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化疗与区域缓释化疗治疗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uol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淋巴化疗和区域缓释化疗(regional extended release chemotherapy, RERC)治疗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 分别取对照组(20例)、淋巴化疗组(20例)和RERC组(20例)直肠癌患者第1、2、3站淋巴结,比较淋巴结内癌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 PI)、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 AI)及AI/PI.结果 各组淋巴结内肿瘤细胞PI、AI、AI/PI比较,淋巴化疗组与其余两组对应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3~7.394,5.372~8.694,4.527~5.436,P<0.05;t=3.128~7.688,3.388~9.615,6.518~13.180,P<0.05);RERC组前两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3、4.927,6.938、6.450,8.839、9.021,P<0.05),与组内第3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2,8.964,5.845,P<0.05;t=3.505、3.353,5.397、4.701,9.039、8.629,P<0.05).对淋巴结肿瘤细胞疗效,淋巴化疗组各站最好,RERC组第1站较好,第2站稍低,第3站最低几乎等同于对照组各站.结论 淋巴化疗在防治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范围和强度优于RERC。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重组LIGHT—Fc基因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抑制效应。方法以脂质体介导LIGHT—Fc基因转染食管鳞癌Eca109细胞,观察基因转染后对Eca109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建立荷瘤裸小鼠模型,分为野生型组(Eca109/Wt)、转空质粒组(Eca109/neo)和实验组(Eca109/LIGHT),每组15只。观察各组成瘤情况和瘤组织的病理表现。结果Eca109细胞中有LIGHT受体
期刊
目的 探讨p27蛋白在Ⅱ期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北京肿瘤医院57例Ⅱ期结肠癌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Pearson X2检验其相关性,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Ⅱ期结肠癌中p27蛋白的高表达率为60%(34/57),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远处转移有关(X2=5.97,5.93
目的 运用改良脂肪清除术处理直肠癌标本,并探讨直肠癌标本直肠系膜内淋巴结的数量、分布及转移规律.方法 选取2003年至2008年就诊于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的60例未经过新辅助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设为研究组,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应用改良脂肪清除技术对标本进行处理.同期对照组50例患者于TME术后取直肠癌标本并采用福尔马林浸泡法固定24 h,常规手工检出系膜淋巴结.研究组直肠系膜被分割为
裘老已经离开我们一月有余了,可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和他相处的点点滴滴、各种片段总是会不自觉地浮现在我眼前,仿佛裘老仍然在我们身边,关心着我的工作和学习.我始终不愿相信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奉献一生、挚爱一生的医疗、教育和科研事业.自从我1979年考上裘法祖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继而于1982年又成为他培养的第1位博士研究生后,我开始长期有机会接触到裘教授.对此,我因能在这样一位大师的精心
期刊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因突发右上腹痛伴发热4 d于2007年9月24日入院.2007年9月19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发热,最高39.5℃,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无恶心、呕吐、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大小便正常,近2个月体质量减轻15 kg。
期刊
期刊
目的 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连续施行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的3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策略.结果 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1.8.术前未发现或未明确诊断而因其他原因于术中或术后发现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共18例(5.2%).肝海绵状血管瘤发病部位以右半肝居多,占16.2%(56/345).肿瘤直径<5.0 cm者占26.5%
目的 建立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瘤的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鼠小肠黏膜层内,当裸鼠体内形成肺转移瘤后重复筛选4次,再将肺转移瘤植入另一只裸鼠小肠黏膜行鼠问连续传代.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 建成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鼠肺转移模型命名为HSIM-0601,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及黑色素复合
患者女,52岁.因上腹部隐痛5 d,突发性加重8 h于2008年7月15日入院.患者伴有头晕,出冷汗.无腹部外伤史.既往有头晕病史但未就诊.体格检查:脉搏118次/min,血压90/70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腹部略隆起;腹肌稍紧,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有压痛、反跳痛,以脐上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
期刊
目的 探讨丹参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冷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灌注冷保存以4℃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实验组加丹参注射液(60 ml/L),对照组不加丹参.保存5 h后植入受体.移植后6 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浆中ALT、AST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