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攻坚克难,全面夯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136172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区敢为人先、拼字当头的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夯实了基础。
  1.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长期以来,粤东西北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较为落后,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难点。为此,坚持以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均衡。一是实现老区山区小学改造全覆盖。针对广东省革命老区绝大多数在山区、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 2002-2004年,省财政共安排下达95520万元改造3184所老区小学,基本完成了老区山区小学危房改造。同时,珠三角6个市捐资10920万元综合改造364所老区小学。二是实现危房改造全覆盖。2006年,全省抽调专人组成100多个核查小组详细摸查农村中小学危房情况。2007年,实施农村中小学C、D级危房校舍的改造工程。共拆除危房11804栋、维修危房5628栋、新建校舍7568栋,总投入29.2亿元。三是实现“薄弱学校”改造全覆盖。从2014年起,将“全面改薄”工作与教育创强、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工作统筹起来,坚持补短板,兜网底,一校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全面改薄”工作。四是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2013年,制定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统一标准。同时,科学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撤并程序和行为,并对布局保留的农村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的建设与管理提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省教育督导室将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作为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的必达指标,有力地推动了建设的加快。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98.99%。
  2.破解城镇化进程带来教育资源结构性不足问题
  近年来,广东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规模迅速增加。2015年,全省城镇人口达7454万,占总数的68.71%,比2010年提高2.51个百分点。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导致城镇教育资源结构性不足,出现新的入学难、想择校等问题。针对这一新问题,广东积极探索破解之道,努力解决城镇区域“有书读,读好书”问题。一是大力实施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强化政府统筹,适应区域受教育人口变化趋势,新建、扩建、改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增加学位供给。2015年全省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数、学位数分别为6794所和1030万个,比2010年增加1867所和103万个,分别增长27.48%和14.97%。二是创新建立学区发展与管理模式。各地在就近入学的基础上,探索在城镇区域内试行学区制,实行划片招生,组成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协作体,推动实现学区内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揭阳市揭东区坚持“城区引领,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按照城区格局和人口分布状况,把城区教育划分为城西、城北、城东及中心区四个学区,将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实行多校协同、资源整合的学区治理结构,推动学区内学校之间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城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3.多渠道解决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跨县(市、区)流动的非户籍学生为437.9万人,约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5.8%。除了规模大、增长快导致地方财政和土地建设压力大外,随迁子女还存在流动强、分布集中、珠三角地区入学需求矛盾大等突出困难。为攻破这一难点,省委、省政府把保障随迁子女在粤入学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坚持“两为主”要求和“一市一策”原则,努力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一是探索完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按照一市一策的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珠江三角洲各市主要探索随迁子女积分制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办法,欠发达地区则多采取就近免试入学方式就读公办学校。努力扩大公共服务,探索向民办学校购买义务教育学位。截至2015年春季学期,深圳市各区投入资金20亿元左右,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54万个。二是实现随迁子女免费义务教育经费全覆盖。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全省普通中小学(包括民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包括随迁子女在内)全部纳入省财政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范围,珠三角有关市还结合本地财政实际提高了补助标准。三是挖掘公办中小学学位潜力。通过新建扩建公办学校、调整中小学布局等办法,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增加公办中小学学位。201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有5市非户籍学生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比例超过50%,粤东西北地区有5市非户籍学生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比例超过80%;全省共有51.6%的非户籍学生就读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规模达226.1万人。
  4.大力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间、校际间的不均衡,最核心的就是城乡师资队伍水平的不均衡。为此,广东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系统推进打组合拳,努力建设一支安教、乐教、能教、善教的乡村教师队伍。一是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2007年在全国率先实施“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到粤东西北地区乡村学校任教的本、专科毕业生每年退费6000元,本科退4年、专科退3年。目前,已为欠发达地区乡村学校补充4.2万名合格教师,其中,20%以上是乡村学校紧缺的英、体、音、美、学前教育等学科的教师;5年服务期满后98%以上“上岗退费”教师继续留在当地任教。鼓励地方政府与师范院校合作,定向培养乡村学校“一专多能型”教师。建立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或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可以通过考察的方式直接引进。二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水平。2008年率先实施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县域内教师与公务员相当、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相当),省财政每年安排近10亿元专项资金给予奖补。目前,全省已基本实现“两相当”,“十二五”期间粤东西北地区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增长了2倍多。率先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从2013年起,在全省范围实施乡村教师岗位津贴(2016年改为生活补助)政策,补助标准不低于人均500元/月并逐年提高到2016年不低于人均800元/月。2015年,全省有33万乡村教师享受月均730元的生活补助,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比当地城镇教师高出15%,部分地区出现城镇学校教师主动要求到乡村学校任教的现象。三是优化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流动的刚性约束机制,县域内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城乡交流人数比例不低于5%,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9年以上,校长在同一学校任满2届,原则上要在本县域内交流轮岗。2015年,全省公办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3.5万人,占总数的5.8%,其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7500多人,占实际交流教师总数的21%。四是积极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建设8个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与市县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建立“校地对接”“校校联动”新机制,大力组织开展省级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教师参加培训157万人次,其中参加省级以上培训14.6万人次。   5.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三通”工程。加快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全部配齐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综合电教室。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办中小学“校校通”接入率达100%,多媒体教学平台进班级覆盖率达100%,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和学生超过80%。