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贸易政策的选择必然对世界贸易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贸易政策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我国应当采用管理贸易这种次优的贸易发展模式。理由是,我国目前处在一个贸易摩擦的特殊阶段,选择这个贸易政策有利于我国合理的避免贸易摩擦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不利局面,保障我国经济健康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 贸易摩擦 管理贸易 贸易政策
当今世界需要自由的贸易环境,而不是保护贸易。我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但是,现实却是一些国家打着自由贸易的幌子,实际上则进行的是保护贸易。目前我国虽是贸易大国却还不是贸易强国,完全进行自由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我国还应该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制定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贸易政策,既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还不招致他国的打击报复。
一、管理贸易综述
1.管理贸易理论的内涵
对管理贸易内容的研究,国内外不同学者也是有不同的侧重点。国外学者主要从三方面理解管理贸易:一种解释为,管理贸易是受非关税壁垒控制的贸易,等同于“公平贸易”范畴,采取管理贸易的部门是那些生产能力过剩的部门;而有的学者提出了较为清晰的解释,即管理贸易是政府为管理本国经济,以及国家之间经济而有意识对贸易与投资的直接干预;也有的学者认为,管理贸易是受政府政策控制的贸易。国内学者对于管理贸易的研究虽然也都有不同的侧重方面。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认为管理贸易具有政府干预性质。
“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它既要遵守战后贸易自由化规则,又要采取特别保护的措施。”所以,本文对“管理贸易”的理解是这样的:指世界上各贸易主体在最大化由国际分工引致的比较利益这种偏好的过程中,为有效解决合作中的冲突,以及实现相互合作的潜在利益,所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将该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政策。
2.管理贸易理论的特点
(1)博弈性。管理贸易理论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博弈的结果。一国由于生产技术、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要素禀赋等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一个国家贸易政策的结果或偏自由贸易,或偏保护贸易,偏向程度也有差异。这种差异性就体现在双方博弈的结果上。因此,管理贸易的运行总是贯穿着博弈,具有博弈性。
(2)具有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双重性。管理贸易是有组织的自由和协调的保护,具有双重性。当全球贸易协调与合作得到较大发展及认同时,管理贸易就更体现出自由贸易的特性;当全球贸易协调不足或各国保护过分时,管理贸易就会体现出保护贸易的特性。
(3)管理贸易在形式上的多样性,以及实施的复杂性。管理贸易总是在不断地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根据各国所实施贸易行为的预期而博弈着,同时由于具有自由与保护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它在形式上的多样性及实施的复杂性。
(4)“国家权力”国际化。当一国加入某一国际经济协调性组织时,总会丧失一部分国家的权力。这是一种“国家权力”国际化的体现。“国家权力”国际化是管理贸易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我国应该实施管理贸易政策
我国现在处于贸易摩擦的高峰期(见下表),贸易摩擦的存在给我国贸易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损失了一部分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面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潮流,我国首先应该顺应这个历史潮流。但是完全的贸易自由化对于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那么,我国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合理的解决贸易摩擦,贸易政策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条件及环境下,我国解决贸易摩擦的最佳手段就是实施管理贸易政策。
从国际角度来看,我国可以实施管理贸易政策,这主要是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极大动摇,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世界各国产业间、产业内贸易与投资的增加;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协调的加强,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强化。
从我国自身的角度出发,我国应该实施管理贸易政策。一方面中国正在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能与世界通行的贸易制度相接轨的自由贸易制度。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过渡的时期,在追求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不可能牺牲自身的国家利益。因为贸易自由化作为一种建立在全球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理想目标,不可能在一国得到实现。如果某一国自行实施门户完全洞开,必然会严重损害本国的产业和贸易利益。
数据来源:根据WTO秘书处公布的反傾销数据加以整理。
三、我国采用管理贸易政策的绩效研究
1.我国从管理贸易政策中所能获得的好处
第一,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完善和加强会促进我国贸易的发展。管理贸易是要在自由贸易原则基础上,协调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各国间的贸易关系将在多种WTO协议或协定的约束基础上有协调地展开自由竞争。
第二,中国将受到管理贸易传导作用的影响。对外贸易具有传导作用。中国在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也将会受到国际管理贸易传导作用的影响。
第三,中国企业的贸易机会增加。管理贸易是以协调为重要内容的贸易体制。这种体制尽管不是纯粹的自由贸易,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管理贸易也为世界各国的企业提供了有协定或协议保护的贸易机会和市场,为这些企业竞争的合理性、合法性提供了保证。因此,那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销售渠道畅通,信息灵通,拥有全球战略的企业因竞争能力强而能更好地利用贸易机会、开拓市场。
