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MB-200型转向架构架强度与结构优化仿真分析

来源 :实验技术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应用于CRH380A型动车组上的SKMB-200型动力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基于UIC615-4标准计算4种模拟运营工况载荷及一种超常载荷,继而确定仿真分析所需的边界条件.静强度仿真结果表明:模拟运营工况下,构架的最大应力分别为225.7、209.0、250.3和196.2 MPa,超常载荷工况下构架的最大应力为307.6 MPa,均小于构架主材料SMA490BW型耐候钢的许用应力.在超常载荷工况下进行结构优化分析,分别设定侧梁上下盖板和内外侧板的厚度为设计变量、最大等效应力为约束条件、构架最小质量为目标函数.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构架总质量减少109kg,较优化前降低6.8%;构架最大等效应力为329.98MPa,仍满足其强度要求.对构架结构参数的优化可有效降低SKMB-200型转向架的簧下质量,进而提升其动力学性能,可为动车组转向架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针对电子数据取证课程特点,分析了实训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设计了一套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实训平台。该平台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整合了电子数据取证课程中的基础性实验,开发了具有创新实践特点的综合探究性实训项目。除了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实训平台应用于学生科研创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国2008年开始推进的城市棚户区改造运动,是一项针对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有利于拉动投资与消费需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工程,深刻影响着城市社会空间的转型升级与分异重构。根据2008—2020年南京主城区434个棚户区改造前后的社会空间属性差异,在整体掌握南京棚户区改造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棚户区改造产生的城市社会空间重构效应。研究发现:在多主体、多驱力共同作用下,南京城市
该文使用赝热光源进行无透镜关联成像实验,并设计了适用于获得系统相干时间的简单测量方案。实验测量结果和理论证明显示,赝热光源的横向尺寸对相干时间没有明显影响,而用来产生赝热光源的毛玻璃转速对相干时间影响明显。不同相干时间的赝热光源进行关联成像实验,所得图像质量不同。
本文基于2019年苹果手机供应商数据,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构建全球化城市网络,将具有全球化职能的专业城市与世界城市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运用社会网络与社区发现方法,研究了研发型、生产型、代工服务型城市网络的节点中心性、整体拓扑结构、社群结构及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苹果手机零部件的全球化城市网络均具有多中心与多样化、节点等级化、联系外部化特征,网络中"明星"节点高权力—高声望并存且权力总体高于声望;(2
土地等资源的确权流转开启了资本在乡村地域的循环,资本类型与农地用途之间按市场原则重新匹配。本文建构了资本循环作用于农地流转的理论框架,并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结合村级多源数据,实证了中国大城市近郊农地流转的微观空间格局及机理。在理论层面,研究揭示出不同类型资本流向不同农地用途,形成不同的资本循环模式,并通过"资金实力"或"经济附加值"影响农地流转率;在实证层面,研究发现村级农地流转率的分布具有明显的
该文围绕高性能X射线康普顿散射成像需求,开展了大视场、高分辨率Schmidt物镜的研发及成像实验研究.基于光学设计,研制了分离式的Schmidt物镜,解决了物镜在子午方向和弧矢方
声学检测技术是无损检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在卓越工程师班该课程“超声Lamb波检测”部分教学中,融合理论分析、虚拟仿真和实验测试环节,设计了航空复合板材超声Lamb波检测的教学案例,揭示理论、仿真与实验的相互联系,通过多种方式展现知识点,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分析探索能力,锻炼了动手能力。
经济地理学者对于新兴产业的产生区位长期存在争论,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探究其区位规律既是重要的学科问题,又对国家培育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梳理"区域产业分叉"和"区位机会窗口"的观点,辨析出知识流动是影响新兴产业区位的关键点;以燃料电池产业为例,结合"相关多样化"假说的观点,采用面板空间自回归模型对知识基础的具体影响进行测度,结论如下:(1)北京、上海、大连是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的三大知识流动中
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功率放大器(功放)的非线性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将共享功放线性化平台引入射频电路课程实验教学,将抽象难懂的非线性理论以及线性化过程转化为可视化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该文对预失真模块、线性化系统、共享平台搭建以及测量实例等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讲解,希望有助于学生对射频电路实际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就需要从产业关联视角考察中国工业的空间格局。集聚是工业在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把测度两两配对产业集聚的结对集聚指数和测度两两配对产业关联度的投入产出表相结合,首次构建集聚关联指数和关联集聚指数,以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空间关联性的差异和出现差异的原因。通过整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二位数行业数据发现,一个区域出现结对集聚的配对产业数多不意味着该区域的集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