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我认为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从教学评价改革的要求,还是从实际教学出发,都有必要对作文评语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作文评语中存在的问题 评语写作要求 针对性 审美性 启发性
作文评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作文评语,主要指书面评语。书面评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在认真阅读、用心体会的基础上,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导,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师生间心灵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文评语不是写作教学的结束,而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做文”和“做人”的一个新的开始。本文主要针对狭义的作文评语做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
1、作文评语在实际教学中被忽视。近年来,许多教师在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这些改革看起来既丰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形式,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批改的积极性,还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了出来,推进了我们作文教学的改革步伐。但是一些教师就此干脆省掉评语,只是简单批个“阅”字,或者给个分数等级,却忽略了作文评语的积极作用,使得习作的反馈信息只能在学生间循环。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的作文课堂讲评也只能针对习作训练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这样,学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既不利于学生对写作的领悟,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作文评语在实际教学中被当作任务。语文教师通常带两个班的语文课,一本一本、逐字逐句地批改写评语着实是一项很费时间、精力的工作。尽管这样,一些学生却偏偏不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辛苦写出来的评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就塞进自己的书包了事。加之有些教师对作文评语的作用欠缺足够的认识,这个环节就很容易被当成是一个工作任务而不是作文训练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的指导路径。这极不利于学生发扬优点、修正错误。
3、写作指导与人格塑造失衡。我在分析学生习作评语实例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作文评语仅仅围绕本次习作训练的目标,就学生本次习作中表现出来的写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比如“语句不够通顺”或“记叙文应该按照记叙文六要素展开”等评语,只是为了写作而批改,对学生在作文中感情的倾诉缺乏关注,失去了师生间心灵交流的良机。另外就只是针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略谈一二而已,如“你是一个学习很认真的孩子”或者“写的不错,继续努力”之类。评语要兼顾指导学生做文和做人,偏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4、评语写作中鼓励极端化。新的课程评价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提倡在教育教学评价中融入人文关怀,要求教师的教学评价在承认并接纳个体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关心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关怀、生命关怀。但是,一些教师却把作文评语中的人文关怀简单地等同为单一发现学生的优点,等同为时时处处赞扬,不敢有一点批评的气色,把作文评语写成了表彰辞,表现在作文评语中就是鼓励极端化。这种不从写作训练的需要入手,偏离写作教学的目标,为关怀而关怀,为赞扬而赞扬,其实是钻进了单纯鼓励的死胡同。
二、作文评语写作的要求
作文评语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方式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是从字里行间了解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因此评语除了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外,本人认为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性。案例:老师的毅力不是通过他的具体言行表现出来的,而是由你说出来的。要记住,如果离开了事实,离开了描写,离开了细节,你的议论再好,也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作文中的议论,犹如烹调时的作料,有它,可以使白开水成为靓汤,但光有作料并不能煲汤!习作缺乏事实,缺乏细节,老师的结论是“空空儿”。
案例是针对学生习作表现出来的多空洞议论的问题,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作了形象的讲解,末尾更以金庸笔下的一个人物“空空儿”作结,寓意深刻,充满智慧还不乏诙谐。评语虽直击文章症结,却无生硬之感,倒让学生在微笑中欣然改过。能使学生闻弦歌而知雅意,提高其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充满机智的语言难道不也是美的评语吗?当然,相关的优秀案例还很多,篇幅所限,此处不能一一列出。
2、针对性。案例:一位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句:“照片上一口大铜缸。它放在大门外的左侧,它的宽和高度大约都是一米,红日给它镀上了一层灿灿的金光。”教师针对这一句批语道:“名称、位置、大小、高度、色彩,一句话包含了这么多东西,这就叫言之有物了。”案例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说明性文字所写的评语。教师不仅把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具体化了,还在充分肯定之后道出了缘由。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在这些方面会更加注意,自然有利于他以后的写作了。
3、启发性。案例:一位有特色的中学生,又用文字真切地写出了这种特色。这些心灵的独白,和她“花似的微笑”一样,流露出如歌如诗的情思。带着微笑写出的练笔,别人也会带着微笑来读的。案例中的末句可以说是教师内心感悟、诚情指点诗意化的表述了。这样,学生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进而悟出道理,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评语中存在的问题 评语写作要求 针对性 审美性 启发性
