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啼笑因缘》对扬州弹词的影响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弦歌声声叹古今,琵琶三弦韵味长。扬州弹词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历史记载,明末清初大说书家柳敬亭,不但善于说评话,同时也擅长唱扬州弹词。任何一门优秀的传统曲艺形式,想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定是“人书俱佳”。人是指从事这门艺术的艺人或演员,以扬州弹词为例,从柳敬亭开始到清代的“八大红伞”,再到近代的张慧侬、张慧祥兄弟,扬州弹词的艺术光彩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是熠熠生辉。而同样的,还要有好的书目。正如扬州评话中有“王派《水浒》”“康派《三国》”,每一部大书都能福泽几代说书人,不仅成为他们登台表演的保留书目,更是曲艺艺术生生不息的传承基础。

传统艺术“十部弹词九相思” 现代弹词急需“出人出书”


  扬州弹词的传统书目,纷繁璀璨,而到了近代,则以张慧侬、张慧祥兄弟整理出的“张氏六宝”作为主打,分别是《玉蜻蜓》《珍珠塔》《双金锭》《落金扇》《双珠凤》《刁刘氏》。这些书目从古至今,流传甚广,经过张氏兄弟的整理提高,也成为了扬州弹词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经典书目。传统书目的内容,大多讲述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社会家庭的生活故事,借以扬善惩恶,褒忠贬奸。民间就有“十部弹词九相思”的说法。
  艺术需要传承,对于曲艺艺术而言,一部新的书目,能够代表传统艺术的自我创新以及对现代审美的更高适应。在观众们已经耳熟能详的才子佳人故事外,也需要出现新的书目,来吸引更多的观众。现代的扬州弹词演员,也曾创作过一些新的书目,如取材《聊斋志异》的《席方平》,取材电影的《李双双》等。这些新编书目在题材上有很多突破,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多创新,但总体而言,这些新书和传统书目有着同样的令人感兴趣的共同点。而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啼笑因缘》。
  由当代曲艺演员沈志凤从苏州评弹移植而来的《啼笑因缘》,不仅让扬州弹词有了海纳百川的吸纳精神,更是融入了扬州弹词本身的艺术特色,让《啼笑因缘》成为了现代扬州弹词书台上的一朵奇葩。更为重要的是,《啼笑因缘》的出现,为扬州弹词艺术的现代发展,提供了“出人出书”的最好示范,为扬州弹词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注脚。

从小说文本到弹词艺术?从苏州评弹到扬州弹词


  当然,中国人对《啼笑因缘》的了解,首先是从小说开始的。小说《啼笑因缘》是现代文学史上号称“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的代表作。该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通过旅居北京的杭州青年樊家树与天桥卖唱姑娘沈凤喜的恋爱悲剧,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一个社会侧面。书中的主要人物有樊家树、沈凤喜、关秀姑、何丽娜、刘德柱、关寿峰等,个个性格鲜明,形象突出。
  从小说文本,到弹词书台,这本身就需要弹词演员进行二度创作,不仅要保留故事的梗概,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设计大量的唱词唱腔,从读者去读,到听众去听,需要纯熟的艺术转换技巧。首先将《啼笑因缘》搬上弹词舞台的是苏州评弹。经过改编,故事也有了改变:大学生樊家树和天桥卖唱的姑娘沈凤喜相爱,但是不幸的是,军阀刘德柱看上了凤喜,因此强行霸占凤喜,家树为此失落不已,关秀姑一心想救出凤喜,杀死刘将军。之后凤喜被刘将军虐待得精神失常,关秀姑假意进入将军府做佣人,被刘将军看上,要强娶秀姑,就在秀姑和将军成婚当日,秀姑杀死将军为凤喜报仇。凤喜被救出送进精神病院,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凤喜恢复正常,家树内心宽慰,最终和门当户对的何丽娜小姐成婚,秀姑和凤喜相依为命。
  而扬州弹词结缘《啼笑因缘》还要归功于沈志凤,正是她拜苏州弹词名家蒋云仙为师,又在张慧侬的帮助下,参照苏州弹词名家姚荫梅的演出本,将《啼笑因缘》搬上了扬州弹词的书台。
  同为评弹艺术,扬州弹词和苏州评弹既有相似,也有区别。苏州评弹唱腔多变,流派纷呈,多以弹唱见长。而扬州弹词的特点,则是“表”“肖”“巧”“袅”。“表”就是说表,“肖”就是酷肖,“巧”就是巧妙,“袅”就是袅娜。这是一种说唱艺术,和苏州评弹各有千秋。在陈汝衡先生《说书史话》中所说:“据一位老听客告诉我,他曾听过苏、扬两地的《珍珠塔》,扬州的《珍珠塔》弦词内容却格外细腻生动。”
  而在书目创新方面,近年来却是苏州评弹走在前列。40多年来,苏州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长篇、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其中,《啼笑因缘》也是杰出的代表作。

