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经常会遇到一些气质类型非常典型的学生,他们的一些行为常常会给同学、老师和父母造成困扰。班主任除了通过学校的集体教育进行引导纠偏外,还要联合家庭教育的力量,通过家庭教育的个性化指导,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给予家长个性化教育技巧的指导,指导实现师生、亲子共成长。
【机 构】
:
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广化校区学生成长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经常会遇到一些气质类型非常典型的学生,他们的一些行为常常会给同学、老师和父母造成困扰。班主任除了通过学校的集体教育进行引导纠偏外,还要联合家庭教育的力量,通过家庭教育的个性化指导,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给予家长个性化教育技巧的指导,指导实现师生、亲子共成长。
其他文献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作为高品质高中的班主任,更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机会和舞台,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一个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做人和做事两方面,所以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提出了“做人靠谱,做事闭环”的带班理念,并且贯彻在班级事务的方方面面,致力建设一个和谐、奋进、有趣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调查显示,当前的班主任工作由于要求多、压力大、专业性不够,许多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意愿不强烈,发展缺少生涯规划。从建班育人的角度看,班主任必须要确立专业态度、历练道德智慧、树立道德榜样,成为一名智慧的心灵捕手,才能实现自身和职业的价值。
班级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通过活动前的系统性设计,活动中关注体验性全员卷入,活动后重视成长性评价,能有效提升班级活动的赋能感,切实增强建班育人的实效,赋予学生美好的童年经历。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以百年“励实”校训为基,传承“励实”文化,整体建构“励实”青年在场行动的德育场域,以行动为特征,聚焦新时代青年发展,培育“励实”青年核心素养。学校通过搭建校内外德育平台,让学生在德育场域中“移步换景、感同身受”,激发“励实”青年自我生长的力量,为“励实”青年群体的成长提供精准化的专业指导。
江苏省溧阳市永平小学秉持“构筑智慧学园,点亮精彩童年”的办学理念,以“智慧教研”为载体,引领教师智慧发展,培养有灵气的儿童。学校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和“溧阳市教科研基地”的优势,积极开展“智慧教研”活动,创设了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教师成长空间。面对“青年合格型”“成熟特色型”和“创新智慧型”三类教师群体,以“智慧讲坛”“青年教师成长营”“智慧课堂”等阵地为抓手,开展“入格+升格+立格”的“三格”培养。同时,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生力量,通过学术沙龙、线上培训、课堂实践等,不断激
“幸福力养成”系列班本活动基于家长对孩子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当下孩子孤僻、抑郁、焦虑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以班级活动为载体,以培育良好的现实人际互动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立足点,努力打造有助于养成幸福力的外部场域,帮助学生建构积极正向的价值体系,从而获得幸福力。
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的基本哲学假设是“人的品格是可以提升的,人的德性是可教的”。人的品格具有主体性和主动性,须以儿童为中心;具有道德性和统一性,须以美德涵育为指向;具有连贯性和独特性,须一以贯之;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须在实践中体悟。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江阴一中”)作为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的实践者,以“励实青年的在场行动”,以“构建美德场境,实践人人在场”的育人担当,砥砺新时代青年人的品格。
“幸福力养成”系列班本活动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参与的体验性活动,呈现出体验性、系列化、人文化、科学化的特征。通过活动营造启发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外部环境,用以尊重为内核的班级制度规范行为,通过构建班级文化系统涵养精神,在培育具有“幸福力”的人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顾润生:学校为什么将“在场行动”作为学生品格提升的重要抓手?杨晓丽:“十二五”建设期间,江阴市教育局提出了“行动德育”的要求,我校率先响应并推出“行动德育”三年方案,并在全市进行交流。“十三五”伊始,我校进一步明确“在场行动”培养体系的目标,提出培养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学校通过不同场境的营建,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学以致用,并在具体行动中规范言行,提升品行,真正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如何理解和对待劳动,规定了学校教育的基本面貌。古代学校教育鄙弃劳动,使得劳动在整体上处于缺位状态。“十七年”时期,党和政府大力培植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确定为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了激进的劳动教育。改革开放后四十年的学校劳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学校劳动教育发展总体上落后于学校教育发展,受教育者劳动观念与劳动能力发展不平衡。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应该坚持统整思路,推动劳动教育进入国家教育方针,统率学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