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之审美心理探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开播的网络悬疑短剧《隐秘的角落》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刚上线不久就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这反映了受众在当下的审美心理。当然,这部剧不论是演员的实力,还是剧情的环环紧扣,无疑都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值得人们一探。笔者从接受美学、心理距离、共情等方面出发,对《隐秘的角落》的受众审美心理进行探析。
  一、从接受美学探析《隐秘的角落》与原著《坏小孩》
  《隐秘的角落》之所以会大火并非因为原著《坏小孩》有多好,正如很多评论所言,如果没有改编网剧的加持,《坏小孩》仅仅只能算一部中规中矩的通俗小说,其风格甚至是偏阴暗、偏致郁的。将网剧与小说对比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诸多疑问:通俗和经典之间真正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大致相似的故事架构和人物原型,《坏小孩》在大众眼里只是一部普通的通俗小说,而《隐秘的角落》却会成为一部人人追捧的、经典的、大火的好剧?大众在接受小说与翻拍的网剧时是否存在部分审美心理的差异?
  小说《坏小孩》几乎完全继承了东野圭吾的善恶观。“全员恶人”是很多人在看完小说之后的第一印象,主人公朱朝阳一登场就如书名一样是个“坏小孩”,对陷害他的同学充满恶意,称呼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妹妹为“婊子”和“小婊子”。恶之种在小说开篇就已经在他心头埋下,俨然是他萌出恶之芽、开出恶之花、结出恶之果的故事。这样的小说当然看起来很顺,但它却是失真的,因为真实的世界虽然不像童话中那般“全员善人”,但也很少有人真的永远在恶之深渊中徘徊。在小说当中,人物单方面处于阴暗中,这样的人性本恶对人物的塑造其实并不友好,也难以使观众深入融入小说,产生共情。当读者在阅读这种类型的小说时,虽然会感到极度的善恶分明,恶人就是完全是恶人,但一个真实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应该是全方位的,他不仅有坏的一面,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闪光点,这样才符合一定的逻辑。
  幸而,《隐秘的角落》在改编时,对《坏小孩》的这种善恶观做了极大的修改。在电视剧中,每个人物都变得有血有肉、有成长、有抉择:主人公朱朝阳的善恶徘徊一直延续至剧终,最终还被呼唤“不要成为下一个张东升”;其父朱永平也从原先刻板化的不负责任的坏爸爸,变为在两个家庭和父亲责任之间摇摆抉择;严良(原小说中的丁浩)的成长轨迹,因为老陈这个纯正面角色的加入,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甚至连张东升这个原小说中的“恶之源”,剧版也专门辟出一集“张叔叔”来展现他的道德抉择,这个人物也因此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可见,与小说中塑造的人性本恶的人物形象相比,剧中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更加丰满,更加有厚度,从而使得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情,缩短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如此一来,观众也就会对剧中的人物产生更多的理解与一定的心理认同。只有承认人性的善和恶,再去讨论剧中人物为何会堕入恶的深渊,才会更有价值,才会触动观众的灵魂,抓住观众的心脏。若非如此,对恶的描写就会陷入一种单纯的猎奇当中,以描写更加骇人听闻的恶为乐,这样或许会得到一部分人的崇拜,但绝不会成为主流。
  二、心理距离在剧中的体现
  从电视剧情中可知,由于朱朝阳和普普的原因直接或者间接造成了朱晶晶从五楼摔下死亡,但这件事情并没有人知情,甚至是面对警察的詢问,他们也隐瞒了真相,制造了不在场证明。而朱爸爸心里或多或少明白,女儿出事和朝阳是有关系的,但他没有选择揭发儿子,因为他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他作为父亲也有很大责任。相对比之下,朱朝阳爸爸对于现任妻子王瑶的弟弟貌似并没有那么宽容,王瑶的弟弟王立一出场就是一副地痞流氓的形象。在王立犯错误之后,警察找上朱朝阳爸爸和王瑶进行询问,朱朝阳爸爸当时的反应是一刻也无法容忍,让他赶紧去警察局自首,甚至可以说是毫无私心。
