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性卫生知识,是中国近代精英人士建构现代国族的工具性话语之一,也是规训近代国人身体的知识话语.近代女子学校运用这套话语实施卫生教育,污名化传统卫生身体,打造现代女性.现代性卫生在近代中国的权威化是渐进的,是卫生管理制度化与卫生教育齐头并进的结果.在剖析现代性卫生知识权威化过程的基础上,文章勾勒出现代性卫生的普遍性话语特征,继而从卫生教育实施的方式,揭示现代性卫生对近代女学生的打造与模塑,继而检视并评估女性新卫生身体的脱胎过程.研究表明,女学生并非现代卫生知识体系的积极接纳者与建构者,而是该知识权力体系的
【机 构】
: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卫生知识,是中国近代精英人士建构现代国族的工具性话语之一,也是规训近代国人身体的知识话语.近代女子学校运用这套话语实施卫生教育,污名化传统卫生身体,打造现代女性.现代性卫生在近代中国的权威化是渐进的,是卫生管理制度化与卫生教育齐头并进的结果.在剖析现代性卫生知识权威化过程的基础上,文章勾勒出现代性卫生的普遍性话语特征,继而从卫生教育实施的方式,揭示现代性卫生对近代女学生的打造与模塑,继而检视并评估女性新卫生身体的脱胎过程.研究表明,女学生并非现代卫生知识体系的积极接纳者与建构者,而是该知识权力体系的施为对象,是这套知识面前的失语者.中国女性的卫生现代化,是民族、国家话语与现代卫生知识合力打造的结果.
其他文献
随着生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终结的观点开始越来越有影响力,但其错误在于习焉不察地沿用了形而上学灵魂主体的思维,忽视了身体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身体是人类的生命、生理机能、思维和艺术创作的载体,也是人类进化的物质基础.人能否保持以及如何持有自己的主体,身体是关键.在后人类状态中,身体与新技术、新媒介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身体环境,这也带来了主体的改变.新媒介下,媒介的发展经历了身体的媒介化到媒介的身体化的过程,而主体成为一种身体-媒介环境合二为一的系统主体,这一主体的实践活动构成了其内部
关于人类理想社会形态的探索在马克思之前都体现为一种应然层面的价值引领,直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了真正共同体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因素,应然层面对共同体的向往才获得了实然的根据.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就是从“应然”与“实然”的双重维度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作的科学研判.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印证了人类必然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卡尔霍恩是美国历史上极为重要又极富争议、被排除在自由主义主流之外的少数派南方政治思想家,其以州权为基础的民治政府与平衡政体的思想折射出美国从制宪会议到内战前深刻的社会政治矛盾与艰难的政治认同,以及复杂的宪制法理学争论.卡尔霍恩追求的平衡政体并非对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的简单复制,而是联邦政府各部门之间权力平衡、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权力平衡和南北双方政治平衡的有机结合.代表南方精神的卡尔霍恩政治思想并没有因南方在内战中的失败而在历史的潮流中衰亡,而是以一种内化的精神持续塑造着美国的自由共和政体.
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描述了两种类型的王子.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着眼政治现实,设假道伐虢之计,以武力和欺骗手段夺取丹麦,是马基雅维利笔下典型的“狮子-狐狸”型王子;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王子,却因其鲜明的世界主义倾向,习惯以超身世外的眼光审视世界,最终将丹麦拱手交给敌国.通过细读文本可发现,莎士比亚在剧中对世界主义的批评可能甚于马基雅维利主义,但他对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理解也深刻得多:对于任何民族国家而言,世界主义对政治共同体的危害可能远甚于马基雅维利主义;而要医治世界主义,或许正需重新审视马基雅维利主义,尤其
国民性批判是贯穿鲁迅一生的思想枢要,这一思想的萌发和形成机制是长期积累使然.鲁迅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所写的五篇文章中蕴含着他对国民性批判的系统追寻,初步建构了其独特的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基本框架.具体而言,《斯巴达之魂》寄托了鲁迅将“精神”“魂”与国民性改造之间联结的希冀;在《人之历史》中,鲁迅论述了其时盛行的进化论热潮,从生物学维度解构了国民性这一思想命题;通过《科学史教篇》,鲁迅绘制了其独特的思想脉络,在赞颂科学主义的同时又对知识和物质颇多微词;而在《文化偏至论》中,鲁迅全盘超越了启蒙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藩
资金瓶颈是困扰我国公租房发展的主要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公租房保障方式已由“补砖头”向“补人头”转变,但是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并且,在短期内公租房筹建和货币化补贴将同时进行.当前我国公租房领域的资金来源仍局限于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无偿划拨、部分土地出让收益投入及少量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解决公租房发展的资金难题需要拓展融资思维,创新融资模式,建议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和运作手段,增强公租房内源融资能力,尽快建立住房储蓄银行体系,积极探索并推广BOT模式、TOT模式、PP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观在三农领域的落地实施需要依靠微观行为主体农户的积极参与与执行.因此,基于行为经济学和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创新性地运用认知到行为的逻辑一致性原则,分两阶段筛选有效样本,探析了现阶段农户对绿色农业认知以及实施绿色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体系和作用机理,避免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意愿和行为的割裂性研究缺陷,提高了因素分析结论在政策设计和实施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为绿色农业管理措施落地创造良好的理论基础.依据河南省实地调研数据,从实证上验证性别、耕地面积、农技培训、质量意识、支持体系建设等影响
长期以来,莎士比亚的戏剧深受导演青睐,被改编成各种形式走向观众,其中以电影居多.2012年和2016年,英国广播公司以《空王冠》为名选择其中八部改编为电影,进一步让莎士比亚历史剧深入人心.本文将以《理查二世》和《理查三世》为例,从莎士比亚历史剧对历史事实的取舍重组以及影片对莎士比亚历史剧的改编入手,从剧本和历史的互文性、电影和剧本的复调性两方面分析比较戏剧和电影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试图进一步揭示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不朽魅力和电影大获成功的秘密所在.
民国时期的出版评论是在评论主体的评论实践及对自身反省和改变的过程中,加之外界对出版评论的批评的建构力量,不断改善“捧评”“骂评”盘踞的状况,逐步确立的一套从评论理念到评论实践较为完整的规范体系.这直接推动了当时出版文化观的形塑,主要表现在引导建立正确的出版价值取向和推动树立高尚的出版职业道德观两个方面.民国时期出版评论对出版文化观的影响并非单向地促动和推进,两者是彼此影响、共同发展的耦合关系,呈现出一种良性的、动态的“互动互构状态”.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叙事逻辑:其一,加强思想引领,以“入人心”的思想促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二,着力话语转向,以“接地气”的话语促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三,推进数据驱动,以“数字化”的信息促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四,完善媒体融合,以“传得开”的媒介促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