首次移植《啼笑因缘》 赋予扬州艺术特色魅力


  沈志凤结缘《啼笑因缘》,开始是从江苏电台中播出的广播书场,一段蒋云仙的《初进将军府》。其故事曲折动人,人物性格鲜明,让沈志凤听了之后欲罢不能。随后,她用录音机录下全本的《啼笑因缘》,并试着用扬州话进行改编,在书台上很受欢迎。随后,机缘巧合之下,她也正式拜在蒋云仙门下,系统学习《啼笑因缘》,并以扬州弹词的方式赋予了这本书以全新的面貌。
  在蒋云仙的弟子之中,多有学习《啼笑因缘》的。蒋云仙在上海举办的从艺40周年晚会上,众多弟子登台,都说《啼笑因缘》,沈志凤是唯一一位用扬州弹词演绎《啼笑因缘》选段《雪地会鳳》的徒弟。在满台的吴侬软语之中,扬州弹词独有的清脆利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至今,这本《啼笑因缘》还在各种演出中频频亮相,这已经成为现代扬州弹词的著名书目。无论是书场大书,还是展演演出,一段《啼笑因缘》,总是如此引人入胜,博得满堂喝彩。对于扬州弹词艺术而言,移植《啼笑因缘》也为近现代的扬州弹词艺术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能量。这种移植姐妹艺术,并赋予独特的扬州弹词风格的方式,无疑为接下来的扬州弹词艺术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案例。

弹词新人不断涌现?助推摘下两朵“牡丹”