  可见,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自己妻子唯一的弟弟,在得知二人所犯的错误之后,容忍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对于儿子可以说是包庇。这就涉及审美心理中的心理距离说。因为朱朝阳是自己唯一的儿子,即使后来慢慢察觉到自己女儿朱晶晶的死与儿子朱朝阳脱不了干系,但他仍然选择包庇。而妻子的弟弟犯错,朱爸爸虽然碍于妻子的情面并没有直接向警察举报王立的犯罪事实,但对待同样的事情,其态度可谓是天差地别。
  三、共情
  这部剧之所以会大火,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让观众产生共情的能力强,可以说,捕获大众目光的不是类型化作品的猎奇,恰恰是源于现实中情感的共鸣、生活的共情、思考的共识。《隐秘的角落》故事本身包含家庭、未成年人成长、教育等热点话题,“三个孩子更像是体察世界的一扇窗口。观众从中看得见一些以爱之名产生的偏差,比如占有欲支配下的母爱、沉默者的嫉妒、自卑者的偏执。这些在人性善恶间摇摆的情感,会在观剧过程中发出隐秘的警醒”。
  数学老师张东升在卫生间里盯着镜子看,镜子里的他谢了顶,既苍老又年轻,毫无活人气息,眼神却有强烈的欲望在折射。然后,他戴上了假发,再次成为斯文、理性的数学老师张东升。他盯着镜子里谢顶的张东升在那一瞬间的体验,可以用孤独来形容,但是,这个词在这个情境下又是不够分量的。那瞬间,是与最真实的自己的对视,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个空间的他是这个样子。若是有人看到这个样子的自己,会马上抽离,并尽快遗忘。而有些人,被这个自己吸引,反复与他见面,不断沉浸在这个空间。于观众来说,因为随着年龄、阅历增长,负面情绪像厚重云层不断累积,真正的自我也就夹杂了更多的负能量。这个自我有时候快乐,有时候痛苦。当放空自我时,见到的“我”是痛苦的时候,那个“我”的表情、情绪,是语言无法表述的可怕,那一瞬间,观众体验到的是非常无力、绝望的感觉。
  不只是数学老师张东升,执意要与张东升离婚的妻子徐静,以及严良、普普、朱朝阳这三个与两桩命案有关的孩子,朱朝阳的妈妈周春红、爸爸朱永平,朱永平的新婚妻子王瑶,这几位年龄、身份、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都能轻易将观众拖进他们的心理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在各自空间看到的那个“自我”,观众也看到了。大家在欣赏这部剧时,就像集体被催眠一样,随着角色的内心波动而波动。
  四、结语
  通常情况下,悬疑类作品通过周密的剧情铺陈和前后呼应的细节设置,很容易抓住观众眼球、带来流量。《隐秘的角落》之所以在短期内迅速走红,走进大众视野,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演员的实力演技外,还在于其给予观众更多的审美心理体验,值得人们反复探析。
  (长安大学)
  作者简介:安妮萍(199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其他文献
雨中紫薇  细雨石台落紫薇,  斜风芭蕉挂珠帘。  烟波楼亭隐双燕,  碧柳垂絳低秋潭。  红影参差云锦缀,  苍松径滑荷香眠。  轻扰纷尘独来看,  一丛烂漫一丛谢。  秦淮旧梦  画舫好逐秦淮水,  推窗见月映廊轩。  桃叶渡口惦君情,  香君闺中断思心。  二水桥边白鹭栖,  宛在亭中远客行。  喧腾夜色覆灯影,  旧梦谁记与尔提。  乌衣巷  陋巷拥白墙,簪缨冠京华。  三国起风云,魏晋文
期刊
《我的家在东北》里有一句荡气回肠的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歌词直白,把家乡的富饶和美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一望无际的都是绿油油的大豆,这样的气势,配得上这句歌词。  我的家乡地处淮河流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主产粮食是小麦和水稻,其他杂粮也种一些,如高粱、玉米、大豆。老家把大豆叫黄豆,这样的叫法大概是因为它的颜色
期刊
子夜,观漫天星宿变幻轮回,纷繁复杂却各行其轨,映对着世人的人生及机缘。人生在世,或与人,以一笑一颦、一场喜怒哀乐的际遇、一门技艺、一家思辨、一曲、一文结缘;或与生灵万物,与一方胜境,乃至一味佳肴、一缕幽香皆有无尽机缘。缘之难测,既有一念生,机缘已至;也可不经意间,机缘已逝;更有即便时过境迁,机缘依旧流延万世。吾为医者,业余常常自省,深感人对于缘的领悟如同一生在行走一段百转千回的路,几番柳暗花明,方
期刊