第四,促使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近二十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为一个国家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是世界各国实施管理贸易的重点,另一方面该产业领域中的“大多数公司都是全球游戏者,它们在大范围内进行销售、生产,甚至连科技研究也分散在世界各地。它们通过战略同盟网和合资等方式与外国竞争者的联系愈益增多。” 于是导致的结构是,管理贸易的干预使得高新技术源头国家投资研发,而技术外溢性又导致成果的外化。由此,我国可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外溢促进本国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升级,并以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品换代,突破传统加工制造业和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受到制约的障碍,促进科技与生产的一体化,从而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真正实现“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第五,促使中国尽快完善外贸法规体系。中国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目前还不完善。管理贸易要求各国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建立在相互协调、监督与合作的基础上,这也就要求中国的外贸法规要尽快的完善,尽快实现与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的接轨,以利用国际市场际遇,保障对外经贸交往,维护贸易正当权益。
2.管理贸易政策的实施给我国贸易发展带来的阻碍影响
首先,中国也会受到管理贸易负面传导作用的影响。发达国家连续不断出现经济危机,以及经济“滞胀期”导致的经济衰退和波动势必对希望平稳发展经济的中国产生负向传导作用。尤其是在1997年发生的东亚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竞争与抑制作用。对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制裁”与报复行为将会从原先的一国扩及到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所有成员国。这大大增加了我国与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协商和谈判难度。
再次,管理贸易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构成威胁。管理贸易在对各国企业提供贸易机会的同时,也会使那些只重贸易,不重生产经营方式与观念落后的企业丧失许多贸易机会。对中国来说,那些不完全具备国际经营条件的中、小型企业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美):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宫占奎 朱彤等著:国际贸易趋势与中国政策选择[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
[3]王厚双:贸易战离中国有多远[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4]崔日明 王厚双 王韶玲:入世与中国外经贸发展战略调整[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5]赵 谨:全球化与经济摩擦[M].商务印书馆,2002
[6]李 群:管理贸易理论文献综述[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2005(2)
[关键词] 贸易摩擦 管理贸易 贸易政策
当今世界需要自由的贸易环境,而不是保护贸易。我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但是,现实却是一些国家打着自由贸易的幌子,实际上则进行的是保护贸易。目前我国虽是贸易大国却还不是贸易强国,完全进行自由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我国还应该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制定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贸易政策,既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还不招致他国的打击报复。
一、管理贸易综述
1.管理贸易理论的内涵
对管理贸易内容的研究,国内外不同学者也是有不同的侧重点。国外学者主要从三方面理解管理贸易:一种解释为,管理贸易是受非关税壁垒控制的贸易,等同于“公平贸易”范畴,采取管理贸易的部门是那些生产能力过剩的部门;而有的学者提出了较为清晰的解释,即管理贸易是政府为管理本国经济,以及国家之间经济而有意识对贸易与投资的直接干预;也有的学者认为,管理贸易是受政府政策控制的贸易。国内学者对于管理贸易的研究虽然也都有不同的侧重方面。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认为管理贸易具有政府干预性质。
“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它既要遵守战后贸易自由化规则,又要采取特别保护的措施。”所以,本文对“管理贸易”的理解是这样的:指世界上各贸易主体在最大化由国际分工引致的比较利益这种偏好的过程中,为有效解决合作中的冲突,以及实现相互合作的潜在利益,所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将该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政策。
2.管理贸易理论的特点
(1)博弈性。管理贸易理论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博弈的结果。一国由于生产技术、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要素禀赋等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一个国家贸易政策的结果或偏自由贸易,或偏保护贸易,偏向程度也有差异。这种差异性就体现在双方博弈的结果上。因此,管理贸易的运行总是贯穿着博弈,具有博弈性。
(2)具有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双重性。管理贸易是有组织的自由和协调的保护,具有双重性。当全球贸易协调与合作得到较大发展及认同时,管理贸易就更体现出自由贸易的特性;当全球贸易协调不足或各国保护过分时,管理贸易就会体现出保护贸易的特性。
(3)管理贸易在形式上的多样性,以及实施的复杂性。管理贸易总是在不断地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根据各国所实施贸易行为的预期而博弈着,同时由于具有自由与保护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它在形式上的多样性及实施的复杂性。
