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散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来源 :光明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jifang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围散刺络拔罐对急性期带状疱疹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将64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在局部采用围散刺络拔罐疗法,分别在治疗1、3、5、7次后对痛觉、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13%(25/32)(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85±0.7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32±1.61)分(P<0.05)。治疗组遗留后遗神经痛的比例(6.25%)明显低于对照组(34.38%)(P<0.05)。结论 围散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起效快,治愈率高,有效避免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传统产业直接体现国家和区域的生产力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在新形势下,梳理、总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问题,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以湖北省传统产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调研访谈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定性与定量研究,旨在掌握湖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状,找准制约瓶颈,为加快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目的:观察循经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循经刺结合穴位注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每组各29例,观察并对比3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肌电图中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波幅(AMP)、远端潜伏期(DML)指标并进行疗效评定
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在线音频作为轻量级、伴随性的产品传播更加广泛,消费更加便捷,其消费时长和受众群体日益扩大,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和机构青睐。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及海外在线音频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提出在线音频产业发展带给人们的四点启示。
阐述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现状,信息化系统中的问题与智能化改造方案,包括研发设计、办公管理、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的智能化、企业管理系统的改造方案。
带状疱疹(HHZ)是由潜伏在身体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再激活所引起的,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的皮肤病[1]。此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蛇串疮”、“蛇盘疮”、“火丹”。临床上,它主要表现为沿周围神经出现,发生在单侧的小水疱簇,常伴有显著的神经痛。
学位
文章以新媒体时代的博物馆传播策略为切入点,针对新媒体时代对博物馆传播工作的影响进行论述,探讨苏州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采取的传播策略,并为新媒体时代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的传播策略提出相关建议。文章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苏州博物馆在开发文创产品品牌价值和打造全媒体传播平台方面的经验,以及故宫博物院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定位和传播渠道选择方面的可取之处。通过对两者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新媒体时代中央苏区
目的 探讨二味拔毒散外用联合火针加艾灸疗法对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症状及皮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等综合疗法,观察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二味拔毒散外用联合火针加艾灸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皮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
通过对传统改性沥青中改性材料缺陷的简单介绍,进而对沥青改性新材料展开了分析,之后以此为基础,分别探讨了超活化胶粉改性材料的制备,以及利用该材料制备改性沥青的工艺流程。最后通过相应的试验方法,对超活化胶粉改性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改性沥青性能提供支持。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9例胸腰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43例和正中入路组46例。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进行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治疗,正中入路组进行正中入路GS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切口内残腔大小,对比内固定前和内固定后5 d的伤椎高度、C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