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胆汁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胆汁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黏膜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OJ模型,1周后随机均分为无引流组(不行胆汁引流术),内引流组(行胆汁内引流术)和外引流组(行胆汁外引流术),引流时间1周.以20只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实验共2周,结束时分别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和小肠黏膜组织闭锁蛋白(occludin)及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并观察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大鼠造模后出现明显的OJ表现,二次手术后,内引流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好于无引流组和外引流组.无引流组和外引流组OJ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无引流组与外引流组间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引流组OJ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较无引流组和外引流组明显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引流组和外引流组OJ大鼠小肠黏膜组织occludin及ZO-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外引流组两者表达水平降低较无引流组更为明显(均P<0.01);内引流组OJ大鼠的occludin及ZO-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引流组和外引流组(均P<0.01),且基本接近对照组(均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无引流组和外引流组OJ大鼠肠黏膜结构破坏,大量或中量炎性细胞浸润,而内引流组OJ大鼠组肠黏膜结构完整,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胆汁内引流对OJ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胆汁维持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前后受累胆管的影像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2009年间符合条件的6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复查MRI+磁共
期刊
期刊
目的制备人源性抗角蛋白Feb抗体(HAKFA)脂质体,检测脂质体的体外释放及包裹和游离抗体的活性,探索HAKFA可行的应用途径.方法采用逆相蒸发与钙融合联合法制备HAKFA脂质体,在透
期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65岁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创伤反应.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LC≥65岁患者30例,和同期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65岁以上患者27例
期刊
目的 调查本地腹泻病人和家畜家禽、昆虫苍蝇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及携带情况;通过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来探讨动物带菌与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