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da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关键要把握好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性质和问题的解决这三个层面的要素。
  
  一、问题的来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来源主要来自三方面:教材编者设计的问题,教师设计的思考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从这三个方面考虑问题的设置:
  
  1 教材编者设计的问题
  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思考练习题这块阵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新版语文教材设置的练习题体现了知识性、趣味性、能力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一些思考练习题更注重学生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练习题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另外,新教材还增加了一些课外资料补白,既能激趣,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深层理解。目前,教师在备教时较少关注课后练习题,有些教师对课后练习处理不够重视甚至置之不理。教师如果忽视编排者的意图,忽视这一板块的教学作用。学生学习就会缺少与编者对话这一重要环节,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后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如笔者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在导人课文后,主要围绕“探究,练习”和学生讨论了以下问题:(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请联系实际举几个例子。(结合“探究·练习”一)(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结合“探究,练习”二)(3)在创造力方面,你对自己如何评价?今后有什么打算?讨论问题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完成了几道思维训练题。整个教学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结合“探究,练习”为依托进行教学。
  
  2 教师设计的问题
  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首先,设计的问题要从易到难、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问题的设计应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层次分明。最好能使学生在解决前一问的基础上进而解决下一问,前一问为后一问的解决作铺垫。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使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解疑能力得到提高,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运用问题教学法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再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要设计一些比较新颖、具开放性或启发性的问题,而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或标准答案。比较好的方式是利用一些新颖、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材料,灵活地设计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此举可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兴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引入新课后,笔者用投影片出示有联系的三个问题:(1)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印象是什么?(2)济南的冬天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感觉呢?(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涉及课文的结构、内容、写作手法和主题,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起引导、定向作用。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学生很快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掌握了文章的写作特点,体会到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3 学生提出的问题
  应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尽信书不如无书”、“学需先疑”的观念。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
  第一,教师要使师生互动贯穿课堂本身。要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气氛,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为培养其问题意识创造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欲望。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提出问题,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点拨学生理解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
  第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多一些宽容。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对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及时加以肯定。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幼稚的、古怪的问题一定要持宽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欢迎争辩。通过一步步引导,使学生走出幼稚,培养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第三。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另一方面,遇到拿不准的问题,要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适当露拙,对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和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
  
  二、问题的性质
  
  根据问题的性质,可把问题划分为四个类型:
  一是知识与技能的问题。对于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教师要采取灵活而恰当的方法处理,把重要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分散渗透到各课问题的设计中,适当在教学中加以补充和强化,并重在应用,力求从三个维度正确地处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的问题。如教学《背影》时,笔者结合“探究,练习”第三题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课文从背影描写父亲的外貌、动作、神态,运用了哪些准确生动而又饱含父子深情的词语?你能揣摩出当时儿子看到父亲背影时的感受和心情吗?假如从父亲的正面看,你能否想象并运用恰当的词语描绘父亲的面容、神态、动作?从中你又能否体悟出父亲对儿子怎样的感情呢?在让学生在揣摩、品味、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是语文学习方法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教会他们总结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探取新知识的效率。例如,笔者在教《春》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分析景物需要从哪些方面人手?学生通过对分析过程的总结得出了结论:先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分析,再从描写顺序人手,看作者的观察点,然后再分析作者的文法如修辞、句式等。
  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如笔者在教学《七颗钻石》时,在让学生整体感知全 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文中小姑娘找水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如果你是她会梦到什么?”让学生转变角色,作为一名体验者去想象、感受,渗透了情感、态度的体验,体现了课标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鼓励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四是迁移性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论述:“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熟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论述中强调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强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形成语文迁移能力。例如,在教学魏巍《我的老师》时,笔者创设下面的迁移情境,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探究,进行迁移训练,出示了投影片:(1)都是写“我的老师”,两个学生的情况是否一样?老师的教法是否一样?(2)老师对学生、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是否一样?(3)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何异同?由于所给材料和表达的情感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学生容易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和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教师出示的三个问题自然地把他们带人迁移训练的情境之中,学习结束了,同学们仍沉浸在兴奋之中。可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情境,就会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问题的解决
  
  解决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来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来解决;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概括、归纳。最后由其中一个或几个成员发言来进行;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最后都必须明确地解决问题,有效解除学生的疑惑,达到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但是,强调明确解决问题,并不等于任何问题都必须得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学生对于该问题所存在的疑惑得以解除,至于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符合客观事理就行。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包办,而应把时间、任务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考,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通过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探究。如笔者在教学《伟人的细胞》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贾里的伟人细胞表现在哪里?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为什么贾里实现伟人的三次计划都失败了?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贾里意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每一遍自读,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就让学生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学生有自主读书、深入思考的时间,因此,在交流时,学生有话可说,甚至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认真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对这类问题,一般在鼓励其创新的话语引导下,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关联不紧,建议在课外解决。第二类,与课文内容有关,但没有切中要害、关键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是跟课文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对待这类问题,教师要鼓励提问的学生,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的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有实用价值和实际效果因而值得倡导的一种教学法。
  
  责编 雷 靖
其他文献
2009年南宁市中考历史命题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较为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2009年的命题既能引导学生在解答试题中去探究问题并体现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改变在教学中忽视课程标准、忽视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联系的倾向,对中学历史教学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历史中考命题的特点及趋势    1 注重基础性,突出“双基”(基础知
批评之于人,犹如粮食、空气、水分、阳光,须臾不可或缺;犹如药之于病者,味辛苦,却能祛病强身。批评之于无产阶级政党,犹如一把不可或缺的利器,是解决党内矛盾的基本方法,是增强党的团
我们認为讀者的意見是正确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員会正在一方面加速已定簡字的推行,一方面准备在最近期間提出一批新的簡字。
生动的讲话即使长些,也会让听众感到短;枯燥的讲话即使短些,也会让听众感到长。怎样把话讲得丰富多彩、生动耐听、吸引听众呢?领导者不妨借鉴借鉴相声中的“说、学、逗、唱”艺
<正> 祝师存认为在自学拼音字母时,应该苦学苦练,加上随时请教别人。同时还应该多看一些参考资料。《文字改革》《语文学习》《语文知识》都是必读的资料,特别是《文字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结合本校的实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赋予学校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职责,为学校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提供了平台。为此,学校以体现理想教育、彰显个性化学校文化为特色,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办学特色、构建理想的育人生态为目标,开发实施了校本课程
<正> 12月7日怎样輔导普通話正音教材今天我輔导了五位福建学員,他們多來自閩南地区。听音结果,其共同的語音难点是: (一) 声母j,q,X;(二) 鼻韵尾-n,-ng;(三) 單韵母e:这三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