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两平台”建设。以建设教育数据南方灾备中心为目标,推进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建成了基本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省教育信息平台和一批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推动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等国家系统的部署和应用,全省教师信息、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分别达100%和99%以上。三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能力应用培训。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基本完成教育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省3973个教学点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均建有教育资源库,建成基础教育网、名师网络课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联盟网等一批省级优质教育资源网,为全省中小学师生提供免费服务。同时,各级教育部门、电教系统和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开展教育管理人员信息化领导力培训、“送培训下乡”等专题培训,培训教师50多万人次,培养骨干师资1500多人。四是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实验。确立25个省级“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19个教育综合体制改革信息化专项、8个“粤教云”区域试点,获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33项,探索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6.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
  一是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对欠发达地区新建和改建、扩建特教学校予以奖补,2014-2016年共下达省专项补助资金12多亿元。从2015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不低于普通学生8-10倍的标准拨付。二是加强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快推进特教百校建设工程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建设,全省绝大部分地级以上市及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都建有或在建1所以上标准化特教学校。2015年,全省共新建15所标准化特教学校,全省达到116所。同时,支持儿童福利机构依托现有场地、设备和人员设立特教学校或特教班。三是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分类鉴定和入学安置机制,对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制定“一人一案”,采取适宜的形式,安排入学。通过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提高特教学校招生能力、开展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2015年,全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88.5%。四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和保障水平。按标准为特教学校和特教班配齐配足教职工,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待遇倾斜政策。2012至2016年,省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特教教师培训。支持5所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特殊教育专业,将到特教学校任教的应届毕业生纳入“上岗退费”政策范围。积极开展特教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改革,全省确定了3所省级特教课程改革实验校、2所教学改革实验校、3所医教结合实验校。
其他文献
教学管理是高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根本性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由于教学管理中,不同的人员对教学管理信息的占有源不同等原因,造成了教学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教学管理根本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教学管理中导致信息不对称性的产生原因,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角度分析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  一、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面有五彩斑斓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声里有幸福和快乐的音符。  “给孩子一个‘美丽’童年”是南师附幼立足于本土文化,基于对自身实际的思考与教育理想的追求提出来的一个教育使命,旨在“和为贵”下,和合一切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教育资源,聚焦孩子的健康成长、身心和谐发展,让“童年”成为联结孩子与成人共同成长的桥梁,让幼儿园成为孩子内与外部协调共舞的舞台。对于其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南师附幼
张永辉刚刚到南海区九江镇海寿小学的时候是煎熬的。一座孤立的小岛,100来个学生,破旧的礼堂,简陋的校舍,人心涣散的教师队伍,换作你我,也想逃离。但对教育的责任,对孩子们的爱最终让他选择了坚守。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坚持“立足校本,关注全体,让师生和谐持续发展”,软硬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希望张永辉在海寿小学的心路历程,能引起我们对乡村学校发展的一些思考。  南海区九江镇海寿小学坐落在佛山南海九江与江门鹤
引子  素有“云石之乡”美誉的云城区,是云浮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2013年1月始,该区启动了一场其教育史上最成规模、最具规划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近三年时间的持续推进,这场课改运动已经深刻改变了云城区教育教学面貌。  一切,还得从一则故事说起:  “有人发现已经裂开了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破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
在小学阶段,运算不仅是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也都与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学生运算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循序渐进地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运算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运算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学习过程,要注重将算理探索与算法概括有机结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体育、艺术2+1项目”(简称“2+1项目”)是教育部为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而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是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和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基础。实施“2+1项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是衡量学校是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否真正重视课改,推
走进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者、中心小学校友何镜堂先生设计的校园给人一种古韵悠长的感觉。建筑错落有致,楼体间连廊迂回,相连处豁然开朗;两棵古榕左右伫立,树冠参天,绿阴下书声琅琅;舍利塔,气度庄严,大铜钟,启智厚重,好一幅岭南园林景象。资福寺千年的历史,大榕树五百载的繁衍,莞城中心小学一个世纪书香不辍的传承,三位一体的文化在此处交融,为莞邑大地孕育了一段教育的佳话,为南粤教育描摹了一
2010年11月28日,江门唐兆良校长工作室迎来了五位广东省校长工作室入室研修校长。五位校长分别来自珠海市、中山市、肇庆市、佛山市、汕头市。  这次第一阶段的培训工作,唐兆良校长工作室和东莞蔡柱权校长工作室采用联合培养的模式,五位学员分别接受两位工作室主持人的培养。11月21日开始,五位校长进入东莞蔡柱权校长工作室学习。完成一周的培训任务后,马不停蹄,于11月28日来到唐兆良校长工作室。  入室第
近年来,我省民办学校办学逐步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逐渐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涌现了一批优质的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民办学校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现。  在汕头市潮阳区,有这样一所民办学校:办学15年,7届学生参加高考,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有67人。近年高考,100%考生考上本科,70%以上考生考上一本。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
11月12日,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在广州召开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并签署“十三五”产学研合作协议。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见证双方签约。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宝生指出,广东是改革高地、开放前沿。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将教育放在事关未来发展的战略位置,特殊关爱、重点投入、强力改革、大步追赶,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呈现新气象。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