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热议,各种地方美食火了、淘宝上的地方特产也都署上了“舌尖”字样。它为什么能红遍大江南北,并开拓出了纪录片的商业疆土,观众说“它让我隔着屏幕也闻到了香气”,专家说“它强调了普通人的情感表达”。美食到底距离我们有多远?请读者们跟随小编的脚步走遍全国各个城市,一起去瞧一瞧舌尖上的地方美食。
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北京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后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等。
用料:
新鲜羊肚350克,香菜、葱花、芝麻酱、醋、酱油、辣椒油、豆腐乳、卤虾油各适量。
做法:
1.将羊肚洗净,分割成肚领、肚蘑菇、肚散丹、肚葫芦、肚板和食管。
2.撕净肚面上的油和有草芽一面的皮;将肚散丹、肚板、肚蘑菇、肚葫芦上的薄膜撕去,顺着肉纹切成条,再横切成小条。
3.将香菜切末儿连同葱花、芝麻酱、醋、酱油、辣椒油、豆腐乳和卤虾油一起放入碗内调匀。
4.锅内半锅凉水用旺火烧沸,下入羊肚,用漏勺搅拌,肚散丹氽5秒钟,肚板氽7秒钟,肚蘑菇、肚领、肚葫芦约汆8秒钟,食管约氽12秒钟,熟后捞入盘子,蘸着调料即可食用。
豆汁
豆汁是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它其貌不扬,却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爱,原因在于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用料:
绿豆1000克,水适量。
做法:
1.将绿豆杂质筛净,淘洗干净,放入盆内用水浸泡十几小时(水量要比绿豆高出2倍)。待豆皮用手一捻就掉时捞出,加水磨成稀糊。
2.在稀糊内加入浆水(即前几次制作豆汁、淀粉时撇出的清水)并逐次加凉水过滤。
3.把粉浆倒入大缸内,经过一夜沉淀,白色的淀粉就沉淀到缸底,上面是一层灰褐色的黑粉,再上一层即是颜色灰绿、质地较浓的生豆汁,最上层是浮沫和浆水。撇去浮沫和浆水,把生豆汁舀出,在煮之前还需再沉淀一次。夏季沉淀6小时,冬季沉淀一夜。沉淀好后,撇去上面的浆水。
4.锅内放入少许凉水,用旺火烧沸后倒入生豆汁,待豆汁逐涨并将溢出锅外时,立即改用微火(此时不能用旺火,否则会成麻豆腐),随吃随盛。
炒肝
炒肝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的特色。北京天兴居制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所谓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除了肝,还有肥肠,肥肠一般还比肝更多一些。最后放淀粉,因为比较浓稠,要不停搅拌,还是挺有“炒”的感觉的。
用料:
肥肠300克,猪肝150克,口蘑汤、猪骨汤、料酒、淀粉、酱油、花椒、大料、桂皮、小茴香、香叶、葱、姜、蒜各适量。
做法:
1.肥肠焯水:肥肠处理干净后在锅内倒凉水,凉水中加入肥肠、花椒和料酒待锅开后焯水5分钟。
2.将焯水后的肥肠改刀放入锅中,加水(加水的量以刚刚没过食材为准,切忌过多)、料酒、花椒、大料、桂皮、香叶、小茴香(略多)、葱、姜,煮40分钟,滤掉调料待用。
3.猪肝焯水:将猪肝切薄片,用清水反复冲洗揉搓至无血污(猪肝略带白色为准),锅内倒凉水,凉水中加入花椒,待锅开后加入料酒和猪肝,20秒后关火(用筷子搅动以便受热均匀),搅动30秒后捞出。
4.炒肝制作:锅中倒入猪骨汤、口蘑汤、煮肥肠汤、肥肠,以酱油调色,开锅后10分钟加入猪肝,同时调入淀粉勾芡,最后多撒些蒜末儿出锅即可。
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北京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后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等。
用料:
新鲜羊肚350克,香菜、葱花、芝麻酱、醋、酱油、辣椒油、豆腐乳、卤虾油各适量。
做法:
1.将羊肚洗净,分割成肚领、肚蘑菇、肚散丹、肚葫芦、肚板和食管。
2.撕净肚面上的油和有草芽一面的皮;将肚散丹、肚板、肚蘑菇、肚葫芦上的薄膜撕去,顺着肉纹切成条,再横切成小条。
3.将香菜切末儿连同葱花、芝麻酱、醋、酱油、辣椒油、豆腐乳和卤虾油一起放入碗内调匀。
4.锅内半锅凉水用旺火烧沸,下入羊肚,用漏勺搅拌,肚散丹氽5秒钟,肚板氽7秒钟,肚蘑菇、肚领、肚葫芦约汆8秒钟,食管约氽12秒钟,熟后捞入盘子,蘸着调料即可食用。
豆汁
豆汁是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它其貌不扬,却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爱,原因在于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用料:
绿豆1000克,水适量。
做法:
1.将绿豆杂质筛净,淘洗干净,放入盆内用水浸泡十几小时(水量要比绿豆高出2倍)。待豆皮用手一捻就掉时捞出,加水磨成稀糊。
2.在稀糊内加入浆水(即前几次制作豆汁、淀粉时撇出的清水)并逐次加凉水过滤。
3.把粉浆倒入大缸内,经过一夜沉淀,白色的淀粉就沉淀到缸底,上面是一层灰褐色的黑粉,再上一层即是颜色灰绿、质地较浓的生豆汁,最上层是浮沫和浆水。撇去浮沫和浆水,把生豆汁舀出,在煮之前还需再沉淀一次。夏季沉淀6小时,冬季沉淀一夜。沉淀好后,撇去上面的浆水。
4.锅内放入少许凉水,用旺火烧沸后倒入生豆汁,待豆汁逐涨并将溢出锅外时,立即改用微火(此时不能用旺火,否则会成麻豆腐),随吃随盛。
炒肝
炒肝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的特色。北京天兴居制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所谓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除了肝,还有肥肠,肥肠一般还比肝更多一些。最后放淀粉,因为比较浓稠,要不停搅拌,还是挺有“炒”的感觉的。
用料:
肥肠300克,猪肝150克,口蘑汤、猪骨汤、料酒、淀粉、酱油、花椒、大料、桂皮、小茴香、香叶、葱、姜、蒜各适量。
做法:
1.肥肠焯水:肥肠处理干净后在锅内倒凉水,凉水中加入肥肠、花椒和料酒待锅开后焯水5分钟。
2.将焯水后的肥肠改刀放入锅中,加水(加水的量以刚刚没过食材为准,切忌过多)、料酒、花椒、大料、桂皮、香叶、小茴香(略多)、葱、姜,煮40分钟,滤掉调料待用。
3.猪肝焯水:将猪肝切薄片,用清水反复冲洗揉搓至无血污(猪肝略带白色为准),锅内倒凉水,凉水中加入花椒,待锅开后加入料酒和猪肝,20秒后关火(用筷子搅动以便受热均匀),搅动30秒后捞出。
4.炒肝制作:锅中倒入猪骨汤、口蘑汤、煮肥肠汤、肥肠,以酱油调色,开锅后10分钟加入猪肝,同时调入淀粉勾芡,最后多撒些蒜末儿出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