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一生戎马倥偬,历经沧桑,他的命运与中国近代历史息息相关,他的故事充满时代气息。但在戎马之外,彭德怀有太多值得书写的故事:你看的到他铁骨铮铮,看不到他背后的细腻与柔情;你看的到他无儿无女,看不到他对侄子侄女的关怀备至;你看的到他饱经磨难,看不到他背后的坚韧与坚持。
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戎马之外——你所不知道的彭德怀”主题活动在彼岸书店举行。《不信青史尽成灰》的作者滕叙兖、朱德元帅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原红三军团总指挥部直属党委书记赵品三之子赵于平、彭德怀先生的侄女彭钢少将的丈夫袁世杰等嘉宾出席了活动,并与读者展开对话,为我们讲述那些险些被时光湮灭的彭德怀元帅的真实事迹。
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戎马之外——你所不知道的彭德怀”主题活动在彼岸书店举行。《不信青史尽成灰》的作者滕叙兖、朱德元帅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原红三军团总指挥部直属党委书记赵品三之子赵于平、彭德怀先生的侄女彭钢少将的丈夫袁世杰等嘉宾出席了活动,并与读者展开对话,为我们讲述那些险些被时光湮灭的彭德怀元帅的真实事迹。
彭德怀脾气大
只对上面的人对战士没有
滕叙兖:我们一般的老百姓对彭总的了解,因为他是一个军事家,是一个统兵打仗的元帅,印象中他是很粗犷的,讲话都是很有威严的。实质上我接触了他的亲人,接触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彭总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对老百姓,对他自己的亲人,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你都想象不到,他其实像个老母亲一样。彭德怀落难以后,在吴家花园住了六年一个月零28天。在这期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他光伺候月子就伺候了三次。他的大侄女彭梅魁生第二个孩子和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就在吴家花园坐月子。彭德怀像个老妈妈一样伺候月子,要洗尿布、喂牛奶、抱孩子。那个时候正是经济困难时期,吃不饱肚的时候,好在彭德怀会种田,他在吴家花园里开荒种菜,还养鱼,帮彭梅魁度过了难关。 还有黄公略的女儿,叫黄岁新,她生第二个孩子后,也是彭总开着车,把她接到吴家花园坐月子。你想,一个元帅,却有着老妈妈一样的细心、慈心。这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
所以说,彭德怀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叱咤风云,他指挥千军万马打仗,但是在生活当中,他是非常非常有爱心的。他出身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身上总是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架子,对人非常和蔼。有人说彭德怀脾气大,那是对上面他发脾气,那是有的,但是对下面对战士没有。
我采访杨凤安的时候,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很感人。在朝鲜战争的时候,彭总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时候,有次出来遇到哨兵,他说你给我站住,把鞋脱了。哨兵不解,他说我要摸摸你的鞋。他要看看战士的鞋里头垫没垫鞋垫,是不是够暖和。 战士不敢,说我脚臭啊。彭德怀说你脱脱,你赶快脱。脱了以后他拿手探进去摸一摸,发现战士的鞋里头很潮。天气冷,冻脚啊!所以他下令,必须给每个战士发两副鞋垫替换。 他就细到这样的程度。
彭总始终把自己放在人民当中,没有一点架子,不像现在我们的一些高官,远远地脱离群众。所以我觉得彭总的人格是非常伟大的。
朱德孙子回忆爷爷与彭总
鲜为人知的三个故事
朱和平:第一个小故事 :1950年,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我们马上就要出征了,是1950年的10月22号,彭总挂帅出征。在出征前,我的爷爷奶奶带着我的父亲母亲,在中南海专门请彭老总吃一顿饭,为他壮行。在座的还有毛主席,有周总理,有少奇同志、尚昆同志,等等。据我母亲回忆,彭总是最后一个到的,到场之后,双手一插,来回来去地踱步,久久不肯入座。这么多领导都坐好了,他却站着,而这是请他吃饭。他久久不入座,眉头紧蹙,实际上他是在思考挂帅出征的问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缓解紧张的气氛,总理笑着说:“彭总啊,总司令家的菜好香啊!赶快坐下吃吧!”毛主席也开起了玩笑,他聊起了红楼梦大观园,指着总理说:“你是国家的大管家啊!”又指着我爷爷说:“你是军队的大管家。”这样大家一聊天,谈笑风生,气氛一下就缓和了,彭总也高高兴兴地入座了。因为这是我母亲第一次和这么多领袖一起吃饭,而且是请彭总,所以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们的印象中,爷爷奶奶也经常请一些老战友老同志吃饭,比如黄继光的母亲,但是这么多领导人一起专门请一个人吃饭,就这么一次,就是给彭总出征壮行。
