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这项艺术活动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我在平时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把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起来,这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一、出色的导演
上一节好课,不是难在知识的讲授,而是难在设计教法。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也就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在教《核舟记》一文时,我把一篇枯燥无味的文言文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剧本。首先我给学生充分时间研读课文,然后我对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描写淋漓尽致,我让学生对每个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细细琢磨,然后定位自己合适的角色,到讲台上来表演。学生立刻兴趣浓厚起来,兴致勃勃。一个个都很投入地进行研读课文,给我的感觉是同学们都是即将上台的演员,他们手里捧着的就是他们喜爱的剧本。半节课后,他们都积极举手上台表演,结果是,看台上造型各异而又合作得当,动作准确到位且生动形象,看台下,同学还在不断地对照书本,挑台上同学的不准确之处,一个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在讲台上。看画卷的苏黄神情专注,袒胸露乳的弥勒,滑稽的舟子,引得大家捧腹大笑。
我想轻松地课堂学生喜欢,有知识的课堂学生喜欢,方法独特的课堂学生更喜欢。
二、引航的舵手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了老师没有当好“舵手”的现象: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铺陈出许多问题,为的是更多地鼓励学生。然而老师多是片面地运用了以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会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还有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问,不少老师显得没有太多的办法,或者置错误答问而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论事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或者直接出示正确的答案。以上这些情况,显然老师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可见,老师当好“舵手”这一角色是很关键的。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可以搬家,可以开山辟路,或是开发旅游景点,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三、优秀的记者
目前,中考和高考多数是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平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老师可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说开去。这时,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记者,就话题有目的性地进行现场采访。例如:关于“手”的话题,老师可以从“手”的形态、作用等角度采访学生。有关“窗”的话题,老师可从实在的窗、精神的“窗”等角度采访学生。再如“水”的话题,老师采访学生的角度就更多。各种各样的水,纯净的水,污染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可惜有人不珍惜这生命之能源,大肆污染 ,水能给人自由想象的空间。
四、朗诵高手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朗读是学生领略文章情感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也是以声传情感染学生的过程。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语文教师教授课文时需要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内容,通过调节自己语言高低轻重、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缓急停续、表情的喜怒哀乐,将课文中的文字语言及蕴涵的感情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使他们在情感的河流中沐浴知识与人世道理的光辉。
五、语言大师
于漪老师说过:“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须锤炼教学用语,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弹奏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即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教学语言应当富有美感。语文教师用美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自觉接受教学内容的吸引,从而对其有深刻的体味,发挥教学的磁性作用。有时幽默语言是课堂教学语言的调味品。如果能在教学中适当用一些幽默语言艺术,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听,这样教师说的有趣,学生听的有味,就能以趣激学,寓教于乐。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中恰如其分地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老师能应“需”而出,成为导师。把自己能够扮演的各种角色,灵活地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去,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一、出色的导演
上一节好课,不是难在知识的讲授,而是难在设计教法。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也就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在教《核舟记》一文时,我把一篇枯燥无味的文言文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剧本。首先我给学生充分时间研读课文,然后我对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描写淋漓尽致,我让学生对每个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细细琢磨,然后定位自己合适的角色,到讲台上来表演。学生立刻兴趣浓厚起来,兴致勃勃。一个个都很投入地进行研读课文,给我的感觉是同学们都是即将上台的演员,他们手里捧着的就是他们喜爱的剧本。半节课后,他们都积极举手上台表演,结果是,看台上造型各异而又合作得当,动作准确到位且生动形象,看台下,同学还在不断地对照书本,挑台上同学的不准确之处,一个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在讲台上。看画卷的苏黄神情专注,袒胸露乳的弥勒,滑稽的舟子,引得大家捧腹大笑。
我想轻松地课堂学生喜欢,有知识的课堂学生喜欢,方法独特的课堂学生更喜欢。
二、引航的舵手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了老师没有当好“舵手”的现象: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铺陈出许多问题,为的是更多地鼓励学生。然而老师多是片面地运用了以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会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还有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问,不少老师显得没有太多的办法,或者置错误答问而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论事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或者直接出示正确的答案。以上这些情况,显然老师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可见,老师当好“舵手”这一角色是很关键的。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可以搬家,可以开山辟路,或是开发旅游景点,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三、优秀的记者
目前,中考和高考多数是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平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老师可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说开去。这时,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记者,就话题有目的性地进行现场采访。例如:关于“手”的话题,老师可以从“手”的形态、作用等角度采访学生。有关“窗”的话题,老师可从实在的窗、精神的“窗”等角度采访学生。再如“水”的话题,老师采访学生的角度就更多。各种各样的水,纯净的水,污染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可惜有人不珍惜这生命之能源,大肆污染 ,水能给人自由想象的空间。
四、朗诵高手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朗读是学生领略文章情感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也是以声传情感染学生的过程。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语文教师教授课文时需要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内容,通过调节自己语言高低轻重、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缓急停续、表情的喜怒哀乐,将课文中的文字语言及蕴涵的感情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使他们在情感的河流中沐浴知识与人世道理的光辉。
五、语言大师
于漪老师说过:“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须锤炼教学用语,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弹奏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即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教学语言应当富有美感。语文教师用美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自觉接受教学内容的吸引,从而对其有深刻的体味,发挥教学的磁性作用。有时幽默语言是课堂教学语言的调味品。如果能在教学中适当用一些幽默语言艺术,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听,这样教师说的有趣,学生听的有味,就能以趣激学,寓教于乐。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中恰如其分地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老师能应“需”而出,成为导师。把自己能够扮演的各种角色,灵活地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去,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