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主义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工作探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无论是基于培训主体是“人”这一核心要素,还是考虑发挥“人”的积极性、提高培训实效的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管理都自然应当围绕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来展开。
  关键词:人本主义 教师培训 过程管理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33-01
  
  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在许多企业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小学教师培训作为一项培养人才的工作,更需要确立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以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推进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基于人本主义的教师培训管理观
  
  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兴起了一股人文主义思潮,把人文主义强调的“人文关怀”理念引入管理理论之中,并由此形成了所谓“人本管理”。作为与科学管理的“物本管理”相对应的新的管理理论,“人本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在人文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管理本质的新认识,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是尊重人的权利,激发人的内在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在人本主义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强调以人为主体,树立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思想,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作为管理的主要职责。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指由专门的培训机构或中小学校组织,通过脱产或在岗学习的形式参与培训教学,提高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一项持续性的继续教育工作。多年的培训实践表明:要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就必须充分发挥学员在培训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增强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培训学习。
  近年来我们通过推行教学过程评价管理,采用任务驱动策略加强学员全程管理等方式,对培训前、中、后各环节的工作均设置有具体的管理要求,从而初步形成“以人为本”的培训管理体系。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本,推行教学过程评价
  
  培训管理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的,就是如何提高培训效益。然而,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在通过服务学员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来保障培训质量方面,需要引入过程管理的思想,把评价管理落实到培训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
  1.培训课程实施前的评价工作。培训课程实施前,培训机构在整合教师资源与优化师资结构的同时,根据培训者提供的教学提纲和参考资料对其培训的预期目标、效果进行研究并决定其课程能否准入。改变传统的仅仅是课后评价其得与失的模式,将课程评价的重心前移至课程审查准入阶段,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控制,通过组织具有权威性和具有较强的学科指导能力、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学科专家进行课程评议准入,为培训教学对象的“按需施教”及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2.培训课程实施阶段的教学评价。通过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对教与学的双方实际情况做出价值判断,具有二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培训课程改进提供决策依据;二是促进培训者本身的发展,帮助培训教师提高适应未来培训工作所要求的自身驾驭教学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培训机构要安排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培训班主任全程跟班听课,深入课堂现场观察、了解教学效果,及时召开学员座谈会。班主任要认真听取培训教师的教学过程,观察学员的听课情况,同时利用课余与培训学员直接交流,并在第一时间内与培训教师进行交流,对于部分能立即改进的评价或建议,培训教师可以当场采纳,改变以了过去仅在教学后进行评价的滞后性所带来改进不及时的现象。
  3.培训课程完成阶段的教学评价。从现代培训工作的要求来看,培训即将完成时,需要对培训课程教学及管理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以有助于培训机构及教师在不断总结、反思的基础上驾驭培训教学与管理工作,改变被动的培训工作局面,掌握培训工作的主动权。
  在明确培训学员是综合评价的主体基础上,设计较为完善的培训课程完成阶段的评价体系,以问卷或座谈的形式,给予每一位培训对象参与评价的机会与权利。对课堂教学评价,建立量化的课程评价标准,确定评价项目,项目内容包括培训者的课堂教学态度、内容、方法、效果和总体印象与评价。同时将打分结果反映给培训教师、有关部门,作为对培训者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并将评价结果与培训者业绩考核挂钩。把培训评价与教师行为紧密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培训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提高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保证培训质量。
  
  三、以激励学员为本,加强学员的全程管理
  
  有效激励学员,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任务驱动管理方式,则是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有效策略。
  1.关注教师需要,提出明确的培训任务
  在“任务驱动”的策略当中,提出符合教师需要的“适当而具体的培训任务”是重要一环。首先,培训机构要通过培训前调查问卷、培训中的座谈与交流、培训后意见反馈等各种调研活动,深入了解教师的学习需要,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和培训任务,让培训任务建立在教师的需要和认同之中。第二,在此基础上,任务应落实到具体,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任务;第三,要考虑任务的过程性和连续性,对培训前、中、后各环节制定系列任务;第四要合理地提出任务数量,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极端情况;第五要在培训前使学员明确培训任务,培训实施前组织学员对培训任务进行讨论和学习,使学员对培训任务有明确的理解,对完成培训任务有较好的把握。
  2.运用档案管理,加强任务监控与评价
  良好的“任务驱动”策略,需要连续的监控和评价体系的支持,以防止培训任务游离于监控之外。在明确监控的目标是否科学、适当,是否有效地激励学员主动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我们特别建立了以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培训任务监控体系。教师档案袋,是指用档案袋保存记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学员在一定时期的学习情况(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它不仅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或说明学员在某一时期内所获得知识、能力的真实可见的呈现和存在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励学员主动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以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培训任务评估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二是要注重反馈,并积极改进。在评价的方法上,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建立量化的任务评估标准,对培训任务各个细化项目进行量化统计,从数量上考核学员是否达标;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对学员重要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评定等级。完成评估工作后,要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员及学员的主管部门,作为对培训学员学习情况评价的主要依据,也作为整个培训项目管理及教学效益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
  
  四、以服务学员为本,更新培训管理队伍的思想观念
  
  在全体培训教师中树立“人本主义”思想,是做好培训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要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剖析等方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更新培训管理队伍的思想观念,使全体教师中树立服务学员为本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只有作为管理者的教师树立了“人本主义思想”,才会在管理机制、管理体制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对以人的需要出发的“人本主义思想”有所渗透和贯彻执行,在管理及教学中充分体现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培训理念,鼓动教师参与培训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以管理工作促进培训质量提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祁亚辉.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兼论人本主义在管理理论发展中的地位
  [2]赵立萍.构建教师职后培训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
其他文献
中美英反法西斯盟国在《开罗宣言》中对处置日本海外领地进行了原则规定,盟国的立场和态度充分体现在“三个所有”的规定上。处置日本海外领土中,琉球群岛的地位和定性非常关键
本文主要分析了净化厂房施工图的审查和使用管理,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监理的作用,最后总结了净化厂智能控制和综合效能测试,旨在加强对净化厂房的施工管理。
对比初创时所受的种种质疑,时至今日,欧元已成功地取得世界第二大货币的地位,欧元的成功经验无疑会对东亚地区建立货币联盟带来不小的裨益。本文首先介绍最优货币区的相关理论基
此次铁矿石谈判略有进展只能说明一点,在外购矿、参股矿企是上上之策。中国无法复制日本的模式,参股大型矿企受到各种阻力,参股甚至控股中小矿企也是围魏救赵之举。幸运的是,
期刊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取代了传统的财务审计,成为公共部门关注的焦点。绩效审计近几年在我国各地区纷纷兴起,而其本源性的绩效预算改革却相对滞后。本文从简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各国的高校医疗保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高校医疗保险的模式、经费、服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发现各国高校医疗保险程度参差不齐,具体情况和所在国的经济水
自2005年1月两院两部下发《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以来,河北省作为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省份,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已解矫的社区履刑人员中无一人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对资产的确认以及计量、披露等方面较旧会计准则又更贴近国际惯例,在会计实务操作中也更为科学化。笔者就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以及财务管理的影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日语二外的教学必须有教学特色。本文中从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日语二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要从学情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型企业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为了避免改革和强化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巩固改革和管理的成果,推动企业更快发展,就应把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