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变异性与撤机困难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dkaj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变异性与撤机困难的关系,为未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困难撤机结局患者的风险评估与干预提供新方向。

方法

抽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并完成治疗与随访的9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全部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变异性;依据困难撤机结局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两组吸痰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困难撤机结局的关系。

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吸痰前后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每5 min 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吸痰后的总频谱(TF)、低频(LF)、高频(HF)低于吸痰前,LF/HF高于吸痰前(P<0.05)。9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困难撤机者25例,发生率为26.04%;发生组吸痰后的TF、LF、HF低于未发生组,LF/HF高于未发生组(P<0.05),其他基线资料及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TF、LF、HF、LF/HF均是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困难撤机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OR均>1,P均<0.05)。

结论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心率变异性若显示有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困难撤机结局高风险,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尽早给予合理干预,对减少患者死亡、延长生存时间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其活动情况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该文以宿迁为考察区域,以城市和乡村为研究尺度,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访谈的研究方法
阴道年轻化手术的目的是改善阴道松弛及其继发症状,提升外生殖器美观度,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阴道年轻化手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比较α脑波音乐疗法与放松训练在局麻上睑下垂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8月至11月,将局麻下行上睑下垂矫正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术前指导患者深吸静息式全身肌肉放松方法;观察组(n=30)术中播放患者所选的α脑波音乐曲目。对比两组患者就诊当天、术前(进入手术室时)、术中(手术开始30 min)、术后(离开手术室前)的生命体征,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手术医生对患者术中配合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就诊当天及术前的生命体征,术前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两组均无统
目的:探讨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后骨折移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98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性别、就诊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患侧是否为利手侧、治疗前桡骨短缩程度和掌倾角、桡骨远端背侧是否粉碎、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固定后患肢是否悬吊、是否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外固定时间及骨折移位情况等信息。按照骨折移位情况将患者分为移位组和未移位组,先对2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移位组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 MIPPO)治疗老年肱骨干长斜形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MIPPO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65~85岁,中位数72岁。均为闭合性长斜形骨折;左侧28例,右侧14例;中上段骨折30例,中下段骨折12例。根据AO骨折分型标准,A型9例、B型26例、C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7d,中位数3.5d。随访观
目的探索甘油/明胶基水凝胶(GG水凝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明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加入可食用甘油以增强其稳定性及保水性,制备了新型甘油/明胶基水凝胶。检测GG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并进一步探索其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GG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试验证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以在GG水凝胶中存活并增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GG水凝胶的皮肤创口未见明显炎症反应,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GG水凝胶具有优异的生物学性能,在皮肤创面的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目的探讨Foxc2基因对MC3T3-E1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并初筛其下游的靶基因。方法将多个成骨诱导因子作用于MC3T3-E1细胞,明确Foxc2的表达。采用慢病毒plenti-Foxc2及plenti-EGFP转染MC3T3-E1细胞,构建MC3T3-E1Foxc2+及MC3T3-E1EGFP。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olt检测成骨生物标志物Runx2的水平。通过ALP和ARS染色观察Foxc2过表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电子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53例,均接受手术切除联合术后电子线照射治疗(4 Gy/次,1次/d,连续治疗5 d),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分析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治愈46例,显效5例,治疗有效率96.23%(51/53)。1例患者出现创面延期愈合,4例患者出现皮肤红斑,2例患者出现局部色素沉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21%(7/53)。结论手术切除联合电子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04(miR-20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相同方案治疗7 d,出院后并随访1年,依据随访结束时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随访期间再入院及病死患者)和预后良好组。询问、记录并比较两组基
皮肤创面修复有多种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有关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研究日益增多,大量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皮肤创面修复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皮肤组织再生领域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