学学生,虽然有些来自县城,有些来自乡镇(村),但因他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环境趋于一致,因此对教师评价结果也趋于一致。
4.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没有影响。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并不是本质性的。正如有的研究者认为的那样,“年龄”这一变量在决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性上,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在学龄中期特别是在青年前期和青年期,二者之间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② 这也为本研究结果的解释提供了依据。
四、结 论
一是在职业道德维度,不同性别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
二是不同年级学生教师评价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高中组在学识水平维度的分值显著高于初中组,在教师积极个性维度的分值显著低于初中组。
三是学生家庭所在地的不同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对评价结果没有统计意义。
注释
①单志艳等:《中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结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②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规模、差异与评价》,《理论月刊》,2006年第4期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丽)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通过随机整群抽样,选取盐城市J县某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1名。共发放问卷261份,收回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为93.5%。其中男生127人,女生117人;初中生121人(初一42人,初二41人,初三38人),高中生123人(高一49人,高二47人,高三27人);独生子女152人,非独生子女92人;家庭所在地为县城的学生145人,乡镇(村)的学生99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问卷为笔者在参照本领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采用5点计分:很不重要(1分)、不重要(2分)、一般(3分)、重要(4分)、很重要(5分);包括职业道德、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5个维度,共计21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详细说明,并在正式施测前对学生进行讲解。
3.研究过程
首先对各被试群体集体施测,问卷收回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并用SPSS11.5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处理。
1.学生性别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总体来说,男女生对最喜欢教师的评价结果在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上比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评价的稳定性。但女生比男生更为关注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从不体罚学生,不乱批评”和“耐心解答学生问题”方面。这可能与男女生的个性特征与感受性有关。相比之下,女生比较敏感,更看重自己的公众形象以及教师对待自己的态度。在面对教师的公开批评或者教师的冷漠态度时,女生的挫折感与受伤程度均比男生更为强烈。因此,他们会在这两个项目上呈现显著性差异。换言之,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能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那么他(她)会更容易赢得女学生的喜爱。
2.不同年级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关注教师的学识水平,尤其是是否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初中生则比高中生更为注重教师的积极个性,譬如教师的言行生动幽默、仪表端庄等。其中的原因可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征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在评价他人时开始趋向理性,逐渐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原则性,不再以外部的行为或效果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是高中生,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他们比初中生更为关心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导致对教师的知识层面的关注更多。
3.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中学生家庭所在地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其最终对教师评价的结果。这种情况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取有关。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同一所中学学生,虽然有些来自县城,有些来自乡镇(村),但因他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环境趋于一致,因此对教师评价结果也趋于一致。
4.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没有影响。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并不是本质性的。正如有的研究者认为的那样,“年龄”这一变量在决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性上,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在学龄中期特别是在青年前期和青年期,二者之间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② 这也为本研究结果的解释提供了依据。
四、结 论
一是在职业道德维度,不同性别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
二是不同年级学生教师评价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高中组在学识水平维度的分值显著高于初中组,在教师积极个性维度的分值显著低于初中组。
三是学生家庭所在地的不同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对评价结果没有统计意义。
注释
①单志艳等:《中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结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②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规模、差异与评价》,《理论月刊》,2006年第4期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