  出书,这是《啼笑因缘》对扬州弹词艺术的推动。而更为重要的是,《啼笑因缘》助推了扬州弹词新人演员们的出现。
  2008年,笔者获得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而获奖的书目,就是《啼笑因缘》中的选段《误入师长府》。这段书对我的影响可谓不言而喻。而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扬州弹词艺术的魅力。   在笔者学习《啼笑因缘》之前,觉得说书就是背书,单纯模仿老师,自己也没有多大乐趣。而笔者在学习了《啼笑因缘》之后,才感到弹词艺术原来如此精妙,如此有趣。可以说,正是《啼笑因缘》,让我真正爱上了扬州弹词艺术。
  一开始,笔者是听了中国曲协副主席、苏州弹词名家盛小云演出的《误入师长府》,当时在心中就产生了无比浓烈的兴趣。这段书里,出场人物众多,人物性格迥异,既有温柔可人的沈凤喜,也有嚣张跋扈的刘军阀。每个人物的形象都需要依靠演員一个人的表现去呈现。对于演员而言,既有难度,也有挑战。而当笔者能够在师父的指导下,惟妙惟肖表演出来时,那种内心的成就感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样,当笔者凭借《误入师长府》一段书,成为扬州曲艺史上首位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时,那种内心的激动真是难以言表。可以说,没有《啼笑因缘》就没有我的“牡丹奖”。在我获奖之后,这段《误入师长府》依然是一直演出的书目,而且无论是在扬州,还是在外地,这段书能够吸引很多观众们的追捧。这段书比较成熟,能够迅速锻炼年轻的弹词演员。经过十多年的舞台磨炼,如今的我登台演出,不再是对师父的简单模仿,而是真正走入人物内心。这段书对于弹词演员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如何通过表演处理人物关系,都有着教科书一般的作用。
  从《啼笑因缘》中受益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同为扬州曲艺研究所的青年弹词演员康康,也跟随沈志凤老师学习。她所学的《雪地会凤》让她拥有了扎实的说现代书的底子。诸如笔者、康康这一代的弹词演员,都是从学校里学书就从传统书目开始的,比如上述的“张氏六宝”。而从《啼笑因缘》开始,则是接触到了现代书。现代书的人物性格、故事走向,突破了以往“十部弹词九相思”的窠臼,打开了塑造新人物的途径,这对于现代弹词演员能够与时俱进,创作表演现代书目,有着显而易见的帮助作用。有了《啼笑因缘》的底子,康康以一部现代书《秋海棠》选段,为扬州曲艺摘得第二座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的奖杯。可以说,这两座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的奖杯,都和《啼笑因缘》息息相关。这部移植过来的现代书,不仅“栽培”出两朵“牡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弹词演员说书的能力,拓宽了弹词演员表演的视野。
  艺术需要进步,在移植学习苏州评弹《啼笑因缘》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扬州弹词和苏州评弹相比,还存在某些方面的差距。比如在曲牌的丰富性上,扬州弹词以【三七梨花】【沉水】【琐南枝】为主,而苏州弹词流派之多、唱腔之丰,是目前扬州弹词难以比拟的。这些也都需要我们这些青年弹词演员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力争多出《啼笑因缘》这样的佳作,出人出书,再创高峰。
  (责任编辑/陈琪颖)
其他文献
看了王德华老师的博文《农家子弟更要眼光看远一些》,心中颇为沉甸甸的。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懵懵懂懂地选择专业,不知道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 只知道外在的需求,不懂得自己的内心需要,这实在是一种教育的浪费。  外在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曾几何时,外贸是金饭碗,高分尖子齐聚外贸学院,现在放开了,从事外贸的生意人如同过江之鲫,什么人都可以是外贸专家,我们的外贸专业价值几何?也有外语专业的黄金岁月,结果也就是一名
期刊
一、平动与转动,公转与自转  “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历来所见的月面,都是同一面。更确切地说,在地球上不同时刻、不同地点看到的月面范围略有不同,综合这些不同时刻,原则上总共有59%的月面可以在地球上看到。月球要始终面向地球,就要求月球既有平动(绕地球的公转),又有转动即自转(绕其自身轴的转动),而且二者要有相同的转动周期,这一点其实黄秀清博主已经用图画表示得很清楚了。不学物理的读者可能对平动和转动
期刊
日光照射在南极冰原上熠熠生辉。46岁的冰川学家斯拉韦克·图拉兹克(Slawek Tulaczyk)在斜射的夏日阳光中眯缝着眼睛,眺望着180米外的那出好戏。  一架海格力斯军用运输机搁浅在冰面上,它的雪橇冻在了雪里,无法起飞。就刚才,这架飞机放下了图拉兹克和其他12名工作人员,还有大约4.5吨重的装备。这些人来到这里,为的是探索地球上未经探索的最后一块疆域。这片看似平坦的雪原之下,堆积着近800米
期刊
一、借势启程  我国旧时代的启蒙读物,尽管有其内容上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但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毕竟是传授基本知识、进行道德教育且有易诵易记特点的通俗教材,所以虽然历经数百年乃至千余年,仍然受到读者欢迎。其中如《三字经》被视为风靡世界的华夏八大古籍之一,近年且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儿童道德丛书之一。在我国古代,以《三字经》为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儿童启蒙读本。  旧时代的启蒙教育第一阶段从集中识字开始,
期刊
历史是对先前已逝事物的有教养的记忆,是个不该被抛弃的思想源泉。在2月20日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在这一重要指示中,習近平总书记一方面明确
期刊
习近平同志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保存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共识,但总的来说,这项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曲艺艺术因口传心授的主要传承模式和以方言为基础的艺术特点,总体呈现出广而散、多而杂的存世特点
期刊
粤曲是粤语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粤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相当的养分。“由于粤语说唱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为粤剧粤语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其创腔方法、撰词经验更被粤剧参照运用。”①就唱式而言,粤曲中“到目前为止,不外是梆黄、歌谣、曲调、牌子、杂曲、念白、锣鼓、谱子及佛曲等。所有这些唱式,各自成系统,所以也可称为各个不同的‘体系’。”②白榄就是念白体系中“一种有节奏、有脚韵和句逗比较整齐的说白……北方曲艺
期刊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我一直非常渴望有一本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的书籍。这个渴望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笔者在从事曲艺创作中,一直坚持向本民族曲艺艺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西藏曲艺艺术博大精深,种类丰富,形式独特,有许多值得向外推介的东西,但一直都是“养在深闺无人识”,以个人之力写些文章介绍推介,影响很小。二是因为笔者每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看到那么多其他少数民族非常独特的曲艺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天津京韵大鼓演员表演了许多新作品。有些精品历久不衰,成为传世经典。其中长于抒情、如诗如画又生气蓬勃的曲目要数《光荣的航行》了。  京韵大鼓《光荣的航行》来源于弃医从艺的青年词曲家蔡衍棻创作的同名平喉粤曲,又由陈寿荪、朱学颖两位填词高手倾情创作。有几句唱词借鉴了粤曲原句,如“黄鹤楼前飘瑞彩,鹦鹉洲畔披霞裳”,保持江阳辙,大部分是按照京韵大鼓的旋律和句式重起炉灶写就的。 
期刊
在张家港参加中国曲协八届二次理事会暨2021年全国曲协工作会议时,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由中国曲协编撰的《中国曲艺家协会:我们共有的家园》。  前路漫漫,但曲艺人满怀信心,这不仅是因为有伟大的引领,也因为我们能在回首间,看到虚掩的家门和家中热闹的剪影。  “序言”中的这句话直接击中了我的心灵,抬眼间,身边南腔北调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曲艺工作者。那一刻,书中的内容与现实相交织,产生了奇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