(4)“国家权力”国际化。当一国加入某一国际经济协调性组织时,总会丧失一部分国家的权力。这是一种“国家权力”国际化的体现。“国家权力”国际化是管理贸易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我国应该实施管理贸易政策
我国现在处于贸易摩擦的高峰期(见下表),贸易摩擦的存在给我国贸易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损失了一部分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面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潮流,我国首先应该顺应这个历史潮流。但是完全的贸易自由化对于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那么,我国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合理的解决贸易摩擦,贸易政策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条件及环境下,我国解决贸易摩擦的最佳手段就是实施管理贸易政策。
从国际角度来看,我国可以实施管理贸易政策,这主要是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极大动摇,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世界各国产业间、产业内贸易与投资的增加;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协调的加强,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强化。
从我国自身的角度出发,我国应该实施管理贸易政策。一方面中国正在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能与世界通行的贸易制度相接轨的自由贸易制度。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过渡的时期,在追求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不可能牺牲自身的国家利益。因为贸易自由化作为一种建立在全球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理想目标,不可能在一国得到实现。如果某一国自行实施门户完全洞开,必然会严重损害本国的产业和贸易利益。
数据来源:根据WTO秘书处公布的反傾销数据加以整理。
三、我国采用管理贸易政策的绩效研究
1.我国从管理贸易政策中所能获得的好处
第一,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完善和加强会促进我国贸易的发展。管理贸易是要在自由贸易原则基础上,协调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各国间的贸易关系将在多种WTO协议或协定的约束基础上有协调地展开自由竞争。
第二,中国将受到管理贸易传导作用的影响。对外贸易具有传导作用。中国在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也将会受到国际管理贸易传导作用的影响。
第三,中国企业的贸易机会增加。管理贸易是以协调为重要内容的贸易体制。这种体制尽管不是纯粹的自由贸易,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管理贸易也为世界各国的企业提供了有协定或协议保护的贸易机会和市场,为这些企业竞争的合理性、合法性提供了保证。因此,那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销售渠道畅通,信息灵通,拥有全球战略的企业因竞争能力强而能更好地利用贸易机会、开拓市场。
第四,促使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近二十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为一个国家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是世界各国实施管理贸易的重点,另一方面该产业领域中的“大多数公司都是全球游戏者,它们在大范围内进行销售、生产,甚至连科技研究也分散在世界各地。它们通过战略同盟网和合资等方式与外国竞争者的联系愈益增多。” 于是导致的结构是,管理贸易的干预使得高新技术源头国家投资研发,而技术外溢性又导致成果的外化。由此,我国可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外溢促进本国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升级,并以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品换代,突破传统加工制造业和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受到制约的障碍,促进科技与生产的一体化,从而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真正实现“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第五,促使中国尽快完善外贸法规体系。中国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目前还不完善。管理贸易要求各国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建立在相互协调、监督与合作的基础上,这也就要求中国的外贸法规要尽快的完善,尽快实现与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的接轨,以利用国际市场际遇,保障对外经贸交往,维护贸易正当权益。
2.管理贸易政策的实施给我国贸易发展带来的阻碍影响
首先,中国也会受到管理贸易负面传导作用的影响。发达国家连续不断出现经济危机,以及经济“滞胀期”导致的经济衰退和波动势必对希望平稳发展经济的中国产生负向传导作用。尤其是在1997年发生的东亚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竞争与抑制作用。对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制裁”与报复行为将会从原先的一国扩及到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所有成员国。这大大增加了我国与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协商和谈判难度。
再次,管理贸易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构成威胁。管理贸易在对各国企业提供贸易机会的同时,也会使那些只重贸易,不重生产经营方式与观念落后的企业丧失许多贸易机会。对中国来说,那些不完全具备国际经营条件的中、小型企业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美):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宫占奎 朱彤等著:国际贸易趋势与中国政策选择[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
[3]王厚双:贸易战离中国有多远[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4]崔日明 王厚双 王韶玲:入世与中国外经贸发展战略调整[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5]赵 谨:全球化与经济摩擦[M].商务印书馆,2002
[6]李 群:管理贸易理论文献综述[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