第二个小故事:1952年夏,彭总从朝鲜战场回国汇报工作,到北京后没来得及休息,就风尘仆仆赶到中南海丰泽园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有个特点,喜欢夜里工作,所以汇报结束后,已快黎明了。我爷爷因为是军人,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一般不熬夜,所以他没有参加夜里的汇报。当彭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招待所,卫士向他报告,朱总司令来了。当时是凌晨,朱老总一般很少这么早起,他是专门去看彭总的。彭总也是军人出身,和我爷爷一样,非常注意军容仪表,会见客人时,总要规规矩矩地正好衣冠,唯独对我爷爷是例外,因为他们太熟悉太亲近了。而且彭总非常了解我爷爷,知道他这么早赶来,可能有急事,所以他穿着衬衣就迎了出来。见面后,爷爷把一套洗得干干净净的衬衣衬裤递给彭总,就说了一句话:“我的,可能不合身,凑合穿吧。”彭总穿上后,就说了两个字:“还行。”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就像亲兄弟间的交流,令在场的工作人员深深地感动。
第三个小故事:1959年庐山会议,彭总受到了批判,爷爷认为彭总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认识问题,不是反党集团的问题,在会上为彭总讲了公道话,也受到了牵连。庐山会议后,彭总被迫搬出中南海永福堂。说起永福堂,我们家刚进北京时就住在中南海的永福堂。后来因为永福堂院子特别小,我们家人口多了以后,就搬到西楼大院的乙楼。巧的是,彭总从朝鲜回国后,住进了永福堂。永福堂和西楼大院只隔了一条马路,所以我们散步时常能碰到彭总一家。庐山会议以后,彭总就搬到了吴家花园。爷爷不避嫌,多次利用周末带我们爬香山的机会,去看望彭总。在当时那种历史情况下,彭总虽然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但已经很少有人去看他。经常去看望他的,其实就三人,一个是我爷爷,一个是尚昆同志,一个是汪东兴同志。
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戎马之外——你所不知道的彭德怀”主题活动在彼岸书店举行。《不信青史尽成灰》的作者滕叙兖、朱德元帅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原红三军团总指挥部直属党委书记赵品三之子赵于平、彭德怀先生的侄女彭钢少将的丈夫袁世杰等嘉宾出席了活动,并与读者展开对话,为我们讲述那些险些被时光湮灭的彭德怀元帅的真实事迹。
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戎马之外——你所不知道的彭德怀”主题活动在彼岸书店举行。《不信青史尽成灰》的作者滕叙兖、朱德元帅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原红三军团总指挥部直属党委书记赵品三之子赵于平、彭德怀先生的侄女彭钢少将的丈夫袁世杰等嘉宾出席了活动,并与读者展开对话,为我们讲述那些险些被时光湮灭的彭德怀元帅的真实事迹。
彭德怀脾气大
只对上面的人对战士没有
滕叙兖:我们一般的老百姓对彭总的了解,因为他是一个军事家,是一个统兵打仗的元帅,印象中他是很粗犷的,讲话都是很有威严的。实质上我接触了他的亲人,接触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彭总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对老百姓,对他自己的亲人,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你都想象不到,他其实像个老母亲一样。彭德怀落难以后,在吴家花园住了六年一个月零28天。在这期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他光伺候月子就伺候了三次。他的大侄女彭梅魁生第二个孩子和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就在吴家花园坐月子。彭德怀像个老妈妈一样伺候月子,要洗尿布、喂牛奶、抱孩子。那个时候正是经济困难时期,吃不饱肚的时候,好在彭德怀会种田,他在吴家花园里开荒种菜,还养鱼,帮彭梅魁度过了难关。 还有黄公略的女儿,叫黄岁新,她生第二个孩子后,也是彭总开着车,把她接到吴家花园坐月子。你想,一个元帅,却有着老妈妈一样的细心、慈心。这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
