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瘟防治研究的初步报告

来源 :植物病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fv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薯瘟是一种具有十余年历史的病害,不仅严重地威胁着广西东南部几县的甘薯生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广东西南部和广西毗鄰的几个县的甘薯生产。甘薯瘟是一种枯萎类型的病害,是侵染維管束的脉管病害,首先侵染插条与土壤接触部位,先呈水漬狀,继而变黑腐爛并向上發展,叶色不正常或呈黄色而萎垂。此时薯藤的不定根根尖脫皮并开始腐爛,最后全株枯死。如在結薯块后才受病,除薯藤显现枯萎現象外,可向薯塊發展而呈褐色条斑,最后变黑腐烂,發出刺鼻臭辣气味。瘟薯的病原初步認为是由细菌和镰刀菌所致。细菌中可分为白色粘滑型,黄色粘滑型,白色干绉型和黄色干绉型;鐮刀菌中包括白色气生菌丝型,白色菌丝基層稍呈紫紅色型,粉紅色菌丝基層呈紫紅色型,无气生菌丝型等。但究以哪类为主导,抑系并發性呢?仍須进一步研究。薯瘟病原的傳播,初步認为有三种方式:带病薯块和薯苗,病土,及昆虫(如小象鼻虫等),其中以前二种較为肯定,后一种則仅属可能,仍有待+于进一步試驗观察。甘薯各品种間确具有不同的抗病性能,如台农三号的抗病性較强而产量最高,又能抗旱,台农46号的抗病性最高,但产量則較低,因而台农三号是最有希望的品种,但在岑溪試驗地,会略有發現蔓割病(可能是薯瘟病原之一),临桂試驗田也会發生过多次。老藤繁殖会降低同一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值得我們注意。在旱地和水田不同試驗地上所得結果,可初步说明發病情况很不一致,追肥与不追肥处理的發病率也不一致。藥剂处理种苗效应不显著,翻晒土壤及二种种植法試驗结果不一致,想与試驗方法、試驗地不同和供試品种不同有密切关系。薯瘟的發生与發展和高温潮湿有密切关系,而这些气候因素对于植株的早期生??長壮健及增强抗病性也有关系。初步建議,在北流地区以立秋(8月上旬)种植較为适当。从临桂雁山、北流和岑溪三处的气候記录,和薯瘟开始發生与最后發生日期的記录看来,可以初步說平均气温23.4—28.4℃最适于薯瘟的發生。相对湿度平均在80%以上亦适于本病的發生。由此可見,在临桂雁山地区,薯瘟可能是容易發生的,不过停止發病日期会提早10—20天。其他地区如有相似气温与湿度情况,那也是会發生薯瘟的。根据二年試驗結果和調查所得情况,初步提出防治薯瘟的办法如次:(1)应采取种薯和种苗的檢疫措施,禁止病区的种薯运往無病地区,以防蔓延;(2)选育抗病品种为主,結合先进的栽培管理法;多施草木灰,适当施用石灰,根外追肥,适期种植等,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避免病害的侵染,保証丰产。目前在岑溪及北流地区,可先推广种植“台农三号”品种,并提倡以薯塊育苗,切勿采用老藤繁殖,以避免植株的衰退,减少薯瘟的發生。
其他文献
目的从T细胞中获得更多含PH结构域编码序列的新基因。方法 采用低严谨核酸杂交技术,根据T细胞中已知的PH结构域的分子设计探针,对人T细胞淋巴瘤cDNA文库进行筛选。结果 在筛选过程中得到了
美国华盛顿州大学,在小麦上应用化学杀雄剂“艾斯勒尔”(Ethrel)获得初步成功。大田试验区的小麦,在孕穗期喷射此药后,当代即发生雄性不育。在此处理小麦的旁边种植其它品种
麦蛾(Sitotroga cerealla Oliv.)为贮粮的危险害虫之一,由於寄主的广泛性和一年多化性,故它对贮粮所造成的损失,仅次於米象和谷象,它可将粮粒蛀空,使粮食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均
苜蓿是牲畜的优质饲草,是作物的良好前茬,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最好牧草。所以新疆有“苜蓿长过腰,牲畜不跌膘”、“种几年苜蓿,收几年好麦”、“一亩苜蓿三亩田,连种三年
槐花球蚧Eulecanium Kuwanai Kanda~(**)多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中卫、灵武、青铜峡、盐池等市县,严重为害小叶杨、白榆、国槐、刺槐、旱柳、箭杆杨、复叶槭、苹果
为了经济而有效地预测地下害虫,摸清其种类、数量及发生规律,从而找出防治成虫的适期,我场于1972年进行了黑光灯(其装置法请参阅本刊1972年第12期第14页——编者注)诱测地下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泌尿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肾脏移植与透析中心,每年完成数百例肾移植手术,连续三年每年肾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和亲属肾移植例数居全国第一。所属的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979年以来,全国大量发生的林木病虫害有一百多种,为害面积一亿亩上下,每年因病虫损失的木材生长量至少,1000万立方米。1980年发生松毛虫面积4,700万亩。据典型调查,松林遭
春雷霉素发现以来,广大贫下中农、革命科技人员为了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先后在上海的郊区、福建的龙岩、浙江的温岭和黄岩等地区进行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