小男孩独自坐在寺庙前的花甸里,心里弥漫着痛苦和忧伤。  花甸在山的脚下、海的边上,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蜜蜂和蝴蝶在花丛里翩翩起舞,金龟子和七星瓢虫在花瓣上爬来爬去。花甸连着金黄色的沙滩,沙滩连着一望无垠的大海。大海非常非常蓝,像蔚蓝色的天空。天空也非常非常蓝,像湛蓝的大海。在那大海的尽头和天空的边缘,大海和蓝天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人们经常把天看成了海或者把海看成了天。金色阳光照耀下的花
期刊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是生命之源,村庄大都依水而居。我的故乡也是如此。  我的故乡是一个有着三百多口人的小山村,风景秀丽,三面环水,背面靠山。山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季节河,东侧的河叫柳子河,紧挨着村庄,弯曲成S型,绕村半圈后,两条河汇聚在一起,向西流去,一直流向大汶河。这条柳子河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承载了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小河最宽处有三百来米,河堤上有一段加高的石岸,长长的护坡下是一道水
期刊
上海女作家淳子在她的一部著名作品《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中谈及了张爱玲与上海这个城市的关系,注意到了文学与地理的联系,认为张爱玲的作品就是城市地图。1943年,22岁的张爱玲开始写作生涯,一直到25岁她都生活在上海,在此期间,她写作发表了许多作品,1943年5月和6月分别发表了《沉香屑 第一炉香》和《沉香屑 第二炉香》,7月发表了《茉莉香片》,8月发表了《心经》,9月发表了《倾城之恋》,11月
期刊
战国策士游走于诸侯,为国君谋取霸业出谋划策,于刀光剑影间救国危难、解民倒悬,可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西汉刘向的《战国策》就是一部记载他们雄辩韬略、驰骋乱世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辩丽恣肆、雄隽多变的散文巨著。  一、《战国策》的丰富内容  (一)谋臣策士的游说之辞  刘向认为,《战国策》只不过是本“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的书,书中主要收录的是在当时纵横捭阖、复杂多变的历史形势下,
期刊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走向了终结,但由藏族作家阿来创作于1994年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却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小说主要描绘了从中华民国到解放战争期间麦其土司家族的兴衰史,文本中的人物命运和事件充满了偶然性,表现出对理性和历史必然性的消解,表达出人物生存的荒诞,同时以不避血腥的态度对暴力场面进行描写。本文以《尘埃落定》中具有鲜明先锋特质的内容为研究基点,探究其中的先锋色彩。  一
期刊
钱钟书对抗战时期的芸芸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生存处境的揭露与呈现造诣颇深。在《围城》中,作者同样展现了这方面的成就。作者着重塑造方鸿渐这个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形象,展现了众多知识分子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洪流中盲目无为的精神危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和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下,方鸿渐形成了畸形的性格。《围城》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生存问题的关注,同时也明确揭示了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方鸿渐这一失败
期刊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但大多数女性人物的命运都很悲惨。本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中女性人物之悲,探讨男权社会下女性人物的生存困境问题,进一步揭示书写女性人物之悲的意义。  一、女性人物之悲的现实原因  《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产生于男权社会制度的无情压制与女性渴望个体独立发展的对立冲突当中。  一方面,男权主义形成良久,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春秋
期刊