所以说,彭德怀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叱咤风云,他指挥千军万马打仗,但是在生活当中,他是非常非常有爱心的。他出身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身上总是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架子,对人非常和蔼。有人说彭德怀脾气大,那是对上面他发脾气,那是有的,但是对下面对战士没有。
我采访杨凤安的时候,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很感人。在朝鲜战争的时候,彭总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时候,有次出来遇到哨兵,他说你给我站住,把鞋脱了。哨兵不解,他说我要摸摸你的鞋。他要看看战士的鞋里头垫没垫鞋垫,是不是够暖和。 战士不敢,说我脚臭啊。彭德怀说你脱脱,你赶快脱。脱了以后他拿手探进去摸一摸,发现战士的鞋里头很潮。天气冷,冻脚啊!所以他下令,必须给每个战士发两副鞋垫替换。 他就细到这样的程度。
彭总始终把自己放在人民当中,没有一点架子,不像现在我们的一些高官,远远地脱离群众。所以我觉得彭总的人格是非常伟大的。
朱德孙子回忆爷爷与彭总
鲜为人知的三个故事
朱和平:第一个小故事 :1950年,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我们马上就要出征了,是1950年的10月22号,彭总挂帅出征。在出征前,我的爷爷奶奶带着我的父亲母亲,在中南海专门请彭老总吃一顿饭,为他壮行。在座的还有毛主席,有周总理,有少奇同志、尚昆同志,等等。据我母亲回忆,彭总是最后一个到的,到场之后,双手一插,来回来去地踱步,久久不肯入座。这么多领导都坐好了,他却站着,而这是请他吃饭。他久久不入座,眉头紧蹙,实际上他是在思考挂帅出征的问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缓解紧张的气氛,总理笑着说:“彭总啊,总司令家的菜好香啊!赶快坐下吃吧!”毛主席也开起了玩笑,他聊起了红楼梦大观园,指着总理说:“你是国家的大管家啊!”又指着我爷爷说:“你是军队的大管家。”这样大家一聊天,谈笑风生,气氛一下就缓和了,彭总也高高兴兴地入座了。因为这是我母亲第一次和这么多领袖一起吃饭,而且是请彭总,所以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们的印象中,爷爷奶奶也经常请一些老战友老同志吃饭,比如黄继光的母亲,但是这么多领导人一起专门请一个人吃饭,就这么一次,就是给彭总出征壮行。
第二个小故事:1952年夏,彭总从朝鲜战场回国汇报工作,到北京后没来得及休息,就风尘仆仆赶到中南海丰泽园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有个特点,喜欢夜里工作,所以汇报结束后,已快黎明了。我爷爷因为是军人,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一般不熬夜,所以他没有参加夜里的汇报。当彭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招待所,卫士向他报告,朱总司令来了。当时是凌晨,朱老总一般很少这么早起,他是专门去看彭总的。彭总也是军人出身,和我爷爷一样,非常注意军容仪表,会见客人时,总要规规矩矩地正好衣冠,唯独对我爷爷是例外,因为他们太熟悉太亲近了。而且彭总非常了解我爷爷,知道他这么早赶来,可能有急事,所以他穿着衬衣就迎了出来。见面后,爷爷把一套洗得干干净净的衬衣衬裤递给彭总,就说了一句话:“我的,可能不合身,凑合穿吧。”彭总穿上后,就说了两个字:“还行。”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就像亲兄弟间的交流,令在场的工作人员深深地感动。
第三个小故事:1959年庐山会议,彭总受到了批判,爷爷认为彭总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认识问题,不是反党集团的问题,在会上为彭总讲了公道话,也受到了牵连。庐山会议后,彭总被迫搬出中南海永福堂。说起永福堂,我们家刚进北京时就住在中南海的永福堂。后来因为永福堂院子特别小,我们家人口多了以后,就搬到西楼大院的乙楼。巧的是,彭总从朝鲜回国后,住进了永福堂。永福堂和西楼大院只隔了一条马路,所以我们散步时常能碰到彭总一家。庐山会议以后,彭总就搬到了吴家花园。爷爷不避嫌,多次利用周末带我们爬香山的机会,去看望彭总。在当时那种历史情况下,彭总虽然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但已经很少有人去看他。经常去看望他的,其实就三人,一个是我爷爷,一个是尚昆同志,一个是汪东兴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