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低碳城市标准发布 吉林市成首选适用样本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低碳城市?
  
  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中国至今还没有任何正式或官方的低碳经济评估标准,这是迄今首个最为完善的标准。
  该标准具体分为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等四大类共12个相对指标。如果一个城市的低碳生产力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0%,即可被认定为“低碳”。
  社科院报告说,把低碳发展的理念和标准整合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是至关重要的。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吉林省吉林市成为适用此标准的首个案例。
  根据当天公开的最新研究报告《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下称《低碳计划》),目前吉林市碳生产力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还远未达到低碳经济的目标。
  吉林市将《低碳计划》视为本市的低碳发展路线图,正采取积极措施加速转型。研究由社科院、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和英国查塔姆研究所等数家中外研究机构历时两年完成。
  吉林市副市长朱长舒接受采访时说,《低碳计划》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什么是低碳经济的问题,下一步将就实现路径和评价体系做出进一步细化。
  朱长舒表示,吉林市“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将会参考《低碳计划》,“吉林市不做表面文章,注重低碳发展路径的可操作性,务实低调的推进低碳建设”。
  根据研究报告测算,吉林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到2030年,将降低至基准情景的60%。
  
  低碳经济评估新标准
  
  “社科院对这个新标准拥有‘知识产权’。”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
  新标准的建模方式是IPAC-AIM技术模型。此模型已经经过全国能源及排放情景分析,以及包括北京、广东和香港在内的多个地区的情景分析的验证。建模不包括农、林相关的排放及碳封存。
  建立评估新标准的基础工作是,社科院在3种排放情景下评估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和工业产值:BAU情景、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
  基准(BAU)情景是以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为基础,并包括当前针对单位GDP能耗以及其他关键领域的政策承诺。但是除此之外,该模型假设没有引入其他新的政策。
  政策情景下,能够看到由增加的节能措施、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以及污染的减少等所产生的效应:政策还包括高耗能行业工业附加值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节能技术的推广,新建建筑达到节能标准,重工业自身的提高。
  而低碳情景则包括上述所有政策情景方法。此外,它还进一步讨论能源体系摆脱碳依赖的问题。例如通过加快可再生能源及核能技术的渗透,针对碳捕获和碳封存(CCS)推广速度的乐观假设,
  《低碳计划》报告说,吉林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到2030年,其降低至BAU情景的60%。
  在这3种情景下,吉林市的能源消耗增长将会持续到2030年。“这将有利于保证吉林的发展,并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为高能效、重工业的中期发展创造空间。”
  在工业产值影响方面,“低碳情景对吉林市的重工业部门而言并非意味着终结”:某些工业部门的产值有所下降(这与政策情景下相同),其中包括混凝土、制砖及煤炭等。但是这些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且也并不显著。
  如果在政策情景或低碳情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找到适当的衡量标准成为主要焦点。社科院报告说:“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既反映不同的发展初始条件(即GDP),又能够体现不同资源条件及产业结构。”
  新标准的四大类之一是低碳生产力,包括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指标及能耗指标——其测量方法与中国现行的单位GDP能耗指标及可能的全国碳排放强度指标一致。这一大类包括碳生产力以及单位产值能耗等两个相对指标。
  其次是低碳消费,包括人均能源消费和每户能源消费。可以通过消费指数考察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一大类包括人均碳排放和家庭人均碳排放等两个指标。
  第三是低碳资源,包括低碳能源所占份额,单位能源生产排放量及森林覆盖率。此大类包括零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森林覆盖率和单位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最后是低碳政策,考察低碳发展政策及规划的存在与否,相关规定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及公众的认知水平。该大类囊括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建立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监管机制,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度,符合建筑物能效标准和非商业性能源的激励措施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均为相对指标。也就是说,如果达到低碳水平就意味着其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绝对指标同样重要,能够确保所取得的进展与气候变化相一致。这也将有助于中国在发展的同时设立一个长期目标。
  