作文评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作文评语,主要指书面评语。书面评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在认真阅读、用心体会的基础上,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导,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师生间心灵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文评语不是写作教学的结束,而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做文”和“做人”的一个新的开始。本文主要针对狭义的作文评语做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
1、作文评语在实际教学中被忽视。近年来,许多教师在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这些改革看起来既丰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形式,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批改的积极性,还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了出来,推进了我们作文教学的改革步伐。但是一些教师就此干脆省掉评语,只是简单批个“阅”字,或者给个分数等级,却忽略了作文评语的积极作用,使得习作的反馈信息只能在学生间循环。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的作文课堂讲评也只能针对习作训练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这样,学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既不利于学生对写作的领悟,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作文评语在实际教学中被当作任务。语文教师通常带两个班的语文课,一本一本、逐字逐句地批改写评语着实是一项很费时间、精力的工作。尽管这样,一些学生却偏偏不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辛苦写出来的评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就塞进自己的书包了事。加之有些教师对作文评语的作用欠缺足够的认识,这个环节就很容易被当成是一个工作任务而不是作文训练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的指导路径。这极不利于学生发扬优点、修正错误。
3、写作指导与人格塑造失衡。我在分析学生习作评语实例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作文评语仅仅围绕本次习作训练的目标,就学生本次习作中表现出来的写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比如“语句不够通顺”或“记叙文应该按照记叙文六要素展开”等评语,只是为了写作而批改,对学生在作文中感情的倾诉缺乏关注,失去了师生间心灵交流的良机。另外就只是针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略谈一二而已,如“你是一个学习很认真的孩子”或者“写的不错,继续努力”之类。评语要兼顾指导学生做文和做人,偏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4、评语写作中鼓励极端化。新的课程评价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提倡在教育教学评价中融入人文关怀,要求教师的教学评价在承认并接纳个体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关心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关怀、生命关怀。但是,一些教师却把作文评语中的人文关怀简单地等同为单一发现学生的优点,等同为时时处处赞扬,不敢有一点批评的气色,把作文评语写成了表彰辞,表现在作文评语中就是鼓励极端化。这种不从写作训练的需要入手,偏离写作教学的目标,为关怀而关怀,为赞扬而赞扬,其实是钻进了单纯鼓励的死胡同。
二、作文评语写作的要求
作文评语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方式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是从字里行间了解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因此评语除了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外,本人认为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性。案例:老师的毅力不是通过他的具体言行表现出来的,而是由你说出来的。要记住,如果离开了事实,离开了描写,离开了细节,你的议论再好,也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作文中的议论,犹如烹调时的作料,有它,可以使白开水成为靓汤,但光有作料并不能煲汤!习作缺乏事实,缺乏细节,老师的结论是“空空儿”。
案例是针对学生习作表现出来的多空洞议论的问题,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作了形象的讲解,末尾更以金庸笔下的一个人物“空空儿”作结,寓意深刻,充满智慧还不乏诙谐。评语虽直击文章症结,却无生硬之感,倒让学生在微笑中欣然改过。能使学生闻弦歌而知雅意,提高其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充满机智的语言难道不也是美的评语吗?当然,相关的优秀案例还很多,篇幅所限,此处不能一一列出。
2、针对性。案例:一位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句:“照片上一口大铜缸。它放在大门外的左侧,它的宽和高度大约都是一米,红日给它镀上了一层灿灿的金光。”教师针对这一句批语道:“名称、位置、大小、高度、色彩,一句话包含了这么多东西,这就叫言之有物了。”案例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说明性文字所写的评语。教师不仅把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具体化了,还在充分肯定之后道出了缘由。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在这些方面会更加注意,自然有利于他以后的写作了。
3、启发性。案例:一位有特色的中学生,又用文字真切地写出了这种特色。这些心灵的独白,和她“花似的微笑”一样,流露出如歌如诗的情思。带着微笑写出的练笔,别人也会带着微笑来读的。案例中的末句可以说是教师内心感悟、诚情指点诗意化的表述了。这样,学生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进而悟出道理,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