  吉林市目前还不是低碳经济
  
  在对上述相对指标进行比对后,《低碳计划》报告说,吉林市目前还不是低碳经济;但是,这仅仅只能反映吉林作为中国传统重工业城市和制造基地的历史地位。
  研究报告得出上述结论,基于就关键指标将吉林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尽管产业结构相似,但吉林的碳生产力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吉林人均碳排放是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在低碳能源指标上,吉林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低碳能源在能源供给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2007年,此比例还不到5%。
  吉林市2007年单位能源碳排放为0.61吨碳当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其原因是吉林市的煤炭消耗仅占能源总消耗的大约一半,而全国平均水平为80%。
  而吉林森林覆盖率高达55%。因此吉林具有非常大的森林碳封存潜力。“以土地为基础的行业将在生物燃料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高速发展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有可能成为新的碳排放标签。”
  不过,由潘家华所在的社科院研究所制定的这些指标看,尤其是碳生产力,吉林市都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吉林市还远未达到低碳经济的目标”。
  但是吉林的转型正在加速:2005年到2010年期间的目标是将单位GDP能耗降低30%,高出全国目标10%。到200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了37%。
  《低碳计划》报告为吉林市制定了“十二五”规划期间、到2020年以及到2030年3个不同时期的指标值。
  在政策情景下,碳生产力到“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2015年将比2005年提高37%:到2020年提高58%,这略低于低碳情景下的64%,高于基准情景的49%。报告严格的说,吉林需要加强国际资金与技术合作,消除这一差距,努力实现低碳发展情景。
  人均碳排放至2015年达到每人3.30吨碳,2008年全国平均值为1.36。人均零碳能源消费量2015年达到每人0.44吨碳当量。而单位能源碳排放至2015年达到0.88吨碳当量,全国2008年水平为0.65。
  基于顺利达到低碳城市的标准,《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分析并建议吉林市在“十二五”规划中的低碳投资重点,覆盖石化、供电供热、新能源战略、建筑、交通运输、农林和土地使用等方面。
  毋庸置疑的是,石化行业成为吉林提高能效和低碳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吉林市的石化行业是最大的用能行业,拥有吉林石化、吉林化纤等200多家石化企业,生产1000多种化工产品,其能源需求占能源总需求的一半以上。
  虽然随着预期投资的大量涌入,吉林石化行业的排放及能源消耗还将持续,但是能效标准的提高和使用现代化化学加工设施将有助于降低单位产值的排放。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吉林市使用的生产设备中仅有不到10%可以称得上“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报告说,好在吉林市已经针对淘汰多余陈旧设备制订了明确计划。
  吉林市能源利用检测中心在针对企业的能源审计核查中,“发现在重点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仍有死角,任务仍然很艰巨。比如‘九五’期间就应淘汰完毕的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能设备仍有相当数量在运行”。
  由于石化产业与诸多支柱产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报告因此建议吉林将石化行业作为追求低碳发展的核心。这些支柱产业包括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高科技产业、能源部门和医药及基因制品等。
其他文献
脑卒中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属于临床医学重点危险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除了相应的治疗手段外,临床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也
作为“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制冷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五洲”)曾参与起草了多项国标的制修订工作。在采
社区医疗服务作为基本医疗服务的微观组成部分,在向居民提供及时、有效、连续、价廉的综合服务优势不言而喻, 在缓解就医压力、减少患者经济开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邀请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发布2005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介绍指数所呈现的质量趋势等情况。2005年,我国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味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的呼声日益高涨,城市绿化问题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记者:请介绍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无锡气动”)的发展历程,主持参与制修订标准情况,以及完成科研项目的情况。同时,请对相关的气动标准化工作机构做简要介绍。陈明:我国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归结到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拥有更多人
为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认证认可工作的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认证认可工作社会监督机制,国家认监委制定了《认证认可社会义务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并于日前发布公告,公布了此办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